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探讨外国作家作品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作家作品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联。以开放性的视野,引领、协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文化与文学,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比较文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进行作家作品分析,既保证了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使课程具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建立学术研究的角度和立场。
开设学校:湖南师范大学;学科:文学文化、
本课程探讨外国作家作品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作家作品与外国文学之间的关联。以开放性的视野,引领、协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文化与文学,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比较文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进行作家作品分析,既保证了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又使课程具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建立学术研究的角度和立场。
-1.1 跨文化研究
--1.1 学习视频
-1.2 比较文学
--1.2 学习视频
-1.3 世界文学
--1.3 学习视频
-1.4 世界文学与非西方文学经典
--1.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一章 试题
-2.1 爱默生眼里的中国
--2.1 学习视频
-2.2 爱默生与儒家思想
--2.2 学习视频
-2.3 爱默生思想与禅宗思想的契合
--2.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第二章 测验
-3.1 庞德的中国情缘
--3.1 学习视频
-3.2 庞德的诗学理念与其翻译的《华夏集》
--3.2 学习视频
-3.3 庞德与儒家思想
--3.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三章 测验
-4.1 雷克思罗斯翻译的中国古诗词
-4.2 吸纳使用中国古诗对仗的技法
- 4.3 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4.3 学习视频
-4.4 营造中国式诗境
--4.4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四章 测验
-5.1 诗人奥登的中国之行及诗歌:《在战争时期》
--5.1 学习视频
- 5.2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上)
--5.2 学习视频
-5.3 奥登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下)
--5.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五章 测验
-6.1 白璧德的节度法则与孔子的中庸之道
--6.1 学习视频
-6.2 白璧德的人文主义领袖与孔子的为政者素质之间的契合
--6.2 学习视频
- 6.3 白璧德与孔子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上的契合
--6.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六章 测验
-7.1 赛珍珠如何与中国结缘
--7.1学习视频
-7.2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农民
--7.2 学习视频
-7.3 赛珍珠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7.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讨论5
-第七章 测验
-8.1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月亮”意象
--8.1 学习视频
- 8.2 月亮在中国与欧洲文学艺术中的审美表征
--8.2 学习视频
-8.3 与月亮有关的中国与欧洲代表性文艺作品欣赏
--8.3 学习视频
-8.4 月亮在中国和欧洲文艺中表征差异的历史根源与文化差异
--8.4 学习视频
-8.5 中国人和欧洲人对待自然不同态度及其结果
--8.5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八章 测验
-9.1《旧锦囊》时期: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象征诗歌相结合的最初尝试
--9.1 学习视频
-9.2《雨巷》时期: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9.2 学习视频
-9.3《我底记忆》时期:去除音乐性,走向诗歌内在韵律的散文化表现
--9.3 学习视频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九章 测验
-10.1 《名人传》与《史记》的同
-10.2 《名人传》与《史记》的异
-10.3 《名人传》为何没能像《史记》那样垂范后世?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章 测验
-11.1 八景图缘起
-11.2 中国禅僧在日本写下潇湘八景诗
-11.3 潇湘八景诗画的感召力
-11.4 “求变进取”的精神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一章 测验
-12.1 想象与虚构:普希金诗歌创作中的中国形象
-12.2 误读与偏见:冈察洛夫眼中的中国形象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第十二章 测验
-1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ok History
-13.2 The Book History in English Literature
-13.3 The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China's Book History
-13.4 The Role of Book Histor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讨论1
-讨论2
-讨论3
-讨论4
-第十三章 测验
郑燕虹,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121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现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分会副会长,湖南省中外文化传播基地首席专家。曾赴美国加州大学、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访学,曾任日本滋贺县立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翻译研究。先后主持和完成各类课题10余项,涵盖了国家重大、国家社科、省重点、教育部等各个级别课题,且部分结题鉴定为“优秀”。已出版专著和编著共6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部分被A&HCI收录和人大复印转载。 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湖南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省部级奖7项。
蒋洪新,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终身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外语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全国英国文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曾受邀在美国、英国、韩国、香港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或讲学。 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现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20余项。出版专著、规划教材和译著10余部,在《外国文学评论》《人民日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等10余项。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 长期专注于东西方跨文化研究,被誉为“中西文化的摆渡者”。出版中英著作近20余部,发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100余篇,翻译及参与翻译书籍、文章20余部,其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英文专著《道与逻各斯》(The Tao and the Logos)于1994年获美国亚洲研究学会颁发的列文森书奖之荣誉奖。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知名汉学家、红学家。 主要从事文学、翻译、中西文学比较、翻译史、翻译、汉学研究。兼任中德协会会长、世界汉学研究协会副执行主任、哈佛大学人文科学访问教授协会副主席、欧洲“红楼梦”研究协会会长、亚洲研究协会终身赞助人、欧洲亚洲研究协会成员、德国中国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亚洲哲学学会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中国文学翻译相关书籍30余本。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国际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会长,14世纪以前的中国文学现代语言联合论坛创始人。 主要从事汉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研究领域为前现代中国与欧洲思想史,发表过大量有关中国和欧洲文学传统的学术专著和论文。最新著作《历史上的“大道”与符号》探究中国道家符号学概念与现代欧洲哲学之间的关联。当前研究项目与宋朝的印刷文化相关。
主要从事英语文学研究、中西文明文化比较研究、西方古典学研究及时评。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在《外国文学评论》《读书》《国外文学》《文学评论》《世界宗教研究》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时评近一百篇,出版了《20世纪英国小说评论》《文明的表现》《不自由的希腊民主》等著作,主编了《西方古典学译从》。代表性论文有《巴恩斯与他的《福楼拜的鹦鹉》》《“历史”化内的叙利亚文明》等。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主讲《西方文明史概论》等慕课。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日“潇湘八景”文化著名研究者。 主要从事日本语言文学和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部、省级课题6项,在《文学评论》《哲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译文64篇,出版了《人性革命——池田大作“人学”思想研究》《日本八景汉诗探源及其与潇湘八景诗之比较研究》《潇湘八景——诗歌与绘画中展现的日本化形态》等著作、译著,获《朝日新闻》副刊悬赏论文优秀奖(1993)、《读卖新闻》悬赏论文三等奖(1999)、 日本创价大学东洋哲学研究所学术奖(2001)、湖南省省长杜家毫·滋贺县知事嘉田由纪子授予“突出贡献奖”(2015)等。
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新索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博士。兼任法国索邦大学法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系暨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游记文学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法国哲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先后完成3部法语专著和1部中文专著,主撰中文著作1部,发表论文20余篇。独立完成教育部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编兼主撰完成广东省高校重点项目一项。主持的3部法语学术著作的汉译工作,其中一部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主持完成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湖南省一流专业(俄语专业)负责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长江-伏尔加河”高校智库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评审专家、湖南省俄罗斯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俄语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和俄罗斯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先后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冈察洛夫研究:奥勃洛摩夫性格的文化阐释”、重点项目“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及其误读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4项,中联部重大委托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各1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美国环境文学和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研究。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1项;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曾获省级奖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主讲《英语文学导论》等慕课。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著作《近现代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独著)、《狄更斯学术史研究》(合著),译著《狄更斯研究文集》(合译)。先后获湖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湘潭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在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和《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等外语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主讲《英语文学导论》等慕课。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博士。系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理事、法国巴黎第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协作研究员。 主要研究比较文学、法国文学。近年来参与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代表性专著有《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性追求》,发表《论波德莱尔诗歌中的“逃逸”主题》、《法国象征主义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从李金发到戴望舒的考察》、La naissance de la poésie chinoise moderne (中国现代诗歌的诞生) 等十余篇文章,译著有《女人包袋》《摇滚的哲学——录音合成制品的本体论研究》《解读卡达莱》等。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公共外语部主任、湖南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理事、国际东方诗话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翻译以及东北亚问题研究。近年来先后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版发表重要智库文章多篇,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教改课题多项,出版译著一部。2013年获湖南师范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获湖南师范大学教学优秀奖。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美国佛蒙特大学劳伦斯辩论学院、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耶鲁大学辩论赛裁判。现任湖南师范大学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英语演讲与辩论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主讲慕课《英语演讲与辩论》获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 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跨文化交际、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学研究。获得2019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选手荣获“外研社杯”大学生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二十一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湖南省赛区决赛冠军等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