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社会研究方法 > 第六讲 抽样 >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 >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下)-视频
非概率抽样的第三种形式
也就是定性研究中
常用的抽样方式叫做目的性抽样
就是根据研究目的来选择样本
目的性抽样有几种具体的方式
第一种我们叫做代表性目的抽样
也就是要选择总体中
能够反映大多数个体的情况的这样的样本
例如如果我们要对中国的城市
来开展案例研究
我们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城市呢
许多的情况下
研究者都是对于北京 上海 广州
这样的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
来开展研究
但是仔细想想
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
在中国的城市中仅仅是少数
并不能够真正的反映多数城市的情况
那么我们对于北上广这样城市的研究
所得出的结论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就有很大的可能是不能够
适用于大多数城市的普遍情况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可能要选择一个
更能够代表大多数的
一个中小城市去进行研究
这个就是代表性抽样
与代表性抽样相对应的
可以称为典型样本的目的性抽样
也就是选择研究对象中
最具有典型性的个体来进行研究
比如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
就是在中国所有城市中的典型城市
这些城市虽然不能反映
绝大多数城市的普遍情况
但是这些城市规模大
可以说最大程度地
反映了城市的内部的差异性
因此如果要研究某些城市问题的表现
及其原因
以这些城市作为典型样本来开展研究
可以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
最大程度的来反映某个问题
一种特殊的典型性目的抽样
就是当我们要对某个问题
去进行专家访谈的时候
我们可能不会选择
代表绝大多数专家的情况的样本
而是选择那个最了解相关信息
最能够代表相关观点的专家来进行访谈
那这些专家就是专家的总体中
最具有典型性的样本
第三种目的抽样叫做差异性目的抽样
这种形式的目的性抽样
并不注重样本量
是否能够代表大多数个体的情况
而是要求抽取的调查对象
能够尽可能地充分反映
观点 视角 立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特别是如果我们的研究目的
是去追踪一个社会事件发生的过程时
就更多的需要适用差异性目的抽样原则
也就是尽可能的
从整个社会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中的
各个参与方来抽取到样本
从而确保收集到的数据资料
能够反映整个事件的不同阶段
不同立场 不同观点和不同视角
例如我们想要研究
某项政策出台的决策过程
那么我们就会需要访谈到
参与整个政策的制定和决策过程的各个部门
甚至是参与到决策咨询中的专家
那这样的话
抽样的目标
就不在于选择到了多少个调查对象
而在于访谈对象是否涵盖到了
参与决策的不同部门
以及不同方面的专家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配额抽样可以被看成是一种
特殊的差异性抽样
也就是通过在不同组别中
分配样本数额的方式
来确保最终样本
能够反映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那么第四种常见的目的性抽样
叫做滚雪球抽样
这样的一个抽样方式
主要是应用在基于访谈的定性研究中
滚雪球抽样是在无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总体
并且难以直接接触到研究对象时
那么研究者可以从能够接触到的
最初的少数几个访谈对象开始
进行研究
然后通过最初这几个访谈对象
来介绍他们的社会网络关系中的
适合的访谈对象
然后逐步扩大访谈对象的范围
这样的一个抽样的过程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本周的内容
抽样指的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
抽取部分个体来进行观察的过程
抽样的质量决定了研究结论多大程度上
能够推论到总体
也就是研究的外部效度
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当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对总体的某个量化特征
进行研究时
更加适用概率抽样
主要是基于对样本的统计值
来估计总体参数
概率抽样的基本原则
是要确保研究总体中的每个个体
有同样的概率被抽中
概率抽样的质量
取决于是否能够建立起一个
反应研究总体的样本框
并且在这个样本框内进行随机抽样
当满足这些条件
并且样本量足够大时
抽样得出的样本统计值
就能够接近总体的特征
我们可以根据总体方差 样本量
质性水平三个指标来估计抽样误差
概率抽样的主要类型
包括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 分层抽样
整群抽样 多阶段抽样
但是不是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
都适用或者说必须采用概率抽样
相反
许多社会科学研究
不是为了追求某个统计量上
对于总体特征的描述性推论
而是为了解释
社会现象所发生的因果机制
那么这种情况下
就更多地采用定性研究
适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
非概率抽样
包括便利抽样 配额抽样
代表性目的抽样 典型性目的抽样
差异性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
-1.1 什么是社会研究
-1.2 什么是社会科学研究
-1.3 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1.4 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1.5 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同类型
-1.6 研究效度:评价研究的质量
-1.7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
-第一讲测试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
-2.1 研究设计的作用
-2.2 理论及因果关系
-2.3 基于变量的语言体系
-2.4 研究对象与分析单元
-2.5 研究的时间维度
-2.6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
-第二讲测试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的不同形式
-3.2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
-3.4 选题从哪里来
-3.5 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3.6 如何进行文献综述
-3.7 如何陈述研究选题
-第三讲测试 研究选题
-4.1 导言:研究方案设计
-4.2 研究策略选择I:检验因果效应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上)-视频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下)-视频
-4.4 理解定量研究:基本过程和要点
-4.5 理解定性研究I:不同的范式基础
-4.6 理解定性研究II:基于建构主义的质性研究
-第四讲测试 研究策略
-5.1 导言:什么是概念化与测量
-5.2 从概念到变量:测量的基本过程
-5.3 测量的层次与方式
-5.4 概念的复合测量:指标体系与量表
-5.5 测量的信度
-5.6 测量的效度
-第五讲测试 概念化与测量
-6.1 导言:什么是抽样
-6.2 概率抽样:基本原理
-6.3 概率抽样:评估抽样误差
-6.4 概率抽样:抽样框的重要性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
-第六讲测试 抽样
-7.1 导言:什么是调查问卷?
-7.2 从研究问题到调查问卷
-7.3 确定问卷的结构
-7.4 选择提问的形式
-7.5 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7.6 问卷发放的不同形式
-7.7 问卷调查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第七讲测试 问卷调查
-8.1 导言:什么是田野调查
-8.2 田野调查:基本过程
-8.3 田野调查中的数据收集
-8.4 观察:基本类型和要点
-8.5 定性访谈:基本类型与过程
-8.6 半结构式访谈:准备与实施
-第八讲测试 田野调查:观察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