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十讲 诚意 >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 教学视频: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第三部分的原文
曾子曰:“十目所视 十手所指 其严乎”
“富润屋 德润身 心广体胖”
这个字不念“pang”
但是它还真有点胖的意思 读“pan”
是“故君子必诚其意”
那么朱熹的解释是这样
说“心广体胖”指的一个人心胸宽广
“胖”是安舒 是说“富则能润屋矣”
就说我们今天都知道 他讲的一个常识就是
人们有了钱 第一件事就是
装饰自己的房屋
“德能润身”可能是我们都不大注意的
一个人有德性会滋润你的身体
就是我们说的心广 然后你的体胖
外表看起来安舒 你的样貌看着也很好看
因此他说“心无愧怍 则广大宽平”
你的心没有什么愧怍的时候
然后你的外表显现出来的广大宽平
而“体常舒泰”
你的身体就非常的舒泰
“德之润身者然也”
说这就叫“德之润身”
“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
在传统的儒家里面一直强调
“诚于中 形于外”
“诚”就是“诚恳”的“诚”
“诚实”的“诚” “诚意”的“诚”
“形于外”是指的表现为外在
就是你的身体外表上
容止可观的那些 你就可以看得到
我们说诚实这么好 但是我们发现特别难做到
为什么难做到
派克是这样解释的
“当追求诚实的愿望 跟寻求保护的需要”
“发生矛盾的时候”
“真正的冲突一定会发生”
实际上是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
一个人完全诚实 是指他很有安全感的时候
他才能够完全地袒露自我 打开自我
他是诚实的 比较容易做得到
当你有危险的时候
就所谓寻求保护
也就是说心理学上说的那种
防御机制启动的时候
你就特别难以诚实
派克并没说你必须怎么做
他只是跟你说这个时候
真正的冲突一定会发生
一事当前 诚实还是不诚这是个问题
有些事没有人能替你拿主意
必须自己决定
自己负责 自己承担
因为什么呢
在我们这个年纪在某一件事情上
诚实或者不诚实对有的人并不重要
他没有感觉到这件事特别重要
但对有的人来说真的就是要
不停地在思索
他的内心非常的矛盾
因为这涉及到你个人的形成
记住个人的形成是独一无二的
就像我们前面曾经讲过
孔夫子跟宰我的对话
宰我问他说 三年丧期是否太长了
孔子问 你心安不安
如果你不守丧的话 你心安不安
他说 我心安
(孔子说)那你心安你就不用守丧了
所以孔夫子并没有说别的
其实这个是决定你是什么人的问题
可能在岁数更大的时候只是表现你是个什么人
而在我们这个岁数
你什么事情上你要诚实到什么程度
它形成你未来的个性
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
你有没有想到
其实在我们这个岁数还不涉及到那么多的利害
你要不要为你未来的个性负责任
开一个好的头
你自己拿主意 没有任何人能替你拿主意
我认为这件事该成 我不能强迫你
可是你认为那件事该成 我没感觉
你也强迫不了我
就算你是我父母 你是我的老师
你能强迫我在这一件
我不想诚实的事情上非要诚实的话
也仅此这一件
你不能天天追踪我
我心里头的想法你怎么能知道
所以这是叫做自我的修行 你自己决定
怎么决定
它都会形成你的自我
只是不一样而已
成长固然能够带来很多好的结果
但是它的过程是痛苦和烦恼的
如同劳动与收获的关系
你逃避正当的劳动 你必然没有收获
逃避正当的受苦 心理上的受苦
你的心理疾病一定会随之而来
所以荣格有一段很有名的话
他说 “神经官能症是正当痛苦的替代品”
当你成长当中遇到的痛苦
我们选择去逃避的话
你就会遇到神经官能症
不要以为我逃避了这个痛苦
然后我就解放了 我就没事了
你该受的苦没有受
你就会后面受罪
我们讲这个道理大家可能觉得没有听过
但是你一定听到过你的付出和你的收获
它是一样的道理
促使心灵健全发展的唯一的方法
就是体认受苦的价值
就是我们知道我受的这个苦
但是将来我会变成
关于心灵上的受苦和烦恼
它太微细了别人没法判断
但是最近我看了一个微信上的帖子
就是我们学校有一批飞行员
他们一进学校的时候 他们说他们知道
他们要面临着艰苦的体能的训练
这是肉体上的这是很容易看到的
你能回避吗 你可以回避
但是你将来就上不了天
你就做不了飞行员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回避这些心灵上的痛苦
你将来就没有办法成为
一个健全的快乐的人
一个自我满足的人
一个自我内在很愉悦的人
如果你知道这个受苦的价值的话
你就不担心
没关系 所有的人都经历过
又不是你一个人 对不对
找个朋友 找个可靠的人
可以说一说 发泄一下
所以并不可怕
那么派克接着说
“纪律是解决人生难题最主要的工具”
它也是受苦的工具
他是这样说的
纪律是一套面对痛苦的积极的原则
分为四个要点
就是“不逞一时之快 承担责任”
“忠于真相 保持平衡”
面对痛苦 有一套纪律
这是作为心理医生总结出来的
“不逞一时之快 承担责任 忠于真相 保持平衡”
我们要感谢派克给出我们
这么真实 这么实在的建议或者是忠言
他说逃避现实引起的痛苦是人的本能
我们唯有靠自律克服这样的痛苦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永不终止
不计一切代价为真理奉献的过程
说真理 可能我们今天不大适应这个词
为真相 为了解真相奉献的过程
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奉献的过程太值得了
-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