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逻辑思维与写作 >  第八章 常见的推理形式 >  8.1.2 支持(下) >  8.1.2支持(下)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1.2支持(下)在线视频

下一节:8.2削弱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1.2支持(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支持类的题

第二个常见的方法是方法可行

我们可以找到一个诀窍

这类题题干部分

通常有一个这样的说法

比如说为了达到

什么样的目的

而提出什么样的方法

建议或者是措施

那么说明该方法可行

这是选项得加强或者支持

如果支持题型

它的某个备选选项

是题干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该选项的存在

让题干的推论可行

或者是有意义

它就是正确的

由于假设是

段落推理的必要条件

我们找到段落推理的一个假设

那么它的推理的

成立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这个假设对段落的推理

会起到支持作用

所以我们会讲假设必然是支持

因此这类支持题型

相当于找到了一个

寻找段落推理成立的一个假设

咱们再来看一道类似的题目

在这个题目之中题干的根据是

有甜味的食糖不是健康食品

来推出喜欢甜味不再是

一种对人有益的习性

我们可以考虑

如果想要这个

题干的论证成立

有一个条件是必须满足的

什么条件

喜欢甜味的人在含糖的食品

和有甜味的食品之中

会更倾向选择前者

否则的话

它就不是必要条件

因为只要有甜味的自然食品

仍然是可供选择的

并且更喜欢的

就没有理由认为

喜欢甜味这种习性

不再对人有益

我们看到四个答案之中

只有选项D能够断定这一点

所以我们会说D为真

因为它有力地加强

又支持了题干的论证

依然是一道相同的题目

这个题目里面它会根据

受检猴都与人及其庞物有接触

它的患病率为1%

推出了一个结论

猴患病率是大大的

小于1%的

我们来看这个论证性

选项B的存在它才能让

这个推理成立

因为只有它是真的

才能根据题干

题干的信息是

只有和人及其宠物

有接触的长尾猴

才接受检疫

这个信息就说明

在接受检疫的长尾猴中

感染狂犬病的比例

是要比那些没有接受

检疫的长尾猴要高

这才能有力地支持

所谓专家的推测

而其它各项都没有支持

推测的这个可能性

第三个解题思路我们会考虑

根据我们之前讲的因果关系

我们考虑一个问题

有没有其它的原因

我们归结成一个词叫没有他因

这类题的特点就说

题干通常是一个研究

调查或者考古

这些事实中来推导出结论

当然结论的得到

往往会说明研究

或者是发现所得到的内容

是真的

这种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

是没有其它原因来

说明这些调查或研究

发现所得到的结果

那么这样必要条件

就可以来支持题干

这种题目的关键点在于

没有别的因素影响推论

它是支持结论型的题目

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我们再看一道题目

这个题目里面题干的结论是

有害化学物质很可能是

造成帕金森症的重要原因

我们希望这个结论成立

是有一个条件是必须满足的

就是题干之中所讲的

细胞的色素P405

除了能使大脑免受

有毒化学物质侵害之外

对大脑没有其它影响

否则

它就有可能是其它原因

对大脑还有其它的影响

很可能是这个其它的

要素产生这样的影响

而不是抗有毒化学物

侵害的功能

那么就缺乏理由

会认为有害化学物质

是造成帕金森症的原因

而C选项断定的正是

刚才我们讲的这些条件

它才能加强题干

下面这道题目大家请看

这个题目之中

题干所描述的信息

如果这个广告发布的时间

是2000年

并且20年以来

这个公司每年的汽车产量

平均持平

那么我们可以想到

根据该公司从80年以来

生产的轿车仍有一半在工作

可以计算出该公司的轿车的

平均寿命是10年

我们注意另一个信息

如果年产量有显著增长

那么是不是年增量就越大

被淘汰车中

近年产车的比例就越大

从而说明这个车的

平均寿命就越短

而选项D能够断定

自80年以来

这个公司每年生产轿车的数量

是没有显著增长的

它排除了其它的原因

这才能说明这个广告

有说服力的重要条件

排除它因它是正确的答案

第四个来解决支持类题目

常见的方法是我们可以考虑

直接加强结论或论据

因为在支持类的题目

我们要选择的答案

最终是要支持的是结论

而论据又能够支持结论

我们就需要找到

推理结论的核心词

特别是在问题目中

已经很清晰地告诉我们

所要支持的内容的时候

这就更简单了

我们只需要用支持的

内容的核心词去定位选项

然后来解答支持题

抓住支持的结论

进行直接的判断

所以很多时候

一些支持题型

它们的正确答案就是

直接支持结论的选项

我们来看一个类似的题目

这个题目里面出现了

三个关键的信息

第一个信息

想收养的孩子的数量

第二

可供收养的孩子的数量

第三

被收养的孩子的数量

我们可以看到题干的结论

是可供收养孩子的数量

远远小于想收养孩子的数量

论据是什么

是被收养的孩子的数量是5万

而收养的孩子的数量是200万

我们可以直接定位到选项D

被收养的孩子它的数量

是等于可供收养的孩子的数量

这样加上题干的论据

就可以让可供收养的孩子数量

比想要收养的孩子数量要少

这个结论成立

答案是D

下面的这个题目

这个题目之中

只有选项B它在

讲支持题干的预估

完成道路修理

它才能因此避免

每一年因为道路的失修

而损坏汽车的大笔的赔偿金

类似这些支持类的

题型非常的多

通常比较常见的就是

我们今天在这介绍的四类方法

我们同学有兴趣的话

可以去找到大量类似的题目

尝试用我们今天

所介绍的解题思路

来试试看我们的正确率有多少

逻辑思维与写作课程列表:

导论

-导论

--导论

第一章 概述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测试题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何为批判性思维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课后思考

第二章 概念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概念及其特征

--课后思考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测试题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测试题

--2.2概念的种类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测试题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测试题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测试题

--2.3概念间的关系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测试题

--2.4概念的限制的概括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测试题

--2.5下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测试题

-2.6.1 划分的方法

--2.6.1 划分的方法

--2.6划分的方法与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三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测试题

--3.1命题和推理概述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课后思考

-3.5.1 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3.5.1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测试题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课后思考

第四章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测试题

--4.1直言命题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测试题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测试题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测试题

--4.2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测试题

--4.3三段论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五章 非演绎逻辑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测试题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测试题

--5.2.1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测试题

--5.2.2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测试题

--5.2.3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测试题

--5.2.4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测试题

--5.2.5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测试题

--5.3类比推理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测试题

--5.4.1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测试题

--5.4.2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六章 论证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测试题

--6.1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2 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6.2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测试题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测试题

--6.3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第七章 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7.1歧义性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测试题

--7.1歧义性谬误

-7.2 含混谬误

--7.2含混谬误

--7.2 含混谬误 测试题

--7.2含混谬误

-7.3 论据谬误

--7.3论据谬误

--7.3 论据谬误 测试题

--7.3论据谬误

--课后思考

第八章 常见的推理形式

-8.1.1 支持(上)

--8.1.1支持(上)

--8.1.1 支持(上) 测试题

--8.1支持

-8.1.2 支持(下)

--8.1.2支持(下)

--8.1.2 支持(下) 测试题

-8.2 削弱

--8.2削弱

--8.2 削弱 测试题

--8.2削弱

-8.3 假设

--8.3假设

--8.3假设

--8.3 假设 测试题

-8.4 推出

--8.4推出

--8.4 推出 测试题

--8.4推出

-8.5 解释

--8.5解释

--8.5解释

--8.5 解释 测试题

--课后思考

-8.6 评价

--8.6评价

--8.6评价

--8.6 评价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九章 有逻辑的写作和写作的逻辑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测试题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测试题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测试题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测试题

--课后思考

8.1.2支持(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