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逻辑思维与写作 >  第六章 论证 >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在线视频

下一节:6.1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这章开始我们要

进行论证的学习

我们想一想

我们说话表明观点

我们写文章 写作

是要阐释自己的思想

我们与人沟通与人交流

处处离不开论证

那么首先我们在讲论证的时候

需要提一个概念叫批判性思维

什么叫批判性思维

有一个非常盛行的例子

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很多年以前一个美国的

教授做过一个实验

他请他的朋友冒名顶替

代他给学员们

讲授有关皮亚杰的第一节课

然后让朋友

把这节课讲得乱七八糟

即便如此

学生还是默默的做笔记

没有人提任何的意见

这时候呢

隐藏在学员中的教授举手

说这些内容都在课本里

为何还要我们记笔记呢

这个假的老师说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5分钟后这个教授又举手

听不懂

假的老师再解释一遍

可是其他学员仍埋头去记笔记

再过10分钟

教授又一次举手了

我还是听不懂

这个时候假的老师说

那你来讲

这个时候真的教授

站上讲台开始讲课

据说这个办法

被这个教授用了10 余年

而反应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今天所听到

一本书名叫优秀的绵羊

我们的学生多像优秀的绵羊

很优秀但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和这个美国教授相对应的

是我们一个关于曹操的故事

那么魏武王见匈奴使在

世说新语里面讲了一个

捉刀而立的故事

说魏武将见匈奴使

这样一段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呢

曹操觉得自己长得不够英俊

不足以雄远国

就请自己的部下代替他

而曹操自己捉刀立在床头

这个匈奴使节拜见完毕了

曹操就请间谍去问这个使节

说你认为魏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匈奴答到

说魏王信自雅望非常

什么意思呢优雅无比

但是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说真正厉害的是床头那个捉刀人

我们可以看到

匈奴使节他可不是单单是来拜望

他在想和我们刚才

第一个例子里面

优秀的绵羊

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

那我们得到结论之前

是做一个信息吸收的海绵

还是来当淘金者

通俗地来讲所谓批判性思维

它就是对我们怎么想怎么做

又怎么进行决定的思维的能力

拿到问题先思考思考的必要条件

非常重要的是科学的论证方法

因此论证需要有批判性思维

而批判性思维需要有论证的方法

科学的论证能力

它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中介

以科学的信息为中介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 资料 信息

提出主张再进行推理

从而来反思自己

和别人论点的不足

再提出反论点

同时能够反驳他人的质疑

为自己辩护的高级思维能力

当然作一种言说的形式

论证就是为了

使他人接受某一主张

而给出理由的文本或者语篇

什么叫论证

我们讲一个通俗的例子

一个学生迟到了他过来说

老师我生病了

因为我感冒了

这不是论证

这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

但是再加一句

老师你看这是医生的诊断证明

这是论证

是一个诉诸权威的论证

那么从逻辑结构来看

任何的论证要有四个要素组成

论题 论据 论证方式以及

被我们所忽视的隐含的假设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论题

论题就是通过论证

确定真实性的命题

换句话来讲

我要用论题来回答证明什么

人们说话 写文章

总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来表明我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那么这里的观点和看法就是 论题

当然我想提到的论题出现的问题

它表现在写作中

冯友兰先生在

中国哲学史的序言中

讲这样一段话

他说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注意最后一句话

乃吾一切先哲著书立说之宗旨

但是在这里著述非常的容易

可立说很难

我们很多价值并不是那么高的

人文社科的论文

通常会出现史料的堆积

我著述嘛

但是史料拿过来

有没有去合理的运用它

提出自己的观点立说

这一件事却是很难做到的

而和写作之中呈现在论题之中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选题过大

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

尤其在接触到

学术论文写作的时候

往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题

我干什么

然后我们去翻阅史料 典籍

我们确定一个自己

还觉得不错的题目交上去

很快被打回来了

通常第一个问题

就是选题过大

我们的本科生

他会写这样的题目

韩非子法治思想研究

邓小平治国理念研究

那么选题过大会导致什么问题

因为选题大我什么都想说

面面俱到

当什么都说到的时候

可能出现一个问题

我没有呈现出自己的观点

那么我们想

再结合比如说

公文写作这件事情

为什么我们要求

很多公文的文种中

明确的一文一事

比如说写请示要求

一件事情一篇文章一文一事

这样免的使原来可能

分属不同上级领导

或者分属部门负责的

若干事情混在一起

它的便利是

便于上级批答处理

这样我就知道

你的论题是什么

我来回复你

那么第二个关于论证的结构呢

非常重要的是论据

论据是用来

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命题

它要回答的问题是用什么证明

提出任何的观点

和看法都是要有根据的

没有根据的论题不可信服

那么什么样的命题可以当做论据

比如说已经证实的关于事实的命题

比如说科学概念的定义公理和原理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

我们要提防

用虚假的前提进行论证

虽然讲这是一种论证的方式

可是它是无效论证

曹操攻灭袁绍之后

曹丕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

那么孔融给曹操写信提到了一件事

他说当年周武王灭纣后

把妲己赠给了周公

用一句话来讲

说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很纳闷

说孔融读的书可真多

这事情我怎么不知道呢

就问孔融典出何故

孔融讲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我看到今天的情形我推及

使用的似乎是一个类比的推理

我推想古代一定也是一样的

当然这里边的论据

它可是假的

在此之后

苏东坡参加科举考试

那么他在作文中用了一个典故

说皋陶是尧的大法官

有一个案子皋陶判了罪犯死刑

而尧宽赦了他

这个时候呢皋陶

连着判了三次的死刑

而尧连续赦免了三次

所以苏东坡讲了一句话说

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当年的主考官是欧阳修

他一看苏轼的卷子

说这个文章绝妙好文章啊

可是这个典故我怎么没听到

难道是我读是书还不够多吗

于是他就给苏轼第二名

当然实际可能应该是第一名

后世传言欧阳修以为

能写这么好的文章的

一定是我的学生曾巩

为了避嫌给个第二

那么成绩揭晓以后

欧阳修就问苏东坡

你那个皋陶杀之三尧宥之三的典故

是那本书上来的呢

这时候苏东坡就给欧阳修

讲了我们刚才的第一个故事

这两个推理我们

在文学史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妙谈

但是放在论证里的时候它是无效的

因为论据它本身都是假的

第三个问题我们会涉及到论证方式

论证方式我们要考虑

论据是一种命题

而论题也是一种命题

我怎么样把论据和论题联系起来

它要回答的是问题是怎么证明

当然了论证是根据论据的

真实性推出论题的真实性

因此仅仅有了论题

论据可不等于作了论证

就像我们前面讲我们在著书的时候

我呈现了大量的史料它不是论证

因为只有论据而没有论题

我们必须有一个由论据

到论题的推演的过程

那么论证的推演过程

它总是要借助于

一定的推理形式完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

说论证方式是论证过程中的

所有推理形式的总和

我给大家看这样一篇文章

登徒子好色赋

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

宋玉的一篇辞赋

在讲什么呢

就是登徒子他来侍奉楚王

登徒子就给楚王告宋玉的黒状

说宋玉很好色

那么宋玉要反驳这件事情

他讲了这样一段话

说你说我好色我才不好色呢

我要证明我怎么不好色

我告诉你楚王

天地下最漂亮的女人在我们楚国

楚国最漂亮的女人在我的家乡

而我家乡最漂亮的女人

是我东家之子

这个女人长得太完美了

可是呢她在我们家墙头上

她可看了我三年

我都没搭理她

可是楚王您看看登徒子这个人

他的妻子那么丑陋毫无优点

可登徒子就这样

还让她生了五个孩子

楚王您看看我们两个谁好色

这个故事放到这您看到的

前提和论据都放在这了

但是这个女子的丑和美

和我们这两个主人公之间

是不是好色它没有必然的联系

它是一个无效的论证

因为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那么在这三个环节之后呢

我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叫隐含的假设

有论据有结论

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整个论证过程中的

论据链条可能不完整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找到

一个能够在论据和

结论之间构建联系的论据的链条

我们来看这样的例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对卡里路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而对维生素的需求日益增多

这个时候为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

建议老年人应该

服用一些补充维生素的保健品

或者应该注意应该比年轻时

服用更多的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这个论证呢

在我们通常的医疗广告中

会不断的被看到

但是这个论证中需要大家关注

它所议论要成立是不是要有一个

非常重要的隐含条件

这个隐含条件是年轻人的

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

并不是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

否则的话

如果年轻人的

日常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

实际上较多地超过人体的实际需要

那么老年人

只要维持年轻时的日常食物就够了

他是不需要补充这些

所谓的维生素保健品的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

如果他比年轻时食用

更多的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因为年轻时

日常食物中

超过实际需要的维生素

是可以补充老年人增长的需要的

所以我们看到的这种广告中

所呈现出来这样子的论证

但是有一个隐含的假设

需要我们来找出来的

再比如说我们通常

会看到这样的一个论证

说我们现在人

对于搭乘航班的恐惧

其实毫无必要的

因为有一个这样的统计

比如说呢很早的95 年

95年的时候全世界

死于地面交通事故的人

超过80 万

而从90 年到99 年的10 年

全世界死于空难的人不到500 人

而这10 年间

我国平均每年空难遇难的人数不到25 人

它用这样一系列的数字来证明

在我们国家

乘坐飞机非常的安全

但是这个论证它是无效的

因为这个论证之中呢

它在对航空运输

和地面交通的安全性

进行比较的时候

在事故的罹难者的绝对数量

之间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论证方法应是在事故率

和事故死亡率之间进行比较

那么为了进行这种比较

我不光需要知道去统计

每年航运和地面交通事故

罹难者的绝对数字

还有一个隐含假设

就是有多少人使用地面交通

又有多少人加入到了航空运输的领域

那么这样子结合我们的因果关系

加上这样子隐含的假设才能保证

论证它是一个有效的论证

逻辑思维与写作课程列表:

导论

-导论

--导论

第一章 概述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测试题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何为批判性思维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课后思考

第二章 概念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概念及其特征

--课后思考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测试题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测试题

--2.2概念的种类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测试题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测试题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测试题

--2.3概念间的关系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测试题

--2.4概念的限制的概括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测试题

--2.5下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测试题

-2.6.1 划分的方法

--2.6.1 划分的方法

--2.6划分的方法与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三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测试题

--3.1命题和推理概述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课后思考

-3.5.1 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3.5.1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测试题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课后思考

第四章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测试题

--4.1直言命题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测试题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测试题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测试题

--4.2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测试题

--4.3三段论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五章 非演绎逻辑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测试题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测试题

--5.2.1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测试题

--5.2.2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测试题

--5.2.3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测试题

--5.2.4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测试题

--5.2.5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测试题

--5.3类比推理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测试题

--5.4.1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测试题

--5.4.2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六章 论证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测试题

--6.1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2 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6.2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测试题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测试题

--6.3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第七章 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7.1歧义性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测试题

--7.1歧义性谬误

-7.2 含混谬误

--7.2含混谬误

--7.2 含混谬误 测试题

--7.2含混谬误

-7.3 论据谬误

--7.3论据谬误

--7.3 论据谬误 测试题

--7.3论据谬误

--课后思考

第八章 常见的推理形式

-8.1.1 支持(上)

--8.1.1支持(上)

--8.1.1 支持(上) 测试题

--8.1支持

-8.1.2 支持(下)

--8.1.2支持(下)

--8.1.2 支持(下) 测试题

-8.2 削弱

--8.2削弱

--8.2 削弱 测试题

--8.2削弱

-8.3 假设

--8.3假设

--8.3假设

--8.3 假设 测试题

-8.4 推出

--8.4推出

--8.4 推出 测试题

--8.4推出

-8.5 解释

--8.5解释

--8.5解释

--8.5 解释 测试题

--课后思考

-8.6 评价

--8.6评价

--8.6评价

--8.6 评价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九章 有逻辑的写作和写作的逻辑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测试题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测试题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测试题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测试题

--课后思考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