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十一讲 君子的修行 >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 教学视频: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第四部分
我们看古文
《诗》云 “邦畿千里 惟民所止”
“邦畿”是王者的国都
“惟民所止”是老百姓所依靠的生活的地方
《诗》云 “缗蛮黄鸟 止于丘隅”
“缗蛮”是指的鸟的叫声
形容黄鸟的叫声
“止于丘隅”就是树丛
它要晚上睡觉
最后要回归到这个丘隅
叫“止于丘隅”
就像这个“邦畿千里”一样
“子曰” 前面引了两句话
然后再说“子曰” 孔夫子说
“于止 知其所止 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这个“止”在我们今天
很难用恰当的词来对应
就是说你当止之处 “知其所止”
知道最后所应该依止的那个地方
你怎么能人还不如鸟呢
你比如说 这个小鸟都知道晚上要回窝
那我们人的窝是什么呢
看 下面说了
《诗》云 “穆穆文王 于缉熙敬止”
“穆穆” 指的是很深远
是一个很美好的形容词说周文王
这个“于”是个语气词 不念yu 念wu
这个“缉”是通缉的缉 就是继续的意思
“熙”指的是光明
“敬”就是我们说的这个恭敬
“穆穆文王” 了不起在哪里呢
“于缉熙敬止” “于”是赞叹
他止于哪里呢 敬和光明
恭敬和光明 接着我们看
曾子说什么样是人所应该止的呢
他后面直接说
“为人君 止于仁 ”
“为人臣 止于敬”
这是互相的一对的关系
“为人子 止于孝”
“为人父 止于慈”
这也是一对的
“与国人交 止于信”
这就是我们前面讲到
“止于至善”它的解释
“止于至善”非常的明确
后面接着 还记不记得
我们前面叫做“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还记得吧
就是因为当你知道止于这个至善的时候
你做所有的事情就有定力了
你就什么都对了
你说有那么严重吗
你看一看
我们现今最发达的 最先进的 最好的国家
美国 在二十世纪有多少的社会思潮
今天这样 明天那样
无休无止 不可思议之极
尤其我们看到西药
最不可思议的 告诉你
发明一种什么药 多么多么好
吃一段时间告诉你 发现副作用了
这个是错的
然后我们再改 无休无止
这就叫做不知止
你说那止于哪儿呢
我们不知道他们该止于哪
但是我们知道我们中国人
过去讲的最高的价值观“至善”
就是叫做“为人君 止于仁”
“为人臣 止于敬”
“为人子 止于孝”
“为人父 止于慈”
“与国人交 止于信”
非常的自信
古人在这个历代的圣君的认识和实践中
得出来了非常确定的一个答案
就是“止于至善”
而“止于至善”指的就是这几种
刚才我们说的那三个对应就是至善
可能你说 是这么解释吗
是不是你自己那么认为呢
我认为不是
因为在先秦最强调的就是这个
其实先秦以后也是
在帝制推翻之前都是
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前都是这样
那么我们引一个古书看
在《尚书》里面的《商书》
就是夏商周那个商代的书《伊训》里面
看里面说“立爱惟亲”
也就是说 不管你想让这个社会充满了爱
是博爱也好 是兼爱也好
只有靠一个办法 是什么呢
靠亲人之间的亲
“立敬” 如果想让整个社会都有恭敬心
都要互相尊重的话
靠什么 “惟长”
也就是说 就是“孝悌”的那个“悌”
就是弟弟对哥哥的尊重
把它推而广之叫做尊敬长辈
尊敬资深的人士
尊敬比你岁数大的这些人
那么怎么开始做呢
你看前面两个是原则
后面叫“始于家邦”
“始于家邦”是什么呢
“家”我们知道家庭 家族
“邦”指的是邦国 诸侯国
“终于四海” 就是结束于哪里呢
“四海”就是指的全球
就是指的普天下
换句话说它是普世价值
那么这种东西我们今天大概有一百年了
我们都不相信了
就是这一套孔夫子所建立的
后面历代儒家所不断维修维护的
道统也好 或者说是儒家的价值观也好
很有意思的是这样
就是随着现代西方人内在的觉醒
也就是说大概有一百多年心理学的探索
最近 或者说也不能叫最近吧
上个世纪就有了
德国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心理学家
他叫做海灵格
这个人的背景很有意思
他曾经在非洲当传教士
然后他中年回到德国之后
学习了心理学
后来做心理治疗师
他发现了
因为他见识过非洲的那种部族
就是很接近于我们那个时候
我们很古的时代的那种部落
他们现在可能也叫部落吧
虽然我们中文这么说
不知道他们本地的语言怎么讲
换句话说他们不是个人组成社会
也就是人隶属于部族
然后才是社会
所以他见识过那样的文化
当他回到欧洲之后
那么欧洲的很多的这种精神方面的问题
最关键的就是
我们家庭成员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个人问题
他发现在家庭系统里面
有一些隐藏的
我们意识无法察觉的动力
操纵着成员之间的关系
他把它叫做“爱的序位”
它并不跟随社会和文化的标准
或者规则而运行
而是在这些规则和标准之上运行
也就是说它才是所有家庭成员
背后的真正的操控力量
如果我们跟随“爱的序位”去和家人相处
关系会很好
大家都能够快乐和健康地成长
如果我们忽略了它
那么家人就会受到困扰
这些困扰 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做“牵连”
就是说你被什么牵连
就是因为它有一些内在的动力系统
我们接着看
海灵格发现很多人的身心问题
其实都是“牵连”造成的
“牵连”可以说是“重复一个之前的
家族成员的命运”
而很多“牵连”的开始
是孩子凭着内心对父母的单纯的爱
企图接过父母的问题而引起的
也就是说 我们经常会看到
比如说一个酗酒的父亲
可能还会有一个酗酒的儿子
有的时候一个孩子
他的母亲受到父亲的家暴
然后他因为同情母亲
反倒他自己的婚姻当中
他成为受害者
这个是特别不可思议的
一般的来说会重复他父亲的角色
男孩重复父亲的角色
女孩重复母亲的角色
如果他因为同情
和爱他的那个受苦的父母的话
他会接过他们的问题
所以这个是不可思议之处
“牵连”会使年幼或者是比较弱的家庭成员
产生不能理解的思想 情绪 行为 关系
或者是各个方面状态不好 疾病 心理问题
这是隐藏的动力在控制我们
我们不能直接地侦察到它的存在
这可以由那些没有尊重它
所引起的伤害去获悉
海灵格他最有名的这一套治疗体系
叫做“家庭系统排列”
把“牵连”的原因显现出来
而且往往找出化解它的可能
“牵连”的原因 这种排列是非常特别的
就是说 他可能随机指定几个人
有的时候是他的助手
有的时候是身边的人
来扮演找他做心理治疗的这个人
比如说案主(患者)的家庭成员
然后家庭成员也在场
由他们站在一起
然后呢 这当中海灵格来发现
可能也给他们有一些什么语言吧
或者是暗示
因为我没有做过这个
我具体不太清楚
但是可能网上有不少
大家可以找来去看
很多人这样来治愈了
自己早年的一些精神创伤
据说很管用
但是只是据说 我没有做过
我只是看这本书
最有意思的是 他得出来的结论不可思议
跟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圣人们
得出来的结论非常的接近
就我们刚才说的“止于至善”来说
那么“礼”是什么呢
“礼”的一部分就是爱的知识
当然在中国传统社会
“礼”还指了一些社会方面的关系
那么我们在这 指的家庭里面呢
就是爱的知识
海灵格说到“爱跟秩序”的时候 是这样说的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
就是指的你的家族 或者你的血缘系统里面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什么意思呢 我们看
父母与孩子的爱的关系
海灵格是这样总结的
第一个法则 父母付出 孩子接受
反过来就是错的
尤其是在这个年幼的孩子成长期间
第二个法则
父母的付出与孩子接受之间是不可调和的失衡
换句话说 父母付出的多 孩子是在接受
这个不能平衡的
第三个法则是
怎样的爱才是最完美的呢
就是当孩子是孩子 父母是父母的时候
才是对的
你会觉得 这叫什么话
海灵格下面解释
什么样是不对的状态
他说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付出与接受
有三种常见的模式
会对爱造成损害
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会造成损害
我们看
首先 是孩子拒绝接受父母
也就是说 不接受他眼前的现实中的父母
不管什么原因
他或者认为他的父母是谁
或者是怎么怎么样
他不接受
第二 就是父母想给孩子
或者 孩子想接受一些有害的东西
换句话说 父母不能教孩子坏
这样的话 会造成损害
第三 父母想从孩子那里接受一些东西
孩子也想给父母东西
这个也是错的
我们这个指的都是早年
不是指的成年的孩子与父母
今天我们会看到
因为我们的家庭变得小
家庭成员非常少
如果经常是只有三个人
这种三个人的话
如果父母之间出现问题
我们经常会看到
父母想要得到孩子的帮助
想要拉孩子站在自己一边来证明对方是错的话
这个就属于这种情况
想要让孩子付出
从孩子那接受一些东西 这个是非常不应该的
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所以海灵格论述父母跟孩子的关系
下面第一条就是“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在我这一辈人年幼的时候
现在回想我们的父母那一辈
基本上他们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也好
或者是亲昵也好
基本上是不当着孩子的面
以我个人的经验呢
我一直认为我父母是天下最好的夫妻
最幸福的父母
我以为他们从来不争吵
我都没见过他们
好像为一件事生气
或者说因为看法不一样而争吵
从来没见过
到我长大之后 我才知道有这事
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背着我而已
有的时候小孩做点小坏事
经常想骗骗父母
比如说跟父亲说我需要什么什么
然后又跟母亲说
想要两边得利的时候
我的父母永远是通气的
所以这个是我觉得特别奇怪的事情
我很小的时候 别的孩子经常会跟我说
比如他们要出去玩或者去哪儿
然后跟父亲要一份钱 跟妈妈再要一份钱
我试这种招 从来不管用
所以我的印象里面好像怎么怎么样
其实 我到后来才觉得特别好
我小的时候没有心理负担
从来没想过父母会有什么
什么有问题 我去替他们着想什么
这个没有想过 所以我那一辈
基本上父母还是像父母的样子
所以是父母付出 孩子接受
那么另外有一个 可能今天你很难接受的
海灵格这么说 欧洲也有人说他
似乎是守旧 是不是太保守了
就是说 你的父母有权插手你的人生
我们今天经常说
我的人生是我的 跟你没有关系 对吧
不是的
你不能只有当你有困难的时候
想要钱的时候
缺乏经验的时候 你去找你的父母
其实这个时候就是他在插手你的人生
有的时候他的插手 你不一定能接受
当然父母也不是绝对是对的
但是他有这个权力 你接不接受是你的事情
就我个人的想法
我父母插手我的人生还没有错过
当然他插手的也不多 很少
而且他们之间好像也有过商量
等我大了之后 我才知道
比如说有些事情他放你一马
还是他坚决不让你干
还是要干什么
他有权 有权不等于你完全接受
再说一遍
可是他真的是有权 没有别的
因为你的生命是他给的
你的很多的习性 作为
你的基因都来自于他
他非常的熟悉
如果一个父母不是太烂的话
他活到四五十岁 他自然有他的人生经验
比你十几岁二十几岁要聪明得多
所以呢 他跟你说的基本上很少会有害于你
除非像我们上面说的
那几种有害于爱的那些做法
否则的话 他比外人更有权干涉你的人生
如果你觉得不同意的话 你会有很多办法
你可以不让他知道 他就不能插手
或者说 你跟他好好地谈
总而言之 有权不代表可以百分之百
再说一句 我不是那个意思
另外 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
这个是这样 越小的孩子越崇拜父母
而且 容忍不得别人说父母不好
如果说父母不好 你简直就是什么
你的天都塌了
你怀疑他就是怀疑你自己
因为你那时候还不独立
所以 海灵格得出的结论就是
“孩子要跟随父亲”而且还要努力地做事
使自己的父亲得到荣耀 得到光荣
所以 西方人喜欢用这个词
荣耀自己的父母 荣耀自己的父亲
我们今天中国人的话
叫做 为父母争光 对吧
然后还有光宗耀祖
今天几乎都是反义词了 几乎都没有人说了
但是这个都是真实的
那么下面还有
海灵格的 我们简单地节选一点
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更加全面一点
他说 即使父母有罪过 他们仍然是父母
我们看很多的父母对那些生来残疾的孩子
然后他们有机会去把他做掉
但是没有 就指的还没生下来
但是他们依然要了他们
所以 父母也可能是有罪过的
但是他们仍然是你的父母
虽然在你小的时候你特别难接受
可是 你还是要接受
因为他给予你生命
没有任何的解释 就是因为他给予你生命
你不能跟他隔断这层关系
海灵格的这个话
下面的话 简直像诗一样
他说“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荣耀大地”
“孩子的心灵无法容忍任何对父母的贬抑”
“子女必须尊敬并且荣耀自己的父母”
这是海灵格对人性非常深刻的看法
其实 跟我们中国人过去太接近了
虽然海灵格很崇敬老子
甚至有人把他叫做欧洲的老子
但是我个人看
他们并不了解孔夫子
其实他更应该接近孔夫子
那么总结以上
我们看到 在血缘家庭的这个系统中
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活的共同体
它们是有来历的 有去处的
什么叫来历 追寻你的高祖再往上追寻
它是有来历的 然后也有去处
什么去处呢
子子孙孙 代代相传
那么父母就是子女的根
如果我们拿一棵树来比较的话
我们就是这棵大树
整个家族是大树的话 父母是子女的根
最接近你的那块根
那么子女是父母的枝叶
这样你就很能理解海灵格说的这些话
也才能理解传统中国人
叫做“慎终追远” 重视祭祖以及祖坟
孝敬父母不是一个纯粹功利的
解决社会福利问题的做法
相反 如果我们从一个活的系统来看
它代表了培厚你的根系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 爱护和教育子女
你的这个大树才能枝叶繁盛
你才能够享受到这棵树的生机勃勃所带来的
根系的深厚
因此根系和枝叶之间是互荣互兴的关系
中国过去的家族制度
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伦理文化
都远远超出了
我们当代人小小的理性所能认识和理解的
在座同学可能都比较年轻
没有去过多关注这件事情
我给你们布置一个作业
你们课后 不用打听
你就观察你观察得到的人
你家的亲戚 你的邻居
总而言之
你能有机会跟他们接近 了解他们生活
你去发现一下
我个人的感受
就是在我读孔夫子之前很早我就发现
我家的 就是我父母两边的
表亲都特别的多
我发现那些特别孝顺的孩子
就是不光“孝”还“顺”
我觉得“顺”是非常难的
“孝”是说道理 你可以做得到的
“顺”它牵扯到你的脾气
牵扯到你天生的性情 孝顺的人
你觉得他资质一般
但是他特别的顺 尤其早年很顺
上学也顺 然后工作之后
比如说创业也顺
我家里远亲有好几个
他们共同的唯一的特征就是孝顺
虽然我不知道道理是为什么
但是我看到这个
而每一个父母
凡是重视教育的 就那种爱护孩子
不是溺爱 就是说爱护孩子
希望孩子长大成人
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一个人才的那种父母
都会重视教育 为子女教育
然后花费心思 花很多的钱
尤其在现在
然后 这样的父母往往能够得到特别好的回报
如果你用一体来说的话 你就能理解这个关系
就像一棵树 虽然因为树是植物
它不可能用自己的枝叶去培厚它的根系
可是我们人是可以的
你孝敬你的父母就是培厚你的根系
就能让你自己这个枝叶变得繁盛
那么父母 把他的营养输送给枝叶
他就能够获得一棵繁盛的大树
丰富的果实
这个道理其实特别简单
我们经常听别人讲
或者听那些智者们讲
说四海之内皆兄弟
其实我们人都是一个整体
整个世界 所有的友情都是一个整体
我们先不要说那些
我们先说你跟你的父母能不能成为一个整体
一个很有机的整体
所以中国人叫做“立爱惟亲”
如果你能孝敬父母的话
那么你这个人
第一 你的人生是很顺利的
我不是拿这个成功来诱惑你 不是这个意思
很有意思 我们看看我们最后一次课
有没有机会讲一点这个
这方面的知识
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一个爱护子女的人 肯教育子女的人
他会获得子女的丰富的成长所带来的
他的精神的快乐到物质的丰富
所以 我们首先在我们的家族里面
来体会 来认识 我们跟他人的一体
先不要讲外面
那些东西 你家里做不到
你外面 我觉得你就是说说吧
所以呢 我们是互荣互兴的关系
你想你个人成功吗
不要忘记孝敬你的父母
你想你的儿女成功
然后 父母获得荣耀吗
其实在一个富裕的社会
父母并不真的是需要很多的物质的东西
但是他需要子女的什么呢
我们中国人的话叫有出息
西方人叫成功 然后感到荣耀
你看很多的父母 他为子女付出很多
他没别的 他唯一的要求就是高兴
你好了他就高兴
所以 我们从这做吧
第五部分基本上是一句话
但是跟前面好像有点不大搭
它的原文是这样
子曰 “听讼 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讼”指的就是诉讼
过去没有这个法官制度
法官制度是西方学来的
过去就是地方官来断案
这个说 中国传统上不支持诉讼
你看 后面说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后面曾子的这个话
就是那些因为无情 才会喜欢老是事多
然后呢 使他们不能够尽其辞
(不能够)有机会没完没了的去折腾
让他们的这种想法灭掉
这叫做“知本” 也是修行最重要的地方
那么我们看
古代特别有名的《呻吟语》
大家应该看过吧
就是这种退休官员写的
很有水平的一本书
它的作者叫吕新吾
在他的县衙门上
特别好玩 有一副楹联
你看 他本来就应该是来断官司的
来替别人辨别是非的
他挂了一个楹联 是什么呢
一边是“为士为农有暇各勤尔业”
就是你当官的 或者从事农业的
有功夫 你好好的做你的职业
“或农或商无事休进此门”
不管是农还是商人
没事不要来我这个门
这个很有意思
大概只有中国人这么干
今天我们发现西方世界
打官司变成了一个职业
因此可能跟我们过去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中国古代的士大夫
除了管理国家 还负责法律上的事情
就是今天西方的
今天都给分开了
其实不仅如此 中国士大夫还有一个
非常重要的使命 是干什么呢
他们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他们所读的《四书五经》
他们所修行的儒释道
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他们是继承者 同时也是传承者
当他们退休之后
回家做老师 就在传承
当他们做官
在到处的以身载道来传承
同时他们还是发展者
不要小看
不要以为他们仅仅只是一个科举考试
然后去做官
现在的人把科举考试贬得一钱不值
但是我认为 是中国最精英的分子来管理国家
同时他们还传承文化
继承文明 还要发展文明
因此只有在中国你才会发现
一大群的文官
他们同时是学者 诗人 画家 科学家
由他们来管理世界 管理国家 真是一大盛事
你看林语堂的书里面
曾经特别希望
说为什么近代那么多战争呢
他半开玩笑讲
说因为那些政治家基本上就啥都不会
所以为了政绩他们就得干点事
就得折腾 折腾是现代词
他曾经有一个能把你笑死的设想
他说 如果由各国的幽默家
比如说脱口秀
由这些人组成的人
一块去谈判
来担当比如说联合国的工作
他说你想想看 这世界还能打得起仗来吗
派一个外交家去谈判
然后是一脱口秀的人
假如按照林语堂的设想
我们接着往下推的话
比如说中美谈判的话
让美国的著名的脱口秀奥普拉
和中国的周立波来谈判会怎么样
你想想
然后由北美崔哥来翻译
我估计这事挺有意思 打不起来
所以中国过去的文官我们看是非同一般的人
因此我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
你们回去查查
这四种人里面都有哪些当过行政领导
越多越好
-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