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八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上) >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 教学视频:8-2意识的四种形态
前面的课程提到过葛吉夫和他的“第四道”
这个系统里 他对意识的研究
比心理学家要更加直接
而且又实际上更容易操作
很容易用到个人的身上
因此我们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他对于意识的研究和他的运用
对意识的程度他有一个划分
这是很有意义的 比较简洁
它是这样:从无意识到完全的意识
或者说叫做意识的扩张 分四个方面
第一 是睡觉的状态
就是说接近于几乎的完全无意识
第二 醒着的(状态)就是我们现在睁开眼睛
在上班 在工作 在吃饭 在交际
我们认为我们是醒着的
但是在他看来 我们实际上是半梦半醒
第三种更进一步 叫做“自我意识”
这个“自我意识”我要跟大家强调一些
因为我们很多同学可能读哲学
尤其是西方的古典哲学里面
经常会谈到“自我意识”
那个更多谈的是对个人的认识 对自我的认知
这个不是我们现代心理学
和葛吉夫“第四道”所说的“自我意识”
葛吉夫“第四道”的自我意识
就是对自我的觉知
换句话说 就是说你的行为
你内心的活动 你的冲动 你的情感
你的内在活动 你是否自己知道
也就是说有没有意识
这个跟哲学里面谈的自我意识完全不一样
它是心理学的意义 就是你是否有意识
简单的说就是这样
如果说一个人达到自我意识
有一个词可以比较简单地来认知
就是说这个人是否有“自知之明”
换句话就是说 一个人他对自己的看法
跟周围人的看法差不多 不会有很大的矛盾
我们今天尤其是年轻人 经常会发现
别人对你的看法会让你大吃一惊
你会觉得这不是我 别人不一定是对的
但是你的(认识)可能也是错的
所以自知之明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它是一种意识 或者人精神的成长
达到一定程度才有的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达到的
这是第三个部分
第四部分 最高的程度叫做“客观意识”
客观意识
这个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
几乎就是完全不了解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
可能就是说 知道所有的事情
主要是指“了悟真理”
比如说像佛陀、老子那样的人所达到的状态
邬斯宾斯基著作里
对这四种意识状态有详细的解说
就是那本书 叫《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
这本书并不难找到
另外它比较口语化
因为这是邬斯宾斯基记录葛吉夫的教学
然后所做的一个总结
下面我们看葛吉夫和邬斯宾斯基
是怎样来解释关于意识
以及我们现在的状态
他说 人可能具有四种意识状态
就是我们刚才说的
睡觉 醒着 自我意识和客观意识
然而我们一般人只生活在两种意识当中
就是一半是在睡觉 一半是所谓醒着
这就好比一个人有一栋四层的楼房
可是他只使用了底下的两层
第一种或者说最低的意识状态就是睡觉
这是一种纯粹主观的完全被动的状态
人被梦所包围
人所有的精神机能都漫无方向地活动着
在睡觉中既没有逻辑 也没有秩序
又没有原因 也没有结果可言
纯粹是主观的画面
或者是早先经验的反映
或者是当前模糊知觉的反映
比如说睡觉的时候模糊地听到了声音
肉体上的感觉 比如说压了你的手睡觉
或者说被子踢开然后感觉到冷
比如说轻微的痛感 肌肉的紧张等等
都从心灵掠过
仅仅在记忆中留下了极其轻微的痕迹
而且经常是无迹可寻的
那么第二种等级的意识
当人醒着的时候才会来临
这种既是我们目前的状况
也就是说我们工作 谈话
想象自己是有意识的人等等状况
我们常常称之为“醒着的意识”
或者是“清楚的意识”
其实那应该叫做“醒着的睡觉”
或者说“相对的意识”
如果你看过去的那些大宗教的导师
他们经常会说 你要从睡梦中醒来 你要有意识
指的都是我们这种状态 相对意识状态
像前面所说的
第一种意识状态是一种纯粹主观的状态
第二种不太主观
就人的身体与有别于他身体的事物而言
他已经会分别“我”与“非我”
并且多少能够适应它们
对于它们的地位和性质也有所认识
可是我们不能说人在这种状态下是清醒的
因为人还是深深地受到梦的影响
其实他过梦中的生活比过真实的生活为多
想一想我们平常有多少时候
我们在做白日梦
我们坐在那里 好像是在听课
其实你脑子可能在想别的
而且这些根本不受你的控制
它只是一些片断 从你的脑子当中飞过
一旦我们了解人们是在睡梦中生活
所作所为都是在睡觉中做的
而且不知道自己是在睡觉
那么人类和一般人生的一切的荒谬和矛盾
全部都可以得到解释
因为我们不在真正的意识当中
记住 这是许多古代学说的内在的意义
是有用处的
“古代学说” 是葛吉夫他们用的词
其实他指的是那些
用西方人的话说叫做神秘的知识
介于哲学跟宗教之间的那些东西
然后他说 我们最熟悉的基督教
或者福音书里的教训
其中人在睡觉中生活
必须首先清醒的观念 是解释人类生活的根据
虽然它字面上的意义 应该容易被了解
可是很少了解它的真正意义
现在的问题就是 人怎样才能清醒呢
福音书里的教训是要人清醒
但是却没有说怎样清醒
不过意识的心理学方面研究指出
只有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睡觉
才有可能说他是迈向清醒的路途中
假如不首先认知自己在睡觉
就绝不会清醒过来
睡觉和醒着的睡觉这两种状态
是我们人生活的仅有的两种意识状态
此外 还可能拥有另外两种意识状态
只是人必须经过艰苦持久的奋斗之后
才有可能得到
这两种较高的意识状态叫做
“自我意识”和“客观意识”
通常我们认为自己具有自我意识
也就是说我们意识到自己
或者无论在什么时候
我们想要意识自己就能意识自己
但是事实上 自我意识
是我们毫无理由地认为自己拥有的状态
对于客观意识我们一无所知
在自我意识的状态下 人对自己的看法比较客观
而在客观意识的状态下
人可以接触到真实的或者客观的世界
由于人的感官知觉 睡梦和主观的意识状态
使得我们目前跟真实的世界是隔缘的
要想有对客观世界的真实的认识
或者说叫做客观知识的话
我们说中国过去的古人是这样说的
“唯有真人才有真知”
所以我们今天都是“假人”
你要想获得真正的客观知识
你必须达到客观的意识
这四种意识的状态 也可以从我们认知真理
这个角度来加以解说
比如说在第一种意识状态下
也就是睡梦中 我们无法知道任何的真相
就算我们有一些真实的知觉或者感觉
也常常跟梦混淆在一起
在这种睡梦的状态下
我们是无法分辨梦和真实的
在第二种的意识状态下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说的 醒着的睡觉中
我们只能够知道相对的真理
这就是“相对的意识”这个词的由来
什么叫做相对的真理呢?
我们叫“不断地试错”
我们去发现一个道理
然后放到实践当中去实验 来证明是对是错
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 大部分都是这个状态
在第三种意识状态下
也就是说在自我意识的状态下
我们能够知道 有关我们自己的全部真相
这个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能知道自己的全部真相
在第四种意识状态下
也就是说在客观的意识状态下
“第四道”的体系认为
我们能够知道每样事物的全部真相
也能够研究“物自身”和“实在的世界”
也就是说对于西方文化来说
最在意的那个真正的知识
第四种意识状态离我们太远了
以至于我们无法以正确的方式来思考它
另外我们必须要了解
即使是一瞬间的客观意识
也只能在自我意识的状态下
得到完全的发展之后才会来临
在睡觉的状态下 我们能有瞬间的相对意识
在相对的意识状态下
我们有瞬间的自我意识
但是 如果我们想要保持比较长久的自我意识
而不仅仅是一瞥 那么就必须了解
自我意识是不会自行来临的
需要人下决心去寻求
这种寻求不是向外去寻求
而是向内 发展自我
自我意识发生的频率还有次数
全由我们对自己的控制力而定
我们平常的人 可能对这件事情没有去观察过
实际上自我意识不是总存在的
因此葛吉夫他们认为
意识和意志差不多是同一个东西
或者说至少它们是同一个东西的不同方面
在这一点上 我们必须了解
人在发展自我意识的过程中
首先遇到的障碍是 人相信自己拥有自我意识
就像现在说你没有意识 你觉得是在骂人
你说我怎么没有意识?
我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
那么我们看 为什么他认为
我们是半清醒、是相对意识
我们人相信自己拥有了自我意识
或者无论在什么时候
我想要有自我意识就能够拥有
要使一个人相信他是没有意识的
而且也无法想要有意识就有意识
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用葛吉夫的话说 是因为大自然在这里
耍了一个极为有趣的诡计
如果你问一个人是否有意识
或者你跟他说他是无意识的
他会回答说 他是有意识的
说他没有意识 这是荒谬的
因为他听得到你说的话 也了解你的意思
他说的很对 但同时也是错的
这就是大自然的恶作剧
他的话不错 因为你的问题或者说你的话
曾经使他模模糊糊地意识了一下
即使意识会消失不见
不过他还会记得你所说的话和他所做的回答
于是他以为自己拥有连续的意识
其实是间断的
自我意识的获得是需要长期艰苦的工作
我们指的是连续的自我意识
或者说接近于连续
它有多难?在佛教禅宗里面
实际上一直在强调这个东西
比如说佛教里有一个词很有意思
指的就是这个 叫做“自相续”
你是否能意识到这个“自相续”
能认识到多少
一个人要是认为他已经得到了艰苦工作的报偿
那么他怎么还会肯去做这项艰苦的工作呢?
一个人只有在他相信自己既没有自我意识
又没有与其相关的一切
什么叫自我意识与其相关的一切呢
也就是说我们人的内在的统一性 个体性
永远不变的我和意志
在获得这个之前
他自然不会去做寻找自我意识这项工作
也不会认为有此必要
我们看 什么样叫做达到自我意识的人
他有什么样的表现?
然后我们才看 我们值不值得去做这样的努力
-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