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3978

当前课程知识点:儒家修身之道 >  第四讲 明明德 >  4-3明明德(二) >  教学视频:4-3明明德(二)

返回《儒家修身之道》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教学视频:4-3明明德(二)在线视频

教学视频:4-3明明德(二)

下一节: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1

返回《儒家修身之道》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教学视频:4-3明明德(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这是关于“明德”的第一个方面

就是说“自知之明”

第二个方面

是我们中国刚才讲的

那些“真人”们的“真知”从哪里来呢

它有个很特殊的途径

这个途径可能在今天已经很少见了

叫做“内明”的学问

内明 内在的明

既有精神的也有很实在的东西

南怀瑾先生在讲到“明明德”的时候

他说是自明内明的学问

他认为“明明德”是自明内明的学问

他说可惜这一套内明的学问已经断了

可是我个人认为不是这样 恐怕还有人在做

我们先说这个内明的学问是什么东西呢

其实对于道家来说 真的一点都不神秘

包括一些练气功练得很好的人

对于这种“内明”

对于这种叫做“内景自观”的功夫

他们都是不以为然 觉得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

换句话说

通过老子的“致虚极 守静笃”来达到“内明”

“致虚极 守静笃”就是说

靠我们内在的完全的寂静

然后开发出内在的智慧

比如说可以看到经络

经络是道家的修行者可以自己观察到的产物之一

也就是说内景自观

内在的景象自己看得到

像五行与内脏的关系

也不是理论上的假设 而是实证

我们知道五行的颜色可以搭配内脏的颜色

那是他们真正的实证看到的

如果说这些是古代的话

可是现代人也有在做的

比如说我知道有一个人

他出了一本书 叫做《内证观察笔记》

这本书记录了他通过打坐

“致虚极 守静笃”开发出来

对内在的观察 对自身内景的自观

然后最有意思的是

他出这个书的时候

他的作者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笔名叫无名氏

他不想让你知道

这个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的

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这本书来看

并不神秘

对于中国的修行的人来说

尤其是道家的人

这个是他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

其实身体有完全不同的维度

我们更多的 肉眼可以看到的就是我们的肉体

比如由骨头、肌肉、血液、脂肪等等

组成的物质身体

西方科学和医学所认识的就是在这个维度上

也就是肉体的维度

那么中医所讲的经络穴位

它们组成的这种能量的传导体系

(它)能够主宰肉体

如果我们一定要说的话 可以说这叫做能量体

中国医学认识的不仅有物质的身体

还有更高一层的能量的身体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身体上的病

通过经络和穴位来解决的话 非常的简捷

比如说针灸、推拿按摩

这一些都是要更高一层

当然往下说还有更高的

只是离我们太远 我们以后有机会再说

刚才我们讲了关于“内明的学问”

那么我们下面来讲客观的知识

或者说达到客观知识的那些表现

如果我们不能直接接触的话

我们要想看到什么样子

用孟子的话说“尽人之性 尽物之性”

也就是客观的知识

什么叫“尽人之性”

对人性的了解穷尽

或者说对物的性质穷尽

这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说谁敢这样说

但是对于真人来说是做得到的

或者说已经自我完成的人

是可以部分地做得到

比如说老子说“圣人常善救人 故无弃人”

什么叫“常善救人”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

你是个白痴 你是个废物

是说这样的人没用 我们认为你就是多余

老子说 圣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善于“救人” 所以没有没有用的人

那么“常善救物”

他也善于

在我们看来 很多东西是没有用的

但是圣人来说

在他眼里没有放弃的东西

都能找到用途

他对事情的了解 超出了我们的了解

“人无弃人 物无弃物”

此种智慧达到对人和物有着完全的了解

“善救人”就是我们上一次课提到

冯梦龙的《智囊》里面提到过

宋太祖以愚困智对付徐铉

在我们看来最没用的一个老太监

但是他可以对付江南才子徐铉

还有像唐朝三吴节度使韩滉

他的老部下把儿子带来

这个人好像看起来有点笨笨的

但是他让这个人去看守军械库

简直就是一等的人才

所以在这些人

这些智者的眼里面没有没有用的人

只不过我们不会用人罢了

因此叫做“明于天之道 而察于民之故”

这是我们过去讲的

智者圣人所达到的

“明于天之道 察于民之故” 了解一切

在《易经》的《经解》里面提到说

“天子者 与天地参”

这个地方不读“参”是“三”

就是天、地为一、二 人是第三

“天子者 与天地参 故德配天地 兼利万物”

什么样的人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呢

他的德性可以与天地相配 能够利于万物

想想我们能有利于多少人 能有利于多少物

所以这样的人与天地并列为三

因此后面接着说 他还有什么样的德性呢

“与日月并明”像日月一样的明

“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这是最理想的天子 “与日月并明”

可以对四海之内所有的事情全都了知

而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微小的事情或者人

这样的人居处有礼 进退有度

“百官得其宜 万事得其序”

说的太棒了 我也想做这样的人

因此我们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呢 圣人

圣人是什么样的人?是“无常心”的人

“无常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超越了自我

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想法 自我如何

一个人嘴里整天在讲我如何的时候

意味着他根本就没有自我的完成

只有完成了的人才能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之后

才可能以天地之心为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

换句话也就是

我们中国文化最推崇的那种人叫“至公无我”

也就是最大的公

就是我们说“公私”的“公”

这样的人超越了自我 “至公无我”

才能做到我们前面说的

天子者 与天地参

故德配天地 兼利万物

与日月并明 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居处有礼 进退有度

百官得其宜 万事得其序

所以还是那句话 这一切都靠学习和修行

我们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

现代的一个伟大的中医叫做李可

可能很多的人知道他的事情

这是一个真正的、非常了不起的人

他的出生时间大概是1930年到2013年

换句话说 他刚刚去世不久

他在晚年才出名

那么早年他是山西灵石县人

一个小地方的人

一生行医 但是都在穷乡僻壤

看过十几万病例 主要的都是重症心衰

为什么这样呢?

他解释过因为穷乡僻壤 缺医少药

老百姓都比较穷

因此但凡有点小病 他们都自己抗过去了

等到抗不过去了

就是严重到重症心衰的状态 这时才送往医院

他治疗过被医院判死刑的绝症患者

就是从他手上挽救过来的 有两万多例

他在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的时候

当地几乎所有要抢救的病人都送到中医科去

所以蔚为壮观

谁说中医是慢郎中

中医急救是(可以的)

如果恢复到中医最兴旺 发展最好的时候

完全是可以的

李可在现代就做到了这一点

跟李可一起很有名的

是有一种药叫做“附子”

药典规定附子的最高的剂量

如果是医生开药的话 最高剂量只能9克

为什么呢?

因为现代实验研究15克可以毒死一头牛

这个不是假的

李可抢救心衰重症的病人

附子基础的用量是200克

对于那些急重症用量更是多400克500克

你在他的那些案例里面可以看到

当阳气衰亡的时候

附子的毒性就是救命的仙丹

临床的实践证明

抢救急重症的病人

这种剂量立下了大功

在当地流传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

说李可开大剂量的附子

抢救病人的时候

方子要经过县里的公安局长来签字

所以叫做李可开方救人

公安局长来签字

否则你根本就买不出来这么大剂量的药

有的时候公安局长不在

就由他们院长签字

所以在当地人都知道这件事情

李可自己是这样说的

他说我们行内的人 指的就是医生

因为受了西方药理研究的影响

认为附子有大毒

他说虽然《神农本草》上也这么记载

但是中药说的毒是相对的

比如说对待热症的人

大黄 石膏就是仙丹

如果得的是严重的寒症

那么附子这味药就是良药

他说中药说的毒是相对的

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对于事物的理解

有毒还是无毒 是相对的

并不认为这个事情有一个绝对的性质

这跟西方科学的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说刚才药典上讲

15克就可以毒死一头牛

如果你真的拿15克附子去喂牛的话

真的是能毒死 这是没错的

可是对于人来说 对于那些严重的寒症

那些已经病得奄奄一息 摸不出脉搏

已经被医院给开了病危通知单的人

李可在救助他们时候

用的就是几百克的附子

居然就能救过来

所以我们中国人对事物的看法

跟西方科学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今天由于受西方的影响

比如说你在北京你要去开药的话

你到任何一个药店去买药

只要里面有附子

必须要有医生签字的处方

如果超过15克的话

有处方也不卖给你

我们今天是中西文化并行的时代

也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李可怎么解释这件事情呢?

他说生死关头 救阳为急

一个病得快死的人

首先表现就是阳气的衰微

所以关键是要救阳

那么使用的就是这种大热的药

他是这样说的 只要辨证准确

这个辨症不是辩证法的辩证

指的是分辨症状

就是一个病表现出来的症状

比如发热或者发冷

这些要辨症准确

确定他到底是阳虚还是阴虚

只要这样正确的话

大量药物是不会中毒的

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相反如果辨症不对的话

很小的剂量也会出事

李可说据我一生见到的危急病症

没有一个是小剂量的药物能够治疗成功的

我们在这说的这些内容

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

可以去看有一个记者

采访李可老先生写的一本书

叫做《对话大医李可》

李可主张急性的中风、昏迷不醒

就是用生南星、生半夏、生附子

一大堆的剧毒药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

能毒死一百头牛的东西喝进去就好了

李可的夫人说

李可在给病人吃药之前

他经常拿自己做实验

有的时候口吐白沫

休克过去好几次

李可说喝之前就知道会有这个过程

内经里面说过 就是《黄帝内经》

正邪相争人就昏过去了

不过也就一分钟

一般他都是备好解药在那

如果一旦昏过去或者口吐白沫

然后就赶快喝他的解药

这个也是《对话大医李可》

这本书里记载的

用中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

对中医来说是很熟悉的概念

我们很多了解中医的人也知道这个

但是大量的使用附子 却并非一般

这个绝不仅仅是靠胆量就可以做的

在上个世纪60年代

李可行医的时候发现

古代的方子有的很有效

但是没有剂量 得自己琢磨

有一次他一个朋友的妈妈病重

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

让他们回家准备后事

然后这个朋友就把他妈妈给拉回家

回家之后就给李可打电话说

你赶快来看看 我妈不行了

李可去了一看

脉搏微弱 四肢冰冷 血压都测不出来了

当时就开了一个方子

用了一两半的附子 共三剂药

然后他嘱咐他的朋友

三副药吃完以后

如果体温上来了就有效 再来找我

其实他也不是特别的有把握

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他这个朋友

就跑来说我妈都坐起来了

能吃东西 还要帮我媳妇干家务

然后李可特别吃惊

他固然希望这个病人好

但是也没想到这么快

就问他们药是怎么吃的

然后这个人就说 我媳妇去把药给抓回来

一着急三副药一块给熬了

也就是说三两的附子

100多克的附子

水加得又少了点 火开得大

这个药熬得特别浓 就剩一点

他说我们就一会给老太太喂一小勺

喂了40多分钟

药吃完了老太太就睁开眼了

第二天就下床

所以这种奇特的事情

也不是说李可刚开始就知道

他也是在探索的

这是很冒风险的

关于附子的用量问题

虽然临床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但是药典对附子的用量依然有非常严格的限制

药典上规定附子的最高剂量就是9克

李可说现在的药理学

主要是西医的药理学

一味药要想使用

首先要把这个药的化学成分搞清楚

化学成分经过研究

是针对什么病再搞清楚 才能拿出来用

那药典就是法典

超过药典的规定剂量 那不就是犯法吗?

所以中医的问题需要改动的太多了

几乎就是一场革命

记者接着说西医解剖

现在还是中医院校的学生的必修课

而且很多中医院校都开始模仿

西医的立项、实验

把中药打到老鼠、兔子身上

去看结果 分析成分

李可说得很有意思 非常的绝对

他说那都没有用

中医绝对不会从什么动物实验中得出什么高招来

那完全是徒劳完全没有用

活着的人不仅和那些小动物不一样

而且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模式

绝不可能像西医那样 研究一种药大家都吃

中医没这个 说得斩钉截铁

所以我们看到“物无弃物”

是因为我们中国传下来的一套真知

你才可以看待这个事物 在不同的情况下

换句话说 它的性质是由因缘决定的

如果用佛教的这个概念来解释

一切都是因缘的和合

看用在哪里 并不绝对是毒药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可笑的事情

说中医出口到西方经常是通不过西方的检查

是说有一些成分是有毒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觉得非常的可笑

说没毒怎么治你的病啊 对不对

你要不得病的话 那些药就是有毒的

可是你得了病

这些药用得对 就能治你的病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看法

儒家修身之道课程列表:

第一讲 绪论:课程简介及相关预备知识

-1-1课程简介

--教学视频:1-1课程简介

--相关资料

-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教学视频:1-2儒家是一门知识而不是宗教

--相关资料

-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教学视频:1-3中国文化是反异化而重整合

--参考视频

--相关资料

-第一讲思考题之1

-第一讲思考题之2

第二讲 参考书

-2-1必读书(一)

--教学视频:2-1必读书(一)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2必读书(二)

--教学视频:2-2必读书(二)

--必读书

--深入研读

-2-3扩展阅读(一)

--教学视频:2-3扩展阅读(一)

--扩展阅读

-2-4扩展阅读(二)

--教学视频:2-4扩展阅读(二)

--扩展阅读

-2-5扩展阅读(三)

--教学视频:2-5扩展阅读(三)

--扩展阅读

-2-6扩展阅读(四)

--教学视频:2-6扩展阅读(四)

--扩展阅读

-第二讲思考题之1

-第二讲思考题之2

第三讲 儒家修身之道总论

-3-1儒家心性之学(一)

--教学视频:3-1儒家心性之学(一)

-3-2儒家心性之学(二)

--教学视频:3-2儒家心性之学(二)

-3-3大学

--教学视频:3-3大学

-3-4大人(一)

--教学视频:3-4大人(一)

--html

-3-5大人(二)

--教学视频:3-5大人(二)

-第三讲思考题之1

-第三讲思考题之2

-第三讲思考题之3

第四讲 明明德

-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视频:4-1三纲领之间的关系

-4-2明明德(一)

--教学视频:4-2明明德(一)

-4-3明明德(二)

--教学视频:4-3明明德(二)

-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四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五讲 亲民

-5-1 亲民与新民(一)

--教学视频:5-1 亲民与新民(一)

-5-2 亲民与新民(二)

--教学视频:5-2 亲民与新民(二)

--html

-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教学视频:5-3亲民 “兼具教养义”

-第五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五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六讲 止于至善

-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教学视频:6-1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

-6-2爱的知识——礼

--教学视频:6-2爱的知识——礼

-6-3人生要道——至善

--教学视频:6-3人生要道——至善

-6-4仁者无忧

--教学视频:6-4仁者无忧

-6-5知止而后有定

--教学视频:6-5知止而后有定

-第六讲公共思考题

期中考试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中考试

第七讲 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个人

-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教学视频:7-1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7-2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教学视频:7-2教化的社会、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教学视频:7-3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

-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教学视频:7-4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第七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七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八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上)

-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教学视频:8-1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8-2意识的四种形态

--教学视频:8-2意识的四种形态

-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教学视频:8-3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教学视频:8-4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8-5意识程度的差异

--教学视频:8-5意识程度的差异

-第八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八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九讲 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下)

-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教学视频:9-1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教学视频:9-2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教学视频:9-3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第九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九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十讲 诚意

-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教学视频:10-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

-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教学视频:10-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教学视频:10-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教学视频:10-4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教学视频:10-5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

-10-6慎独

--教学视频:10-6慎独

-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教学视频:10-7“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第十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十讲公共思考题之2

第十一讲 君子的修行

-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教学视频:11-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教学视频:11-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教学视频:11-3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教学视频:1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教学视频:11-5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第十一讲公共思考题

第十二讲 正心

-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教学视频:12-1情绪与身心的关系

-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教学视频:12-2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教学视频:12-3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教学视频:12-4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

-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教学视频:12-5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第十二讲公共思考题之1

-第十二讲公共思考题之2

期末考试

-考试--儒家修身之道期末考试

教学视频:4-3明明德(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