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七讲 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个人 >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  教学视频: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返回《儒家修身之道》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教学视频: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在线视频

教学视频: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下一节:教学视频:7-2教化的社会、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返回《儒家修身之道》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教学视频: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前面我们已经把《大学》的“三纲领”讲完了

就是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它们叫做“三纲领”

下面叫做“八条目” 是这样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这一段话看起来很简单

几乎没有生字

我们现代人读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

它确切的意思

“明明德于天下者”用朱熹的解释

是使天下人皆明其明德

换句话说 使天下都能够

使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够聪明睿智

“心”的意思我们似乎都知道

它的解释是这样

心是身的所主

也就是说心主宰身体的

诚就是实 我们俗话说实诚

就这个意思

那么“意”是心所发出来的

我们说意念 你的观念 你的想法

“实其心之所发 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

“诚”的意思就是说你心里想的完全都是善

而不都要自欺

“致”是指的推及 就是把它推广

做到全面

“知” 就是我们说的知识

把我们的知识推广

达到无所不尽的地步

也就是说 我们的知识是广大的 没有死角的

“格” 这个词很麻烦

如果你查词典的话 古代的词典

它的意思是“至也”就是“来”的意思

“物”是事情

所以这个“格物”

你说事情是来还是怎么样

所以一般是这样理解

“格物”就是研究事物 叫穷尽事物的理

“欲其极处无不到”

就是说一个事情所有的方面

我们都有了解

就像我们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讲到

“圣人可以救人 故无弃人”

“圣人可以救物 故无弃物”

也就是说 他对事物的了解是完全的

没有废物 也没有没有用的人

是这个意思

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文明生活

而且间或有政治上的高压专制时期

但是却没有产生大规模的精神病

过去我们理所当然

随着改革开放这三十年

西方的种种事物进入中国

我们向西方学习它的市场

学习它的法律 学习很多的方面

然后最有意思的是 我们发现

中国人也有很多抑郁症 精神问题

这是过去都没有的

这个使我们会回想

我们经历过那么久的文明

居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精神病

那么跟仅仅几百年文明的西方来比

它们就发生了这么多的问题

岂不是两者都令人匪夷所思吗

林语堂在说到中国的思想基础的时候

他是这样说

他说 孔夫子的思想

是代表了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

以伦理为法 以个人的修养为本

以道德作为施政的基础

以个人的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

由此看来 最为耐人深思的特点

是在取消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差异

其方法为伦理性的方法

与法家讲严刑峻法

为富国强兵之道是截然不同的

孔子的学说也是彻底肯定的

要求人对人类与社会负起当负的责任

所谓天下国家为己任

这一点与道家的适世与玩世又大不相同

实际上 儒家思想所持有的人道主义者的态度

对不实用的虚无缥渺的玄学与神秘主义

完全地弃之不顾

而是只注重基本的人际关系

这种的角度是所有的文明当中

唯一的 独特的

有人讲 宋明理学宋儒讲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讲“存天理 灭人欲”是讲给老百姓听的

是用来控制老百姓的思想的

这个是不对的

我们看朱熹的经历

他一开始就是讲给皇帝听的

是向承担各级职务的知识分子来宣讲的

现代的西方领导学也承认

领导者起着导师的作用

比如说像林肯 像毛泽东都是典型的榜样

导师和领导是两个不同的职业

但每一位伟大的领导者

无疑都在起着导师的作用

同样的 每一位伟大的导师也都是领导

朱熹在说到古代学校的时候

他是这样说的 “其所以为教”

“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

“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

讲的是古代的学校

人君躬行心得之余

指的是那些做领导的 尤其是做这个

“人君”指的是类似皇帝 国王这样的人

在他们的工作当中

然后所得的心得

那么这些东西只是在民生和日常生活里面

还有人际关系之中 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

强调的是家族、亲人之间的这种关系

因此我们看到

儒家文化的极其特殊的地方

就是“民生日用彝伦之中”

然后“人君躬行心得”

这个是很重要的

我们看古代的《礼记·学记》里面

讲到一个学习有成的人是什么样子

说九年叫做“学之大成”

大成之后 是用他的能力来描绘这个成就

不是指的是你能写多少书

也不是指的你能教多少学生

他说 “足以化民易俗”

“化民易俗”就是转化、转化世道

改变社会的流行文化

“近者说服” 指的是什么呢?

周边的国家或者是其他文化的人心悦诚服

“而远者怀之”

远处的人对你怀有好感

或者我们应该这么解释

对远处的人 怀柔

这叫做“大学之道”

所以《学记》是这样说的:

什么是大学之道

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呢

显然不是我们今天的培养专业知识分子

它讲的是培养领导者 领袖者

要带领这个社会前进

这样才是学习的目标

所以叫做“此大学之道也”

因此我们说古代《学记》的教育精神

就是培养领导者 毫无疑问

郑玄在注释的时候曾经讲到

“古者仕焉而已者”

就是说古代在他那个时代再往前

说“仕焉而已者”是什么呢?

就是官员或者说从政者退休之后

然后“归教于闾里”

就是说 退休之后回家在他的住处不远

闾里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街道、胡同

“朝夕坐于门 门侧之堂谓之塾”

我们经常讲“私塾”的“塾”

它也就是坐在他的街道的里面的一间房子

这个房子在门侧 朝夕坐于门

这样的话 所有的人进出都可以去求教

所以这个可能是中国文化开始的那个教师

就与别的文化不大一样

他不纯粹是学者 他是官员

或者说他是过去的主持祭祀的

那些有文化的人

这个倒是跟别的文化比较相似

但是唯有中国是这种“仕焉而已者”

然后从事教育 退了休的

这些“归教的”领导者

与西方和现代职业分割的学者

和教师所不同的

在于他们不同的视野

各种宗教和哲学派别

不断地想从价值观上互相区分

而学者更是容易在乎价值体系之间的分歧

所以 他们的视野是不一样的

领导者更看重共同的价值观

社会的共识

是行使领导权的基础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

“动众”是指的社会动员能力

“化民成俗”是指带领民众改变社会

若没有共识的话 就要寻求和等待

仅仅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领导者们也别无选择

要寻找能使协调运作成为可能的共同点

第二 我们看中国文化的核心与基础

是“止于至善”

也就是我们上一次提到过《尚书》的五教

孟子又进一步把五教表述为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这是非常独特的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

而这个特点它起源得非常早

几乎跟我们的文明同时起步

非常独特

因此它塑造了完全完全不同的中国文化

就是跟其他文化的差异

这五教它带来的是什么呢?

它是基于感情的理性

它使我们中国人的心灵和理智完美和谐

辜鸿铭是这样来描述真正的中国人

像他和林语堂在一百多年前

他们都提醒过他们的读者

说你要注意

现在是最后一代的中国人

马上就要消失了

在他们身上呢

你可以看到真正的中国的精神

那么辜鸿铭是这样说的

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

和成年人的智慧

过着心灵生活的人

中国人的精神

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

是不朽的民族魂

那么它的秘密在哪里呢?

是同情或者真正的人类智能

造就了中国式的人的类型

从而真正形成了中国人的那种难于言表的温良

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英文

这个“温良”翻译英文翻译成“Gentle”

这种真正的人类的智能

是同情与智能的有机结合

它使人的心脑得以调和

那么民族不朽的秘密

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的和谐

那么国家和社会建立在

人人自立和自治的基础之上

这是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里面所说到的

第三 我们看“制度和法律”

在今天我们的社会

特别地在乎制度和法律

这个不是不对 当然是对的

可是仅靠制度和法律是没有用的

正如辜鸿铭所说

西方文明是靠宗教和武力来维持

过去在欧洲人中

抑制和控制人类和激情的道德力量

是基督教

但是现在 这场之前说到的军备战争

(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似乎表明基督教作为一种道德力量

已经不再有效

今天欧洲之所以需要军国主义

是因为缺乏一种有效的道德力量

但是军国主义导致战争

因此 欧洲人进退两难

如果他们远离军国主义

那么无政府状态将会毁灭他们的文明

但是 如果他们坚持军国主义

他们的文明也会因为战争的浪费和破坏而崩溃

人性恶(的观念)导致不安全的文明

产生了对宗教和法律的需要

那么辜鸿铭接着说 我认为

欧洲人将在中国、在中国文明中

找到这种新的道德力量

辜鸿铭可不是一般人

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中国人

他是真正了解西方文明和了解中国文明的

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都是在欧洲度过的

我们这个前面介绍过关于他的事情

今天欧洲文明在本质上的不安全性

在我看来 在于它错误的人性观念

它是人性恶的观念

由于这一错误的观念

欧洲的整个社会结构

就一直建立在强力之上

欧洲人用来维持文明秩序的两个东西

分别是宗教和法律

换句话说 欧洲人是由于害怕上帝

和恐惧法律而保持秩序的

恐惧意味着强力的使用

(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暴力)

因此为了保持对上帝的恐惧

欧洲人首先得养一大批花费昂贵的闲人

也就是所谓的牧师

不说别的 单就如此高的花费而言

最终都成了人民一项不可承受的负担

实际上 在宗教改革的三十年战争中

欧洲人试图取消牧师

但是在取消牧师之后

谁来保证人民恐惧上帝以保持秩序呢

欧洲人试图通过对法律的恐惧来做到这一点

但是要保持对法律的恐惧

欧洲人需要养另外一个花费更为昂贵的闲人阶层

那就是警察和军队

如今 欧洲人开始发现

通过养护警察和军队来维持秩序

甚至比养护牧师更需要灾难性的开支

辜鸿铭说的一百多年前的欧洲

跟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非常的相像

为了军事霸权

美国所付出的高昂的财政的花费

使它变得非常的空虚 四处借债

今天他们开始收缩了

比如说跟伊朗在谈判

试图在中东来平息战火

但是 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

不是说它不要霸权

而是实在是财政负担太高了

没有强有力的制造业 眼看着坐吃山空

一个国家不可能靠金融

和军事霸权来维持长久的统治

儒家修身之道课程列表:

第一讲 绪论:课程简介及相关预备知识

-1-1课程简介

--教学视频: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教学视频: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教学视频: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第一讲思考题之1

-第一讲思考题之2

第二讲 参考书

-2-1必读书(一)

--教学视频: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教学视频: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教学视频: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教学视频: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教学视频: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教学视频: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第二讲思考题之1

-第二讲思考题之2

第三讲 儒家修身之道总论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教学视频: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教学视频: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教学视频:3-3大学

-3-4大人(一)

--教学视频: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教学视频:3-5大人(二)

-第三讲思考题之1

-第三讲思考题之2

-第三讲思考题之3

第四讲 明明德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视频: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教学视频: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教学视频:4-3明明德(二)

-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五讲 亲民

-5-1 亲民与新民(一)

--教学视频: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教学视频: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教学视频: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第五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五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六讲 止于至善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教学视频: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教学视频: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教学视频: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教学视频: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教学视频:6-5知止而后有定

-第六讲公共思考题

期中考试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第七讲 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个人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教学视频: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教学视频:7-2教化的社会、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教学视频: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第七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七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八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上)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教学视频: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教学视频: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教学视频: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教学视频:8-5意识程度的差异

-第八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八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九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下)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教学视频: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教学视频: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教学视频: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第九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九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十讲 诚意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教学视频: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教学视频: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教学视频: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教学视频: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教学视频: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教学视频: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教学视频: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第十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十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十一讲 君子的修行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教学视频: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教学视频: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教学视频: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教学视频: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教学视频: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第十一讲公共思考题

第十二讲 正心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教学视频: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教学视频: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教学视频: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教学视频: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教学视频: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第十二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十二讲公共思考题之2

期末考试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

教学视频: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