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一讲 绪论:课程简介及相关预备知识 > 1-1课程简介 > 教学视频:1-1课程简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儒家修身之道课堂
这是我们学校的一门人文素质类选修课
这个课程
是针对我们理工科同学的
在过去 我们知道1952年那个时候
全国的院系调整
清华就变成了一个理工科大学
把文科调整到北大去了
后来我们发现这种单一的学科
对同学们的成长不是很有利
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
清华恢复哲学系
系主任和我们学校的一些领导
去美国考察美国一流的理工科大学
是怎样来解决对理工科学生的
全面发展的这样的问题
那么回来之后
他们做了一个报告
这个报告其中有一个内容
让我印象特别深
我永远记住了
是这样
他们到了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
加州理工学院
给他们介绍情况是这样介绍的
他们对每一年
都对已经毕业的学生有一个跟踪的问卷调查
同学们回馈的信息很有意思
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说不懂道德
一个是不会生活
再有一个是不会写作
因此这三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的严重
不会写作很简单 开写作课
所以包括我们清华有的学院也开了写作课
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写作是表达你的思想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那么道德跟生活怎么办?
这个太难用课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说我们上一门道德课你就有道德了?
还是我们上一门生活的课
然后你就变得会生活了?
这个事情是非常非常难的
那么这个他们怎么解决
其中一个主要的办法
就是开大量的人文类的经典文化的课程
这种课程面非常广
基本上涵盖了整个他们西方的经典著作
比如说从柏拉图到马克思
这样可以使一个人打开视野
我们可以自己通过学习
来借鉴吸取你所需要的东西
由此看来广泛地阅读经典
虽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
但是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发
因此在理工科大学开设人文素质类的课
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借鉴那些最优秀的头脑
那些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知识
来丰富我们的人生
西方很多大学都有经典名著文库和课程
从柏拉图到马克思
因此我们学校也借鉴这个
开设了很多这样的课程
那么像在我个人的课上
除了像这种直接的经典课程
在另外的课程上
我也经常会辅导同学们读一些
这个跟我们有关的
同学们感兴趣的一些经典的著作
作为课后的读物来读
那么这个目的
就跟我们课堂上的这种学习知识
这种教科书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区别
它并不要求你一定的量
也不要求你必须读什么书
那么他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变化气质
那宋代的黄山谷(黄庭坚)说过一句特别有名的话
他说 三日不读书 便觉得语言无味 面目可憎
我们今天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
但至少你读一点书 面目就比较可爱
读一点书 你语言里面就会有味道
就变得不一样
这是读书的目的
那么读什么样的书
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
读那些各个领域里面的一流的著作
虽然这个词是很虚的
什么是“一流”?
但是一流跟二流绝对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问题
而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眼光
当你长期的在这些一流的书籍里面浸泡的话
你慢慢就有了它的眼光
你也有了它的思维方式
当然大学的教科书不在此列
特别是技术类的和未来职业谋生的
那些专业的教科书不应该算作这里面的书
这种书该怎么读?
我们经常会有同学有这样的问题问出来
那么跟读教科书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在哪里
首先就是教科书它的编排
和它的写作的目的
都是为了
便于头脑的记忆
它的特点是清晰的 便于头脑
迅速地掌握这些知识
第二 读什么书?
建议大家读各个领域里面的一流的著作
当然一流和二流这种说法比较宽泛
似乎是这个没法有个明确的边界
但是你还是看得出来的
一流跟二流最大的区别
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问题
而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眼光
如果你读这种一流的著作多了之后
你慢慢就会熏习上
那个作者的眼光和他的思维方式
就像林语堂说的
当你喜欢上一个作家的书你就会
看了一本再找他其它的书看
一直看到什么程度呢?
你身上慢慢就有他的味道
你的举止像他 你的情感也像他
你的思维方式也像他
这就叫做“变化气质”
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的话
仅仅去看了很多的知识 做了分析
那个是没有意义的
这个我们讲的都是课外读书
这个讲的不是那个考试的教科书的做法
因此读这种人文类的书 非考试的书
跟我们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教科书并不能
很多教科书 技术类的
未来对你职业谋生有帮助的
恐怕都不能起到这个作用
它是另外的作用 这个我们大家都清楚
那么关于教科书我想说一下
就是给大家一点忠告
不要被教科书洗脑
因为我们这代人
大部分都是在中学的时候
很拼搏 考试非常棒 考进来的
当然你说高分就一定低能吗 可不一定
高分的人高能的多得很
可是有一样我们一定要记住
就是教科书它并不是那些思想家
或者天才们思考问题的那种方式
教科书的编排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就是它是高度抽象化 形式化的
线性排列的 封闭的知识体系
这种体系有什么好处
它便于头脑记忆 清晰是它的特点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掌握大量的知识
但事实上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
个人的还是社会的
任何事物都不是线性的 也不清晰
更不是头脑可以完全把握的
真实的事物属于混沌的和开放的系统
处理封闭和开放系统的思维方式
是完全不同的
有的时候差不多是相反的
像我们这些人考试都是很棒的人
考试我们都知道
如果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经过几年的训练
你就会发现有一些选择题是可以猜的
而那些聪明人猜起来是很厉害的
我们的同学很多是这样的人
包括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可是做研究就是另一回事
处理实际事物就是另一回事
所以有一个小小的差异
什么样的差异呢?
就是擅长考试的人做研究总是要差一点
做研究比较好的人
考试不一定是最拔尖的
因此我们会看到读教科书 尤其在文科
像我们的这个专业里面 就在哲学里面
你会发现教科书跟哲学家的原著差异非常大
以至于读文本变成一个很难的课程
当你读习惯了教科书的时候
你读文本非常的别扭
你觉得好像它不清晰
你觉得它好像东一下 西一下
你觉得它好像不够系统 不够逻辑化
我们经常听到同学们会这样讲
其实是我们教科书读太多了
没有任何一个天才
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家是按照教科书的顺序
教科书的逻辑来思考问题的
当把它写成书的时候
已经跟他最早的那些原始的灵感差别很远了
因为文字是要变成线性的
是要有前后逻辑的
即使这样跟教科书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我们要知道它离鲜活的思想是有距离的
那么读这些书 你说那怎么办呢?
那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
这个问题其实特别简单
不是为了考试的话
那么我告诉你最重要的就是你的兴趣
兴趣是你真正需要的表现
为了很多的考试经常说要放下你的兴趣
可是在真正的学习或者说做研究当中
兴趣才是你最好的老师
因为它代表了你目前所需要的东西
往往这些东西是被压抑的
是被你目前的理性选择所淘汰的
可是它依然会显现出来
这种显现 就是你觉得你需要
你觉得你有兴趣
因此不要忽视它
我们现在的人忽略了情感和直觉的力量
使我们的理智发展失去了自我的方向
因此我们往往只知道
有目的地去做任何事情
而往往忽略了
我们内在的真正的需要
这种真正的需要就是以兴趣来表现的
虽然它可能变得很杂
有一些兴趣会很持久
有一些兴趣会很短暂
不要以为只有持久的才有意义
其实有的短暂的
它只是你的知识的结构当中需要的一小部分
作为你的知识结构来说它只需要一点
对另一个人可能就变成是重要的主干的部分
所以不要
用外在的东西去判断它
按照你的需要来 你想要看什么你就看什么
尊重你内在的声音
它会指引你
或者我们管这个叫做内在的智慧
我们读教科书
读考试的 这些要考的书已经很累了
只有这么一件事情
你可以完全的尊重你自己内心的喜好
不要放弃这个机会
这种学习尊重自我
是一个人自尊自重的第一步
自尊并不完全是要他人尊重你
其实更多的我们要学会尊重自我
当你总是不在乎你内在的兴趣
内在的需要的时候
慢慢地它就会变弱
慢慢地它的声音就会消失
然后我们就没有内在的需要
就变成按照外在
我的工作需要 我的学位需要
我的职称需要来读书
最后我们就丧失了自我
关于读书呢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说 除了职业和谋生的需要之外
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
虽然我们大家都说知识是力量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更多
知识和营养和我们吃的东西有共同之处
过多的营养 过剩的营养
过多的知识会
有害于我们的发展
不要以为说知识越多越好
有很多的知识
如果它不能跟你现在的知识结构相匹配
你不能学了马上就用上的话
很多的东西
它不会老老实实待在那儿
你想象的是 我用的时候它就出来
不是那么简单
它会毒化我们的精神
它会影响你接受新的知识
比如说你看过某一本书
完全超越我们现在人的素质层面
比如说在二十岁的时候读一本世界名著
像类似这个托尔斯泰写的《复活》那样的书
那个书很厚
我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读的时候
就不明白他到底要干什么
聂赫留朵夫诱奸了他们家的女仆
然后他为了赎罪 然后跟着
后来那个女仆犯罪
要流放到西伯利亚
他就跟着他们一块去西伯利亚
那个贵族聂赫留朵夫
我觉得很奇怪 这书实在是看不下去
它跟我们的经历有关
隔着民族 隔着经历
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
所以你读起来会很吃力的
不要以为说没关系
那我也把它读了
你会产生一种不好的感受
而这种感受等你到了四五十岁
你可能有能力读懂《复活》的时候
那一类的书你都会没兴趣
都是因为你早年的这个体验
所以实际上同一本书
像这样有足够厚度的 足够内涵的书
你在不同的岁数读有完全不同的收获
如果早年给了你一个非常不好的感受值的话
你会记住它 以后会排斥这些东西
记住知识并不是可以无限度地来吸取
它像营养一样 过剩的话会带来麻烦
没有必要去读那些超过你素质层面的
那你说我怎么知道什么素质层面适合我
还是我们刚才说那个话 你有兴趣
你学了马上就能用
就像我们今天你去看一本男女谈恋爱的书
二十来岁你正好用得上
所以你会记得特别清楚
让你读托尔斯泰的《复活》你肯定记不住
所以这个是对的
你的感受 并不代表你不够优秀
仅仅是你没有他那样的经历
你不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的追求 如此而已
所以不要跟自己过不去
读不懂就是读不懂 你可以放下
找你喜欢读的东西
你马上能吸取的东西
或者说不一定能马上吸取
但是你有兴趣就好 这样来读
读课外一类的书
除了教科书之外的这些书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就是我们经常会用读教科书的方式来读
怎么样叫教科书的方式 从头开始
每一点都要总结
然后你会读的特别的辛苦 非常的累
像这个我自己在上学的时候
一下从图书馆借五本八本十本书回来
然后借的时候充满了兴致
回来之后看不下去
每一本可能翻几页或者说就看一点
然后心里觉得很自责
觉得怎么我没看完
然后到了要还书的时候就把它还了
过一些日子想起来又把它借回来
借回来又没看完 然后又送回去
这种内疚和自责
直到有一天我才真正的解放
是什么呢?
特别偶然有一次看一个
我忘了这个人的名字了
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家
他说了一句特别逗的话
他说只有傻瓜才会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底
我倒并不真的是认可这句话
而是我发现他跟我一样
都是不能从头读到底
很多人都这样
不要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做完一件事
你只要吸取了哪怕一句话
你得到了就足够了
这种课外书 这种非工作需要
非考试需要的书就是这么读
你可能从中间翻开读几句可以了
然后你回头仔细地去思考
你有所收获 这就足够了
也有的书你从头看 看了第一章就不想看后面
我记得我有一个学生去年跟我说
他说老师我发现西方人写书很有意思
这个很厚的一本书 其实就几句话
他说我看写篇文章就够了
当时我们就都笑了
我说那你感觉到这个就行了
你就把你觉得重要地看完了就可以
是的 很多人都是这样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有的书
特别值得你反复地读
很有意思 你永远只读那几章也可以
这回咱们不用考试了 你可以自己作主了
你完全不必在乎
有的章节你没看
考试的话你会担心考这个怎么办
这些书你自己作主 完全是为你服务的
你想看就看 你想看多少就看多少
你不想看就把它送回去
很多人都这样 不用担心
这个事情你完全是做主人的
其它的书你都不是做主人的
学校说了算 老师说了算
然后将来你的工作逼迫你必须要怎么做
可是这件事你是完全自主的
没有必要再按照原来的方式去做
-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