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逻辑思维与写作 >  第二章 概念 >  2.6.1 划分的方法 >  2.6.1 划分的方法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6.1 划分的方法在线视频

下一节:2.6划分的方法与规则

返回《逻辑思维与写作》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6.1 划分的方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这一节我们来讲划分和划分的规则

关于划分呢我们来看

诗人余光中他对于朋友的划分

余光中把朋友分为了四类

他说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

是理想只是可遇不可求

第二型是高级而无趣这种大概就是

古人所谓的诤友甚至是畏友了

第三型低级而有趣

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

第四型低级而无趣

这种朋友跟第一型的朋友一样少

或然率相当之低

那么余光中的这个分类

他是按照两个标准

高级和低级

以及有趣和无趣将朋友进行分类

那么我们在这讲到的

划分也就是在这的分类

它是种非常常见的逻辑方法

当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

尤其是遇到外延大的研究对象的时候

我们比较常见的可能是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就是我们做个案研究

而除了个案研究之外

我们考虑更多的可能就是划分的方法

比如说我们在研究古代文学的时候

会分期

我们在研究外国文学时会分国别

我们研究方言的时后则会划分方言区

当我们把一些外延大的概念

通过一定的方式变成小的概念的时候

能够保证我们研究的精确性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看

划分和划分的结构

那么我们前面在讲到定义的时候

针对的是概念的内涵

当然概念的使用

不仅需要明确它的内涵

同样还需要明确它的外延

也就是我们来明确概念

所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包含哪些分子或者那些子类

范围有多大

那么由于不同类型概念

它的外延的大小各自不同

因而其明确它的方法自然也有所差异

单独概念当然很简单了

因为他只有一个

我们可以通过指出它外延包含

单一对象的方法来明确它是什么

但是对于普遍概念

尤其是当我们面对那些外延特别大

以至于难以列举又没有必要列举的时候

那么划分这种方法就必须在

明确外延时得以使用

那么所谓划分

什么是划分

它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

将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念

来达到明确其内涵的逻辑方法

这个定义里面呢依然出现了

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被划分的属概念

然后划分后的种概念

这个信息告诉我们划分前

和划分后一定要具有的是属种关系

其次当然讲划分的标准

那么我们来看下面的这个划分

社科院在自己所编纂的

《中国语言地图》把

我国国内的汉语方言分为10个大的区域

客家话 粤语区 吴语区

客语区 闽语区 湘语区

赣语区 晋语区 徽语区 平话区

在这个例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

非常明显的划分由三个部分构成的

划分的母项也就是我们的方言

划分的子项也就是这10个方言区

以及划分的根据当然是语言的特征

那么在这里边划分的母项

就是指被划分的概念

就像我们例子里边的汉语方言区

而划分的子项是指划分后的种概念

它通常是代表小类的概念

我们刚才的十个方言区的概念

那么划分的根据它是指把母项

划分为子项所依据的标准

那么上面的这个划分之中

这三个构成部分缺一不可

没有母项它们划分什么

没有对象也不可能进行划分

那么没有子项划分是没有结果的

等于没有划分

而没有根据的划分就没有标准

那么这个划分也就无法称之为划分

那么我们在划分的时候有一个问题

既然讲划分有母项和子项

而母项和子项又针对着相应的属种关系

那么我们在划分的

结构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

就是划分前母项的全部属性

和划分后的子项必须有

第二个问题我们来讲划分的类型

我们比较常见的划分是这样子的

第一种划分的类型叫

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这是日常思维中最常见的两种划分方法

一次划分非常简单

一次把母项划分完毕

这种划分只有两层

一层是母项一层是子项

比如说我们在前面几章讲到的概念 人

我们把人分为男人和女人

这种划分就是一次划分

也是最基本的划分方法

那么什么叫连续划分

连续划分是把一个词项划分为若干个子项

再对子项进行划分

就是我第一次划分出来的两个层

一个是母项一个是子项

然后我再一次划分的时候

我把第一次划分的子项

视为二次划分的母项再连续划分

比如说我们在这样划分自然物的时候

可以这样讲说自然物一次划分

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那么有机物和无机物当然是子项

那么我在这个时候我又可以把

有机物和无机物当成母项二次划分

把机物又划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那么在这里面就是一个包含了三个层次

进行了两次划分的连续划分

那么和一次划分相对应的

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划分方法叫

二分法

它是以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作为划分标准

听到这个词是不是很耳熟

有没有某种属性那我能不能想到

根据概念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我们把

我们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可见二分法划分出来的

两个子项一定是相对应的

一正一负两个概念

那么将母项中具有该属性的

对象划分为一类

它就是正概念

将不具有该种属性的划分为另一类

它就是负概念

这两者之间我们想一想

必然是矛盾关系

比如说我们把战争

我可以划分为正义战争

和非正义战争两个类

那么我们需要讲到

二分法它是一个特殊形式的一次划分

这种划分的方式

在我们只对一个词项的

部分外延感兴趣的时候才会使用得到

逻辑思维与写作课程列表:

导论

-导论

--导论

第一章 概述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1.1逻辑学的历史起源

--1.1.1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上) 测试题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1.1.2 逻辑学的历史起源(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 何为批判性思维

--1.2何为批判性思维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3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1.4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课后思考

第二章 概念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1概念及其特征(上)

--2.1概念及其特征

--课后思考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2.1.2 概念及特征(下) 测试题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2.2.1 概念的种类(上) 测试题

--2.2概念的种类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2.2.2 概念的种类(中) 测试题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2.2.3 概念的种类(下) 测试题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2.3 概念间的关系 测试题

--2.3概念间的关系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2.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测试题

--2.4概念的限制的概括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2.5.1 下定义的方法 测试题

--2.5下定义的方法和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2.5.2 下定义的规则 测试题

-2.6.1 划分的方法

--2.6.1 划分的方法

--2.6划分的方法与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2.6.2 划分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三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3.1 命题和推理概述 测试题

--3.1命题和推理概述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1 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 不相容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1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3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测试题

--课后思考

-3.5.1 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3.5.1二难推理

--3.5.1 二难推理 测试题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3.5.2 如何摆脱二难推理

--课后思考

第四章 直言命题及其推理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4.1.1 直言命题 上 测试题

--4.1直言命题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4.1.2 直言命题 中 测试题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4.1.3 直言命题 下 测试题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2 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测试题

--4.2直言对当关系推理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4.3.1 三段论概述 测试题

--4.3三段论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4.3.2 三段论的规则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五章 非演绎逻辑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1 完全归纳推理

--5.1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5.1.2 不完全归纳推理 测试题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1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测试题

--5.2.1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2 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测试题

--5.2.2求因果五法之求异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3 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测试题

--5.2.3求因果五法之求同求异并用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4 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测试题

--5.2.4求因果五法之共变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2.5 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测试题

--5.2.5求因果五法之剩余法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5.3 类比推理 测试题

--5.3类比推理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1 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测试题

--5.4.1逻辑基本规律之同一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2 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测试题

--5.4.2逻辑基本规律之矛盾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5.4.3 逻辑基本规律之排中律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六章 论证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1 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测试题

--6.1论证的结构和要求

-6.2 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6.2论证的方法

--6.2 论证的方法 测试题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6.3 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测试题

--6.3论证的有效性分析

第七章 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7.1歧义性谬误

--7.1 歧义性谬误 测试题

--7.1歧义性谬误

-7.2 含混谬误

--7.2含混谬误

--7.2 含混谬误 测试题

--7.2含混谬误

-7.3 论据谬误

--7.3论据谬误

--7.3 论据谬误 测试题

--7.3论据谬误

--课后思考

第八章 常见的推理形式

-8.1.1 支持(上)

--8.1.1支持(上)

--8.1.1 支持(上) 测试题

--8.1支持

-8.1.2 支持(下)

--8.1.2支持(下)

--8.1.2 支持(下) 测试题

-8.2 削弱

--8.2削弱

--8.2 削弱 测试题

--8.2削弱

-8.3 假设

--8.3假设

--8.3假设

--8.3 假设 测试题

-8.4 推出

--8.4推出

--8.4 推出 测试题

--8.4推出

-8.5 解释

--8.5解释

--8.5解释

--8.5 解释 测试题

--课后思考

-8.6 评价

--8.6评价

--8.6评价

--8.6 评价 测试题

--课后思考

第九章 有逻辑的写作和写作的逻辑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9.1 好文章的逻辑标准 测试题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写作的逻辑语言

--9.2 写作的逻辑语言 测试题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3 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测试题

--9.3写作思路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写作机构的逻辑性

--9.4 写作结构的逻辑性 测试题

--课后思考

2.6.1 划分的方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