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逻辑思维与写作 >  第四章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  4.1.2 直言命题 中 >  4.1.2 直言命题 中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1.2 直言命题 中在线视频

下一节:4.1.3 直言命题 下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1.2 直言命题 中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那么在讲完直言命题的性质之后

我们来看看

直言命题有哪些种类

依然是一个概念中

类的概念

那么我们就把直言命题

他要根据一些特有的性质

来进行划分

那么在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之中

只有量词和连词

它的含义是能够确定的

因此我们在直言命题划分的时候

只能根据量词和连词的不同来区分

刚才我们讲过

按照质的不同

也就是我们按照连词的不同

我们可以把命题分为

肯定的命题和否定的命题

那么按照量的不同

我又可以把命题分为全称的命题

特称命题和单称命题

那么这样子我们再排列组合一下

会发现直言命题应该有六种

全称肯定 全称否定

特称肯定 特称否定

单程肯定和单称否定命题

那么首先咱们先来看看

全程肯定命题

所谓全程肯定命题

我们需要大家去顾名思义

全称 肯定

说明这个主项是一个全称的量词

而连接主谓项之间关系的语词

一定是一个肯定的连词是

所有的什么是什么

那么全称肯定命题

它所陈述的

主项所指称的全部对象

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我们看这样两个命题

所有的学校都是教育机构

所有的人都是动物

这时候我们把里面的

结构形式剥离出来

我们说全称肯定命题

它的形式是所有的S都是P

那么我们用符号

把它表示为SAP

为了计算方便我可以更简单

把它直接用一个大写字母

A来表示

简称为A命题

当然我们知道它是什么

还要了解全称肯定命题的性质

那么从主项和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来看

所有的S都是P

那么它所陈述的S

全部外延一定要和P的外延重合

但是它可没有陈述

S的全部外延是不是要和

P的全部外延重合

那么这时候呢

当S和P 我们想一想

它的外延关系是不是只有两种

一种是S真包含于P

还有一种是S和P之间是全同的

只有主谓项之间呈现出

这样两种概念间关系的时候

它们才会构成一个全称肯定命题

这是第一类

那么第二类我们来看一下

全称否定命题

咱们来继续顾名思义

全称否定

主项全称

主谓项之间的关系

一定讲的是 不是

这样的否定的命题

那么全称否定命题

它所陈述的

是主项所指称的全部对象

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我们依然来举两个例子

第一 我们可以说

所有的抢劫都不是过失犯罪

再比如说我可以省略量词

讲说企业不是慈善机构

很显然

我省略了里边的全称量词

我不用去说所有的企业都不是

我只需要说企业不是

那么全称否定命题我们可以看一下

这两个命题

它的逻辑形式表达出来之后是

所有的S都不是P

我依然用一个符号表示

叫SEP

那么依然可以把它简称为叫

E命题

从主项和谓项外延之间的关系来看

全称否定命题

所有的S它可都不是P

那么是不是要陈述

S的全部外延

是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的

我们想S不是P

也只有在全异关系的时候

S的全部外延是和P的全部外延

是相互排斥的

因此 只有在S跟P之间

构成全异关系的时候

我才会说

一个E命题它是真的

因此呢

全称否定命题它所陈述的

这样一个概念

我们就要考虑根据它的性质

来判定什么时候是真的

那么第三类我们要讲的是

特称肯定命题

它所陈述的主项特称 有的

连词肯定 是

有的什么是什么

那么特称肯定命题

它陈述的是主项所指称的对象

至少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我们举两个都非常类似的命题

说有的学生是陕西人

有的陕西人是学生

有的什么是什么

而且有的这个量词是不能省略的

那么特称肯定命题这个形式结构是

有的S是P

我用符号表示成 SIP

也可以简称

我就叫它I命题

那么从主项和谓项外延间的关系来看

特称肯定命题是比较麻烦的

因为它所陈述的是

至少有一部分主项的外延

是和谓项的外延相重合的

一部分 这个概念可是模糊的

也就是说

它并没有陈述到底是有多少

S的外延和P的外延重合的

它也没有陈述这些S的外延

是不是和P的全部外延重合的

但是当主谓项之间有相容关系的时候

那么至少有一部分主谓项

一定是重合的

那么咱们想一下

我们刚才讲过特称命题

有的它不排除全部

那么是不是全称肯定命题的

两种外延间关系

真包含于和全同关系

一样它会适用于特称肯定命题

但是我们又在陈述

有的S是P

那么在这两种关系之外

还可以构成的是

S真包含P

或者S和P之间交叉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我们说只有在主谓项它的具体概念

表现出具有全同关系

真包含 真包含于

和交叉这四种关系的时候

I命题都是真的

在这里边我又要讲一个问题

我们之前不断重复的一个问题

我们在区分这个概念

或者是命题它是什么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考虑的

是事物情况

而一定不是逻辑连接词

因为我们通常语言的丰富多彩

或者语言的歧义性

会在一些场合

使用不是那么恰当的

或者不是那么准确的逻辑连接词

比如说我们写文章

有这样一句话

说有些不正之风要坚决纠正

这句话咱们看

有些不正之风要坚决纠正

这可是一个特称量词

有些 至少一个

但实际上我们想一想

是不是所有的不正之风都要纠正

那么这个里边

它的量词有些就是错误的

而我们要写作 准确性

这个有些就应该改成所有的

或者凡是

这时候的量词应该是全称

而不是特称

那么如果我们只是

用量词来衡量这个命题

很显然 就会犯这样的错误

那么第四类我们要讲的

是特称否定命题

主项特称 连词否定

那么特称否定命题

它所陈述的是主项所指称对象

至少一个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比如我们会这样讲

说有的作业不是书面作业

或者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

有的什么不是什么

我代替主谓项之间的字母

我把特称否定命题表示成

有的S不是P

用符号表示成 SOP

这里边我依然简称为O命题

那么从主谓项外延间关系来看

特称否定命题它陈述的的

是至少一部分S的外延

它是和P的全部外延排斥的

但是它没有陈述到底是多少

S的外延是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之外的

那我们想

是不是只有在S和P之间

是真包含和交叉关系的时候

满足这个条件

但是还有一种全异

因此我们会讲

S和P之间在真包含 交叉

和全异的关系的时候

那么也就是讲

至少有一部分S的外延

是排斥在P的全部外延的时候

那么这种命题的形式

它才是真的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

特称否定的O命题

它所陈述的

是主谓项之间关系

在具有真包含 交叉

以及全异关系的时候

在这三种情况下

它才是真的

那么四种命题讲到这

我要讲一个问题

我们刚才讲的是这样子

全称肯定 全称否定

特称肯定 特称否定

这四个命题我有额外一个要求

就是我们在学习这四类命题的时候

记忆的顺序可一定不能错

为什么

这是我们后面在进行

直言对当推理的必要条件

那么在这四个命题之后

我们来讲两种小命题

为什么叫小命题

因为它单称了

那么单称肯定命题指的是

直言命题主项是一个单独词项

单独词项

就是说它指称的对象

是有且只有一个的

因此它不需要量词

来刻画这种主项的数量

那么这种单独概念来做主项的命题

叫单称命题

那么单称肯定

自然在讲主项作为一个单独概念

所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陕西师范大学

我所在的学校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

单独概念具有的属性

射雕英雄传的作者是金庸

单独概念具有的性质

这个女生是我们班的

这个女生 单独概念

是我们班的 属性

那么单称肯定命题的形式

我们看到的是这个S是P

当然了单称的命题

我们可以看到

它的主项作为单独概念

会有两类

我们前面讲过

一类表达单独概念的叫专有名词

比如说陕西师范大学

比如说射雕英雄传

另外呢

还有一类词可以指称单独概念的

比如说摹状词

那么我们刚才最后一类命题中的

这个女生

它就是一个摹状词

那么我们继续

从主谓项之间外延关系来看

因为单称肯定命题

它陈述的是主项所指称对象

全部所具有的属性

因此单称肯定命题

它所陈述的主谓项之间的外延关系

和全称肯定命题的性质

是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

全称肯定命题这里的主项

是主项所指称的全部

而单称命题

虽然讲主项是一个单独概念

但是很重要

这个单独概念虽然只有一个

但是

它是主项的全部

因此我们放在传统逻辑之中

尤其是我们在下一次课讲的三段论的时候

通常我们把单称肯定命题

视为全称肯定命题来处理的

因为我们刚才说过

它的主项只有一个

但是它可是全部

因为它的逻辑性质和全称肯定

非常的类似

所以我们在这种命题的记录形式的时候

使用的依然还是SaP

但是可是a

我们把它也叫a命题

那么最后一类我们要进行的是

单称否定命题

单称是主项

联系主谓项之间关系的语词

否定的不是

那么单称否定命题它所陈述的

是主项所指称的单独概念

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比如说小王不是警察

这个钱包 摹状词

不是我捡的

那么单称否定命题的形式

我们把它剥离出来

这个S不是P

我们刚才讲过的单称

同样的我把它视为全称来处理

在这个时候

它的逻辑性质就和全称否定命题

非常的类似

那么我们把它的命题形式

表达成SeP

依然是e

那么这种命题我们就叫它e命题

因为在传统逻辑之中

尤其是三段论之中

单称命题通常是当成全称命题来处理的

所以今天我们虽然讲了六种命题

但实际上真正和我们

在运算的时候相关联的

我们通常只考虑A E I O

四种命题

逻辑思维与写作课程列表:

导论

-导论

--导论

第一章 概述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测试题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何为批判性思维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课后思考

第二章 概念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概念及其特征

--课后思考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测试题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测试题

--2.2概念的种类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测试题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测试题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测试题

--2.3概念间的关系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测试题

--2.4概念的限制的概括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测试题

--2.5下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测试题

-2.6.1 划分的方法

--2.6.1 划分的方法

--2.6划分的方法与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三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测试题

--3.1命题和推理概述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课后思考

-3.5.1 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3.5.1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测试题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课后思考

第四章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测试题

--4.1直言命题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测试题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测试题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测试题

--4.2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测试题

--4.3三段论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五章 非演绎逻辑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测试题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测试题

--5.2.1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测试题

--5.2.2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测试题

--5.2.3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测试题

--5.2.4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测试题

--5.2.5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测试题

--5.3类比推理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测试题

--5.4.1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测试题

--5.4.2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六章 论证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测试题

--6.1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2 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6.2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测试题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测试题

--6.3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第七章 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7.1歧义性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测试题

--7.1歧义性谬误

-7.2 含混谬误

--7.2含混谬误

--7.2 含混谬误 测试题

--7.2含混谬误

-7.3 论据谬误

--7.3论据谬误

--7.3 论据谬误 测试题

--7.3论据谬误

--课后思考

第八章 常见的推理形式

-8.1.1 支持(上)

--8.1.1支持(上)

--8.1.1 支持(上) 测试题

--8.1支持

-8.1.2 支持(下)

--8.1.2支持(下)

--8.1.2 支持(下) 测试题

-8.2 削弱

--8.2削弱

--8.2 削弱 测试题

--8.2削弱

-8.3 假设

--8.3假设

--8.3假设

--8.3 假设 测试题

-8.4 推出

--8.4推出

--8.4 推出 测试题

--8.4推出

-8.5 解释

--8.5解释

--8.5解释

--8.5 解释 测试题

--课后思考

-8.6 评价

--8.6评价

--8.6评价

--8.6 评价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九章 有逻辑的写作和写作的逻辑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测试题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测试题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测试题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测试题

--课后思考

4.1.2 直言命题 中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