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  10.3 鲍照及其诗 >  10.3 鲍照及其诗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0.3 鲍照及其诗在线视频

10.3 鲍照及其诗

下一节: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0.3 鲍照及其诗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讲鲍照

鲍照是南朝宋的文学家

宋就是宋齐梁陈的那个宋

因为他的皇帝是姓刘

又叫刘宋

跟后代两宋时期姓赵的

做皇帝的那个两宋往往称为赵宋

他与颜延之

谢灵运

合称 元嘉三大家 他字明远

汉族人

祖籍东海

东海呢现在是江苏跟山东接界的

靠近海边的那一块地方

他家久居建康

家世贫贱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

就是现在的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倒应该是跟我家靠得很近

我们家乡就是属镇江管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

鲍照26岁

据史书记载

他曾经谒见临川王刘义庆

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

他不死心

准备献诗言志 有人劝阻他说

郎位尚卑 不可轻忤大王

鲍照大怒

千载上有英才异士

沉没而不可闻者

岂可数哉 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

使兰艾不辨 终日碌碌

与燕雀相随乎

之后 他终得赏识

而被封为临川国的侍郎

元嘉二十一年

刘义庆病逝之后

他就失去职务

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

后来又做过一段时间始兴王刘浚的侍郎

宋孝武帝刘骏

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

他任海虞令

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

出为秣陵令 转为永嘉令

秣陵就是现在的南京了

孝武帝大明五年

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

次年 子顼任荆州刺史

他随同前往江陵 为前军参军

刑狱参军等职

掌书记之任

孝武帝死后 太始二年

文帝十一子刘彧

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

是为明帝

子顼响应了

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

子勋战败 子顼被赐死

鲍照也为乱兵所害

鲍照这个人对政治上的地位很追求

这也是他最后一生

死于非命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的地位并不很高

并没有卷入政治漩涡的必然性

但是他是卷入了政治漩涡当中

最后又死于乱兵之中

既可惜也可叹

鲍照的这种人生的道路

很值得我们反复地深思

这是他的几幅照

鲍照的墓现在在安徽黄梅县

黄梅镇的东禅寺村 黄梅县土肥测试站内

鲍照墓地有封土高2米

坐北向南

墓前有碑

有1.96米

宽0.9米

上刻着 南朝宋参军

鲍公明远之墓

是为繁体楷书

是清道光二十五年当地的

知县刻的

鲍照的创作以诗为主

现在存诗204首

在南北朝的诗人当中

这个数量不算很少

他最著名的是《拟行路难》十八首

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对门阀社会的不满

怀才不遇的痛苦

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

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少部分诗描写了

边塞战争和征戌的生活

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艺术风格俊逸豪放

奇矫凌厉

直接继承了建安的传统

对后世的李白

岑参

高适

杜甫都有较大的影响

鲍照是一个出身寒微

很有才华的 又积极进取的

一个知识分子

他的诗在艺术形式上

大力写作乐府诗

有80多首

有三言

五言

七言

杂言等多重形式

五言诗讲究骈俪

圆稳流利

内容丰富

感情饱满

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

并可以自由换韵

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

这三句话大家牢牢得记住

牢牢的记住

刚才我们讲到曹丕的

《燕歌行》

就是句句用韵的七言诗

到鲍照手里有两个变化

一个变化是隔句用韵

句句用韵就是柏梁体

隔句用韵为后代人所沿习

第二个呢经常换韵

跟曹丕的那个是一韵到底

就是押同一个韵一直到底

往往中间不换韵

诗就很难写得太长

你一会儿就把这个韵中的

常用的字全部用掉了

一种就要用许多冷僻字

往往就要凑韵

效果就不好了

所以适当的换韵使诗也多变化

这是开拓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

这一点是鲍照对中国诗歌史的

杰出的贡献

这一点不可小看

一是换韵

一个是隔句押韵

再一个开拓了七言诗的创作

在他的努力之下

为唐代歌行体诗的大丰收

奠定了一个基础

这是鲍照对中国诗歌史的杰出的贡献

大家注意

他的乐府诗也突破了

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

思想深沉含蓄

意境清新幽邃

语言容量大

节奏变化多

辞藻华美流畅

抒情淋漓尽致

并具有民歌的特色

这个关于鲍照诗在艺术上

对中国诗歌史有很大的贡献

另外我们刚才讲到一点

我们也强调就是他对唐代的边塞诗

他写了许多边塞诗

这对唐代隋唐时期边塞诗的

繁荣也做了开拓的作用

钟嵘《诗品》论述到

鲍照就这样说

宋参军鲍照

其源出于二张

善制形状写物之词

得景阳之諔诡

含茂先之靡嫚

骨节强于谢混

驱迈疾于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

跨两代而孤出

嗟其才秀人微

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

不避危仄

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

多以附照

对鲍照评价 还是较高的

后代的人对鲍照也有较高的评价

像杜甫用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这两句诗来称赞李白

《许彦周诗话》也说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

诗中不可比拟

王夫之称他

一以天才天韵

吹宕而成

独唱千秋

更无和音

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

鲍照材力标举

凌厉当年

如五丁凿山

开人世之所未有

当其得意时

直前挥霍

目无坚壁矣

骏马轻貂

雕弓短剑

秋风落日

驰骋平冈

可以想此君意气所在

陆时雍的这个《诗镜总论》

对鲍照的评价比较中肯

比较中肯

沈德潜也说 明远乐府

如五丁凿山

开世人所未有

后太白往往效之

鲍照还写过《芜城赋》

借广陵 就是扬州 在汉代的

繁荣和今时的荒凉

来抒发怀古之幽情

被视于六朝抒情小赋的

代表作之一

他的散文基本上是骈文

还写过一首著名的作品叫

《登大雷岸与妹书》

抒情议论融合

文气跌宕

辞藻绚丽

兼有骈散之长

他基本是用骈文写成的

写得很优美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10.3 鲍照及其诗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