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社会研究方法 >  第三讲 研究选题 >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 >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视频

返回《社会研究方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视频在线视频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视频

下一节:3.4 选题从哪里来-视频

返回《社会研究方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视频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前面我们了解了研究问题的不同形式

以及什么是一个好的研究问题

我们也知道

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在于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去论证一个因果关系呢

那这就涉及到我们在提出研究问题时

应当进一步思考寻求答案的过程

也就是论证的逻辑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有信仰的人最幸福

这信仰可能是包括对

比如说是对学术的这种专注

对理想的一种专注

对生命的这种意义的一种坚持吧

可能有些理想化的

有满足感的人

就是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

满足生活的人

我认为幸福是我们生活的核心

在事业上有很大收获的人

快乐的人最幸福

心想事成的人最幸福

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最幸福

不知道

有的人他心里想做的事情

他觉得事情做成了

我想他一定是很幸福的吧

像我一样的人就最幸福了

你看像个傻子一样

最幸福

就是可以很自由地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人最幸福

就是能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然后爱自己的自己爱的人都能在身边

有关

因为如果你收入越高的话

那么你想做你

喜欢做的事情的冗余度就越大

你可选择的空间就越大

一般来说还是有点关系

但是也有很多人觉得没有关系

那看感情上幸不幸福

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在有一定的经济的保障的情况下

很多人都可以达到你说的这个幸福的标准

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没关系

只要能够生存就行

应该是有的

就是生活比较困苦的人

问收入比较低的人他幸不幸福

他肯定觉得你很无聊我觉得

我觉得没有关系

因为我又没有收入我也很幸福

所以我觉得收入高低跟幸福感没关系

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的幸福感

但它一定不是决定你幸福感的

最主要的那个东西

或者说是唯一的那个东西

当你心里有一个愿望

或者是你心里特别想去做一件事情

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

或者说你的愿望实现了

我想那个时候你的幸福感是会很大的

当然这个愿望可能就说我想挣多少钱

那也有可能

那那个时候可能就会跟钱直接相关

我不这么认为 更多是科学财产管理和避免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收入高的话能得到更多的东西

然后更能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

然后就会幸福感会升高一点

我觉得还是有关系的

可以买吃的

是有一个level吧

就是你高于这个level之后

可能就没有什么很重要

但是必须达到那个level

可能就有一个threshold

有一个阈值那样的感觉

那刚才的这段采访

实际上反映的是这样的一个因果关系

也就是收入是不是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感

我们也看到

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

实际上是有不同的理解的

那么作为一个社会研究者

我们应当怎样

去采用社会科学研究的路径

去论证收入与幸福之间的关系呢

如果我们把收入提高幸福感

作为我们要证明的一个理论

那么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推论

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应该能够发现

收入高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

根据这个推论

我们可以在北京市

随机抽取一千位居民

来进行一个问卷调查

收集他们关于收入

和幸福感等等指标的相关数据

如果我们的分析发现

对于同样的年龄 性别 教育水平的人来说

高收入群体感到幸福的比例

比低收入人群更大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

我们的实证研究得到的证据

支撑了刚才的理论预期

我们证明了上述的理论

问题得到了回答

这样一个研究过程

是从一般性的理论到具体的实证观察

一个演绎的论证逻辑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

不是所有的演绎式研究

都是为了证明一个理论

恰恰相反

我们完全有可能在研究中发现

高收入的人和低收入的人

幸福感差不多

也就是说

经演绎式逻辑的研究

既有可能证明一个理论

也有可能证伪一个理论

我们也可以遵循另外一个研究的路径

也就是我们可以先开展调查工作

如果我们的访谈或者是问卷调查

乃至是个人的生活经验

都发现高收入的人一般都更感到幸福

而低收入的人往往都不太幸福

那么我们可以由此归纳出

这样的一个特点

也就是收入高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可能的理论命题

也就是收入提高幸福感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社会科学研究

既可以遵循从理论到观察的演绎式逻辑

也可以遵循从具体现象

到一般理论的归纳式逻辑

两种逻辑相辅相成

通过具体现象的观察

可以归纳总结出新的理论

而新的理论又可以再通过演绎式的逻辑

在新的条件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从而提高理论的解释范围

演绎式逻辑和归纳式逻辑

共同构成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之轮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

研究者又是如何应用演绎

和归纳的两种逻辑的呢

是不是演绎的逻辑

一定比归纳的逻辑要好呢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在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一书中

曾经谈到了这样一个研究的例子

上世纪60年代

三位学者共同在美国的社区

开展了一项研究

他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同样是圣公会的教徒

一些人比另一些人

更加虔诚地参加教会活动

为什么呢

学者们从经典理论文献中发现

马克思曾经说过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学者们基于此提出了一个慰藉假设

也就是说人们参加宗教活动

可能是为了获得在世俗社会中

得不到的安慰和支持

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应当观察到

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会更加积极地参加教会活动

基于这样一个假设

学者们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工作

最终他们的确发现

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女性

比相对强势的男性更积极地参加教会活动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积极

贫困阶层比富裕阶层更积极

由此我们可以说

实证研究结果符合理论预期

学者们证实了上述的理论

当然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演绎式的研究过程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

真实的研究是怎么完成的呢

实际上

这恰恰是一个按照归纳式逻辑完成的研究

学者们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发现女性比男性更积极参加教会活动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积极

穷人比富人更积极

更有意思的是

学者们发现单身比已婚人士

更积极地参加教会活动

而以前我们的一般认识

是说教会是以家庭参与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活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些模式和规律背后的共同点又在哪里

三位学者在仔细分析之后发现

更积极参加教会活动的人群

往往都是在职业 家庭

社会中地位相对弱势的人

于是他们提出这样一个设想

人们参加教会活动

可能是为了弥补他们的弱势地位

以获得在世俗社会中无法得到的安慰

并与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这样一个经典论述相呼应

这一慰藉假设的提出

挑战了人们对于宗教活动的惯有认识

提出了新的理论命题

并为后续的演绎式研究

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列表:

第一讲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

-1.1 什么是社会研究

--1.1 什么是社会研究-视频

-1.2 什么是社会科学研究

--1.2 什么是社会科学研究-视频

-1.3 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1.3 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视频

-1.4 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1.4 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视频

-1.5 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同类型

--1.5 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同类型-视频

-1.6 研究效度:评价研究的质量

--1.6 研究效度:评价研究的质量-视频

-1.7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

--1.7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视频

-第一讲测试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

-第一讲讨论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

第二讲 研究设计

-2.1 研究设计的作用

--2.1 研究设计的作用-视频

-2.2 理论及因果关系

--2.2 理论及因果关系-视频

-2.3 基于变量的语言体系

--2.3 基于变量的语言体系-视频

-2.4 研究对象与分析单元

--2.4 研究对象的分析单元-视频

-2.5 研究的时间维度

--2.5 研究的时间维度-视频

-2.6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

--2.6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视频

-第二讲测试 研究设计

-第二讲讨论 研究设计

第三讲 研究选题

-3.1 研究问题的不同形式

--3.1 研究问题的不同形式-视频

-3.2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

--3.2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视频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视频

-3.4 选题从哪里来

--3.4 选题从哪里来-视频

-3.5 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3.5 如何进行文献搜索-视频

-3.6 如何进行文献综述

--3.6 如何进行文献综述-视频

-3.7 如何陈述研究选题

--3.7 如何陈述研究选题-视频

-第三讲测试 研究选题

-第三讲讨论 研究选题

第四讲 研究策略

-4.1 导言:研究方案设计

--4.1 导言:研究方案设计-视频

-4.2 研究策略选择I:检验因果效应

--4.2 研究策略选择I:检验因果效应-视频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上)-视频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下)-视频

-4.4 理解定量研究:基本过程和要点

--4.4 理解定量研究:基本过程和要点-视频

-4.5 理解定性研究I:不同的范式基础

--4.5 理解定性研究I:不同的范式基础-视频

-4.6 理解定性研究II:基于建构主义的质性研究

--4.6 理解定性研究II:基于建构主义的质性研究-视频

-第四讲测试 研究策略

-第四讲讨论 研究策略

第五讲 概念化与测量

-5.1 导言:什么是概念化与测量

--5.1 导言:什么是概念化与测量-视频

-5.2 从概念到变量:测量的基本过程

--5.2 从概念到变量:测量的基本过程-视频

-5.3 测量的层次与方式

--5.3 测量的层次与方式-视频

-5.4 概念的复合测量:指标体系与量表

--5.4 概念的复合测量:指标体系与量表-视频

-5.5 测量的信度

--5.5 测量的信度-视频

-5.6 测量的效度

--5.6 测量的效度-视频

-第五讲测试 概念化与测量

-第五讲讨论 概念化与测量

第六讲 抽样

-6.1 导言:什么是抽样

--6.1 导言:什么是抽样-视频

-6.2 概率抽样:基本原理

--6.2 概率抽样:基本原理-视频

-6.3 概率抽样:评估抽样误差

--6.3 概率抽样:评估抽样误差(上)-视频

--6.4 概率抽样:评估抽样误差(下)-视频

-6.4 概率抽样:抽样框的重要性

--6.4 概率抽样:抽样框的重要性-视频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上)-视频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中)-视频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下)-视频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上)-视频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中)-视频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下)-视频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上)-视频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下)-视频

-第六讲测试 抽样

-第六讲讨论 抽样

第七讲 问卷调查

-7.1 导言:什么是调查问卷?

--7.1 导言:什么是调查问卷?-视频

-7.2 从研究问题到调查问卷

--7.2 从研究问题到调查问卷-视频

-7.3 确定问卷的结构

--7.3 确定问卷的结构-视频

-7.4 选择提问的形式

--7.4 选择提问的形式(上)-视频

--7.4 选择提问的形式(下)-视频

-7.5 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7.5 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视频

-7.6 问卷发放的不同形式

--7.6 问卷发放的不同形式-视频

-7.7 问卷调查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7.7 问卷调查实施中的注意事项-视频

-第七讲测试 问卷调查

-第七讲讨论 问卷调查

第八讲 田野调查:观察与访谈

-8.1 导言:什么是田野调查

--8.1 导言:什么是田野调查-视频

-8.2 田野调查:基本过程

--8.2 田野调查:基本过程-视频

-8.3 田野调查中的数据收集

--8.3 田野调查中的数据收集-视频

-8.4 观察:基本类型和要点

--8.4 观察:基本类型和要点-视频

-8.5 定性访谈:基本类型与过程

--8.5 定性访谈:基本类型与过程

-8.6 半结构式访谈:准备与实施

--8.6 半结构式访谈:准备与实施

-第八讲测试 田野调查:观察与访谈

-第八讲 讨论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视频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