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在线视频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下一节: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看汉乐府民歌的

《饮马长城窟行》

我们念一下

青青河畔草

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

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

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

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

下言长相忆

大家注意《饮马长城窟行》

是汉乐府诗的固定的题目

就有点类似我们宋代人

写的词的词牌相似

这些呢并不是这一首诗的

作者自创的

大家看这一首《饮马长城窟行》

偶句押韵是随意的

也有两句一换韵

也有四句一换韵的

还有六句一换韵的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

青青河畔草

绵绵思远道

草和道都是押仄声韵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

都是押平声韵

这就是两句一换韵

后面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

就换成平声韵

也是两句一换韵

他乡各异县

展转不相见 这里又换成仄声韵

也是两句一换韵

以上八句换了四次韵

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

谁肯相为言

这一点就跟上面有所不同

就是四句一换韵

而且两句才一个押韵

寒跟言相押韵

风跟媚就不押韵了

可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当然这里鱼和书相押韵的

长跪读素书

书中竟何如

如字也押韵

这里就六句一押韵

六句才换一次韵

上言加餐食

下言长相忆

又换成入声韵了

这个押韵啊情况相对的变化比较多

有两句一换的韵有四句一换韵的

有六句一换韵的

甚至也有平声韵

还有仄声韵和入声韵都用到

整个这首诗啊

它的主题是写征夫思妇

以征夫思妇为题材

战士在前方打仗

他的妻子在后方苦苦的思念他

青青河畔草

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

大家注意这四句

青青河畔草

用这个来以草况思

也用的比兴的手法

以草引诗又是一种兴起的方法

这里用了比兴的办法

因为河畔的草

到了晚春之后

这个草就长得非常茂盛

极天际地无处不在

河畔的草以草的多

暗示愁的思念和愁的多

绵绵思远道

绵绵是绵延不断的样子

写自己的愁思之多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

远道这里的远道是指远方的丈夫

难以想念

夜里经常梦见他

梦见他

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

展转不相见

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

写自己的梦里

这个飘忽不定

他乡各异县

写自己丈夫从军所在的地方

展转不相见 一转眼却又看不见

这里的展转跟车旁的

辗转用法一样

后面车旁的辗转

应该是一个后起字

最初倒是用这个没有车旁

但是后来为了表示

这种辗转这种词专用

倒习惯加上车旁

因为汉朝写汉乐府这首诗的时候

大概这个后起字的这个辗还没有

这四句啊

开始于梦 由梦转觉由觉赋诗

八句四转写惝惶迷离极其曲折

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

谁肯相为言

枯桑因桑树枯落

叶子掉了而知道天气

已经到了秋季了

甚至到了深秋季节

知秋风

海水知天寒

海水虽然无冰也知道天寒

知道 或者从海水

我国的北方的海还是结冰的

海水结冰了而知道天气的寒冷

那么由季节的转换

由天气的寒冷

想到远在异地他乡从军的丈夫

入门各自媚

谁肯相为言

别人啊各管自己

自己写出自己孤独的独居的辛苦

下面呢写丈夫从远方捎信来

自己写收到丈夫信件的情况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写出对丈夫的苦苦的思念

大家注意这里的鲤鱼

不是真的现实当中

丈夫在远方给你带来两条鲤鱼

不是

而且做成鲤鱼形状的木制的信函

把信夹在里面

木夹子把它夹住

外面木夹子雕成鲤鱼的形状

中有尺素书

尺素书是一尺左右的白素的信

大家知道在汉朝早期的时候

还没有纸

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

当然了现代的考古新发现

在蔡伦造纸之前

就已经有纸

但是那时候的纸的产量很低

普通人用还不大用

那么人们写信呢

一般是写在竹简或者木简上

但是竹简或者木简比较沉重

不便于带到遥远的地方

也有的用丝绸写

丝绸非常轻巧

用一个木夹子一夹

当然是非常轻巧了

但是丝绸的代价较大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客人从远方给我带来信来

塞给我两条双鲤鱼夹着的信

一个叫小孩打开信一看

中间有丈夫写来的

用丝绸写的信 素书

长跪读素书

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

下言长相忆

长跪 古代人啊

汉代的时候

人们一般是不坐凳子也没有椅子

一般人都坐在地上

坐在地上呢

平常坐着

人有的带着像跪的情况

这个屁股啊是坐在那个

臀部坐在脚后跟上这叫坐

如果臀部离开脚后跟

靠膝盖着力这就叫跪

跪的这种形式

现在我们还有

而坐的坐在地下这种形式

现在我们一般已经不用了

但是我们去韩国去日本

仍然有这种情况

仍然有这种情况

这里讲的长跪

就是指那个屁股抬起来

臀部离开脚后跟

就采取跪的形式

表示对这个书的尊重

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

下言长相忆

上面的信啊说要加餐食

注意保重身体

又说很想念家里 很想念家里

这首诗呢反应了这个汉代

战争和对人们家庭造成的影响

先是叙说思妇梦见征夫的情景

后来又写梦后收到征夫书信的情景

都是写由于战争由于要从军打仗

使得夫妻分离

家庭的分开

又写妻子和丈夫之间的思念的感情

从艺术上来说

这样的汉乐府的诗写得语言很朴实

雅俗共赏

但是情节却很曲折

婉转流畅

反应社会的生活很深刻

语言也很优美

对后代的这个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全诗都是写对思妇的种种意想

诗情千回百转

四段四说分节和用韵也无拘无束

随着思绪的变化自由发展

不用典故不加雕琢语言清新而活泼

好 我们关于这个汉乐府诗啊

就讲到这里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