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逻辑思维与写作 >  第二章 概念 >  2.6.2 划分的规则 >  2.6.2 划分的规则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6.2 划分的规则在线视频

下一节:课后思考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6.2 划分的规则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那么在讲了划分的方法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

划分的规则

我们要对一个概念做出正确的划分

除了掌握划分对象的相关知识

以及逻辑上的划分方法以外

还必须掌握以下划分的规则

首先第一条规则大家想想

划分前的母项的外延

和划分后子项的外延和必须全同

为什么

因为我是要用子项来明确母项外延的

如果子项之和大于母项

那是不是说明我们子项中

包含的一些不是母项外延的东西

而另一种情况

如果子项之和外延是小于母项

那么就说明我们漏掉了一个外延

这样子会违反划分的规则

导致两个错误

一个叫划分不全

一个叫多出子项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换句话讲

如果说子项的外延和小于母项的外延

我把本来就应该属于母项的外延遗漏

这叫划分不全

但是另一种情况

如果说子项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

我把本不属于母项的对象当作子项

涵盖在里边这就是多出子项

比如说我们在划分燃料

这个概念的时候

我把燃料分为固体燃料和

液体燃料很显然漏掉了

一个子项叫气体燃料犯了划分不全错误

再如说我们要划分一个概念叫

直系亲属

直系亲属我们能不能划分为

父母 祖父母 子女

这时候呢祖父母不属于直系亲属

那么这个时候的

划分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

第二个规则我们在

划分的时候有这么一条规则

叫每次划分的标准必须同一

我要大家注意的一个字叫 次

每次划分因为我们还有相对应的

连续划分指的是不同次

那么划分的这一规则就是要求

每一次划分的标准有且只有一个

我不允许对一部分子项的划分

采用一个标准

然后而对另一部分子项划分

采用其它的标准

那么说我们如果划分的时候

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使用了多个根据

那么出来的子项一定

会犯一个子项相容的错误

我们就把违反划分的这条规则

所导致的错误叫做多标准划分

比如说我们依然划分的

一个概念叫小说

我把小说划分为中国小说

外国小说 言情小说和

武侠小说很显然使用

很多划分的标准

比如说有国别的

有主题的这个时候呢

就出现了中国的言情小说

出现了子项相容的问题

这个错误如果放在

我们生活之中

我们会犯一些其他的错误

比如说我们抽取了一个县

里面的卫生扶贫方案

它是这样写的它说呢

推进贫困地区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逐步提高人均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水平

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

残疾人和慢性病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为重点

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优先为贫困人口来提供

基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

以及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在这个划分之中我们来看呢

这些群体

老年人 孕产妇 儿童 残疾人和

慢性病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那么很显然这些会出现相容的

那么它会根据不同标准

划分出来的概念

有的呢它是以年龄为标准和

以身体健康状况为标准划分出来的

那么两个标准的概念混用在一起

会导致概念的混杂语义不清

可能出现一个群体

我既属于女性

又属于身体不太健康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去申请两份补助

这就是概念划分不明

所导致的问题

那么我刚才强调了一个词叫次

也就是说划分的这一规则

也仅仅要求每次划分的标准同一

而在连续划分的时候不同层次的

划分标准当然可以不同

也就是说连续划分的不同层次

是可以改变划分标准的

那比如说我们把哲学

第一次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和

唯心主义哲学

然后二次划分的时候转变标准

唯物主义哲学我又可以分为

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和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同样的我使用其他标准

把唯心主义哲学还可以分为

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和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那么在样子它不违反

我们划分的规则

我想在这特别多说一个问题

就是双标的问题

我们今天很多年轻人在工作的

场合之中会发现一个问题

一方面我们所工作的组织

说年轻人我们为了鼓励你积极向上

我们单位的分配原则叫

多劳多得

但是真正在我们年底拿到

劳酬的时候呢

会说年轻人多忍让以后机会多

我们年轻人会很憋屈

为什么呢

因为在工作场合之中我们出现了

双标一方面呢

劳酬划分的标准是多劳则多得

但是另一方面的劳酬划分的

时候的第二条标准是年长者优先

所以我们不舒服因为出现了

两条标准而双标的划分

它又给我们带来一些逻辑上的

伦理上的和我们心境上的困顿

比如说有这样的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说有一群小朋友在两条铁轨附近玩耍

其中一条铁轨是一个安全的

正在使用的铁轨

这条铁轨上不断地有火车去奔跑

而另一条是废弃的铁路

那么只有一个小朋友

他选择在停用的也就是废弃的铁轨上玩

而其它一群小朋友都选择了

正在工作状态上的铁轨上玩

这个时候火车来了

那么我们作为人站在铁轨的

切换器旁边

让火车停下来不可能

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

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

这样子看上去我们就救了

大多数的小孩子

但是这也意味着

那个那个选择正确规则的孩子被牺牲掉

为什么我们心里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会不舒服

因为我们天平的标准不是一致的

一方面我们是在拿生命的数量在做衡量

另一方面这两群孩子意味了

同样对规则的尊重与否

因此双标这个问题在划分中它是逻辑

放在我们生活中

它是常识

第三个问题划分我们要求

子项外延之间必须互不相容

那么划分前面说过

是把母项的外延分为若干个小类

来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

子项它所指称的表达的这些小类

那么这个时候子项只有在

相互间不相容的时候

母项外延中的每个分子归属于在

哪一个类它才是确定的

才能达到明确母项外延的目的

那么划分的这一规则

它要求划分后所得的各子项外延之间

必须是互不相容的全异关系

如果说子项之间是相容的

那么母项外延中的分子

就可能同时归属若干个类

它会导致其归属不明确

这时候我们就不可能通过

子项来明确母项的外延

因此只有遵守划分的这条规则

我们才能保证把属于母项的每一个对象

当且仅当的划分到每一个子项中去

而且也只能划分到一个子项中去

而和它相反的如果子项之间互不相容

那么就会使得一些对象既属于这一类子项

又属于另一子项

就导致逻辑混乱

那么违反这条规则所犯的错误叫子项相容

比如说我们把大学生分类

说大学生为可以分为

爱好音乐的爱好书法的

爱好舞蹈的和没有任何爱好的

但是注意我们不排除有些大学生

既喜欢音乐又喜欢书法

这是会把一个学生同时分到两个类

那么在这里边我想需要大家注意一个问题

就是我们在

划分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现象

通常在我们采取多标准划分的时候

就一定会导致子项相容

因此这两条规则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那么子项相容会出现什么写作上的错误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湖南省祁东县

他们有一份通知是这样来做的说

关于对县处级领导干部配偶

子女及直系亲属的提拔实行备案制度的通知

我们想一想啊配偶 子女

直系亲属他们在概念的外延上可是有一定重合的

那么这里边的逻辑问题

当然是把相容的种属关系的概念

看成了不相容的权益关系的概念

来并列因此不可能把它当成 并

这个并列关系来处置

在讲完这些规则之后

还要提到一个现象

就是我们来区别这样一种概念

划分 分解和列举

首先分解和划分是不一样的

我们前面讲过两类关系

一类呢是类和分子的关系

一类呢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而划分它针对的是类和分子的

比如说它把一个词项所指称的对象

分为若干个小类

分解却是一个整和部分

我把一个整体的事物肢解为

若干个组成的部分

那么分解前和解后是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那么它的要点在哪呢

就是划分前的母项所具有的属性

它的子项必须有

而对于分解我们想想

整体所具有的属性

部分可不一定有

比如说有这样一个命题

我说树分为树叶树枝和树干

我们树的每一个部分针对一个树来讲

它不具有树的属性

它是分解

那我们再分我说

树分为针叶树和阔叶树

这就是划分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树

它一定具有树的属性

再比如说我把我们国家的行政机关

如果我这样分我说

分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这是划分

因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它都是行政机关

都具有行政机关的属性

但是如果我把行政机关分为

虽然这个词也叫分为

分为办公室 法制局

那么这个时候交分解

因为做一个单独的办公室

它可不具有行政机关的属性

所以呢我们在明确概念的外延

就是要说明它反映的对象有哪些

适用什么样的范围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单独概念

我们前面说过的单独概念

它不能限制它的外延只有一个

而我们要进行划分

是不是以为这它必须

要有相邻的种概念

而单独概念它没有种概念

它自然不能划分

但是 单独概念虽然不能划分

可是它能分解

比如说地球这是一个单独概念

我们不可能把地球进行划分

但是我可以把地球

分解为南北半球

那么和划分相联系的还有一个逻辑概念

叫列举

列举是划分的省略形式

我们把它视为一种特殊的划分

因为我们划分是一般要求

明确概念的全部外延

而在有些场合没有必要

甚至也不可能去陈述它每一个外延

因此可根据我们的需要将

部分的外去省略加以明确

那么使用这样的词

比如说等等这样的省略符号

那么这种特殊的划分的形式就叫列举

比如说我们这样讲说中国的省会城市包括

合肥 成都 长沙 西安等等

这个时候呢就是列举

当然呢列举既然是特殊形式的划分

我在这必须要讲到的

划分的每一条规则

列举都要求遵守

那么我们今天这一讲之中呢分别讨论了

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方法

也就是定义和划分

其实呢当我们既有必要去

明确概念的内涵

又有必要去明确概念外延的时候呢

是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的

来帮助我们明确一个概念

所指称的对象到底是什么

使用一个清晰而又明确的概念

逻辑思维与写作课程列表:

导论

-导论

--导论

第一章 概述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测试题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何为批判性思维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课后思考

第二章 概念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概念及其特征

--课后思考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测试题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测试题

--2.2概念的种类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测试题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测试题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测试题

--2.3概念间的关系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测试题

--2.4概念的限制的概括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测试题

--2.5下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测试题

-2.6.1 划分的方法

--2.6.1 划分的方法

--2.6划分的方法与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三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测试题

--3.1命题和推理概述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课后思考

-3.5.1 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3.5.1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测试题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课后思考

第四章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测试题

--4.1直言命题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测试题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测试题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测试题

--4.2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测试题

--4.3三段论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五章 非演绎逻辑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测试题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测试题

--5.2.1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测试题

--5.2.2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测试题

--5.2.3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测试题

--5.2.4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测试题

--5.2.5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测试题

--5.3类比推理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测试题

--5.4.1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测试题

--5.4.2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六章 论证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测试题

--6.1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2 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6.2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测试题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测试题

--6.3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第七章 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7.1歧义性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测试题

--7.1歧义性谬误

-7.2 含混谬误

--7.2含混谬误

--7.2 含混谬误 测试题

--7.2含混谬误

-7.3 论据谬误

--7.3论据谬误

--7.3 论据谬误 测试题

--7.3论据谬误

--课后思考

第八章 常见的推理形式

-8.1.1 支持(上)

--8.1.1支持(上)

--8.1.1 支持(上) 测试题

--8.1支持

-8.1.2 支持(下)

--8.1.2支持(下)

--8.1.2 支持(下) 测试题

-8.2 削弱

--8.2削弱

--8.2 削弱 测试题

--8.2削弱

-8.3 假设

--8.3假设

--8.3假设

--8.3 假设 测试题

-8.4 推出

--8.4推出

--8.4 推出 测试题

--8.4推出

-8.5 解释

--8.5解释

--8.5解释

--8.5 解释 测试题

--课后思考

-8.6 评价

--8.6评价

--8.6评价

--8.6 评价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九章 有逻辑的写作和写作的逻辑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测试题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测试题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测试题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测试题

--课后思考

2.6.2 划分的规则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