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十一讲 君子的修行 >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  教学视频: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返回《儒家修身之道》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教学视频: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在线视频

教学视频: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下一节:教学视频: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返回《儒家修身之道》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教学视频: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君子和小人

今天说小人好像是骂人

其实从儒家的传统上来讲

君子和小人 其实代表了不同的

人性发展的阶段

或者说 如果说到道德上 我们说一个小人

你也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小孩

今天我们社会上你会看到很多这种

我们过去说“愤青”都是愤怒的青年人 是吧

现在还有“老愤青” 什么意思

我说不好听的话 虽然他五六十岁了

但是他的心理状态还是一个二三十岁的人

虽然他可能发展了很多的

与人打交道的技巧 有很多的社会能力

但是在最根本的人性上 他依然没有长大

所以这种人很多 尤其在我们今天

找一个君子的典范很困难

小人太容易找到

当然不能点名说 你自己去找来对比看

那么 我说它代表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还有一个佐证 就是王阳明

明代的那个伟大的儒家的代表人物

在他的《大学问》里面就讲过

其实小人也有那些好的东西

也有跟君子相同的本性

只是他被自己的私欲给遮蔽了

其实就是这样的

你把你的欲望摆在前面

你把你的成功摆在前面

你就没法温良恭俭让了 对吧

你急还急不过来呢 你不仅要成功

你还要早成功 你还要大成功

你还要超过世界

就像当年那个甲骨文的老板

拉里·埃里森来中国

然后中央电视台访问他

问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说打倒比尔·盖茨

如果什么都要追求数字的第一的话

那你人生太恐怖了

我觉得世界上最糟糕的一件事

就是拿数字来攀比

这是让所有的人都不安稳的一个办法

得第一的人担心下一回得不了第一

或者随时被别人超越

得第二的人就觉得我不是第一

没有一个人活得安稳

所以这种数字排法

是最坏的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我们下面说 关于这个小人和君子

为什么不同 我们换一个

除了王阳明的《大学问》你可以去找来看

很容易的一篇文章

我们放在了参考书里面

那么下面我们换一个角度看 很有意思

就是说 从马斯洛的“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看

换一个角度 你理解的可能更深刻一点

什么叫“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呢

马斯洛发现 人的基本需要会带来动机

长久的这种动机会带来(形成)人格

那什么意思呢 我们下面先简单看一下

先讲一下五个基本需要

第一层最简单 叫生理的需要

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饮食男女”

第二层 安全的需要

我有一个基本的安全 不要整天恐惧

不需要躲闪 不需要担心 担惊受怕

这是第二条

第三条 爱与归属的需要

记住 就是爱与归属

今天我看到很多做管理的人

用这个来讲管理的时候

把这个划分叫做“社会性的需要” 这个是错的

就是爱与归属 这个东西如果你有所体会的话

回想一下你小的时候的成长

或者有些人现在的成长

如果不被别人认可是我们一伙的 你有多难受

这叫归属感 我们被别人认可

我们是一伙的 你什么感觉

比如说你是清华毕业的同学

你去找工作

然后这个单位里一群清华的

你有什么感觉 然后师哥 师弟

你是哪一届的 他是哪一届的

他是哪个系的 你有特别的归属感

如果这一个圈子全是北大的

你一个清华的

你恐怕这种感觉就很少

如果再加上别的学校 全都抱团的话

就你一个 你想一想

所以归属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这个东西有了你是感觉不到的

没有的时候 你会痛苦至极

那么爱就不用说了

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那种

我们中国人不大喜欢用“爱” 喜欢用“亲”

“亲”是指的什么呢 很近的意思

对你很好 互相很好

然后内心之间很近

就不用说还有后面的那种行为上代表爱

比如说关怀 互相可以交流

不用担心的交流 然后互相帮助

这些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些东西不能随便地把它叫做

社会性的需要 太宽泛了 太抽象了

他就是爱与归属

当这两个没有的时候

这个人在社会上极其的难受

实际上很多的精神问题就来自于

这两者的缺乏

一个社会除了满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之外

马上的需要 就是爱与归属的需要

没有这个 你的精神就不得安宁

第四是尊重的需要

也就是说 通过你的努力所获得的尊重

而不是虚假的

第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 你是一根黄瓜 你就必须长成一根黄瓜

你是一把锯 你就要使用你这种锯的功能

那么天生你擅长跑步 你就要去做一个运动员

“得其所哉”的意思

你说我什么都不擅长

我就是喜欢过小日子

然后把家里安排好

那么你刚好就有这么一个家让你来安排

他们都认可你 这就叫自我实现

不是说是伟大的 宏伟的目标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 我没有任何特长

我的特长 就是喜欢看着我的孩子都成长

然后把我家里的老人照顾好

你还真的有孩子让你照顾

你真有老人要照顾

有很多的人 我们经常说“子欲养而亲不在”

你很喜欢孩子 但是可能因为很多的原因

造成你没有孩子呢

所以不要以为自我实现是多么伟大

多么高尚 你就是块石头 我就长成块石头

这是没有遗憾的事情

过去那个话是很害人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

错了 有的人天生就是当士兵的

不是所有的人都想要干那个

我们真正内心里面

虽然有很多东西是很模糊的

容易被煽动起来的

容易被宣传所灌输的

但是你的心里真正的需要

我做这个事情 可能不一定特别的好

因为社会价值决定的

你觉得好不好 可是你也没觉得它不好

你没觉得不能忍受 这就是你可以做的事

那么这五条 我们写的话是一二三四五

这么排列 五放在最下面

但是最强大的 决定你需要的

是那些前面所说的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越往上变得越轻

越往下对人的那种强迫性的束缚就越大

因此马斯洛说 基本需要

尤其是前面的那些需要

必须由外界供给 给予 或者是填充

就像我们需要食物 需要维生素一样

如果不能得到满足的话

他就会表现出病态

我们今天的社会 尤其是我们周围的社会

大部分人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都不成问题

但是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们都需要

那么这一些东西 尤其是前两者

他也需要你获得

尤其在早年 爱与归属的需要

如果缺乏的话 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很大的烦恼

以至于你的成熟期会拖后

虽然你可能已经到了五六十岁

爱与归属的需要依然没有获得满足

这样的人也是有的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人格呢

马斯洛举了一个例子 说得特别的好

我在这讲给大家听

在我们富裕的社会很难理解

那种极度贫困的社会

比如说 缺吃少穿的社会

如果一个人在早年 而且长久缺乏吃的东西

缺乏食物的话 他会对获得食物的需要

产生强烈的动机 不仅产生强烈的动机

会形成他的所有的需要 都是围着食物来转

获得食物是最重要的

其他你说别的 全都是虚无缥渺的

你跟他说爱与归属 自我实现 你少来这套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什么

比如说食物 就是面包

那么我们说过 经历过中国过去

贫困时代的人 就是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初的那些贫困的人

他们有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别的全是假的

别跟我扯那些别的

什么主义啊 什么这些啊

我只要一样 我要有钱

因为他早年的需要会塑造他的人格

这个东西就变成最重要的

不要小看这个 即使很多的人

后来变得很富有 位置很高

依然会透露出这些东西

举一个例子 比如像我的父母那一代

虽然他们在他们同代人里面

不算是受过苦的人

但是他养成了习惯

比如说节约用电 节约用水

或者到超市去买东西

像我母亲 她就会喜欢买那些

就是那种 比如说你多买

你一下买多大的量

然后给你什么样的优惠

她就喜欢买那种东西

其实她根本就用不到

买回来了最后都放过期

很多老人有这个特征

我们经常说她 但是她也改不了

我们也没有使劲说 还是随她去

虽然浪费钱

她每次自己说 哎呀我又买多了

可是每次都那样

后来有一次很偶然

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 德国总理默克尔

她是东德出生的

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

她讲 贵为一国总理

她说她到超市买东西 还是喜欢买那些什么

那些大堆的 大包装的 然后给你优惠的

然后我马上就想到了我母亲

她们岁数差不多 这是特点

同样 一个缺乏爱和归属的社会

如果在某一段时间

我们大家都经历过的话

那么会产生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在他的文化 在他的语言

日常待人接物里面 全都在强调这个

我说不好听的话 有的国家里面

特别喜欢说 我爱你 我爱你

过去我们中国人觉得 这个没必要说吧

整天说在嘴上 跟那个需要食物是一样的

当他没有的时候 他会特别重视这个东西

哪怕嘴上说也可以

所以这个是我们大家要注意的

越缺乏什么 他会表现出来

长久的缺乏 会形成他的动机

他人生的目标 也形成他这种人格

所以很多人说 你看哪国电影里面

整天都在说 我爱你 我爱你

我告诉你 那是因为他们缺乏爱

不是我在攻击他们 他们自己是这样的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 不好说

反倒是 比如说 像我小的时候

似乎这些东西不缺乏 我们从来不说这个

我们从来也不会说 我们是谁

我们不需要问这个 我是谁我当然知道

但是你要让我说出哲学的意义来

我说不出来 我不需要问这个问题

我知道我自己是谁

可是你要真的问 那你说清楚是谁

我也说不清楚 可是我不需要这个问题

当我们要问我是谁的时候

那意味着这个人

第一 他的归属感出问题了

第二 他跟自我的存在是相分离的

也就是说出现了异化

这是一个中文翻译上的问题

在英语叫Alienation

哲学和政治上把它译作“异化”

在心理学上 就是他跟自我“疏离”

Alienation翻译成“疏离”

因为我们传统里面没有这个概念

所以在今天我们翻译的时候

要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翻译

与自我的“疏离” 也就是说对自我

没有任何的真实的体验

这种话说得都特别抽象

回头有机会后面我们再提

什么叫做对自我的体验

这个要举例才能说清楚

那么我们在这说的就是

关于这个君子跟小人

那么小人是什么人呢

就是他前面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也没有受过适当的文化的调教

像中国传统的调教

让一个人不要过分的追求物

我们今天对于物的疯狂的追求

跟中国古代的那种人相比

且不用说大哲学家

或者那些了不起的人物

你会看到即使像《菜根谭》那样的书

一个退休的官员写的书

也比我们今天的学者要高一万倍

“不为物役” 不被物所累

这一直是我们中国文化里传统的主旋律

我们真正的自由 是来自于我们不被物役

像陶渊明 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然后他要归田 我们今天有吗

我们今天一斗米都会折腰

我们把这叫做成功 对吧

一斗米成功之后 要五斗米的成功

五斗米成功 要一百斗米的成功

所以我们今天离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的远

那你说为什么要近呢 不为什么

因为它有用 就这么简单

并不是说因为它是传统 我们要怎样

而是因为我们今天真的需要

一个健康的人格 我们自己要看着自己舒服

看着别人也舒服

这个社会让我们大家过的舒服一点

好一点 互相向善一点

那么我们还没说完

自我实现的需要之外

还有一个超越自我的需求

比如说我们要求道 我们要学佛

我们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的另一段名句叫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我们今天还有没有这样超越自我的需要呢

这样的人就被称作君子

或者向着这个路上走的人叫做君子

或者大人

那么只对自己的需要特别在意的话

那叫做小人

因为他没有得到全部的满足

他把这些看的特别的重要

比如说声色犬马

过度的安全感的需要

过度的生理上的需要

像今天我们看到 我们说特别不可思议

有情人可以理解 但是要有十几个

二十几个 上百个情人

我觉得这种人有点疯狂

还有过分的自尊的需要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 都是没有得到满足的

在该得到满足的时候

在成长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

因此在他岁数成熟之后

当他有权力的时候

他会加倍地补偿他早年的不满足

所以这样形成了小人的人格

所以马斯洛指出 当缺失性的需要

支配一个人的时候

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满足自己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别人都是第二位的

所以我们说这样的人有一点自私

他们会认为 什么超越自我

什么高远的眼光 追求什么主义

什么客观公正的态度

都是迂阔而不切实际的

或者说太可笑的

今天我们社会有很多反崇高的东西

其实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

主流的价值观

说的不好听一点 就是小人的价值观

儒家修身之道课程列表:

第一讲 绪论:课程简介及相关预备知识

-1-1课程简介

--教学视频: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教学视频: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教学视频: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第一讲思考题之1

-第一讲思考题之2

第二讲 参考书

-2-1必读书(一)

--教学视频: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教学视频: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教学视频: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教学视频: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教学视频: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教学视频: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第二讲思考题之1

-第二讲思考题之2

第三讲 儒家修身之道总论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教学视频: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教学视频: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教学视频:3-3大学

-3-4大人(一)

--教学视频: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教学视频:3-5大人(二)

-第三讲思考题之1

-第三讲思考题之2

-第三讲思考题之3

第四讲 明明德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视频: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教学视频: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教学视频:4-3明明德(二)

-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五讲 亲民

-5-1 亲民与新民(一)

--教学视频: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教学视频: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教学视频: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第五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五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六讲 止于至善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教学视频: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教学视频: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教学视频: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教学视频: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教学视频:6-5知止而后有定

-第六讲公共思考题

期中考试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第七讲 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个人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教学视频: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教学视频:7-2教化的社会、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教学视频: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第七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七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八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上)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教学视频: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教学视频: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教学视频: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教学视频:8-5意识程度的差异

-第八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八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九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下)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教学视频: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教学视频: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教学视频: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第九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九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十讲 诚意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教学视频: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教学视频: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教学视频: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教学视频: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教学视频: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教学视频: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教学视频: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第十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十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十一讲 君子的修行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教学视频: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教学视频: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教学视频: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教学视频: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教学视频: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第十一讲公共思考题

第十二讲 正心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教学视频: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教学视频: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教学视频: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教学视频: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教学视频: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第十二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十二讲公共思考题之2

期末考试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

教学视频: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