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逻辑思维与写作 >  第五章 非演绎逻辑 >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在线视频

下一节:5.2.2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上一讲中我们讲的

求因果五法中的求同法

要在异中求同

那么今天我们讲一个

相反的思路叫求异法

要同中求异

所谓求异法 它是比较

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两个场合

它不需要多

只要两个场合

也就是说

它比较被研究现象

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

这两个场合

如果所有的情况完全相同

但是有一个而且要求

这是唯一的一个

情况是不同的

那么被研究现象

出现的场合中

这个现象存在

而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

这个现象又不存在

那么这样子我们就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这两个场合中

唯一不同的情况

是和我们的被研究现象之间

有因果关系

比如说心理学家尝试着

就是做一个条件反射的实验

于是心理学家就把一群

生活条件 饲养方法品种

完全相同的狗分成了两组

这个手术好像很残忍

其中一组对狗做了手术

切除了这些狗的大脑皮层

而另一组则不施行这样的手术

手术结束之后心理学家发现

做了手术的这一组狗

失去了条件反射的能力

而另一组没有做手术的狗

依然能够进行条件反射

我们来对比这两组狗

所有的情况都相同

唯一的区别在于

有没有大脑皮层

那么这样子

就得出了一个结论

狗的大脑皮层的功能

是狗能够进行

条件反射的原因

再比如说

一百多年前

一艘远洋的帆船

曾经载着五个中国人

和一些外国人

从中国开往欧洲

途中会发现

除了五个中国人以外

所有的外国人

都病得奄奄一息

那么经诊断

他们都患有坏血病

奇怪的是同乘一艘船

又是相同的人 相同的经历

大家在一起风餐露宿

受苦挨饿

漂洋过海

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

却能判若异类呢

后来发现

这五个中国人

都有喝茶的嗜好

而外国人却没有

这个时候就得出一个结论

说喝茶是这五个中国人

不得坏血病的原因

这个结论也是用

求异法得来的

我们看一下

求异法的这个图示

被研究现象有两个情况

出现的和不出现的场合

我们看到当被研究现象

出现的场合之中

就有了有关情况A

当被研究现象这个a

没有出现的时候

也就没有了被研究现象的A

这样我们就断定A和a之间

它是有因果关系的

求异法的特点是同中求异

它要求被研究现象中

出现的场合

和不出现的场合中

有且只有一种情况是不同的

而其他情况要求完全相同

那么当然了

这种情况一般只有

在人工控制的

人工干预的情况下

才能做到

因此

我们今天求异法的应用

一般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这样能够保证求异法的结论

要比求同法可靠得多

但是

求异法它也是

一种非演绎推理

它是或然性的

因为它不能保证

它考察的所有的情况

那么我们同样问题

我在研究每一个

或然性推理的时候

需要做到的是

提高或然性推理的可靠性

我要提高求异法的可靠性

有两个方法

第一 我要考察

两个场合中是不是

还有其它的差异

因为求异法要求

在我的研究现象出现

和不出现的场合中

只有一种差异存在

而要求其它所有的情况

都是完全相同的

那么如果说其它情况中

可能存在着另外的差异

那么就有可能

让这个另外的差异

成为真正的原因

我们国内 全世界依然如此

在我们对生物进行

研究的过程之中

医务人员注意到一个现象

同样的医疗措施

会有不同的医疗效果

为什么

这有可能就和

治疗的时间相关联的

比如说

糖尿病人他在

早上4点的时候

对胰岛素最敏感

人得传染病最可能

死亡的时间

又和细菌最敏感的

时间是一致的

大概是在早上5点左右

这样子医疗工作者就认识到

在进行医学研究时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

就采取某种医疗措施

和不使用某种药物之外

还要注意到时间的相同

不能因为时间的不同

而导致情况的不同

从而导致一个

错误的因果关系

因此我们在使用求异法

来进行论证的时候

就要注意到

表面上的不同之外

实际上有没有可能

隐藏一个另外的差异

我们要要求严格遵守

其它情况完全相同的要求

很有意思的一篇报道

2005年的5月18号

北京的竞报有

一个这样子的题目

说15%的爸爸

在替别人养孩子

这个论述很可怕

因为根据北京华大方瑞

司法物证鉴定中心的数据统计

在做亲子鉴定的近600人中

有15%排除了亲子关系

这个论述很可怕

我们会觉得中国的亲子关系

中国的夫妻关系

已经受到很大的质疑

那么因为这个测验中

只有两类人

但实际上

在这两类人的对比过程之中

是不是存在着另外的原因

另外的差异

那什么样的原因

可能是隐藏的

那我们有一个问题提出来了

什么样的人

才会去做亲子鉴定

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做

只有对于夫妻双方的忠贞

有所怀疑的时候

才做这样的鉴定

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在这个调查数据

所隐含的背景之外

还有其他的差异

也就是不是所有的人

都会做这样的测试

再比如说

在美国与西班牙

曾经作战期间

美国的海军为了招揽士兵

到处散发海报

他们当时有一个海军广告

是这样讲的

说都来参加美国海军吧

美国海军的死亡率

比纽约市民还要低

当然了

那么海军的官员具体就

这个广告还做出了解释

他说我们统计了

现在纽约市民的死亡率

每千人是16人

而且尽管是战时

打仗的时候

咱们美国的海军

士兵的死亡率

也只不过每千人之中的9人

它在使用一个求异法

来告诉你差异应该只有一个

就是群体

纽约市民和美国的海军

但是我们想一想

这个差异仅仅存在于

纽约市民和海军之中吗

不是的

什么样的人能参军

身强体壮的

可是纽约市民中

还包含着那些

生存能力较差的婴儿和老人

它就成为了另外一个差异

那么就能削弱我们刚才

论证之中的这样的因果关系

第二个需要注意的

就是我们两个场合

唯一不同的情况

是被研究现象的全部原因

还是部分原因

如果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是复合的

而且每一个部门的原因

又是单独作用而不同的

那么

总原因的部分原因

消失的时候

被研究现象可能就不出现了

比如说咱们农作物高产的原因

它是复合的

天气条件

适当的管理

优良的种子

它都是农作物高产的原因

其中好天气

它只是农作物高产的部分原因

而不是全部原因

如果我们把天气

看做唯一的原因

当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因此

我们只有找到那些

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才能真正的把握

这些现象和现象

之间的因果联系

那么今天我们的网络上

盛行的一个流行的说法

说多吃巧克力会引起皮肤

尤其脸上长粉刺

巧克力是引发粉刺的原因

而确实是如此

很多长粉刺的人都证实

他们皮肤上的粉刺

是在吃了大量巧克力

以后出现的

但是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

把结果当成了原因了

因为一项最新的

一个科学研究表明

说荷尔蒙的改变

加上精神压力的出现

才会引发粉刺

而有证据表明

喜欢吃巧克力的人

遇到压力的时候

也会吃掉更多的巧克力

也就是说

吃巧克力不太可能引发粉刺

而是吃巧克力和粉刺

都是精神压力的结果

那么回到我们之前讲的

也就是这样子

因果关系的复杂多样性

我们在具体的事物之中

才需要去冷静的判断

去分割里边的因果关系

是整体的 是部分的

还是到底谁是原因

谁是结果

逻辑思维与写作课程列表:

导论

-导论

--导论

第一章 概述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测试题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何为批判性思维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课后思考

第二章 概念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概念及其特征

--课后思考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测试题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测试题

--2.2概念的种类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测试题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测试题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测试题

--2.3概念间的关系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测试题

--2.4概念的限制的概括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测试题

--2.5下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测试题

-2.6.1 划分的方法

--2.6.1 划分的方法

--2.6划分的方法与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三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测试题

--3.1命题和推理概述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课后思考

-3.5.1 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3.5.1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测试题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课后思考

第四章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测试题

--4.1直言命题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测试题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测试题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测试题

--4.2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测试题

--4.3三段论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五章 非演绎逻辑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测试题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测试题

--5.2.1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测试题

--5.2.2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测试题

--5.2.3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测试题

--5.2.4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测试题

--5.2.5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测试题

--5.3类比推理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测试题

--5.4.1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测试题

--5.4.2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六章 论证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测试题

--6.1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2 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6.2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测试题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测试题

--6.3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第七章 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7.1歧义性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测试题

--7.1歧义性谬误

-7.2 含混谬误

--7.2含混谬误

--7.2 含混谬误 测试题

--7.2含混谬误

-7.3 论据谬误

--7.3论据谬误

--7.3 论据谬误 测试题

--7.3论据谬误

--课后思考

第八章 常见的推理形式

-8.1.1 支持(上)

--8.1.1支持(上)

--8.1.1 支持(上) 测试题

--8.1支持

-8.1.2 支持(下)

--8.1.2支持(下)

--8.1.2 支持(下) 测试题

-8.2 削弱

--8.2削弱

--8.2 削弱 测试题

--8.2削弱

-8.3 假设

--8.3假设

--8.3假设

--8.3 假设 测试题

-8.4 推出

--8.4推出

--8.4 推出 测试题

--8.4推出

-8.5 解释

--8.5解释

--8.5解释

--8.5 解释 测试题

--课后思考

-8.6 评价

--8.6评价

--8.6评价

--8.6 评价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九章 有逻辑的写作和写作的逻辑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测试题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测试题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测试题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测试题

--课后思考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