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二讲 参考书 > 2-2必读书(二) > 教学视频:2-2必读书(二)
第四本书是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这本书诞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后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梁漱溟先生28岁
去山东大学做的一个演讲
然后 他把它整理成一本书出版
这本书谈到了三方面的文化和哲学
他有一个很大尺度的解说
他说西方文化代表了人类的早年
中国文化代表了人类的中年
印度文化代表了人类的晚年
这个划分挺有意思
你可以去看
这里面最关键的
就是他解说孔夫子的学说
那部分特别的精彩
我用的是他的全集
当然实际上他有单行本
你可以找来看
在这我真正给大家推荐去读的是
他谈中国哲学的部分
叫做“中国哲学之情势”
“试说从来的中国人的生活”
一共也就是40多页
在全集里面40多页
单行本也就这么些页码 并不多
这里面最难得的就是
他对孔夫子的解说非常地到位
很多年见不到了
过去我们更多地因为科举考试的原因
所以(对孔子的解说)稍微有一点教条化了
他讲的太鲜活了
他是真正的理解了孔夫子
因此他得到“最后一个儒家”的称号
绝非偶然
我们大家都知道
梁漱溟在北大做过老师
他的经历很有意思
他在晚年总结自己的时候说:
我一辈子有几个没想到
其中一个就是我没有考上北大
但是到北大做了教授
他在17岁的时候
作为新闻记者工作
他去考北大了
因为他的数学不好
就没有考上
但是他在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
是一个佛教徒
他对佛教的哲学
有很多的见解发表在报刊上
据说是当时北大的校长
蔡元培先生看到 然后非常欣赏
就请他来北大讲印度哲学
当时的北大哲学系的设置
跟今天不大一样
它是三方面
分别是中国哲学、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
我们今天看到的哲学系的设置
基本上大概是中国哲学、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或者再加上逻辑学
所以大家记住
那个时候跟我们不大一样
那么梁漱溟被请到北大来
专门讲印度哲学的时候
你想一想
他没有考上大学 直接来做教授
在他见到蔡元培的时候
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相反他主动地问蔡元培
说你认为孔夫子和释迦牟尼佛怎样
我们想想 那个时代是刚刚在五四过后
一片打倒孔家店、推翻传统的时候
所以这个蔡元培非常客气
然后说了一些比较婉转的话
就是说我们主张兼容并包如何
梁漱溟其实他这么问
并不是想知道蔡元培怎么想
他是想说话
他说我这次到北大来
就是来张扬孔夫子和释迦牟尼的
或者说释迦佛的 我记得好像是这样
那么这部分内容
它其中讲到关于孔夫子
跟我们今天受西方影响的文化
完全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不讲逻辑
反倒没有任何的矛盾
另外一个 他讲到关于儒家的那些美德
我们经常把它当做教条
其中一个关于“仁义”的“仁”
他对这个解说非常得棒
你自己去看
我们课程内容里面也会谈到
就是关于孔夫子的大弟子宰我
他去问孔夫子 说三年之丧是否太长
就是古代的时候
为父母守丧要三年
这个守丧跟我们今天是不一样的
我们今天都没有了
守丧的意思是
你要有公职的话
你要辞退公职回家守丧
如果你是做生意的人
你要放下生意回家
换句话说 你要放下你所有的事情
专门守丧三年
所以宰我问他是否太长
然后孔夫子说
因为中国过去一直到他们那个时代
为什么都认为要三年呢?
说一个小孩 父母要抱三年
你才能勉强地脱离父母的怀抱
所以守丧三年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个孔夫子就说
过去我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 如果你觉得你这个守丧三年
比如 期间不能吃好吃的
不能穿好穿的
你觉得你是否安心呢?
如果你跟他们不一样
就说你吃好吃的穿好的
然后去做别的事情
你心安吗?
说过去的人要那么做
是因为他们心不安
所以 他们要守丧三年
然后宰我非常直率
他说:我安
孔夫子就拿他没招了
没有批评他说 你多么没有道德
不像我们今天
孔夫子说那你心安 你就去做吧
然后宰我就走了
宰我走了之后
孔夫子跟身边的人说:宰我不仁
这个时候说他“不仁”,“仁义”的那个“仁”
这个“仁”指的是什么呢
并不是直接指一个人道德好还是不好
它指的是我们今天跟古代很接近的一个词
就是“麻木不仁”
就是当一个人的内心
没有情感、不敏感的时候 叫做“不仁”
那么一个人有情感
他心里不安
觉得父母去世
然后 我想起来就难过
我根本就不想工作
我也没心思吃好吃的
我也没心思穿漂亮衣服
那个叫做不安
换句话说 心里不安的状态
一个人他有不安的感受
这代表他的敏锐
用在这个方面
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孝道
所以慎终追远指的是这个东西
那么从这我们会看到
梁漱溟把这个故事
单独拿出来解说孔夫子的“仁”
做得太棒了
当然《论语》里面有很多
我们不同的时代都侧重于不同的解说
这个解说解说得太棒了
里面还有很多强调人的敏感
应该说是敏锐 还有它的合情理
比如说我们今天受西方的影响
什么东西都喜欢讲一个手段与结果
或者说叫目标
真正的一个乐观的人生是什么呢?
手段就是目标 目标就是手段
讲得非常精彩
大家去看
说句老实话
我个人上大学的时候学习不好
中国哲学就根本没学明白
一直到毕业了之后 很偶然拿到这本书
然后 就这段我觉得
把我领进了中国哲学
所以梁漱溟老先生作为“最后一个儒家”
绝非浪得虚名 有他过人之处
当然他后来他还写了一系列特别重要的书
回头我们再提另外一本
那么他这个人很有意思
在他这个是佛教徒的时候
他不肯结婚、不肯吃肉
后来等到他对儒家的了解比较深入之后
他就去做农民运动的工作
到山东还到很多地方
去了解农民社会
做了很多这样的调查
这个非常有意义
后来 在四几年
据说他在延安见过毛泽东
两人谈得非常投合
等到解放之后
因为50年代可能在政协的会议上
跟毛泽东发生了一点口角
后来他就被打倒
所谓打倒就是不公开出来了
然后他就在政协里待着
在政协里面他也经常说实话、说直话
但后来他没有受到冲击
这个很难得
政协里面顶多是文革的时候
他发表一些言论
然后大家批判一下也就过去了
并没有人身上的什么伤害
等到改革开放之后
他复出那个时候
他岁数已经很大了
他跟毛泽东是同龄人
也就是说1893年出生
改革开放之后他已经80多岁
80多岁的时候
他受北京大学几个年轻的哲学老师的邀请
做中国文化书院
他们成立了一个中国文化书院
请他做名誉院长
这个时候他的复出
当时的人只把他看作一个政治家
因为都知道他跟毛泽东的那一段对话
很有意思 你们可以去找
基本上是忘记了他的学术著作
那么他出来之后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个记者去采访他
很年轻的小记者向他问了一个很可笑的问题
没有这么问人家问题的
他问:梁先生您觉得您自己是哲学家吗?
这个很无聊 但是梁漱溟回答得特绝
梁漱溟其实说的是大实话
他是这么说的
他说:我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
并且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行动的人
然后那个年轻的记者太没见识了
他得出来的结论他说梁漱溟不是哲学家
可是我告诉你
这是真正的一流的大哲学家的标志
二流的三流的可以只做学问 不涉及自己
真正的一流的大哲学家都是言行一致的
这是伟大哲学家的一个标志
像德国的著名的海德格尔
就是因为他在纳粹期间
担任柏林大学(应为弗莱堡大学)校长的那一段
包括他所做的一些事情
一直为人诟病
所以 西方人也一样
也在乎这件事情
所以 梁漱溟一直有他的信仰
从佛教徒到儒家
他是跟着他的信仰做事的
我们看再下面一本
我们认为特别重要的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
我们知道林语堂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他的出生跟我们刚才提到的梁漱溟差不太多
(他出生)要早一点
1895年 林语堂生在福建一个牧师的家里
然后 他到上海读书
后来又出国留学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完美的天才
《生活的艺术》是他在美国发表的
用英文写的
后来我们看到的都是翻译成中文的
我们非常感激林语堂写了这么一本书
让我们了解传统的中国人
就是在他那个时代
还存在着的中国人的那些生活方式
他们所崇尚的人物是什么
他们在乎的生活是什么
他们的品位是什么
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
非常的精彩
据说 当年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
挂了很久很久
以至于在美国
据说是每个中产阶级人手一册
听说 一直到这个近些年
里根总统他们在了解中国的文化的时候
还是要读林语堂的这本书
在当时据说有一个书评家
读完了《生活的艺术》之后
他发表他的感想
他说我看完这本书之后
第一个想法就是跑到唐人街上
见到每一个中国人都鞠一躬
我们知道三四十年代
是中国文化、中国的国力最弱的时候
抗日战争时期
前面是帝制被推翻
科举制度取消了
然后 进入了所谓的民国时代
民国时代 基本上
就是一个帝国分崩离析之后的一片战乱
所以 国力、民族的自信
统统地掉到了最低点
而且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中国社会
都非常的贫困
到美国去的中国人
就是所谓的那个唐人街上的中国人
跟今天去美国的中国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很多都是福建、广东那边的人过去的
很多人没有受过教育
做最简单的工作
比如说开这个洗衣店、开餐馆
然后被人看不起
所以 那个书评家那样讲
可见他对中国的真正的传统的生活(的推崇)
林语堂所写的《生活的艺术》
太值得一看了
所以 这本书是永久的畅销书
今天我们看起来
依然是那么样的富有天才
所以大家建议大家去看
我在这里面给大家写了一些这个章节
就是说这些章节你一定要读
但是后来我回头看了一下
基本上都写上
从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然后十二、十四
建议大家去读
(这是)真正的天才
我记得我在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
我在上大学
那个时候我拿到这本书觉得特别的好
但是我觉得我也说不出它怎么好
非常吸引人
可是看完我又记不住
因为离得太远了
但是这本书 在我手里
可能我经常地看 有几十年
可能不一定是从头看
但是经常会拿起来看
所以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读的书
从那里面可能对我们
今天的中国人有太多的帮助
看看一个文明的生活是什么
第六本可能你想到了
这本书不是特别有名
但是在美国很有名
这个作者叫约翰·加德纳
但是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他倒很像我们中国传统中的
那种既是官员又是学者(的人)
他这本书叫《论领导力》
非常的有名
这本书为什么要给大家推荐?
《论领导力》的书特别的多
但是大部分都是从管理学的角度
也就是说从管理公司的角度来谈领导力
但是约翰·加德纳不一样
因为他在美国的政府里面工作过
做过部长
从艾森豪威尔开始
做过五届美国总统的白宫顾问
因此 他的见识是不一样的
换句话说
他跟中国传统上
那种学者加领导人的身份特别的接近
因此他谈的领导力
可就不简单的是一个公司的问题
他谈的是文明的问题
非常的棒
我们的课程里面
会提到很多引用他的内容
这个书很容易读 没有什么难度
大家可以去找来读
第七个 这个不是书 是一个视频
我看的时候是在优酷上看的
估计现在哪里都有
就是《皇帝内经》
有一个叫“国学堂”(的节目)
请徐文兵来讲《皇帝内经》
可能主要是讲了一部分
徐文兵的讲解
关键他对面有一个人
这个人很有意思 叫梁冬
徐文兵是个天生的老师 棒极了
梁冬是一个天生的好学生
所以两个人他们讲得太有意思了
所以大家去找来看
你想了解《皇帝内经》吗?
你想听到既通俗
又讲得特别好的《皇帝内经》吗?
不那么书生气又很实际吗?
两个聪明绝顶的人
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
他们在一起谈论《皇帝内经》 棒极了
有兴趣的话你去找来看
比较长
但是随便拿哪一集出来都可以看
这个可以跟上下不相接都没有关系
所以这个作为必读书
这冒出一个视频
我太喜欢了所以推荐给大家
你可以不当做必读书来对待
-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