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八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上) >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 教学视频: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葛吉夫是这样说的 他说:
“人是一部机器 可以被操控的傀儡”
这个我们听着很扫兴
在这我们要强调一下 有读哲学的同学
这跟法国的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是两回事
他强调人是环境的产物
是为了要改造当时的社会环境
我们在这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在这强调人的机械性
也就是说你会发现 人并不完全的有意识
他是可以被外在所操控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葛吉夫是这样讲的 他说
首先 我们的自我处于前自我意识状态
也就是说没有自知之明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我们的内在是“群众”
他用的英文就是“I”加上一个“s”
我们翻译成中文叫做“群我”
我们不是一个人
自我的内在处于松散和矛盾之中
个人还没有形成 统一性只是幻想
第二 没有自由意志 也没有主观能动性
没有行动力 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
自我的感受是被动的和处在各种的压力之下
受外界情形和他人的左右
在我们今天会特别明显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讲
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 那样是不对的
但是我没有办法 所以我还要这样做
所以我们觉得现代人非常的不可思议
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历史
我们经历过长久的改变
然后我们便终于成了自由的人
今天的自由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
可是我们会发现 虽然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
自由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一点都不自由
我们觉得我们被迫的干这个、干那个
可是我们还不如古代人
古代人如果觉得他不自由的话
是因为有人使他不自由 比如说奴隶主
我们可以推翻奴隶主 我们就变得自由
我们今天的人是没有奴隶主的奴隶
我们是自己(欲望)的奴隶
第三个方面表现为什么呢
就是我们现在的状态
不停地说谎 幻想 说话 发泄消极情绪
第四是强烈的认同与自恋
我们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实是什么呢
就是人并不认识自己
人不知道自己的局限和自己的可能性
甚至也不知道他不认识自己的程度有多大
人发明了许许多多的机器
而且也知道 一部复杂的机器
有时需要人细心研究很多年
才能加以运用或者控制
但是人并没有把这种知识应用到自己身上
“人是一部机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它的意思是说 人没有独立自主的活动
无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活动都不是独立自主的
他是一部受外界影响和外界冲击而活动的机器
所有他的活动行为 语言 观念 情感 情绪
和思想 都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
人本身只是个机器人
一部包含着许多先前经验的记忆
和某些储备能量的机器
我们必须了解 人什么都不会做
然而 人并不知道这一点
却自认为拥有做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自己有意志力
这是人误以为自己拥有的第一件东西
我们必须彻底的了解 人不会做 没有意志
人以为自己做的一切事情
其实都是它们自己发生的
就好像“下雨了”或者“解冻了”一样地发生
在英语语法中
可以用在人的行为上的非人称动词 一个也没有
所以给我们一种错觉 认为是我们在做
我们经常会这么说
我们在想 在读书 在写字 我喜爱 我怨恨
某些人发动了战争 战斗等等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碰巧发生的
人无法自主自动地活动 思想或者说话
他是个傀儡 任由一些无形的绳子拉来拉去
只要人能够了解这一点
他就能够学习更多关于自己的东西
然后事情也许会因此而改观
可是如果他不能够明白自己全然的机械性
或者不愿意去承认这些事实
那么他就再也无法学习什么
事情也不可能为他而改观
人是部机器 不过是部非常奇特的机器
人这部机器在适当的情况下 给予适当的处理
就能够知道他本身是部机器
葛吉夫的表达很有意思
也就是说跟一般的机器不一样
适当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处理
他能够知道自己是一部机器
而且要是彻底明白了这一点
他或许能够找到不再成为机器的途径
人首先必须了解的是
人不是一个 而是许多个
他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或者自我
他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一时是这样的人 另一时刻又是另一个人
再过一下 又是第三个人
如此变化下去 几乎没有终了
统一性或者单纯性的幻想之所以在人身上产生
主要是由于我们有单一身躯的感觉
其次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名字
在正常的情况下 人始终用同一个(名字)
第三 由于他有许多机械化的习性
是由教育灌输给他的 或是由于模仿而获得的
因为人身体上的感觉总是一样
听到别人呼唤自己的也老是一样
并且注意到自己的习惯和爱好
也跟以前一模一样
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始终是同一个人
事实上人不具有单一性
既没有控制中心
又没有永久不变的“我”或者自我
下面这个图就是人的一般的画像
每一个意念 每一个感触 每一个感觉
每一个欲望 每一个喜爱或者每一个憎恶
都各是一个“我”
无论如何 这些“我”彼此既不相关联
又不处于同等的地位
其中每一个“我”均随着外界情况
和印象的改变而改变
有些“我”机械跟随着另一些“我”
有些则经常和另一些“我”相伴出现
但是这种相伴相继出现的关联中
是没有次序的 也没有系统可言
在一群一群的“我”中
有些很自然的互相关联在一起
关于它们我们以后会谈到
现在必须设法了解的是
有些“我”群 只是由于偶然的联想
偶然的记忆、或者全然想象的类似性
而关联在一起
每一组“我”群在每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面
代表着我们的“头脑” “心灵”
或者“智能”的极少部分
可是它们每组都各自认为代表着整体
举一个例子 我们看现代人最大的特点
比如说一个女生遇到一个男生
你觉得你们好像互相都有心灵感应
好像都对对方有特殊的兴趣 然后分开了
没有想到 这个女生听到关于这个男生的
比如说他很花 他滥交女友
然后等到第二次见面的时候
男生带着期望再看她的时候
发现这个女孩根本不愿理他
所以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当时的这个我
跟他第一次你们相见的那个我
根本就不是一个我
所以你会觉得这个人今天这样 明天那样
好像怎么回事 你会发现特别难以了解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是个“群”我
他不是个人 你不知道你遇到他哪一个“我”
如果一个内在很完整的人
一个内在具有统一性的人
即使他听到一些流言蜚语
但是他也不会把它当真
他会愿意去进一步了解再来证实
或者证明它是错的
或者至少他要给予一个礼貌的回应
这样你会感觉到你见到的是同一个人
所以我们这种情况特别的多
当你遇到一个人
你觉得跟原来完全不一样的时候
你不要为他生气
不值当的 不是你的问题
是因为你遇到了不同的“我”
所以我们现代人会觉得我们人与人之间
很难了解 很难接触
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在
不一定哪一个“我”出现了
可能你遇到一个人
他一直态度都特别好 你很喜欢他
但是那天他刚好遇到一件特别讨厌的事情
然后他心情特别不好 他没有自我控制力
然后再见到你的时候他就表现出来
其实不是冲你的 只是他并不了解自我
在那种情况下会表现出那种东西
甚至如果你有机会跟他讲出来
因为你对我什么态度造成我怎么想的话
他会觉得特别的委屈
他会说我真的不知道 管它真假
反正他那个时候表现出来的就不是一个个体
表现出来的就是“群我”
当我们理解我们周围大部分人
都是“群我”的时候
所以你就不会生气 我们人性就是这样
除非你已经发展到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体
在这我们要补充一句
成为个体的还有一个标志 就是他有个性
这种个性不是指的我要跟别人不一样的个性
即所谓少年的那种要有个性 不是那种个性
相反 它是指的这个人有一些很特别的地方
他一说话 这个声音你一听就知道是他
看到某一段话你就知道是他写的
绝对不会是别人写的
换句话说 他的所作所为
任何地方都打上了他的烙印
而这个烙印是非常特别的 只有他有的
如果我们举一个演员的例子的话
比如说像葛优那样的演员
他虽然能演不同的人
但实际上你会发现
每一个他所演的角色 都打上了他个人的色彩
永远是他那个人 他说话的声音
你不用看屏幕 他说话你会听出来是他
只要他一出现 不管他化妆化成什么样
一看就是葛优
所以你会发现这样的人个性很明显
这是一个人内在统一的标志
另外一种 有一些人你会说是大美女或者大帅哥
可是你永远记不住他的长相 你很快就把他忘记
而他稍微一化妆 或者一做什么你就忘记了
甚至你看完了都记不住
因为他没有特点 就这么简单
当人说到“我”的时候
听起来好像他指的是整个的他本身
但是甚至真的当他自以为如此的时候
那也不过是一种瞬间的意念
瞬间的情绪 或者瞬间的欲望而已
不到一个钟头 他就把它忘的一干二净
但是又会以同样的信念
表示了与刚才恰恰相反的意见
相反的观点 相反的兴趣
最糟糕的是人根本不记得
他在这当中发生过的这些情形
在大多数情况下
他是相信最后那一个表白它自身的“我”
只要这个“我”继续存在着 他就相信它
也就是说只要另一个“我”
有时跟前面的“我”毫无关联
表明它的意见或欲望的时候
声音总比头一个来的响亮
现在让我们回头来看看另外两个问题
发展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人能够成为不同的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换句话说在人身上 可能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如何改变 什么时候才开始改变呢
前面说过 这种改变开始于那些人认为自己拥有
而实际上并没有的力量和能力
这个意思是说
在人能够获得任何新的力量和能力之前
他必须先真实地发展他自己那些自以为拥有
而且可能抱有最大幻想的性质
发展不可能从对自己说谎
或者自我欺骗为基础开始的
人必须知道自己拥有什么 自己没有什么
也就是说人必须明白
自己并没有那些自以为拥有的性质
就是前面所说的那种做的能力
个别性 统一性 永远不变的自我
以及意识和意志
人必须要明白这一点
因为只要人相信自己具有这些性质
他就不会去努力获得它们
正如一个人若认为自己拥有了一些昂贵的东西
他就不会再出高价去购买它们一样
在人所具有的性质里面
其中最重要的并且最容易引起误解的
应该是意识这一项
人的改变就是从他对意识的意义了解有了改变
并且随后逐渐获得对意识的控制而开始的
这也就是霍尔奈所说的
自知之明在人的成长中不仅是目的
也是意识进化的手段
儒家修身所下的功夫的关键
“诚意”与“正心”
这也就是各大宗教的核心内容
尤其是禅宗所关心的东西
-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