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社会研究方法 > 第六讲 抽样 >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 >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下)-视频
概率抽样的第三种方法
也是一种在社会研究中
广泛应用的方法
叫做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有时候也叫类别抽样
也就是说将研究对象的所有个体
根据某一个或者若干个重要的属性特征
来分出若干的组别
然后在每个组别中
按照简单随机抽样
或者是系统抽样的方式来抽取样本
这样每一个组别中
所抽取的样本的数量
占总样本量的比例
应该等于这个组别的个体总数
占全部研究总体规模的比例
比如如果我们要在清华大学的某个学院内
进行10%的随机抽样
来了解同学们的职业发展意向
假设这个学院共有一千个学生
其中本科生600人
硕士生250人 博士生150人
那么我们这次抽样调查
所需要的样本量是100个人
那么根据三个组别学生
在全部学生中的比例我们知道
所有的样本中
我们需要本科生抽取60人
硕士生抽取25人
博士生抽取15人
每个组别内的抽样比例都是10%
那么分层抽样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仍然是要确保
每一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相同
换句话说再分出组别以后
我们针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这三个组别
应当分别依据每个组别的学生花名册
来进行系统抽样或者简单随机抽样
分别去抽取10%的样本
那么有同学可能就会问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抽样框
为什么还要分出三个组别
来进行分层抽样呢
而且这样等于是
要重复三次概率抽样的过程
那么如果大家记得的话
概率抽样的抽样误差
取决于两个重要的因素
一个当然是样本量
样本量越大抽样的误差越小
另一个是总体差异
也就是说总体内部的异质性越小
在同样的样本量情况下
抽样误差会越小
那么分层抽样的逻辑
就是要通过将全部的研究总体
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群体
那么这些群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大
而群体内部是相对一致
那么这样的话
我们再在相对同质的次级群体中
去抽取适当数量的样本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减少抽样误差
提高抽样的代表性
比如说我们知道
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
这三个群体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大
本科生在职业发展意愿上
也容易表现出
和硕士生博士生很大的不同
但是本科生内部
可能同质性就相对要高
那么这样的话
我们对三个内部相对同质的组内
分别进行随机抽样
能够尽量的减少抽样误差
提高样本的精度
那么如果我们还认为
男生和女生在职业发展意向上的差异
也会很大
我们就可以考虑进一步
加入性别的分组
这样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同学
根据性别和所属的专业学位
来分为六个组
但是在每个组的内部
仍然是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
来抽取10%的样本
所以说分层抽样
会比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
要更为精确
特别是当研究总体规模庞大时
可以分成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
内部同质性较强的群体
来分别进行随机抽样
当然分层抽样要注意的是
第一在分层时应当尽可能的增大
各个组别之间的差异
第二
对于每一个组别一定要建立抽样框
来进行系统抽样或者是简单随机抽样
如果没有样本框
那么这种方法只是将总的样本数量
在各个组别之间进行了分配
这个我们叫做配额抽样
而不是分层抽样
那有一个将分层抽样的思路
和系统抽样结合起来的办法
实际上是在建立了研究总体的样本框之后
将所有个体
按照某一个属性特征去进行分层
然后将所有不同组别的个体
放到一个连续的抽样框列表中
形成一个有组别顺序的样本框列表
比如我们对于刚才学院学生的抽样
就可以在拿到学生的花名册以后
对于这个列表重新排序
比如我们可以先放所有的本科生
再接着放硕士生然后是博士生
接下来如果我们对于整个列表
进行一次系统抽样
这样就可以基本上保证
在每个组中抽取的样本比例是相当的
这个实际上是
在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的一个结合
-1.1 什么是社会研究
-1.2 什么是社会科学研究
-1.3 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1.4 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1.5 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同类型
-1.6 研究效度:评价研究的质量
-1.7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
-第一讲测试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
-2.1 研究设计的作用
-2.2 理论及因果关系
-2.3 基于变量的语言体系
-2.4 研究对象与分析单元
-2.5 研究的时间维度
-2.6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
-第二讲测试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的不同形式
-3.2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
-3.4 选题从哪里来
-3.5 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3.6 如何进行文献综述
-3.7 如何陈述研究选题
-第三讲测试 研究选题
-4.1 导言:研究方案设计
-4.2 研究策略选择I:检验因果效应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上)-视频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下)-视频
-4.4 理解定量研究:基本过程和要点
-4.5 理解定性研究I:不同的范式基础
-4.6 理解定性研究II:基于建构主义的质性研究
-第四讲测试 研究策略
-5.1 导言:什么是概念化与测量
-5.2 从概念到变量:测量的基本过程
-5.3 测量的层次与方式
-5.4 概念的复合测量:指标体系与量表
-5.5 测量的信度
-5.6 测量的效度
-第五讲测试 概念化与测量
-6.1 导言:什么是抽样
-6.2 概率抽样:基本原理
-6.3 概率抽样:评估抽样误差
-6.4 概率抽样:抽样框的重要性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
-第六讲测试 抽样
-7.1 导言:什么是调查问卷?
-7.2 从研究问题到调查问卷
-7.3 确定问卷的结构
-7.4 选择提问的形式
-7.5 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7.6 问卷发放的不同形式
-7.7 问卷调查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第七讲测试 问卷调查
-8.1 导言:什么是田野调查
-8.2 田野调查:基本过程
-8.3 田野调查中的数据收集
-8.4 观察:基本类型和要点
-8.5 定性访谈:基本类型与过程
-8.6 半结构式访谈:准备与实施
-第八讲测试 田野调查:观察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