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五讲 亲民 >  5-2 亲民与新民(二) >  教学视频:5-2 亲民与新民(二)

返回《儒家修身之道》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教学视频:5-2 亲民与新民(二)在线视频

教学视频:5-2 亲民与新民(二)

下一节:html

返回《儒家修身之道》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教学视频:5-2 亲民与新民(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看王阳明的看法

王阳明推测朱熹把亲民改做新民

可能跟大学后面的内容

就是“作新民”的“新”有很大的关系

但实际上作新民的“新”是自新之民

与“在新民”之“新”是不同的

因为作是动词

跟在亲民的亲字是相对的

但是它不是“新”的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呢

王阳明是这样解释的

他说《大学》这篇文章往下看

“治国平天下”对于新字都没再有什么说法

比如“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如保赤子”

“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

都是“亲”的意思

而没有“新”的意思

“亲民”犹如孟子说

“亲亲而仁民”的意思

“‘亲之’即‘仁之’也”

“‘百姓不亲’ 舜使契为司徒 ‘敬敷五教’”

“所以亲之也”

这都是引用《尚书》里面的说法

一会我们解释什么叫做“五教”

《尚书·尧典》里面说

“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

“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

便是“亲民”

便是“明明德于天下”

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便是“明明德”

“安百姓”便是“亲民”

说“亲民”便是兼具教养的两重意思

说“新民”便觉得是偏了

这是王阳明在《传习录》里面讲

我们回头再解释这段文字 很重要

主要都在《尚书》里面比较古典的时代

王阳明引的那段话

“克明峻德 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 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 协和万邦”

什么意思呢?

“克明峻德”就是能够明白

大的德行或者说美德

“亲九族” 九族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说法

从上面高祖到下面的玄孙一共是九代

所以要“亲九族”

“九族既睦”就是说九族都和睦了

要“平章百姓”

百姓不是我们今天指的老百姓的意思

就是普通人的意思

它指的是百官

就是每一个姓代表了一个官

“平章百姓”指的是

就是对官员的管理要分辨清楚

要表彰好的官员

“协和”就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和谐的意思

“和谐万邦”也就是各民族

“五教”是我们上古以来很特殊的一种文化

你看任何一个大的文明

好像都没有专门提出来这个问题

虽然我们今天认为

社会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家庭的问题

可是没有任何一个文明

把家庭里面的道德放得这么大

在《尚书·舜典》里面说

“父义” 这个“义”就是“正义”的“义”

“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叫做“五教”

在《尚书·舜典》里面

舜派一个大臣叫做契

“契 百姓不亲 五品不逊 ”

“汝作司徒 敬敷五教 在宽”

“敷”在过去的意思

就是传承经典

《书经集传》的作者

蔡沈是这样解释的

他说“亲”就是和睦相亲

“五品”指的是

“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五者之名位等级”

“逊”指的是顺 就是顺从的意思

“司徒”是当时执掌教育的官称

“五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教的那个五品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那么这五者

就是说“五教”讲的这五者

蔡沈的解释是这样的

我认为是非常的正确

他说 这个并不是

我们人为地去强加给人的

不是说只有我们这个文化有

别人的文化没有

他说这是出自人心的自然的东西

所以“父子有亲”

不仅我们中国人父子有亲

你会看其他文化的父子

也是一样有亲的

“君臣有义”

你看到所有的文化里面

上下级这种君臣的关系

他们都是有义的

你胡作非为

你就要被推翻

那么“夫妇有别”也是一样的

夫妇代表了社会的分工

最基本的分工

有很多分工都可以

男人能做女人做的事情

女人能做男人做的事情

可是从最根本上来说

种族的繁衍要靠女人来具体去做

男人去创造财富、生产财富

来养活女人和孩子

即使在西方

女权主义那么发达的地方

也依然有很多的家庭是

先生工作 太太带孩子

等到孩子长得稍微大一点

然后女人才出去工作

所以夫妇是有别的

我们要承认这个

我们这个文化有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我们文化开始的时候

我们的那些先贤对人心、对人的理解

非常的深刻

就像梁漱溟所说

除非你能证明儒家的心理学是错的

否则儒家就要一直存在下去

那么“长幼有序”

那也是一定的

小孩 年轻的 要尊重长者

这个也是所有文化都有的

“朋友有信”就更不用说了

任何一个大的文明社会

想要创立和发展下去

都必须有诚信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你会看到这个

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特色

其他的文化都有

但是唯有中国文化把这个

人心的、本然的东西 拿出来加固

这才是我们文化的特点

那么我们说即使你这样做了

为什么有的人做得到

有人做不到

有的文化这个方面强

有的文化那个方面弱

那是因为什么

蔡沈说 因为我们自身的

天然气质有偏

比如我们看

有一些人可能在年长之后

变得非常的绅士 非常的善良

非常厚道的一些人

可能在小的时候

是一个很叛逆的孩子

因为气质有偏

但是可以靠我们的文化 我们的文明

然后把人心这个本然的方面

调动起来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什么呢

就是当人们沉溺于物欲的时候

“父子之亲 君臣之义”

“夫妇之别 长幼之序”

“朋友之信”

这都会被遮蔽

我们就看到

这个社会变得非常的混乱 自私

这个才是我们今天

依然面临的问题

也就是说当一个社会

很多的人沉溺于物欲的时候

我们发现所有人的关系都混乱了

也就是舜对契说的

五品不顺 就是“五品不逊”

就是这五个方面都不对了

所以让他去“敬敷五教”

使“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我们看到气质有偏 这个比较简单

而且它是有限度的

只是一部分人

可是沉溺于物欲

如果我们今天的文化

再鼓励物欲的话

那么我们这种“五品”就会更加的差

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物欲遮蔽了我们内心天然的东西

就是我们说的五教

它使我们不能相亲相爱

它使我们互相不能变得和顺

我们今天人与人之间

我们觉得不亲

我们觉得我们互相之间都是有矛盾的

关系都是不顺的

是因为更多的来自于

我们今天沉溺于物欲

遮蔽了我们人心本然的东西

在《孟子·滕文公上》里面孟子也说过

“使契为司徒 教以人伦”

就是这“五教”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朱熹在他的白鹿洞书院

专门讲了这条很重要的“五教”

他看得很重 他说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这是作为白鹿洞书院的座右铭之一

“五教”这个词在古典的文献里面

经常会看到

比如说《国语·郑语》里面说

“能和五教 以保百姓者也”

就是说如果能够有五教就足以保百姓

在《管子·兵法》里面说“五教不乱”

所以今天我们可能对这些并不很熟悉

但是在上古的中国的政治、道德

还有哲学里面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观念

而且它不仅仅是一个观念

它是社会政治伦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儒家修身之道课程列表:

第一讲 绪论:课程简介及相关预备知识

-1-1课程简介

--教学视频: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教学视频: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教学视频: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第一讲思考题之1

-第一讲思考题之2

第二讲 参考书

-2-1必读书(一)

--教学视频: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教学视频: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教学视频: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教学视频: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教学视频: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教学视频: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第二讲思考题之1

-第二讲思考题之2

第三讲 儒家修身之道总论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教学视频: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教学视频: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教学视频:3-3大学

-3-4大人(一)

--教学视频: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教学视频:3-5大人(二)

-第三讲思考题之1

-第三讲思考题之2

-第三讲思考题之3

第四讲 明明德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视频: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教学视频: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教学视频:4-3明明德(二)

-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五讲 亲民

-5-1 亲民与新民(一)

--教学视频: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教学视频: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教学视频: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第五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五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六讲 止于至善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教学视频: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教学视频: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教学视频: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教学视频: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教学视频:6-5知止而后有定

-第六讲公共思考题

期中考试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第七讲 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个人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教学视频: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教学视频:7-2教化的社会、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教学视频: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第七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七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八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上)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教学视频: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教学视频: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教学视频: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教学视频:8-5意识程度的差异

-第八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八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九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下)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教学视频: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教学视频: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教学视频: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第九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九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十讲 诚意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教学视频: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教学视频: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教学视频: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教学视频: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教学视频: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教学视频: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教学视频: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第十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十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十一讲 君子的修行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教学视频: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教学视频: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教学视频: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教学视频: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教学视频: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第十一讲公共思考题

第十二讲 正心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教学视频: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教学视频: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教学视频: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教学视频: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教学视频: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第十二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十二讲公共思考题之2

期末考试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

教学视频:5-2 亲民与新民(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