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社会研究方法 >  第二讲 研究设计 >  2.4 研究对象与分析单元 >  2.4 研究对象的分析单元-视频

返回《社会研究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4 研究对象的分析单元-视频在线视频

2.4 研究对象的分析单元-视频

下一节:2.5 研究的时间维度-视频

返回《社会研究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4 研究对象的分析单元-视频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利用变量的语言来进行研究设计呢

还有助于帮助我们

去明确研究对象和分析单元

在研究设计中研究主题

研究对象和分析单元

这三个词往往容易被混淆

那我们说研究的主题决定了

我们要开展的

是关于什么的研究

研究对象决定了

我们要开展的是关于谁的研究

而分析单元Unit of Analysis

则是研究对象

这个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我们提到过

社会研究的出发点是差异

我们需要对这个差异

去进行描述和解释

那么分析单元

就是我们用来观察

和总结同类事物特征

解释其中差异的一个基本单元

给大家呢举一个例子

如果说我们要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那么我们会说

我们的研究主题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但是这里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是区域差异吗

并不是

区域差异

只是我们想要描述的一个现象

那么这里我们的变量是什么呢

也不是区域差异

而是经济发展

正是因为观察到经济发展

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

我们才想要去研究这个问题

那么经济发展

既然是一个变量

那一定是在不同的观察对象之间

存在差别的

从研究设计的角度来说

我们就要基于经济发展

这个变量去思考

我们所具体要观察的对象是什么

那是各个不同的省吗

如果是省

那么我们所观测的实际上

就是不同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我们实际上想要描述的

是经济发展这个变量

在省际的差异程度

这个我们可以叫做省际差异

我们的研究对象

就是中国的31个省

而每一个省

就是我们的分析单元

当然了

我们也可以在城市这个层面

去对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研究

那么这个时候呢

中国所有的城市

就会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而我们所要描述的

是经济发展水平在城市之间的差别

城市就是我们的分析单元

当然呢社会研究

注重的是从个体

也就是从分析单元出发

通过对于研究对象总体的

每一个个体的基本特征去进行观察

然后再通过一定的分析

来描述这些个体特征之间的

一些差异的普遍模式或者规律

从而呢形成对于研究对象总体的

一个整体的印象

如果说

我们收集到了所有省份的经济发展的数据

就可以采用的描述性统计的一些分析方法

来得到我国经济发展

省际差异的一般特征

也就是说分析单元

是我们所具体观测的研究对象中的

每一个个体

那分析单元

有可能是微观层面的个人

也有可能是汇总层面的群体

比如说家庭、组织、社团等等

也有可能是一个一个的地理区域

比如说社区、城市、区域、国家等等

那么个人可能是社会科学研究中

最常见的分析单元

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对于个体的研究

来对于社会群体、组织的一般特征

去进行描述

或者是做出解释

我们之前反复提到的

大学教育和收入之间关系的研究问题

我们的分析单元就是个人

当然任何的研究

其实都是针对人群的

更多的情况下

我们是对于具体的人群去展开研究

比如我们可以在北京市

随机去抽取一千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去收集每一位居民的收入、教育等等

其他方面的信息

来考察这些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以及分析这些收入差距

是不是和教育程度有关

也就是说

尽管我们的分析单元是个体

我们的研究仍然是希望

通过对于个体之间的对比

和汇总分析来得到人群的一般特征

当然呢

群体、组织、地理区域等等

这些汇总层面的对象

也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分析单元

那么这些研究

就是一种汇总层面

或者是宏观尺度的研究

比如对于城市间经济发展差异的描述

就是以城市作为分析单元的

一种宏观尺度的研究

类似的群体层面的分析单元

还包括社区、国家、政府机构

企业、社会组织等等

比如呢

如果我们想要研究企业的

自主创新行为

那么企业作为一种组织的类型

就是这项研究的分析单元

我们需要收集的是企业层面的

在研发投入、专利数、产品创新等等

这方面的数据

当然呢

有时候我们会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来去收集这些数据

比如我们可以对于企业去发放问卷调查

那这个时候

往往是由企业的相关负责人

来填写这份问卷

但这个时候

我们也还是要注意的是

我们的分析单元仍然是企业这个组织

而不是企业负责人这样一个个人

我们所关心的

并不是个人层面的信息

而是企业层面的信息

那么来回答问卷的这位企业负责人

实际上代表的仍然是企业

那么还有一类特殊的分析单元

他可能不是具体的个人

或者是群体或者组织

而是我们称为社会人为事实

社会人为事实就是人类的行为

或者是人类行为的互动

或者是人类行为的产物

那么人类行为

包括我们所能观察到的

人们的行动或者是社会的交往互动

另一类是人类行为形成的产物

他是有具体的载体

比如说建筑物

绘画、书本、影视作品等等

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分析单元

比如说公共政策研究中

常常会关注不同政策的实施过程

假如说我们想要去对比

社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实施过程

存在哪些差别

那我们有可能会去收集了

十项社会政策的文本

和十项环境类政策的文本

去进行分析

那这个时候

我们的具体的研究对象范围

就是这20项政策文本

而这项研究的核心变量是实施过程

这里我们的分析单元

就既不是个人

也不是地区或者国家

而是政策

或者说是一个一个的政策文本

这个就是所谓的社会人为事实

作为分析单元的一个例子

要提醒大家的是

对于某一些主题来说

我们可能既可以从宏观的群体层面

去进行研究

也可以从个体的分析单元的层面

来开展研究

毕竟呢

即便是以个体为分析单元的研究

最终我们也还是希望去得出

关于某个群体一般性特征的结论

比如如果我们要研究

社区邻里信任的问题

我们可以在某个社区

随机抽取一百位居民

去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可以去询问

每位居民信任邻居的程度

那么在这里呢

居民个体就是我们的分析单元

是否信任邻居

就是我们所采用的

一个分析的所用到的变量

那么这个变量

包括信任和不信任这两个属性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可以去进行汇总

来得到说

这一个社区的一百位居民里头

可能会有70%的居民

是信任自己邻居的

那么与此同时呢

如果我们对于一百个社区

都做了类似的调查

那么我们就可以去对比

社区之间的差别

那这个是一个宏观尺度上的研究

我们可能会说A社区有70%的居民

是信任邻居的

而另一个社区

只有30%的居民是信任邻居的

我们会说A社区的邻里信任程度

比B社区的要高

那这里呢信任邻居的居民比例

就是这个在社区层面的一个变量

用来反映社区这个群体尺度上的

邻里信任的状况

并进行社区之间的差异对比分析

所以说在一个研究设计中

明确我们要观测的变量

以及这个变量

是在哪个层次上存在差异

也就是分析单元是什么

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呢要给大家介绍一种

因为分析单元不清楚

而导致得出错误结论的状况

这个我们叫做区位谬误

区位谬误呢指的是

只是在对群体进行观察的基础上

而错误地去得出个人层次上的结论

这样的一种情况

那日常生活中常常

会出现因为区位谬误

而导致片面论断的现象

比如说人们常常会觉得

美国是一个相对个人自由主义的国家

而中国是一个相对尊崇集体主义的国家

这是一个在总体的

汇总层面上的认识

或者说以国家为分析单元的一个对比

但是呢如果我们就此

就见到一个美国人

就说这个人他肯定是个人自由主义的

那么这就是犯了区位谬误了

而这种错误往往会导致

我们对于某一个群体中的个人

形成一种刻板印象

或者是偏见

那回到刚才关于社区邻里信任的研究

如果我们的社区对比研究发现

A社区有70%的居民信任邻居

比另外一个社区

只有30%的居民信任邻居

状况要好

那么如果我们这个时候

看到一位A社区的居民

和一位B社区的居民

结果我们就此判断说

这位A社区的居民就是信任邻居的

而B社区的居民就是不信任邻居的

那么这样的论断就是犯了区位谬误

我们把群体层面的一些研究的结论

推论到了个体层面的现象上

那最后呢请大家在设想这么一个研究

假如作为老师来说

想知道是什么因素

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

并且我们可以考虑

在某个城市的所有高三的同学中

开展一项调查工作

那这里我们的分析单元是什么呢

我们的分析单元是学生个人

我们所调查的高三的同学

就构成了我们这项研究的对象

那么哪些因素

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呢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

从个人层面来说

当然一个人的努力程度

勤奋程度等等

肯定是会有影响的

但是呢作为老师来说

或者作为校方

或者是作为政府来说

我们可能更关心的

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投入

以及学校的软硬件资源的投入的作用

那么这个时候就出现问题了

对于同一个学校的所有学生来说

他们所拥有的软硬件的资源条件

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在学校资源这个因素上

只是在学校这个组织层面存在差异

而同一个学校内部的学生的

个人层面是没有差异的

学校资源投入

这就是一个群体层面的变量

那么类似的

对于同一个班的学生来说

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投入可能都是一样的

只是在班级这个群体层面存在差异

那么这个就形成了

我们社会科学研究中

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嵌套的数据结构

每一个学生的个体

是嵌套在每个不同的班级中的

而班级又是嵌套在不同的学校中的

也就是说

这项研究所涉及的因变量和自变量

可能包括了三个层次的分析单元

个体、班级和学校

那么在这里我们的分析单元是什么呢

那仍然是个人、是学生

这仍然是一个

微观的个体层面的研究

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这个是因为

我们所要解释的社会现象

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

是在学生个体层面来观测的

所以说因变量

在哪一个层面上存在差异

决定了整个研究的分析单元

但是呢在自变量上

或者说在解释的原因变量上

我们可能会观察到

一些更加宏观尺度上的因素

对于微观个体的结果产生影响

从而形成一种嵌套的数据结构

这里我想给大家再小结一下

第一呢研究设计

需要区分研究对象和分析单元

分析单元决定了

我们是要在哪个层次上

来观察社会现象的差异

分析单元的总体

就构成了我们的研究对象

第二,分析单元可能是

个人、家庭、组织、社区、地理区域等等

也有可能是行动、社会互动

或者是其他的社会人为事实

第三,在群体层次上去进行观察

而去得出一个个体层次上的结论

有可能会导致结论的区位谬误

第四呢有时候

群体层面的一些因素

可能会对于个体层面的现象产生影响

从而形成嵌套的数据结构

但是即便在嵌套的数据结构中

我们的分析单元仍然是

我们所关注的那个因变量的分析单元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讲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

-1.1 什么是社会研究

--1.1 什么是社会研究-视频

-1.2 什么是社会科学研究

--1.2 什么是社会科学研究-视频

-1.3 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1.3 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视频

-1.4 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1.4 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视频

-1.5 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同类型

--1.5 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同类型-视频

-1.6 研究效度:评价研究的质量

--1.6 研究效度:评价研究的质量-视频

-1.7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

--1.7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视频

-第一讲测试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

-第一讲讨论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

第二讲 研究设计

-2.1 研究设计的作用

--2.1 研究设计的作用-视频

-2.2 理论及因果关系

--2.2 理论及因果关系-视频

-2.3 基于变量的语言体系

--2.3 基于变量的语言体系-视频

-2.4 研究对象与分析单元

--2.4 研究对象的分析单元-视频

-2.5 研究的时间维度

--2.5 研究的时间维度-视频

-2.6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

--2.6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视频

-第二讲测试 研究设计

-第二讲讨论 研究设计

第三讲 研究选题

-3.1 研究问题的不同形式

--3.1 研究问题的不同形式-视频

-3.2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

--3.2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视频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视频

-3.4 选题从哪里来

--3.4 选题从哪里来-视频

-3.5 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3.5 如何进行文献搜索-视频

-3.6 如何进行文献综述

--3.6 如何进行文献综述-视频

-3.7 如何陈述研究选题

--3.7 如何陈述研究选题-视频

-第三讲测试 研究选题

-第三讲讨论 研究选题

第四讲 研究策略

-4.1 导言:研究方案设计

--4.1 导言:研究方案设计-视频

-4.2 研究策略选择I:检验因果效应

--4.2 研究策略选择I:检验因果效应-视频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上)-视频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下)-视频

-4.4 理解定量研究:基本过程和要点

--4.4 理解定量研究:基本过程和要点-视频

-4.5 理解定性研究I:不同的范式基础

--4.5 理解定性研究I:不同的范式基础-视频

-4.6 理解定性研究II:基于建构主义的质性研究

--4.6 理解定性研究II:基于建构主义的质性研究-视频

-第四讲测试 研究策略

-第四讲讨论 研究策略

第五讲 概念化与测量

-5.1 导言:什么是概念化与测量

--5.1 导言:什么是概念化与测量-视频

-5.2 从概念到变量:测量的基本过程

--5.2 从概念到变量:测量的基本过程-视频

-5.3 测量的层次与方式

--5.3 测量的层次与方式-视频

-5.4 概念的复合测量:指标体系与量表

--5.4 概念的复合测量:指标体系与量表-视频

-5.5 测量的信度

--5.5 测量的信度-视频

-5.6 测量的效度

--5.6 测量的效度-视频

-第五讲测试 概念化与测量

-第五讲讨论 概念化与测量

第六讲 抽样

-6.1 导言:什么是抽样

--6.1 导言:什么是抽样-视频

-6.2 概率抽样:基本原理

--6.2 概率抽样:基本原理-视频

-6.3 概率抽样:评估抽样误差

--6.3 概率抽样:评估抽样误差(上)-视频

--6.4 概率抽样:评估抽样误差(下)-视频

-6.4 概率抽样:抽样框的重要性

--6.4 概率抽样:抽样框的重要性-视频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上)-视频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中)-视频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下)-视频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上)-视频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中)-视频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下)-视频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上)-视频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下)-视频

-第六讲测试 抽样

-第六讲讨论 抽样

第七讲 问卷调查

-7.1 导言:什么是调查问卷?

--7.1 导言:什么是调查问卷?-视频

-7.2 从研究问题到调查问卷

--7.2 从研究问题到调查问卷-视频

-7.3 确定问卷的结构

--7.3 确定问卷的结构-视频

-7.4 选择提问的形式

--7.4 选择提问的形式(上)-视频

--7.4 选择提问的形式(下)-视频

-7.5 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7.5 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视频

-7.6 问卷发放的不同形式

--7.6 问卷发放的不同形式-视频

-7.7 问卷调查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7.7 问卷调查实施中的注意事项-视频

-第七讲测试 问卷调查

-第七讲讨论 问卷调查

第八讲 田野调查:观察与访谈

-8.1 导言:什么是田野调查

--8.1 导言:什么是田野调查-视频

-8.2 田野调查:基本过程

--8.2 田野调查:基本过程-视频

-8.3 田野调查中的数据收集

--8.3 田野调查中的数据收集-视频

-8.4 观察:基本类型和要点

--8.4 观察:基本类型和要点-视频

-8.5 定性访谈:基本类型与过程

--8.5 定性访谈:基本类型与过程

-8.6 半结构式访谈:准备与实施

--8.6 半结构式访谈:准备与实施

-第八讲测试 田野调查:观察与访谈

-第八讲 讨论

2.4 研究对象的分析单元-视频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