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公共管理前沿——社会企业家精神 > 第三讲 社会企业 > 社会企业案例分享——鸿芷企业(上) > Video
大家好
这是应该我第二次站在
就这边去分享鸿芷的案例
去年我其实来过一次
然后我觉得特别感谢
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分享
鸿芷这样一个案例
那其实刚才讲说是一个社会企业家
其实我对我不敢这么说
因为一个是刚开始做几年
然后其实也没有说特别的成功
特别的厉害
所以其实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分享这个案例我也特别开心
然后我今天呢其实主要分享一下
鸿芷这样一个机构是怎么从无到有
然后像我们商业里面会讲
从0到1这个过程
那我可能我觉得
鸿芷现在就处于这样1这个位置
但1这个位置我就觉得是特别
好像又有点什么
但好像又是一个
还没有成为什么样的一个阶段
所以其实我觉得自己是在路上
所以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就是说
从0到1这样一个过程吧
鸿芷其实现在今年是2016年
鸿芷大概有四年的时间
大概2012年的时候我们跟
一个基金会叫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去谈一个合作
当时我还在做一个独立媒体
但现在自媒体很火
大概12年的时候10年到12年
我在做一个自媒体
那时候其实自媒体并没有那么火
然后做一个独立的杂志
也有一些一个网站
但主要关注的是中国的环保领域的发展
就是我们做一个民间环保领域的观察
那时候我们跟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去谈一个合作
就是说我们申请一个项目
想做一个事儿
这个什么事呢
其实就是想把公益和这种公共空间
做一个结合这样一个没有的一个东西
所以它不再是一个网上的一个东西
也不是一个纸的东西
它其实是一个实体的一个媒介
那当时我们跟它申请一个项目
这个东西其实他们也很犹豫
就是这个领域其实没有这样一个东西
我们在清华这边可能附近有万圣书园
然后像东边以前有单向街
然后以前还有季风书园这些
可能大家在文化领域这种公共空间
书店加咖啡馆的模式大家很清楚
然后经常大家也经常去买书啊
去喝咖啡啊可能这是很常见的
但是把公益把环保
这些公益组织社会组织做的事情
这一群人跟这个一个文化空间结合起来
当时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这样一个事儿
所以我们为什么想到这一点呢
其实也是因为我一个合伙人
他在万圣书园工作过
他在可能大家也知道有一个叫时尚廊
时尚集团下面在以前在世贸天街那边有
还有一个以前在人民大学附近
有一个叫3号会所
它都是一个公共空间这个文化沙龙
一个聚集的地方
我们因为合伙人在那儿工作过
然后其实我们也曾经有过
开一个咖啡馆的梦想
那我们曾经当时我刚毕业
刚离开学校没多久
我们还曾经召集几个朋友说
我们一起开个咖啡馆吧
就刚才像南方讲得
但是其实当时大家手里有一点钱
但是没那么多
其实也没那么勇敢说我拿出来
那时候众筹也没这么火
然后我们就说几个人开一家
但是其实大家手里有一点钱
其实还挺谨慎的
所以这个事情就没办成
那我们心里其实有一个
开咖啡馆这样一个想法了
大概08 09年的时候
当时其实没有想到
说把公益和空间这种结合起来
大概到12年觉得这个时机比较成熟了
因为自己这么折腾了几年
然后也觉得做事情有一点感觉
同时也跟公益领域的人
有很多的认识和连接
大家可能也了解
你做的事情认识你的人
然后你就你的社会资本积累了一定的量了
完了之后空间呢其实现在就是有经验
因为在几个空间都呆过
然后他学习过
所以有经验然后也有社会资本
但是怎么找到资本
就是找一笔钱然后把这个做起来
因为其实实体空间
在大城市做实体空间
其实还是挺耗钱的一个事
尤其是房租
因为大城市嘛房租都比较贵
所以我们就是资金是一个缺乏的一个事情
所以我们大概12年跟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去申请一个项目
当时是一个公益项目
不是一个投资
所以我们大概12年中期的时候
去谈了这个支持
然后到年底就通过了
所以13年我们做了鸿芷1.0
这里面其实我们叫1.0
是因为也是有一个迭代升级的概念
我们1.0其实没敢大折腾
我们是在一个公寓里边做一个空间
就不是在一个商铺
在一个公寓里面租了一个地方
然后我们做了一年做一个实验
就是因为我最熟的还是环保领域
因为公益还是比较大的
有不同的议题
教育啊扶贫啊医疗啊就是很广泛
因为我最熟的是环保领域
所以我们最初做的是一个环保的公共空间
把环保和空间结合起来
我们经常做活动啊看纪录片啊
行业内的一些讨论啊交流啊
就做了一年
一年我们其实主要还是靠资助了
但也有部分的商业经营
那做了一年之后
其实我们觉得
大家很喜欢这样一个地方
大家很有归属感
行业内很有归属感
但其实做了一年在公寓18层
有点这个地方还很高没那么好找
行业内可以找得到
但是对于公众来说这个地方好像有点偏
我们其实也不偏在朝阳门
在东二环这个地方
但是就是在18层不太好找
所以我们大概年底的时候
我们就定了一个策略
一定要换一个地方
换地方是什么
因为我们初衷就是要
把环保公益跟公众结合起来
就不是行业内的人在玩
大家很开心一起喝喝酒聊聊天
然后晚上下了班聊得很开心
大家聊一些公共话题
觉得很享受这个过程
但是这个事情其实
并没有对这个社会
对公众有更多的影响
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事情
如果说自己玩还可以
但是你如果拿着公共资金
想做一个对社会有影响的一个事情
就是这个东西其实不可持续
从你这个在公寓里边
你没法这种可持续的经营
你没有这样一个资格
就处于灰色地带
这个事情也是没法长远的
所以我们第二年就是说我们
一是感觉这个事情可以做
第二就是说在这个位置是不行的
第二年我们就跟
还是跟阿里巴巴公益基金申请
然后说我们要换一个地方
他们对这个事情还是
经过一年还是挺认可的
但是就是说第二年他们支持多久
因为它是一个项目
一个项目一般一年的周期
支持多久呢
其实第二年他就说
我们对你这个事情可能就支持三年
然后更多的可能要靠你自己
所以一是我们就是说
给我们一个支持
然后我们第二年换一个商铺的地方
第二就是说我们也有很大的压力
就必须得商业经营了
要不然的话
他们撤出了你这个可能就死掉了
这样的话就昙花一现
所以我们第二年是选了一个商铺
在朝阳门ISOHO
就是那个很奇怪的一个楼里边
然后面积也大了很多
然后我们有一个工商注册的身份
然后有更大的一个团队
然后也14年我们升级叫2.0
然后2.0的话当时升级之后
我们这个过程也得到一些
社会投资平台的一些支持
就是他有一些咨询啊一些助力
这样的一个给我们的帮助吧
然后这个14年我们
其实有一个很大的转型就更大众化了
因为来的人像楼里的喝咖啡的
然后公众慕名而来的
这个人越来越多
当时感觉还是蛮好的
因为这样一个东西
它跟社会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
它不是说我们业内几个人
在聊天很开心
它是真的生活在这个社会的
扎在这个社会土壤里
你的能否可持续
您能否长远发展是基于
你的服务和你的产品
能否满足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的一个需要
所以它这种市场的因素
这种机制越来越明显
所以这是14年我们感觉
比较好的一个方面
到15年呢我们其实还做了一个事情
因为以前我们都叫什么青旅吧
然后现在因为台湾那边都叫民宿吗
现在民宿也很火
Arbnb大家都知道
什么小租短租啊这些
其实北京有大量的这种地方
就是类似民宿的一个地方
然后像五道口也很多
就是年轻人
因为北京其实住宿成本很高的
所以有大量的这样类似这样的
青旅的这样一个地方
那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个特别小的
我们也没有对外宣传太多
然后主要是行业内
因为我们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就是公益人来北京开会啊交流啊
其实它的住宿成本很高
它这公益人待遇其实没那么好
所以他不太可能去
连快捷酒店有时候觉得
成本还有点高
像北京二百三百有时候更高
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小的一个民宿
然后就是我们15年
在咖啡馆的旁边又做了这样一个事情
等于就是说
因为我们发现
在做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需要
所以我们又生产出这样一个东西了
然后到16年呢我们又做了一个事情
就是今年我们刚上线了一个网店平台
那我为什么做这个事情
其实大概从13年我们就看到
就是说很多公益机构他会有一些小产品
然后这个产品呢
我们也会放在我们那里边卖
但其实发现有一个问题
就是每一家公益领域做产品
它都会在自己的社群式的销售
比如说他在自己的微信号上
在微博上在自己开一个网店
但是能买他东西的人
往往是周边的一些人
所以他没有资源资本上天猫
也没有资源去上京东
他销售范围有限
但其实对于真正想支持公益
想购买一些公益产品
会支持一些
想买一些安全的食品
这样的东西对于消费者来说
其实很不友好
因为我可能认识你
然后你是做小米的
然后投资者可以买小米
但是我想买大米我就不知道去哪买了
因为社区我可能只认识你
我其他人就不认识了
我可能在互联网这些平台上
可能不一定找到我信任的一个产品
所以我们后来发现其实需要
这种安全的农产品也好
这种文创的产品也好
还是一些这种服务类的产品
跟公益相关的
其实需要一个综合的一个销售平台
所以我们就今年就开始
做这样一个综合的一个网
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网店了
我们比其他公益机构或者个人
做的这种网店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什么
就是它很综合
因为很多公益人
比如说他做蜂蜜啊做什么
他自己只卖这一个产品
或者是两个产品三个产品
就这个对用户是很不友好的
所以我们发现这个问题之后
我们今年又做了一个网店
就把同样有公益故事的
有环保理念的这样的产品
然后找出来
因为我们做这个公共空间
跟上百家公益机构
然后很多人都有连接互动
所以对这个行业里的产品状态
是很了解的
所以我们就筛选一些其中
觉得品质不错品相也不错
价格没有那么高的
这样的产品放在我们平台上来销售
这是我们今年8月份开始做
然后9月份上线的一个东西
所以这个基本上是一个鸿芷的一个历程
我们13年开始阿里巴巴公益经费资助
到今年的8月份这个项目
连续给了我们三年的支持
现在这个支持就也就停止了
所以我们现在呢
资金我待会再讲吧
反正这个是大概鸿芷的一个
基本的一个历程
然后我们的一个定位是什么
就是说鸿芷作为一个公共空间
叫一个屋子
其实如果单纯一个物理空间
其实它的意义没有那么大的
那为什么比如说我愿意去万盛
我愿意去单向街
我愿意去这种文化空间
去喝杯咖啡买买书参加一些活动呢
其实一类我自己的理解是
这个社会是多元化
因为多元价值观嘛
价值多元化
人以群分这个社会越来来越多元
所以每一群人都有自己
在这个城市里面有一个情感寄托的地方
你可能是雨枫书馆你可能单向街
也可以就像在五道口
大家都喜欢去万圣书园这样
就每一个人他在这个城市里
除了家庭除了工作的单位之外
他都会找到一个情感寄托的地方
所以我们鸿芷的定位
其实首先它就是一个热爱公益的人
全职成立公益的人
在北京有一个情感寄托的地方
他可以去喝咖啡去买书
去跟人交流去参加活动
他是一类人在这个城市一个认同你的
给你归属感的一个地方
首先这是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是什么
因为08年之后很多人知道
就是说中国这种公益越来越热闹
然后前段时间有个统计说
08年那一年的捐赠
社会资源的捐赠量是之前的十倍
那就是公益热情大涨
但是大家想参加公益
但其实对公益并没有那么了解
其实有时候找不到一个可信任的渠道
因为现在网上太容易各种绯闻
公益至于公益太容易了
但是特别容易影响别人
是因为什么
我身边可能没有那么多公益人
然后我对公益也没有那么了解
所以你说公益出了绯闻
或者说我可能天然15:18
公益是有问题的
这个背后有什么阴谋东西在里边
所以我们想做一个事情是什么呢
就怎么让这些想做公益的人
想了解公益的人
有一个可信的一个线下的入口
他通过这个地方可以找到
他想了解的公益
想信任的公益可以参与的公益
所以这个是我们一方面是给公益人
的一个情感寄托的一个地方
同时我们给那些想了解公益
想参与公益
还不够信任但他想接触的
这一批人有一个
可信的一个入口
这是我们鸿芷的一个定位
那我们可以说我们的使命就是说
传播公益文化
然后增进公众对公益的认知和参与
我们的一个口号就叫
爱公益的人都在这儿
就是只要是你比较喜欢公益
在这边能总能找到你想连接的人
你想知道的信息
你想连接的资源和机构
其实为什么是一个咖啡馆这个形式
就我刚才其实大概也讲了一些
就是在这个社会里边
我们一个人活跃的空间
大概有几个
就是要么是家里你家里的空间
要么你就是一个工作场所
要么你可能去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可能就更商业性了
那有没有一个地方是能够
讨论这个社会的公共事务
我们共同关心的这个话题的一个地方
其实这个城市里边
其实这样的空间并不多
就这种我们叫公共空间
像星巴克以前在16:48
他们提出叫第三空间
就在你的家庭和你的
这种工作场所之外的一个空间
其实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就寄托在这样一个空间
因为我们不可能
一天24小时全活在网络世界
我们必须要找一个实体的空间
在那里跟人互动交流谈事情
跟你朋友谈家庭生活也好
然后谈工作也好
但是一谈这种儿童问题
你谈认为我们社会城市的雾霾问题
我们去哪里谈跟谁聊
其实咖啡馆也好书店也好
是天然的这种
跟公共事物结合起来一个地方
其实我从接触咖啡馆接触书店开始
我就对这种空间
城市里的这种空间就特别感兴趣
所以我没事的话经常会在胡同里
去找一些
可能会偶然发现一些特别有趣的店
这个店里面它背后就是可能一群人
在这里边
像我比如说去前门那个杨梅竹斜街
然后那里边唉你碰见一个人
他背后其实是摄影协会的
然后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在里面活跃
而你换了一个可能就是社区营造的
所以这个过程然后觉得这种空间
咖啡馆也好书店也好
它天然跟这种公共事务是有
有这种连接性的
所以我们当时就是说让我们有经验嘛
所以就选了这样一个咖啡馆
这样一个形式
那鸿芷的模式是什么样呢
其实跟如果大家
对这种文化空间比较熟的话
其实是基本是一致的
比如说我们去最熟的吧
就是附近就是万圣书园
然后我自己也比较熟
然后它有书店旁边有一个咖啡馆
它最早现在因为去年
好像去年它搬了一个新地方吗
在之前它那个地方
它还要办大量的活动
所以办活动它有场地的收入
然后卖书然后餐饮咖啡
这些都是它的收入来源
它通过这个收入
来支撑它这样一个商业模式的运转
那它的受众
可能像这个学院区吗
八大高校的知识分子啊学生啊
就特别喜欢在里面
他们不反对像早期的学生
在翻他们的书坐在里面看书
他们是不反对
他们还很欢迎这样一个过程
就是它其实公共性
学生如果买不起书你就
翻着书看书没问题
所以我前阵
去年就听了一个消息说
当年在这边没法买书
但是常年在翻书的学生
现在开始回馈这个店里
就是他哪怕在外地
他也不再往19:15 或者买书
它就在这个书店买书
一买就是几千上万的书
你问他为什么他就是当年在这边
获得了很多知识
然后没有被嫌弃
他在这看了很多书
常年就窝在那里
就这是一个公共空间的价值啊
那为什么万圣现在活得很好
他其实是盈利的一个状态
书店是一个盈利的状态
可能房租没那么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
积累了大量认同他们的理念
愿意支持他们的人
所以这基本是一个文化空间一个模式了
你去单向街
可能很多人喜欢单向街那种调调
也愿意在里面消费
他愿意多花点钱
他也愿意在里面买
其实这里边已经超脱了
就是说那种纯粹的市场交易
说你这个书他七折你你全折
我就不在你这买
这背后其实还有很多因素在里边
所以我觉得这里边就
文化空间我感觉这个模式
它有它一定的模糊性
但它还需要长期的积累
如果一个这种文化空间
我自己的理解
如果十年没死它就死不了啦
但是前几年是很危险的
资金链往往都比较紧张
其实在全国很多人开始做
我不是说商业那种共创空间
那种资本催化的
就纯粹那种基于一个理念
想做一个实体空间这样的一个人
其实他做了很多
其实死的也很快
就是这个淘汰率很高
但是一旦你活下来
你可能就活得很好
但现在还有一个好处是什么
就是有一个说书店又回查
以前互联网把这种实体书店打垮了
那现在实体书店又回来了
就是为什么呢
就现在你说互联网这么发达
买一本书那么容易
喝咖啡我都可以在网上下个单
就给我送过来
物流这么简单
那为什么实体书店又能回来
像封锁啊成品啊
这种还有这种
南方的好几家那种书店
现在过得很好
为什么还能去购物中心
按说那个物理空间的这种价格
是很贵的
但是现在的形势是大好
就为什么
其实这种模式
它不仅仅满足人的一种物质的需求
如果满足物质的需求
一个文化空间你卖东西
其实赚不了多少钱
所以但是它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它
它是一个城市一类人
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地方
还有一点是什么呢
就是现在物理空间
像去商场它的人流量都在减少
也是互联网冲击
那怎么把人给重新获取起来
让人愿意走出家门走出办公室
去到你那里去 去消费
那你需要一些东西来吸引
所以这种文化空间
书店也好咖啡馆也好
还有有时候像那个封锁
它们在书店里还有卖衣服
就这种综合的文化空间
它是天然能够给一个区域带动人流量
因为我可以不买东西
但我愿意去那个地方去接受一下熏陶
然后在里边呆着很舒服
然后安静的呆一下午
或者这么半天这样
所以这也是其实基本是
文化空间的一个基本模式
那鸿芷其实基本也这样
只是它的特点就是
锁定了一个比较独特的人群
是这个逐渐增长的一个人群
这是我们的基本的一个模式
他面对的需求其实是这一类人
他独特的需求
然后那我们自己做的
就比如餐饮啊图书啊
我们办大量的活动
我们一个月有20场活动
然后我们有一个小的民宿
然后没有网店
基本其实你看所有的文化空间
基本模式都是这样的
几个基本元素
然后只是说哪一块做得好
哪一块做得不好
它每一家可能结构上不太一样
但基本模式是这样
那我其实对这个前景是很看好
因为我觉得这个时代其实已经不是
纯粹物质消费的时代
不是说天天要吃很多
反而是很困扰我是怎么吃少一点
怎么吃好一点
也不是说我买大量的东西
而是说生活怎么更有品质一点
然后这个时候其实需要的
不是说大量的廉价的有形的这种物质
而是说你怎么满足我的精神文化需要
这个所以精神文化需要在哪里满足
不是在你的办公室里
也不是在你家里
而是在这种社会的一大类的
第三方的空间里边
所以这个是我觉得前景还是蛮好的
-宣传片
--宣传片
-大纲
--Video
-为什么需要社会创新:人类何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Video
-什么是社会创新: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方法
--Video
-社会创新的价值: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的视角
--Video
-国际社会创新发展趋势
--Video
-中国社会创新发展趋势
--Video
-对话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女士
--1
--Video
--Video
--Video
-第一讲 社会创新的兴起与发展趋势--课后练习
-引言
--Video
-免费午餐的案例
--Video
-社会企业家精神是什么(1)
--Video
-亚拉文眼科医院的故事
--Video
-社会企业家精神是什么(2)
--Video
-社会企业家精神可以培养么?
--Video
-如何从社会角度培育社会企业家精神
--Video
-如何从自身出发培育社会企业家精神
--Video
-对话山水伙伴文化发展公司郑岚女士
--1
--2
--3
--Video
-第二讲 社会企业家精神——社会创新的核心--课后练习
-引言
--Video
-社会企业内涵、外延及特征
--Video
-社会企业的认证及创新逻辑
--Video
-社会企业的生成、机遇和挑战
--Video
-社会企业案例分享——鸿芷企业(上)
--Video
-社会企业案例分享——鸿芷企业(下)
--Video
-第三讲 社会企业--课后练习
-规模化与社会影响
--Video
-历史的重新开始
--Video
-社会创新一触即发
--Video
-社会创新促进社会转型与进步
--Video
-中国社会创新的新气象和机会
--Video
-何为”集合影响力”
--Video
-集合影响力的实践案例
--Video
-案例讨论:集合影响力在农村学前教育中普及的实践
--Video
-邓老师点评:规模化与小而美
--Video
-第四讲 社会创新--课后习题
-社会创新的理论模型
-社会创新的维度与方法
-社会创新的新工具
--社会创新的新工具
-讲座:社会创新的设计思维
--系统性思维
--设计思维
--扁平化思维
--系统性分析
--系统性设计
-补充案例
-第五讲 社会创新的工具与方法--课后习题
-什么是社会创新
--Video
-社会创新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创新七步走
--Video
-分析社会问题注意的四点和社会创新第一步
--Video
-社会创新第二/三步
--Video
-社会创新第四步、第五步
--Video
-社会创新第六步、第七步
--Video
-第六讲 社会创新七步走--课后习题
-1. 社会创新中的政府
--Video
-2. 社会创新中的企业
--Video
-3. 社会创新中的基金会
--Video
-4. 社会创新中的公众
--Video
-5. 社会创新中的孵化器、加速器和网络资源
--Video
-6. 中国社会创新生态系统的问题与挑战
--Video
-7. 友成基金会简介
--Video
-8. 如何打造社会创新生态——研发倡导
--Video
-9. 如何打造社会创新生态——实验孵化
--Video
-10. 如何打造社会创新生态——资助合作
--Video
-11. 友成影响力渠道
--Video
-第七讲 社会创新的生态系统--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