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一讲 绪论:课程简介及相关预备知识  >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  教学视频: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返回《儒家修身之道》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教学视频: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在线视频

教学视频: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下一节:相关资料

返回《儒家修身之道》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教学视频: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 下面我们开始关于这个本课的

一些预备的知识

首先要强调一条儒家不是宗教

有很多的有名的学者都在讲

儒家作为一个宗教如何

他们的理由就是说儒家起到了

像宗教一样的作用

这个是没道理的

起到这个作用不能就是宗教

宗教这个词更多是一个外来词

在我们中国过去有几种说法

一种比如说像儒释道三家

经常我们会说佛家怎么讲

道家怎么讲 儒家怎么讲

另外再有就像过去的什么白莲教什么教

那牵扯到农民起义如何

像西方那样的宗教中国是没有的

因此如果我们一定要在这种世界的话语当中

非要把儒家讲成是一种宗教的话

我觉得这个是错的

我们必须要承认它不是宗教

它是一种教育

这种教育是其它的文化里面所没有的

是一个非常特别的

我们会发现世界上这些伟大的文明

基本上都起源于宗教

宗教维系社会的存在 规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但是唯有中国不是

中国的文化是什么

从古几乎就是理性的

一开始就是非宗教的

我们也不能说它是世俗的

因为世俗和宗教的这种对比的说法

也是来自于西方的

中国的文化从一开始就是立足于

关于人和世界的一些知识

所以我们强调说儒家不是宗教

不管说的人有多么大的名声

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是不懂宗教的

所以我们这个地方要做一个区分

第二个方面

我们要知道今天因为一百年前的西化

我们对于儒家的很多东西已经都不了解了

可是在真正的儒家身上

哪怕是最后一批人身上

他们对于儒家的见解有着非凡的自信

举一个例子

一百多年前的伟大的保守主义者辜鸿铭

他的朋友伊藤博文在清末中日战争

日本胜利之后来中国游历

辜鸿铭就送给伊藤博文他刚出版的那本名著

叫做《中国人的精神》

伊藤博文说这些东西都过时了

辜鸿铭的回答很有意思 他是这么说的

他说两千年前三三得九

现在还是三三得九

伊藤博文一下接不上话

真正的儒家对自己的精神 对自己的学问

有着一种绝对的信任

绝对的自信

下面我们说儒家的学说的主要内容

今天很多人对儒家的理解

只是读了一些《论语》或者是读一点《孟子》

但是这个是不够的

真正儒家的经典贯穿中国文化始终的

是《四书五经》 尤其是五部经典

《易》《书》《诗》《礼》《春秋》

在早期还有一个经《乐经》已经散失掉了

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

那么《大学》和《中庸》

是从《礼记》里面由朱熹把它们给拿出来

与《论语》《孟子》并列称作四书

作为中国的经典

古代的文献里面经常会说《易经》是群经之首

可是《易经》在今天几乎成了绝学

已经沦落为摆摊算命这样的命运

可是《易经》实际上在中国的历史上

它起到的作用 如果我们要比的话

相当于西方的科学

它代表了我们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认识方法 认识的深度

完全完全地与其他的文化是不一样的

可是我们今天已经几乎读不懂了

只有九十年代邵伟华曾经搅起一股易经热

用于预测

我们今天大学里

是不屑于谈论《易经》的实用

提到算卦很看不起

可是我们讲《易经》的哲学又怎么样

有谁能讲?

基本上已经是绝学了

需要我们现代人去重新地认识

重新地把它发扬光大 但是很难

那么儒家还有一条

除了《易经》之外还有一个东西

也就是修身之道

换句话说

就是我们大家喜欢讲的儒家的心法

这套东西也几乎成了绝学

为什么说几乎

比如说《大学》和《中庸》谁讲得最多?

我们会发现很有意思

不是儒家的学者

相反 我们发现很多大佛教徒在讲

比如说像南怀瑾先生

今天我们对儒家的修身的东西

已经非常的隔膜

基本上学术界在谈论的都是儒家的政治哲学

可是在过去我们知道儒家

修身之道才是真正的普世的价值

不需要去追随宗教

一个人可以提升自己的生命

可以令自己的精神得到发展

儒家有一整套的东西

我们这门课程

想要去做这个方面的一点点的研究

我们这门课程试图重新来讲一下

儒家的修身之道

主要内容来自于《大学》 也涵盖《中庸》

还有它的起源

比如说像在《尚书》里面

我们能看到尧舜禹在谈论

关于《中庸》的学问

在谈论人的修行如何

今天我们说到伟大的文明的时候

我们的头脑中经常浮现的是

古代的那些辉煌的建筑

比如金字塔、长城、玛雅神庙

但实际上

所有伟大的文明都孕育在人们的思想中

它是一种共有的观念 准则 期待和目标

文明本身自始至终都存在人们的心智之中

那些我们过去叫做形而下谓之器

辜鸿铭曾经说 要评估一个文明

我们必须问的问题是什么

它能产生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 这个就很有意思

近些年的这个民国热

主要是来自于几个画家和学者

对于民国时代的照片

以及那个时候的学者的回忆

比如说陈丹青谈鲁迅兄弟的相貌

我这有一段大家可以听一下

他是这么说的

他说我第一次看见周作人的照片

真是感叹他们周家的人 气质非凡

我们知道周作人是汉奸

跟鲁迅还是不大一样的

他是这样说的

他说的这张照片是说

周作人负罪临刑的照片

即便在丧失颜面的时刻

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

他们丢了民族的脸

但照片上却没有丢书生的脸

我们看不起汉奸

却不见得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的样子

在照片上被押赴法庭的周作人

穿了一件干净的长衫 瘦得一点点小

可是那样的置之度外 斯文通脱

你会说那种神色态度是强作镇定装出来的

好的 那么我们请今天哪位被双规

被审判的大人物镜头前面装装看

看能装得出那样的斯文从容吗?

这是讲的这个周作人

看他说鲁迅

他说老先生的相貌

那张脸非常的不买账 又非常的无所谓

非常的酷 又非常的慈悲

看上去一脸的清苦 刚直 坦然

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

就那么对着镜头

意思说怎么样 我就是这样

陈丹青的眼睛非常的敏锐

陈丹青说 我记得七十年代参考消息

报道联合国秘书长见到周恩来 感叹他的风貌

说是在你面前我们西方人还是野蛮人

这话不管是真心还是辞令 确实说出一种真实

西洋人因为西洋的强大

固然在模样上占了便宜

可是真要遇见优秀的中国人

那种骨子里的儒雅凝炼 脱略虚空

贝托鲁奇准确地形容为高贵的消极的气质

实在是西方人所不及

如果你把鲁迅先生的相貌

去和西方的文豪的模样摆在一起比比看

那真是文气逼人 然而一点也不嚣张

陈丹青的观察真是太犀利了

不愧于一个画家的眼睛

那么这些民国时代的这些人

陈丹青忘了 他们都是生长在帝制的时代

他们只不过是活动在民国时代

民国时代不过也就三十八年

从军阀混战开始到抗日战争

最后国共战争 全是战争

但是民国时期那些人物

你看看他们的出生年代

那些人物所受的教育

基本都是在帝制科举时代

不仅仅像陈丹青说的鲁迅兄弟

还有周恩来

比如说我自己曾经

第一次看到京剧大家谭富英的一张照片

他穿着中山装 就是没穿戏装

穿着中山装坐在一个桌子旁边

我当时被震惊住了

简直就是一个大学者

别忘了他是上世纪初生人

他的活跃的时期就是在民国时期

以至于还有解放初期

或者是一个大学者

或者像一个

大气质朴 解放初期的共产党员的形象

真的是不可思议

他们这种这些人身上的那些特点

那些令我们感叹的东西

实际上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塑造

换句话说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

用林语堂在他的小说和著作里面经常说到的

叫做最后一批中国人

辜鸿铭也说过 最后一批中国人

那么就是这批人

所以作为一个画家虽然有敏锐的眼光

但是缺乏历史感

功劳应该归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养育出的这批人

民国的时代其实如果一定要讲它的特点

除了战争之外

实际上它是个西化的年代

我们刚才说的那些人物的特征

他们是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熏陶

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慢慢都退出去了

然后也就见不到了

只有照片上我们能看到

所以辜鸿铭说你要评价一个文明是怎样的

那要看它产生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男人和什么样的女人 一点都不错

儒家修身之道课程列表:

第一讲 绪论:课程简介及相关预备知识

-1-1课程简介

--教学视频: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教学视频: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教学视频: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第一讲思考题之1

-第一讲思考题之2

第二讲 参考书

-2-1必读书(一)

--教学视频: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教学视频: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教学视频: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教学视频: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教学视频: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教学视频: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第二讲思考题之1

-第二讲思考题之2

第三讲 儒家修身之道总论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教学视频: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教学视频: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教学视频:3-3大学

-3-4大人(一)

--教学视频: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教学视频:3-5大人(二)

-第三讲思考题之1

-第三讲思考题之2

-第三讲思考题之3

第四讲 明明德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视频: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教学视频: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教学视频:4-3明明德(二)

-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五讲 亲民

-5-1 亲民与新民(一)

--教学视频: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教学视频: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教学视频: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第五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五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六讲 止于至善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教学视频: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教学视频: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教学视频: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教学视频: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教学视频:6-5知止而后有定

-第六讲公共思考题

期中考试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第七讲 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个人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教学视频: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教学视频:7-2教化的社会、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教学视频: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第七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七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八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上)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教学视频: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教学视频: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教学视频: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教学视频:8-5意识程度的差异

-第八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八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九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下)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教学视频: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教学视频: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教学视频: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第九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九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十讲 诚意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教学视频: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教学视频: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教学视频: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教学视频: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教学视频: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教学视频: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教学视频: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第十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十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十一讲 君子的修行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教学视频: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教学视频: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教学视频: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教学视频: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教学视频: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第十一讲公共思考题

第十二讲 正心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教学视频: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教学视频: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教学视频: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教学视频: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教学视频: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第十二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十二讲公共思考题之2

期末考试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

教学视频: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