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社会研究方法 > 第八讲 田野调查:观察与访谈 > 8.2 田野调查:基本过程 > 8.2 田野调查:基本过程-视频
那我们先来讨论一下
一个田野调查的基本过程是怎么样的
如果说我们想要去开展一项田野调查
需要做哪一些准备工作呢
假如说我们要研究社区治理的问题
并且准备要到一个
完全陌生的社区去住上半年
开展田野调查
那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那有些人可能会说
既然田野调查是一个开放式的活动
中间需要不断的调整调查方案
甚至是遵循一个理论归纳式的研究路径
那么我们就本着一个开放的心态
去就好了
我们正是要避免已有的理论假设
所带给我们的偏见和约束
那么我们不如就完全开放的灵活的
去到社区里面
去进行参与式观察就好了
换句话说
如果我们要去进行一个开放式的田野调查
还需不需要带着研究问题进入到田野中呢
我们还要不要做一个研究设计
要不要阅读文献
建立一个理论框架
再进入到田野中呢
应该说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
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答案
有一些学科或者说一些研究问题
会更加倾向于一个相对开放
不带预设的理论框架
完全参与式的田野调查的过程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问题
它的田野调查过程会更加结构化
研究者会倾向于用一种更加客观 中立
非参与式的方式来收集数据
不过从我个人的研究经历和偏好来说
我还是会建议大家
在进入田野调查之前
还是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那么也就是说在进入田野之前
研究者还是需要去提前准备
包括要细化研究主题
确定研究策略
列出研究问题和需要分析的子问题
我个人是觉得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
无论是采用任何的研究方法或者数据
都应该要先阅读相关的文献
了解这个研究问题相关的主题下面
已经有了哪一些研究
还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有哪一些值得参考借鉴的地方
还有哪一些是可能在田野中
进一步探索的理论问题
有哪一些是可以考虑的理论切入点
这个有助于我们去建立一个
初步的理论框架
当然我们知道
田野调查的过程中
有很大的可能是我们会需要修正
乃至是推翻原有的理论框架
但是我是认为
只有在有了充分的
前期的文献积累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够判断出在田野调查中
所观察到的现象
所得到的结论和发现是不是有效的
是不是真的形成了理论创新
此外在进入田野调查之前
我们还可以去开展一些预调查的工作
这个包括一些案头工作
去收集我们要进入的田野情境下的
一些相关的文档资料等等
也包括找到一些关键的线人
去做一些初步的访谈
来增加对于现实情况的了解
应当说带着开放的心态去调研
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准备的调查
相反前期的资料收集和准备工作
有助于提高整个田野调查方案的可行性
也可以降低
研究者在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中
开展田野调查的适应周期
那么在文献和预研究之后
我们就可以根据研究问题
来制定一个田野调查的计划
这里面包括我们需要列出
要收集的数据资料的类型
需要列出想要观察的对象 地点
访谈对象的类型
那么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
或者观察的对象来制定观察计划
访谈提纲等等
那么有了这个调研方案的基础
我们就可以准备去进入田野了
那么研究者在进入田野之后
整个的田野调查过程
一般来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们叫做进入
Getting in
也就是说
研究者刚刚到达研究的实地中
需要一段时间来进入状态
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地融入当地的情境
判断其中的关键人物是谁
同时根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
去调整细化调研方案
这个阶段同时也是一个
与当事人建立信任的一个阶段
也经常会是整个田野调查过程中
最困难 时间也有可能很长的一个阶段
但是我自己是觉得
这个阶段同时也是非常宝贵的一个阶段
正是在这样一个阶段中
研究者可能就会识别出来一些
原来没有预料到的现象和事情
是原来自己的预先的理论设想
所无法解释的
这个虽然意味着研究方案的调整
但是
也恰恰就会指示了一个理论创新的可能性
同时这个阶段
也是很宝贵的来积累实际的生活体验
逐步从局外人走向局内人的
这样的一个很关键的阶段
那么做过质性研究的同学可能就会知道
只有建立起这样一个局内人的视角
研究者才能够真正的
从当事人的立场和身份
来去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解
和理论知识
这样能够使得理论
真正的去解释现实问题
田野调查第二个阶段
我们叫做进行 Getting along
也就是说
研究者已经可以开始数据收集的工作
包括开始进行观察 参与
与当事人开始进行交流互动
甚至开展一些访谈的工作等等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中
研究者的主要任务
就是收集和整理数据
要注意的是
田野调查的关键
是尽可能全面地
收集关于社会事件的全部资料
而不能提前排除
某些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和必要性
那么等一下我们会专门介绍
田野调查中
可能获得的数据资料的类型包括哪一些
那田野调查其实
不仅仅是一个数据收集的过程
那么我们知道
田野调查注重研究过程的交互性
也就是说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
要保持开放性和灵活性
所以田野调查在进行的这个阶段
研究者还可以在同时就开展一些
初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工作
并且根据调研的进度
和初步的分析发现
研究者可以调整研究计划
甚至可能是会调整研究问题
或者是理论框架
田野调查的第三个阶段是退出阶段
也就是getting out
那尽管说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
在自然情境中去观察和进行研究
甚至是要进行一些参与式的观察
逐步进入到社会的自然情境中
去获得局内人的视角
不过一个研究者
最终不只是这个社会现象的参与者
而且更重要的
是一个观察和分析者的身份
因此田野调查
也不可能不断地进行下去
那在某一个阶段
研究者就需要从参与和进入的状态中
逐步退回到观察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要对已经收集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并且完成研究论文的撰写工作
-1.1 什么是社会研究
-1.2 什么是社会科学研究
-1.3 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1.4 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
-1.5 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同类型
-1.6 研究效度:评价研究的质量
-1.7 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
-第一讲测试 理解社会科学研究
-2.1 研究设计的作用
-2.2 理论及因果关系
-2.3 基于变量的语言体系
-2.4 研究对象与分析单元
-2.5 研究的时间维度
-2.6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
-第二讲测试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的不同形式
-3.2 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
-3.3 研究问题与论证的逻辑
-3.4 选题从哪里来
-3.5 如何进行文献检索
-3.6 如何进行文献综述
-3.7 如何陈述研究选题
-第三讲测试 研究选题
-4.1 导言:研究方案设计
-4.2 研究策略选择I:检验因果效应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上)-视频
--4.3 研究策略选择II:因果机制与理论创新(下)-视频
-4.4 理解定量研究:基本过程和要点
-4.5 理解定性研究I:不同的范式基础
-4.6 理解定性研究II:基于建构主义的质性研究
-第四讲测试 研究策略
-5.1 导言:什么是概念化与测量
-5.2 从概念到变量:测量的基本过程
-5.3 测量的层次与方式
-5.4 概念的复合测量:指标体系与量表
-5.5 测量的信度
-5.6 测量的效度
-第五讲测试 概念化与测量
-6.1 导言:什么是抽样
-6.2 概率抽样:基本原理
-6.3 概率抽样:评估抽样误差
-6.4 概率抽样:抽样框的重要性
-6.5 概率抽样:基本形式
-6.6 概率抽样:几种特殊形式
-6.7 非概率抽样: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
-第六讲测试 抽样
-7.1 导言:什么是调查问卷?
-7.2 从研究问题到调查问卷
-7.3 确定问卷的结构
-7.4 选择提问的形式
-7.5 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7.6 问卷发放的不同形式
-7.7 问卷调查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第七讲测试 问卷调查
-8.1 导言:什么是田野调查
-8.2 田野调查:基本过程
-8.3 田野调查中的数据收集
-8.4 观察:基本类型和要点
-8.5 定性访谈:基本类型与过程
-8.6 半结构式访谈:准备与实施
-第八讲测试 田野调查:观察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