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十讲 诚意 >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 教学视频: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下面一段“如恶恶臭 如好好色 此之谓自谦”
它的意思是这样 朱熹是这样解释的
“谦”是快也 足也 刚才我们提到
内心愉快内心的满足
忠于真相不自欺 会令自我满足自我快乐
这不是推理而是经验
是事实 是可以重复的事实
这个“如恶恶臭”这个字
今天跟我们说的“臭”是一回事
但是在古文里面 它指的是味道
反倒我们今天说的这个“臭”就是这个“恶臭”
就是难闻的味道
就是我们经常说臭
但是在古文里面它是这么讲
“如好好色” 好色就是好看的
也可以说是美色 是这样
派克说“反感往往是健康人对邪恶之人的感受”
那么言外之意不健康的人是无法判断的
或者他没有这种感觉反感
遇到这种邪恶的人
所以这种直觉它是保护我们的
“遇到大奸大恶之徒 反感几乎难以抑制”
“而对小奸小恶之人”
“反感可能随着与恶者的关系加深而增加”
“面临邪恶的危险 令人反感”
那么沉溺邪恶太久“足以毁灭一个人”
“除非你能把握自己的行为”
“否则躲避是应对邪恶最好的选择”
就像我们刚才前面提到
如果你看不清
你总觉得这个人扑朔迷离
永远看不清他的本性的话
躲开是最好的办法
不要试图去了解清楚 他就不会让你看清
另外一个 不要以为邪恶没有关系
说我有觉知 能把握自己
但是时间久了之后足以毁灭一个人
这是有足够的临床经验的心理咨询师
告诉我们的
我们应该记住它
诚意或者说诚实 它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它显示一个人高度的自重 和内心的安全感
与尊严感
我们一般来说 撒谎是为了保护自我
显然你是缺乏安全感
当一个人很自重的时候
他很有尊严的时候
他才会愿意为诚实付出代价
所以他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绝不是我们想象很容易做的到的
我们看“美食家”跟“猪八戒”的区别
这个俗话里面有一种说法
说猪八戒吃人参果食而不知其味
也就是说不知道恶臭 也不知道好色
吃人参果的时候
那么美食家 什么区别
他知道是什么 他能细细地辨别所有的味道
所以美食家得到的不仅仅是味觉的满足
还有自我的肯定和他人的赞扬与尊重
学习了解真相是人类的一种激情
但实际上我们的感觉经常是模糊的
面对有些事情我们就内心没感受
所以你问他好还是不好 喜欢还是不喜欢
他都说不出来
这种不确定感实际上让人非常的难受
拿不定主意
我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就只能
采取拖延 模棱两可
然后拖到最后
或者突然发生一点什么偶然的事情
或者冒出一个人来他替我们做决定
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无可奈何
爱谁谁吧
然后那个结果肯定也是爱谁谁
所以我们整个过程十分焦虑
这个绝对没有“自谦”的感觉好
可是这种状态我们现在好像是越来越多
而没有想到是我们自己在最初出了问题
这个整个的过程就是我们过去谈到的
葛吉夫讲的“第四道”里面他对人的看法
就说人是一架机器 他并不总是有意识
基本上是被人操控的
很多事情的发生并不是你做了决定
它是自己发生的
实际上当我们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有人来替你 偶尔冒出一个人替你拿个主意
然后我们就跟着走了
或者说发生一个偶然事件
然后这个事情就跟着变化
他说的就是这种状态
就是那种我们是机器 不由自主
很多事情的发生是凑巧的
跟我们现在的这种
因为我们对事情的真实性没有了解
对好色恶臭都没有辨别
所以我们就变得无法作出抉择
我们看马斯洛所描述的这种
我们说健康的人 坚强的人和个性鲜明的人
他们似乎在聆听他们内在的感受声音方面
比大多数人要更清晰
换句话说这个不是理性
我再强调一遍不是他分析的结果
而是说我的本能
我们很羡慕这种本能
马斯洛这么说
他们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不知道 他们知道
也同样清楚他们不需要的是什么
另一些人 恰好相反 似乎很空虚
失去和他们自己内在信号的接触
也就是我们说 你本能的需要我们都没有了
你会看到很多人
就是后面我们说的这种机器人
他们吃喝拉撒睡都按钟点进行
而不是接受他们身体的暗示
他们做一切事情都以外部标准为根据
比如说从选择食物
我们今天就说它对你有好处有益
或者选择服装 我们也没什么品位说现在正流行
那么再到价值和伦理的判断 他自己也没有想法
他就说我爸爸说的
任何一个方面都是这样的
实际上我们活得非常的难受
那么怎么样不难受 没有别的办法
就是我们要从自己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做起
诚实 你说我诚实了就能好吗
对不起它有个过程 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至少能当你不诚实的时候你能知道
这个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连不诚实都不知道 那就没戏了
所以马斯洛说
“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得心理的疾病”
“就教给他口对着心说话”
其实我们小时候
父母教给我们的也是口对着心说话
你心里怎么想的就要怎么说
但是现在的许多人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更多的是模糊他们的内在声音
比如小孩说我不想喝牛奶
他妈妈说 “你应该喝牛奶”
小孩说 “我不喜欢吃菠菜”
他妈妈说 “你要长个你就得吃菠菜”
所以从早期开始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跟他讲道理
但是不要去模糊他的内心声音
或者我们去考虑他为什么不爱吃
虽然说应该什么都吃
但是真的我觉得食物那么多 只要不过分的偏
当然过分的偏他身体还有问题
所以很少有人去深究一步
而仅仅是模糊他的内在需要
当他的内在的这种需要几次的被模糊之后
他慢慢就不需要了
这个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那么他以后就只能靠外在标准活着了
也就是说 这个有营养我要吃
那个我吃了之后 会对我有什么好处我就吃
那么穿衣服我也没有品位 只能看流行
你看到真正的有品位的人 他非常的会搭配
他可以从流行的趋势里面拿出来一点
比如说颜色或者说某一个样式
然后跟他的旧衣服和过去的衣服搭在一起
特别的漂亮
所以现在最流行的
高级的会穿衣服的方法 叫做混搭
混搭是指的能够搭的很协调 不是乱搭
我们反倒经常会看到很多人是乱搭
这是两回事
下面我们看
那么心理治疗呢
我们经常对它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
以为我们有了问题没关系
然后有心理治疗师
我们去见了他就会解决所有的问题
其实不是这么简单
心理治疗师最后要把你引导到还是要说真话
所以派克讲心理治疗就是一场说真话的游戏
斯科特·派克一生做了很多年的心理医生
或者说是心理咨询师
依他的经验 他是这样说的
心理问题的病根千篇一律
都是在于自欺与欺人的谎话交织成一片绵密的网
只有靠绝对诚实的气氛才能消灭
心理治疗就是一场“说真话的游戏”
所以心理咨询师给你兜圈子 给你慢慢地谈
然后成月上年地谈 最后还是让你回到说真话的
所以与其这样 不如从小就开始说真话
“完全诚实的生活 包括不断地反省”
“确定我们所做的沟通 不仅是字眼”
“也包括说话的方式”
“都尽可能反映我们认识的现实”
像马斯洛那样的大心理学家
他也在他的书里面讲过一次
他说令他脸红的
他自己的做法
你看看什么叫诚实
我们每天都做多少不诚实的事情 都没有感觉
他说有一次在一个聚会上
服务员拿了一个特别贵的酒 给他们倒酒
在倒酒之前 (服务员)到了他身边
他就看了一眼酒标 知道是一种特别贵的酒
他也没喝过 然后给他倒上之后
他拿起酒杯就跟大家讲
“这个酒真是好酒 非常好喝”
他说 我说完了之后 我的脸腾的一下就红了
他说我还没喝呢 我仅仅看了那个酒标
所以你想 连一个那样天天面对心理问题
那样有成就的一个人
尚且还有这样的错误 想想我们有多少
我们多到可能都没有感觉的地步
其实我们经常在说谎
说谎有很多种 为了面子 为了方便 为了安全
总而言之 什么都重要
唯有我们的精神生活不重要
而诚实使你有一个叫做“自谦”的精神生活
最重要的保障
-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