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逻辑思维与写作 >  第八章 常见的推理形式 >  8.1.1 支持(上) >  8.1.1支持(上)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1.1支持(上)在线视频

下一节:8.1支持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1.1支持(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大家好

在前面的知识群之中

我们来研习关于逻辑的思维

逻辑的论证

这些基本的知识

我们讲实战强兵

那么这些知识在运用过程之中

除了我们一般

指导我们在写作研究

甚至是思考问题

更功利的来讲

这些思维和知识点的内容

它可以帮助我们来考试

在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

非常多的一些考试类型

比如说一些常见的硕士联考

公务员的考试

他们都会来考察考生的

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

这点我想诸葛亮的

人才考察的七观

对我们来讲

是有一些启示意义的

诸葛亮讲的说

问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以辞辩而观其变

咨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以祸难而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朝之以事而观其信

我们用这些测量考试的方法

来衡量我们的思维水平

我们之前讲过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态度

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态度

它对一切问题都要求

追本溯源 寻根究底

来作一番反省的

或者前瞻性的思考

这种思维它在别人

对未发现问题的地方

来发现问题

对人们通常没有加以

省察和批判的地方

来接受一切成见常识

这些要素来进行批判的省察

来质疑我们自以为是的

那些观点看法

它们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权利

而我国现在的教育

是以知识记忆为主的

这种应试性教育的模式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育的理念

以及当前我们的教育模式

很大程度会制约

我们的创新能力

在我们国家的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中

需要培养大量的批判性精神

树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要求学生对所学的

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

和价值能够作出

自己准确的评价

我们刚才讲过在公务员考试

和各类硕士联考

比如说从MBA MPA到GCT

这些考试中

经常会出现的逻辑题

这种逻辑测试

它不同于我们之前

只是纯粹的考察于形式逻辑

这些知识的考试

这种测量它更加关注

怎么样去识别构造

尤其是评价实际思维中

我们各种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这种测试在国外

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

被称为批判性思维

上世纪初

美国的现代批判性

思维之父杜威

把批判性思维界定为

积极的持续的

和细致地审视任何信念

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

来洞悉支持它的理由

以及它所指向的进一步的结论

我们简单来讲

今天意义上的批判性思维

就是通过一定的

标准来评价思维

它包括怎么样去

改善我们的思维

它的核心技能包括

解释分析评估

推论说明和自我调控

批判性思维的

基本理论它的预设

是任何观点和思想都可以

并且是应该受到

质疑和批判的

任何观点和思想都

应该通过理性的论证

来为自身辩护

那么在理性和逻辑面前

所有人所有思想

都没有对于质疑

批判它的豁免权

批判性思维它要求培养

我们学生这样的品质

不盲从不迷信

遇事问为什么

能够清楚而又理性地思考

追求合理性

追求推理和论证的实际应用

针对这些能力

我们通常对于

它的测试的题型会分为

支持

削弱

假设

推出

解释

和评价

当然题目浩如烟海

我们不可能

也没有这个时间的维度

去讲完所有的题目

但是凡事有据可循

我们想针对这些题目每一类

来讲讲怎么样来进行

它的解题思路

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

今天我们先讲的是

关于支持这样的题型

在各类逻辑考试之中

围绕前提和结论

之间的支持关系

它设计了很多形式的考题

最常见的有两类

一类是加强前提型

还有一类是削弱结论型

当然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

它会有很多的推理或者论证

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尽管不满足保真性

也就是说即便前提真

但是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是真的

但是前提对于结论

所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

在一个推理论证的证据

支持度越高

也就是说在前提真实的条件下

推出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

在论证推理的测试之中

重点考察的就是思维的论证性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

已有的推理或者是论证

要做批判性的评价

比如说我们对于某个论点

是不是给与了足够的理由

而这个理由真实吗

它和我们的论证的论点

是否相关

如果相关那么支持度有多高

支持度的考题

它的特点是在段落中

会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

但是通常前提的条件可不充分

或者不足以来推出这个结论

还有一种情况做为论证

它的论据不够全面

是不能充分的

得出这个结论的

所以需要在答案中

找到一个选项

来补充前提或者是论据

让这个推理论证

它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只要这个选项放在段落的

推理的论据之间

如果它能保证在段落推理

和结论成立之中有支持作用

让这个推理成立

这个选项就是我们要

确定的正确的答案

我们来细细的划分一下

关于支持这种题型

什么叫支持

支持就是把待选的

选项放进题干中

让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这种选项就是我们的正确选项

通常所谓支持的题型

它是在题干中

会给出一个有前提

又有结论的推理

或者一个有论点

又有论据的论证

但刚才讲过前提的

条件不充分

不足以来推出结论

论证的它的论据不全面

不足以推出论题为真

因此需要我们来补充前提

支持这个论证

或者是推理

我们来看一下

这一类题它的提问方式

通常是这样的

比如说这个哪项哪一项为真

最能够支持或者是

加强上述的观点

断定或者是论证

我们来看一下

这类题它的解题思路

第一种解题思路

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在

题干之中建立联系

如果支持题型的逻辑主线

它的前提和结论之间

存在差异或者是跳跃

我们要做的

既然是支持结论

或者是支持论证

就需要确定一个选项

把前提和结论之间的

关系建立起来

我们来看一道这样的题目

在这个题目之中

它是要根据国际业务多

来推出利润高

这两个现象之间

它不是一个全同关系

存在差异

需要我们来建立联系

也就是说我们要

找到一个选项

把国际业务和利润

这两个关系建立起来

当然和同类的

或者规模相当的

石油公司来比较

壳牌石油公司位列第一

原因当然可能有很多

我们来分析一下选项

比如说选项A

它举出他们的国际业务量不同

可以做为题干中所说的

主要原因是该公司

比其它公司具有更多的

国际业务的论据

它就应该是正确答案

很显然选项B和选项D

它和国际化这个概念

没有关系

而选项C所谈的500家公司

都在国际化

而题干所强调的是

各公司的国际化程度的差异

而不是都在

它也不应该是正确的选项

类似的题我们再看一个

这个题目中它是要根据

这样的法律能够使子女压力减少

推出 推出什么

推出这样的法律

能够让家庭幸福

很显然这两个现象之间

存在跳跃

需要建立联系

找到一个选项把

子女压力减少和家庭幸福

这两个概念之间建立关系

选项D如果是真的

就能够说明

如果能够减少

未成年孩子压力的法律

是有利于排除家庭幸福

潜在障碍的

这样的法律就

能够使家庭幸福

所以我们说选项D

它有力地支持了题干的推论

逻辑思维与写作课程列表:

导论

-导论

--导论

第一章 概述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测试题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何为批判性思维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课后思考

第二章 概念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概念及其特征

--课后思考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测试题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测试题

--2.2概念的种类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测试题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测试题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测试题

--2.3概念间的关系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测试题

--2.4概念的限制的概括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测试题

--2.5下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测试题

-2.6.1 划分的方法

--2.6.1 划分的方法

--2.6划分的方法与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三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测试题

--3.1命题和推理概述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课后思考

-3.5.1 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3.5.1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测试题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课后思考

第四章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测试题

--4.1直言命题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测试题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测试题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测试题

--4.2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测试题

--4.3三段论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五章 非演绎逻辑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测试题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测试题

--5.2.1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测试题

--5.2.2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测试题

--5.2.3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测试题

--5.2.4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测试题

--5.2.5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测试题

--5.3类比推理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测试题

--5.4.1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测试题

--5.4.2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六章 论证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测试题

--6.1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2 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6.2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测试题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测试题

--6.3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第七章 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7.1歧义性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测试题

--7.1歧义性谬误

-7.2 含混谬误

--7.2含混谬误

--7.2 含混谬误 测试题

--7.2含混谬误

-7.3 论据谬误

--7.3论据谬误

--7.3 论据谬误 测试题

--7.3论据谬误

--课后思考

第八章 常见的推理形式

-8.1.1 支持(上)

--8.1.1支持(上)

--8.1.1 支持(上) 测试题

--8.1支持

-8.1.2 支持(下)

--8.1.2支持(下)

--8.1.2 支持(下) 测试题

-8.2 削弱

--8.2削弱

--8.2 削弱 测试题

--8.2削弱

-8.3 假设

--8.3假设

--8.3假设

--8.3 假设 测试题

-8.4 推出

--8.4推出

--8.4 推出 测试题

--8.4推出

-8.5 解释

--8.5解释

--8.5解释

--8.5 解释 测试题

--课后思考

-8.6 评价

--8.6评价

--8.6评价

--8.6 评价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九章 有逻辑的写作和写作的逻辑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测试题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测试题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测试题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测试题

--课后思考

8.1.1支持(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