当前课程知识点:线性系统理论 >  第九周(第三部分:线性系统的复频域理论简介):矩阵分式描述 >  LST5-2-1 MFD的真性及其判别准则 >  视频

返回《线性系统理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视频在线视频

视频

下一节:课件

返回《线性系统理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视频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给大家介绍过矩阵分式描述

所以我们知道MFD它现在代表矩阵分式描述

在这里面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

矩阵分式描述它的真性和严格真性

这个话题是什么原因要去感兴趣呢

主要是这样的 我们也曾经给大家提到过

我们在复频域里面去综合这个控制器的时候

我去做设计 去设计一个控制器

那么这其实等价于去解一个补偿器方程

而这里面补偿器方程待定的参数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控制器的分子分母矩阵

像我们Nc Dc这个矩阵

那么这个矩阵呢 大家都知道

在我们经典频域理论里面

我们感兴趣的是控制器是由一个待定有理分式决定

那么有理分式去做设计的时候

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就是当我们找个控制器的时候

对它的结构上是有个要求的

这个要求其实就体现在

首先它必须在物理上是可实现的

而这个可实现的条件呢

在我们原来熟悉的经典频域里面

我们的这些控制器结构

其实事先都已经由约束条件给定了

那么在这个概念要推广到多变量情况

现在就变成了MFD它的一个结构性要求

在这呢我们说它就体现在MFD真性和严格真性要求上

那什么叫MFD的真性或严格真性呢

我们在这里给出定义

首先先定义一个传递函数矩阵的真性和严格真性

一个传递函数矩阵G(s)我们把它称为真的英文叫proper

如果当s趋于无穷的时候 这个G(s)极限是存在的

这什么意思呢

就是这个G(s)作为一个有理分式矩阵

那么它每个元素比如叫g_ij(s)

每个元素本身就是个有理分式

这个有理分式当s趋于无穷的时候

我们要看看这个有理分式极限是否存在

所谓存在呢 就无非是当s趋于无穷的时候

它要么是个常数 要是等于零

这个包括了等于零的情况

那么什么叫它不存在呢

就是当s趋于无穷的时候

它是发散的 没有一个极限存在

这是复变函数里面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

那我们就根据这个条件看 当s趋于无穷的时候

到底这个矩阵的极限是否存在来判定

它是否是一个真的有理分式矩阵

那么把真的有理分式矩阵G(s)

称为是一个真的传递函数矩阵

如果一个传递函数矩阵不但它的极限是存在的

而且它的极限是零

也就是它的每个元最终都趋向零

这种情况呢我们就把传递函数矩阵G(s)

称之为是严格真的 叫 strict proper

那么有了这个概念以后呢

我们就可以来定义什么叫一个真的MFD了

那么一个MFD ND逆 我们在这举的是UMFD的意思

我们把它称为真的或者严格真的

它意味着就是它对应的这个传递函数矩阵G(s)

就是ND逆乘出来这个G(s) 它是不是真的还是严格真的

那么这样大家就知道了其实我的MFD

大家前面我们都知道

它是描述一个传递函数矩阵

你给定一个MFD你总能够算出来对应的这个传递函数矩阵

那我们就说 如果它的传递函数矩阵是真的或者严格真的

就把这个MFD称为真的或者严格真的

这件事的重要性就体现在

我们去求解补偿器方程

或者说我们在复频域里去做设计的时候

我们决定这对参数矩阵NC DC

它是否能够设计出来

这里面我们有一个先决条件

就是要求它一定是真的 或者是严格真的

那么这一点 在我们经典频域理论里头也是这样要求的

就是无非当时要求的有理分式 这一对的多项式矩阵之比呐

它本身应该是个真的有理分式 或者说严格真的有理分式

那么这个体现在物理含义上 为什么要这样去做要求呐

是因为我们已知的现有物理系统都是因果系统

所以对应的微分方程实际上都是所谓的可实现的微分方程

体现为它的输入的各阶导数肯定是不能够超过输出的各阶导数

这就符合一个因果性的联系

那么体现为我们在这个有理分式变换

拉普拉斯变换出来的这个有理分式上的要求

就是我们的这个分母矩阵的阶次不能够低于分子多项式的次数

在这我们就可以知道 这个极限

极限的存在代表了分子分母的次数之比

有这样的一个关系 就是分母的次数不低于分子的次数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可以判定出来 它是真的

那么严格真 就是它次数至少要小于

分母的次数要比分子次数高一次以上 这样的一个要求

那我们知道呐

对于一个MFD来说 实际上现在从它的定义出发

我们去判定它是否是真的或者严格真的

这样一个判别方法 可以从定义出发

就是把这个ND逆乘出来 然后我们去看

它到底是不是一个严格真的传递函数矩阵

这个就是 我们已知MFD的两个参数矩阵

分子分母矩阵 我们可以这样来做

但是我也提到了 其实我们这个真性的要求

它是在我们去做设计的时候

是一个附加的一个约束条件

就是补偿器方程所附加的一个条件

这个时候呐 我们很可能

就是你的NC DC 这两个待定的多项式矩阵

它本身里面包含着你的设计 包含着你的设计参数

它还没有定下来

所以呐 你如果通过求逆

把它再乘在一起去判定的话 就不大现实

因这个这个操作实际上很难去处理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探讨一下

我们这个真性的判据到底是什么样

就是如果我给出来就是一个MFD

能不能不把它的传递函数矩阵给求出来再来判断它的真性

那么你求出来再判断真性

无非就是看每个元素它的分子分母次数之比

这倒是比较简单

但是我们现在想的一个途径

就是在这个里面 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

直接根据N和D这两个矩阵来做的判断

这样的一个条件到底是什么

我在这个地方需要强调一下

就是我们整个这个复频域理论

为什么会建立在MFD 就是矩阵分式描述

这样的一个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来展开呐

很大的一个原因 在这里面就可以看出来

就是说基于这样一个两个多项式矩阵之比的形式

去处理我们这个多变量问题

它跟我们传统的经典频域理论

两个多项式之比去确定一个传递函数的

这个想法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那么我们在这里面去做综合的时候

它相应的数学理论是比较完善的

而且能够得出很多类似于我们

类比于我们这个单变量情况的结论

在这我就给大家一个例子来看一下

就是确实对于一个MFD而言

我们可以绕过把它乘开以后

再来判断这个真性的这样一个途径

而是直接去根据N和D这两个多项式矩阵来判断

那我们给定这里的结论

如果我们给定了UMFD ND逆 分子是N 分母是D

假定这个分母矩阵D是一个列次数既约多项式矩阵

那么我们下边就会有一个判据

这个判据是ND逆是严格真的

当且仅当N的列次数小于D的各个列次数

那么它是真的充要条件

就是N的各个列次数不高于D的各个列次数

这里面delta的表示代表是把多项式矩阵的列次数取出来

这个delta_cj表示取出这个多项式矩阵Dj列的次数来

比如说delta_cjN就代表把N的第j列的次数求出来

那么delta_cjD就代表把D的第j列的列次数求出来

那么这样的话 从形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就是如果你有两个多项式矩阵给出来

一个分子矩阵 一个分母矩阵

那我们这个判据说的事

就是说你只要比较分子分母的列次数

只要分子的列次数不高于分母的列次数它就是真的

如果它不但是不高于

而且是至少小一次的话 它就是严格真的

这样的话 就把我们原来这个

单变量的分子分母比较次数这件事就直接推广到了

分子矩阵和分母矩阵比较次数

这个结论是非常漂亮的

就是可以看出来我们之所以用这个分式矩阵描述

原因是它可以继承了我们单变量的好多非常好的这个性质

做综合的时候 就是比较容易来展开这两方面的设计

那这里头我想强调一点

因为我们一个多项式矩阵来说 如果是个列向量

就是其中它的每一个元都是一个多项式这样一个列向量的话

我们就比较这些元当中次数最高的那个项

就是说那个次数称为这一列的次数

比如简单来说给个例子

比如说是1 作为第一个元素 s作为第二个元素

就这样的两行一列的多项式向量的话

那么我这个次数就是1次的

这个次数决定于s 它是1次的

那如果我们是s s的平方 这样一个列向量

那么它就是2次的列向量 简单就是这样来理解

那就是说我们随便给一个多项式矩阵

总能够确定它每一列的次数

那什么叫一个多项式矩阵是列既约的

或者叫列次数既约的

指的是如果把多项式矩阵的各个列的次数加起来

然后和行列式比较一下

当然因为我们在这面对是分母矩阵

我们说它是列既约的

那这里面约定 显然这个矩阵本身是个方阵

那也就是说它的矩阵是可以求行列式的

我们对这个矩阵如果求了行列式以后

可以求出一个多项式

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如果恰好等于它的各个列次数之和

那么我们就把这个矩阵称为是列次数既约的

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出来

这个列次数既约这个概念表示了一个什么东西呐

就是表示了我们表面上不去求行列式的情况下

把各个列次数加起来

这样代表了一个这样矩阵的一个次数高低

和直接求它的行列式的结果 是完全一致的

那么也就是在某种意义下 可以看出来这个矩阵

它的各个元素次数里边是不包含水分的 所以叫既约

这个既约的意思就是已经化简的意思

那么就是列次数已经化简过的矩阵

我们把它称为列既约的矩阵

那我们再回到刚才说的这个判据里面

它就是这样来说的

就是当我们给定了一个MFD的时候

把它的分子分母两个矩阵拿来

如果它的分母矩阵里面列次数不包含水分的话

那么我们做真性的判断就非常简单

就直接比较这个分母矩阵和分子矩阵各个列的相应的次数

看它的这个大小关系

那我们只要分母矩阵总是控制着这个分子的矩阵

比它要大 或者说至少不比它小

那我们这个矩阵就是真的 这样的一个判据

在这里面呐 我们给出来一些分析 这也是能够展示一下

就是说这里面的基本道理 所以我们给一个简要的证明

这个证明就是说这个判据为什么说是对的

那我们不把它算出来

这种情况到底我们行不行

那我们先证明它的必要性 这个必要性是说什么呐

就是说如果我们给定了G(s)

它是ND逆这个表示形式 我们由于这个G(s)

它本身我们假定是真的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这个Gij

是满足了当我们s趋于无穷的时候

它是存在的 这就意味着

它的分母矩阵次数是不低于分子次数的

这种情况我们就知道你如果把Gs乘到Ds上边

根据MFD的定义 就是G=ND逆

那么显然这个GD就等于N

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N可以表示成为

Gik*Dkj这样一个sigma求和的形式

那么对于真的情况 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G的分母次数是不低于分子的次数

这样的有理分式都乘到D的多项式上面以后

我们如果把乘出来的结果再去求它的列次数的话

固定这个列的位置

那么就是delta_cjN就是在这个sigmak

k遍历了j以后 Gik*Dkj 这里面呐

求和以后 各个元求它的最高的次数

它都是不超过deltajD的

因为这里面每一个有理分式

都不会使它乘上的相应的那个D元次数升高

那么对于严格真的情况

那我们也可以有相应的证明 这就是必要性

我们如果知道ND逆乘出来的结果是真的话

那么我们就反过来可以推出来

这个N的各个列次数是不能超过D的各个列次数

那我们再来看这个充分性

也就是说如果我这个D是列既约的

然后N和D的列次数有这个控制关系

那我们就来确定

就是推出这个G他一定本身也是 s趋于无穷 极限存在

这个时候 我们看一下

就是首先当我们知道列既约的这个性质满足的时候

我们可以证明呐 D是可以分解成一个非奇异的矩阵

就是Dhc的系数矩阵乘上H加上Dlc的形式

其中这个Dhc是一个非奇异的常数矩阵

而这个H是一个对角型的矩阵 这个对角元是s的幂次

而这个幂次恰好对应于D的各个列次数

这样s的列次数幂作为对角线这样一个方阵

这是这个H 那么Dlc呐

这个矩阵是各个列次数均低于D的列次数的

这样一个多项式矩阵

那么根据我们已知的条件

就是N的各个列次数是不超过D的各个列次数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就同样可以推出来

就是N也可以用这个H去进行分解

那么把N写成NhcH+Nlc(s)

同样的这里面Nhc是一个常数矩阵

然后Nlc是各个次数都不超过D的列次数的

相应的一个多项式矩阵

我们把ND^-1当s趋于无穷时求极限

这个极限表达式就可以写成按照H

给它分解的分子分母分别分解的这样一个乘积形式

这个乘积形式里边当我们把H在分子分母上分别做除法

也就是把NLc去除一下H DLc也除以H

然后我们取极限的时候就会发现什么呢

分子分母交换顺序以后s趋于无穷的这个极限呢

分子方面就是NHc+NLc*h 分母方面是DHc+DLc*h^-1

因为NLc和DLc的次数是不超过D的列次数的

所以当s趋于无穷时NLc*h^-1和DLc*h^-1的极限都是0

所以就剩下两个常数矩阵之比

这里面要看一下NHc*DHc的逆

也就说这里面DHc的逆就是

最后乘上去以后给出来的总的极限

DHc为何是可逆的呢 这就取决于D这个矩阵

本身是列次数既约的性质

也就是说 行列式的次数等于各个列次数之和

这个条件要求DHc本身是一个非奇异的常数矩阵

这是从列次数既约矩阵的性质推导出来的

所以我们就完成了关于判据充分性的证明

也就是说 当已知D是列既约 那么

N D逆的乘积的结果是否是真的这件事呢

完全可以由D和N的列次数之间的比较来判定

这就为我们基于MFD这个框架去做补偿性方程里面

控制器参数矩阵的设计

考虑什么条件下是可实现的 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线性系统理论课程列表:

第一周 (第一部分绪论):LST0系统及其分类

-线性系统理论的一个有趣应用

--视频

--动画文件

--课件

-系统的概念

--视频

--课件

-系统的概念--作业

-动态系统的分类

--视频

--课件

-动态系统的分类--作业

-因果系统的状态

--视频

--课件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视频

--课件(1)

--课件(2)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作业

-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

--视频

--课件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

--视频

--课件

-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作业

-时变系统的定常化

--视频

--课件

-时变系统的定常化--作业

第二周(第二部分:线性系统的时域理论):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一)

-LST1-1-1 状态、状态空间及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一)

--视频

--课件

-LST1-1-1 状态、状态空间及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一)--作业

-LST1-1-2 状态、状态空间及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二)

--视频

--课件

-LST1-1-2 状态、状态空间及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二)--作业

-LST1-1-3 状态、状态空间及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三)

--视频

--课件

-LST1-1-3 状态、状态空间及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三)--作业

-LST1-2-1 由输出输入描述导出状态空间描述(一)

--视频

--课件

-LST1-2-1 由输出输入描述导出状态空间描述(一)--作业

-LST1-2-2 由输出输入描述导出状态空间描述(二)

--视频

--课件

-LST1-2-3 由输出输入描述导出状态空间描述(三)

--视频

--课件

-LST1-3-1 由方框图输入输出描述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一)

--视频

--课件

-LST1-3-2 由方框图输入输出描述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二)

--视频

--课件

-LST1-3-2 由方框图输入输出描述写出状态空间表达式(二)--作业

-LST1-4-1 由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导出传递函数矩阵(一)

--视频

--课件

-LST1-4-2 由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导出传递函数矩阵(二)

--视频

--课件

-LST1-4-2 由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导出传递函数矩阵(二)--作业

-LST1-4-3 由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导出传递函数矩阵(三)

--视频

--课件

-LST1-4-3 由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导出传递函数矩阵(三)--作业

-LST1-4-4 由系统状态空间描述导出传递函数矩阵(四)

--视频

--课件

第三周(第二部分:线性系统的时域理论):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二)、系统的运动分析及稳定性

-LST1-5-1 线性定常系统的特征结构

--视频

--课件

-LST 1-6-1 线性定常系统的坐标变换及其特征(一)

--视频

--课件

-LST 1-6-1 线性定常系统的坐标变换及其特征(一)--作业

-LST1-6-2 线性定常系统的坐标变换及其特征(二)

--视频

--课件

-LST1-6-2 线性定常系统的坐标变换及其特征(二)--作业

-LST1-6-3 线性定常系统的坐标变换及其特征(三)

--视频

--课件

-LST1-6-3 线性定常系统的坐标变换及其特征(三)--作业

-LST1-6-4 线性定常系统的坐标变换及其特征(四)

--视频

--课件

-LST1-6-4 线性定常系统的坐标变换及其特征(四)--作业

-LST1-6-5 线性定常系统的坐标变换及其特征(五)

--视频

--课件

-LST2-1-1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

--视频

--课件

-LST2-1-1 线性连续定常系统状态方程的解--作业

-LST2-2-1 状态转移矩阵及其属性和算法(一)

--视频

--课件

-LST2-2-1 状态转移矩阵及其属性和算法(一)--作业

-LST2-2-2 状态转移矩阵及其属性和算法(二)

--视频

--课件

-LST2-3-1 脉冲响应矩阵

--视频

--课件

-LST2-4-1 系统的模态

--视频

--课件

-LST2-5-1 系统的外部稳定性

--视频

--课件

-LST2-6-1 线性定常系统的内部稳定性判据

--视频

--课件

第四周(第二部分:线性系统的时域理论):状态变量的能控性和能观性(一)

-LST3-1-1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一)

--视频

--课件

-LST3-1-1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一)--作业

-LST3-1-2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二)

--视频

--课件

-LST3-1-2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二)--作业

-LST3-1-3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三)

--视频

--课件

-LST3-1-3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三)--作业

- LST3-1-4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四)

--视频

--课件

- LST3-1-4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四)--作业

- LST3-1-5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五)

--视频

--课件

- LST3-1-6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六)

--视频

--课件

- LST3-1-6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六)--作业

- LST3-2-1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一)

--视频

--课件

- LST3-2-2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二)

--视频

--课件

-LST3-2-3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三)

--视频

--课件

-LST3-2-4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四)

--视频

--课件

-LST3-2-5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五)

--视频

--课件

- LST3-2-6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六)

--视频

--课件

- LST3-2-6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六)--作业

-LST3-2-7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七)

--视频

--课件

-LST3-2-8 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判据(八)

--视频

--课件

第五周(第二部分:线性系统的时域理论):状态变量的能控性和能观性(二)

-LST3-3-1 能控性能观性指数

--视频

--课件

-LST3-3-1 能控性能观性指数--作业

-LST3-4-1 对偶性原理(一)

--视频

--课件

-LST3-4-1 对偶性原理(一)--作业

-LST3-4-2 对偶性原理(二)

--视频

--课件

-LST3-4-2 对偶性原理(二)--作业

-LST3-5-1 系统结构的规范分解(一)

--视频

--课件

-LST3-5-1 系统结构的规范分解(一)--作业

-LST3-5-2 系统结构的规范分解(二)

--视频

--课件

-LST3-5-3 系统结构的规范分解(三)

--视频

--课件

-LST3-5-4 系统结构的规范分解(四)

--视频

--课件

-LST3-5-4 系统结构的规范分解(四)--作业

-LST3-6-1 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一)

--视频

--课件

-LST3-6-2 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二)

--视频

--课件

-LST3-7-1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问题(一)

--视频

--课件

-LST3-7-1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问题(一)--作业

-LST3-7-2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问题(二)

--视频

--课件

-LST3-7-3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问题(三)

--视频

--课件

-LST3-7-4 传递函数矩阵的实现问题(四)

--视频

--课件

第六周(第二部分:线性系统的时域理论):线性反馈系统的时域综合(一)

-LST4-0 绪论

--视频

--课件

-LST4-0 绪论--作业

-LST4-1-1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一)

--视频

--课件

-LST4-1-1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一)--作业

-LST4-1-2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二)

--视频

--课件

-LST4-1-2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二)--作业

-LST4-1-3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三)

--视频

--课件

-LST4-1-3 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三)--作业

-LST4-2-1 极点配置(一)

--视频

--课件

-LST4-2-1 极点配置(一)--作业

-LST4-2-2 极点配置(二)

--视频

--课件

-LST4-2-2 极点配置(二)--作业

-LST4-2-3 极点配置(三)

--视频

--课件

-LST4-2-4 极点配置(四)

--视频

--课件

-LST4-2-5 极点配置(五)

--视频

--课件

-LST4-2-5 极点配置(五)--作业

-LST4-2-6 极点配置(六)

--视频

--课件

-LST4-2-6 极点配置(六)--作业

第七周(第二部分:线性系统的时域理论):线性反馈系统的时域综合(二)

-LST4-3-1 状态反馈镇定

--视频

--课件

-LST4-4-1 状态反馈解耦(一)

--视频

--课件

-LST4-4-1 状态反馈解耦(一)--作业

-LST4-4-2 状态反馈解耦(二)

--视频

--课件

-LST4-4-2 状态反馈解耦(二)--作业

-LST4-4-3 状态反馈解耦(三)

--视频

--课件

-LST4-4-3 状态反馈解耦(三)--作业

-LST4-5-1 状态观测器(一)

--视频

--课件

-LST4-5-1 状态观测器(一)--作业

-LST4-5-2 状态观测器(二)

--视频

--课件

-LST4-6-1 分离性原理(一)

--视频

--课件

-LST4-6-1 分离性原理(一)--作业

-LST4-6-2 分离性原理(二)

--视频

--课件

-LST4-6-3 分离性原理(三)

--视频

--课件

第八周(第二部分:线性系统的时域理论):线性反馈系统的时域综合(三)

-LST4-7-1 跟踪控制和扰动抑制(一)

--视频

--课件

-LST4-7-1 跟踪控制和扰动抑制(一)--作业

-LST4-7-2 跟踪控制和扰动抑制(二)

--视频

--课件

-LST4-7-2 跟踪控制和扰动抑制(二)--作业

- LST4-7-3 跟踪控制和扰动抑制(三)

--视频

--课件

- LST4-7-3 跟踪控制和扰动抑制(三)--作业

-LST4-7-4 跟踪控制和扰动抑制(四)

--视频

--课件

-LST4-7-4 跟踪控制和扰动抑制(四)--作业

-LST4-8-1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一)

--视频

--课件

-LST4-8-1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一)--作业

-LST4-8-2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二)

--视频

--课件

-LST4-8-3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三)

--视频

--课件

- LST4-8-4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四)

--视频

--课件

第九周(第三部分:线性系统的复频域理论简介):矩阵分式描述

-LST5-0 复频域理论概论

--视频

--课件

-LST5-1-1 传递函数阵及其MFD

--视频

--课件

-LST5-1-1 传递函数阵及其MFD--作业

-LST5-2-1 MFD的真性及其判别准则

--视频

--课件

-LST5-2-2 由非真MFD导出严格真MFD

--视频

--课件

-LST5-3-1 不可简约MFD(一)

--视频

--课件

-LST5-3-1 不可简约MFD(一)--作业

-LST5-3-2 不可简约MFD(二)

--视频

--课件

第十周(第三部分:线性系统的复频域理论简介):传递函数的结构

-LST6-1-1 Smith-McMillan形

--视频

--课件

-LST6-1-1 Smith-McMillan形--作业

-LST6-2-1 多变量系统的极点零点定义和属性

--视频

--课件

-LST6-2-1 多变量系统的极点零点定义和属性--作业

-LST6-2-2 结构指数,无穷远处的极点和零点(一)

--视频

--课件

-LST6-2-3 结构指数,无穷远处的极点和零点(二)

--视频

--课件

-LST6-2-3 结构指数,无穷远处的极点和零点(二)--作业

-LST6-2-4 传递函数阵在极点零点上的评价值

--视频

--课件

-LST6-3-1 零空间

--视频

--课件

-LST6-3-2 最小多项式基和Kronecker指数

--视频

--课件

-LST6-3-2 最小多项式基和Kronecker指数--作业

-LST6-3-3 传递函数阵的亏数

--视频

--课件

第十一周(第三部分:线性系统的复频域理论简介):多项式矩阵描述

-LST7-1-1 多项式矩阵描述

--视频

--课件

-LST7-1-2 不可简约的多项式矩阵描述

--视频

--课件

-LST7-1-2 不可简约的多项式矩阵描述--作业

-LST7-2-1 解耦零点

--视频

--课件

-LST7-2-1 解耦零点--作业

-LST7-3-1 系统矩阵

--视频

--课件

- LST7-4-1 严格系统等价(一)

--视频

--课件

- LST7-4-1 严格系统等价(一)--作业

-LST7-4-2 严格系统等价(二)

--视频

--课件

-LST7-4-2 严格系统等价(二)--作业

第十二周(第三部分:线性系统的复频域理论简介):复频域方法在系统设计方面的主要结论

-LST8-1-1 具有补偿器的输出反馈(一)

--视频

--课件

-LST8-1-2 具有补偿器的输出反馈(二)

--视频

--课件

-LST8-1-3 具有补偿器的输出反馈(三)

--视频

--课件

- LST8-1-4 具有补偿器的输出反馈(四)

--视频

--课件

-LST8-2-1 输出反馈动态解耦控制(一)

--视频

--课件

-LST8-2-2 输出反馈动态解耦控制(二)

--视频

--课件

视频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