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八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上) >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 教学视频:8-5意识程度的差异
意识到底是什么呢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日常语言中的“意识”
这个词用法相当于“智能”
具有心智活动的意思
实际上意识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觉察”
与心灵的活动无关
首先是对自己的觉察
对自己是谁 自己在何处的觉察
再进一步对自己所知道的
自己所不知道的等等的觉察
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知道
在一定的时刻里他是否“有意识”
这一点早已被欧洲某些心理学理论所证实
这种理论认为 一个人只有他自己
才能知道某些事情与自己有关
比如说应用到意识上面 就是说
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知道
当时他的意识存在或者不存在
也就是说 从一个人的外在行为
我们无法证明他有意识或者没有意识
如前所述 这项事实早已经被证实了
可是它的重要性还未曾被完全了解过
因为人们总是把意识理解作心理的历程
或者心灵活动
尽管人能认知到 一直到此刻的认知活动为止
自己并无意识 而且随后又忘了这个认知活动
甚至记住不忘 这也不算是意识
这只不过是一种强烈的认知活动的记忆而已
葛吉夫说 现在我让你们注意另一个事实
就是近代所有心理学学派一直略而不谈的
这项事实是什么呢
人的意识 无论它意指什么
决不会停留在同样的状态
人或者较有意识 或者较没有意识
意识最强烈的时刻便产生记忆
至于其它的时刻人根本就不会记得
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使人产生连续意识
或者连续察觉的幻想
所以意识最强烈的标志是什么呢 记忆
当你没有记忆的话 意味着什么
你当时的意识是不够强烈的
或者说你的意识是不够有力的
不仅个人 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这样
关于个人 我们讲各大宗教的核心
都会有意的提升自我意识而达到客观意识
禅宗尤为重视这一点
在禅宗的历史上有一个故事
有一个徒弟跟随他的师父修行了很多年
然后他想要出徒去做师父
有一天他就去问他的师父
说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徒带徒弟呢
他的师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相反问他 你进门的时候你的鞋是怎么放的
他记不起来 然后他就知道他是不够的
然后他就走了
禅宗有很多这种让人看起来很难以理解的事情
但是他们是很明白的 没有别的
也就是说他的意识有断的时刻
他有无意识的时刻
他进门的时候脱的鞋他不记得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宗教里面 特别是佛教里面
有很多非常不可思议的记忆力
而我们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
比如说佛教的经典 最初的传承是哪里来的
靠着释迦牟尼佛身边有一个阿难尊者
阿难尊者能够把所有释伽牟尼佛的教导记下来
这个是极其的不可思议
包括还有很多的佛教里面的记录
比如说有一些高僧可以很快背诵整部的大经典
这跟他们一直在训练这种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 觉得完全的不可思议
所以 背诵代表着你的意识的能力
所以中国过去对于背诵的重视
不要以为是一种愚蠢的办法 错了
他对于提升人的根本的能力
对于提升人的意识有极大的塑造(作用)
背一般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
背的是比如说《大学》《中庸》
“四书五经”这一类的东西
同时又提升了人的强烈意识
你去试一下很难做得到
背诵的时候是非常的集中精力
如果你长期集中精力的话
你会觉得很累 你没法持续下去
所以这是一种能力
是最有力量的核心的能力 不要小看这个
有些近代的心理学学派完全否认“意识”
甚至认为这个词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不过这只是对“意识”的误解而夸大其词罢了
其它的学派 如果可以称得上学派的话
一谈到意识的状态
就是指思想 感触 行动和感觉
这是由于犯了把意识和心理机能
混为一谈的根本错误
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会谈到
实际上 在多数情况下
近代的思想仍然相信这个古老的说法
就是意识没有程度上的差别
纵然这个观点与后来的许多发现相抵触
但是仍为一般人所接受
虽是心照不宣
却阻止了许多可能 对意识的种种变化的观察
精神分析出现以后
西方心理学才开始把意识看成觉知
通过上个世纪向东方宗教的学习
现在觉知 关照 觉察变成了
西方的现代心理学里最常出现的词汇
事实是 意识有程度上的差别
这确实是看得见的而且是观察得到的
尤其是你我自己的意识更是如此
第一 它具有持续性
我们保持意识状态的时间有多久
第二 出现的频率
我们多少时候有一次意识状态
第三 广度和深度的差异
我们的意识能够意识到什么
它会随着人的成长而有很大的变化
我们只看前面两点
也能够了解“意识有可能进化”这个观念
这个观念与底下的事实有关
靠着特别的努力和特别的研究
可以使意识继续保持 并且可以加以控制
这是极为重要的事实
古老的心理学派都很熟悉
葛吉夫说的古老的心理学派
并不是指的现在西方那种受科学影响的心理学
这种心理学时间很短 只有一百多年
他指的是古代的神秘主义的学说
比方说 《菲罗卡利亚》的作者都知道
《菲罗卡利亚》我也不知道
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查一下
据说是古代的神秘知识
比方说《菲罗卡利亚》的作者都知道
可是近两三个世纪以来的欧洲哲学
和心理哲学却完全忽略了
我们将设法说明如何才能研究意识
拿一个表 两眼注视着秒针
努力地觉察你自己
并且全神贯注于“我是彼得” “我现在在这里”
努力的不要胡思乱想
只是随着秒针的移动保持对你自己
你的名字 你的存在和你所在地的觉察
消除一切杂念
要是你有能力和毅力坚持下去的话
你就能够维持两分钟的这种自我意识
或者叫做“自觉”
这就是你的意识的极限
一个没有受到训练的人 仅此而已
而且如果试过一次之后就马上重新再试
那么你会发现第二次要比第一次困难的多
这项实验指出 一个人在自然的状况下
殆精竭力的意识一个对象“他自己”
则只能维持一到两分钟
我们在正确地做了这项实验之后
会推出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
就是人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
人对自己有意识的幻想
是由于记忆与思想活动所创造的
举例来说 有人去看电影
如果他对戏院的环境习以为常的话
那么当他在戏院里
他不用特别意识到自己是在那儿
虽然他能看见东西 观察它们
欣赏或者不欣赏这部影片
也能记得情节 以及他所遇到的人们等等
他回家以后 还会记得自己曾经去过戏院
于是 他自然的会这么想
他在戏院的时候一直是有意识的
因此他对于自己意识的存在毫不怀疑
其实他并不知道
就算他完全没有意识
他也能做出合理的行动 思想和观察
再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我们到清华来读书
你第一次来的时候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
你来的时候 你一路上你不可能想别的
你必须非常小心地记住 你来之前所查到的
去清华的路上的那些
你要怎么倒车 然后有哪些标志
或者说你开车的话
紧紧地盯住那个导航 一点都不能分心
小心地看着路 看着导航然后到了清华
可是你走过几次之后 你完全不需要这么紧张
你可以跟别人聊着天 开着车
然后偶尔看一眼然后你就到了清华
如果你对这个印象不够深的话
那么我建议你观察一下在主干道上
我们一到上下课的时候
正好右边的人向前 左边的人也向前
但是正好是对着过的时候
你看一眼有几个人骑车的时候
是在一心一意地骑车 是有意识地骑车
大部分都是心里在想什么
或者说吃东西 或者说在说话
他完全不需要意识也可以做
可以靠惯性来做
这个就是葛吉夫发现的最关键的东西
我们以为我们有意识
但是等你到了教室的时候问你
你这一路看见什么了 他不一定看见什么
可是如果你第一次走这段路
你一定会记得你都看到什么了
而且要全神贯注地走这段路
否则你就会走过了
或者说没找到你想要去的地方
如果我们真的按照葛吉夫所说的去做的话
我们观察自己 我们会发现
有一些东西你很难不偏不倚地观察下去
为什么呢 当你观察自己的时候
有些东西令人愉快
有一些东西让人不舒服
甚至让人愤怒 恐惧
尽管如此 必须牢记 人的自我研究
使人可能迈向成长和进化的第一步
对那些增加自己发展上的困难
或者使自己无法发展的部分会感到讨厌
对自己发展有害的那些特征
几乎都是人身上一些机械性的活动表现
比如说 第一种就是“说谎”
这是最有碍觉知的
这种说谎指的不是我有意识地在说谎
更多指的是我们在谈论
我们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
甚至根本就无法知道的事情
谈得好像知道而且能知道一样
所以你会看到我们前面所讲的
在中国人传统的修行里面
“诚意”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你要知道你在做什么
虽然知道撒谎也是一种错误
在成长的意义上说 不知道自己在撒谎
实际上是最有害的
现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也指出
诚实是第一条 成长的第一条
第二种有害的特征是“想象”
观察的主要障碍就是想象 为什么呢
你观察一下 当你要观察一件事的时候
想象会代替你的观察 把观察给忘了
我们很多人有这个特点
第一眼的时候你还在观察
然后就开始根据你第一眼的观察
你就开始加上你对关于这个事情
某一个方面一大堆的看法 都是你在想象
跟事实根本不相符
这种事情说起来好像有点复杂
你注意去观察 经常会有这种
很多人都是这样 想象也是对自己说谎
为什么人会想象呢
葛吉夫说 人为了自娱自乐才开始想象一些事情
很快就会对自己想象的事情信以为真
或者至少相信其中一部分
其他的有害特征还有什么呢?
比如说发泄消极情绪
愤怒 嫉妒 痛苦 纠结 还有不停地说话
这种不停地说话 可能我们自己没有觉知
在某一些人身上特别明显 就是你在说话
突然有一个词触碰了他的某一种情结
然后他就开始接过来说
其实跟当时说的话根本不相干
还有一种就像我这种职业
做的时间久了 那种退休的老教授
你如果有机会给他一个机会说话的话
他会没完没了地说下去
人在不停说话的时候是无法去觉知的
所以你会看到所有的智者都是寡言的
再有一个是“认同”
就是你认同某一个事物 某一个事情的时候
你无法客观地观察
还有“顾虑” 比如说担心别人怎么看你
我想要做事 我想要干什么
你老在担心的时候 根本没法去做真正的观察
葛吉夫的“第四道”设计了许多的方法
来提升自我意识
这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可是把它分开做 就不好说
我个人对“第四道”并没有完全的了解
可是我们今天在社会上看到很多种
打着“第四道”的名义
在收费 训练你某一些东西 你要小心
虽然我在课堂上引用了很多
“第四道”的知识 很有用
但是不代表打着“第四道”名义的
那些巨额收费的训练是我认可的 这是两回事
因为“第四道”里面比如说
其中有一项葛吉夫对身体的训练 是什么呢?
叫做“葛吉夫舞蹈”
尤其南方很多教授葛吉夫“第四道”的舞蹈
那些舞蹈的动作很特别 就是它不对称
我们知道人做对称的动作是很容易的
如果不对称的话则很难
那些动作的难度不是指对你的肌肉
或者说对你体能的难度
它是对你注意力的难度
如果你稍微一不注意 你就会做错
所以它是为了训练意识的
一旦你会了 能做了 不出错了
他的设计里面有一个特点
就是马上换另一批动作
它让你永远保持警觉 让你的意识不能离开
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训练
但是很有意思 不知道为什么
很多人把这个舞蹈拿来作为
对于完全不了解这个“第四道”的人
来宣传说 这个可以提升你的修行
可以提升你的意识
我认为如果不了解整个“第四道”的思想
还有不了解他的基本的训练方法的话
恐怕意义不大
当然如果你好奇的话
如果你特别有钱 我就愿意满足我的好奇心
去花很多的钱的话 那也没关系
但是我提前在这打一个招呼
就是你要小心有这样的事情
“第四道”的设计全都是为了提升意识
里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东西
但是分开单独拿出来就不一定很有意义
所以我在这多说两句
-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