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在线视频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下一节: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来串讲这篇文字

这篇文字呢总共分五段

我们分段来解析它

第一段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

无恙 幸甚 幸甚

将军勇冠三军

才为世出

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以高翔

开头两句啊是客套话

或者说是书信的格式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

无恙

幸甚 幸甚

这是就是古时人

书信的套语

将军勇冠三军

才为世出

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以高翔

一上来啊

对陈伯之高度的称赞

勇冠三军

英勇为全军第一

三军是古代对军队的统称

才为世出

才能为救世而出

放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以高翔

燕雀是指陈伯之放弃

齐而投奔梁的这件事情

这句话出于史记的《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写当时陈涉年轻的时候

就胸怀大志

别人都笑话他

你这么一个地位卑贱的人

有什么大志

他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嘲笑他的那些伙伴们

不能像燕雀这些小鸟

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

陈伯之最初在齐东昏侯手下统领军队

与齐军一起抵抗梁武帝

后来因为势弱

而投降梁朝

这里称他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以高翔

指这件事情

昔因机变化

遭遇明主

立功立事

开国称孤

朱轮华毂

拥旄万里

何其壮也

我们逐句的来解读

因机变化

遭遇明主

指陈伯之背弃东昏侯

投奔梁朝

遭遇明主

就是梁武帝

现在就我们看到的一些资料

梁武帝这个人是一个宽宏大量

很有文采的人

当然他后来呢

气量又过于宏大

乃至于敌我不分

最后遭受那个晚年遭遇(侯景之乱 )一些不幸

立功立事

开国称孤

写陈伯之降梁之后

辅 佐梁武帝 建立事业和功勋

开国称孤

古代啊

凡是受封爵位者

都可以称孤

我说的就是南北朝

这个时候

晋以后封 爵

自郡公到县男

皆冠以“开国”的称号

以示尊贵

陈伯之降梁后

受封征南将军、 丰城县公

食邑二千户

所以可以称孤

所以叫开国称孤

朱轮华毂

拥旄万里

何其壮也

朱轮华毂是指住着华丽的车辆

朱轮 丹漆的车轮

华毂 文饰华丽的车毂

车轮中心的圆 木

此处“轮”与“毂”

皆代称车辆

拥旄万里

何其壮也

旄是手持旄节等朝廷赐你的这种身份

是指陈伯之降梁之后

担任江州刺史

统率军队

势力范围很广大

旄是旄节 古代用旄牛尾

装饰的旗子

万里形容统领范围的广大

何其壮也

多么雄壮

这里是对陈伯之过去的那种在

梁朝没有投降北魏之前

那种很得意的样子

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

闻鸣镝而股战

对穹庐以屈原膝

又何劣邪

奔亡之虏

指逃亡投敌的叛徒

在这里是指陈伯之于天监

元年投奔北魏一事

一旦指突然

逃亡

闻鸣镝而股战

鸣镝是一种响箭

镝本来是指箭头

这个响镝

发出声音来

往往这个箭

本来在飞行当中飞的快的时候

也会有一种风的声音

但是特别是这种响镝

就更有一种震撼力

听到 这个鸣镝

而股战

就吓到发抖

对穹庐以屈膝

穹庐是北魏人所居住的毡帐

北方当时的少数民族都住

这种蒙古包似的

这一类的毡帐

在这里是代指北魏的朝廷

在少数民族的统治面前卑躬屈膝

又何其劣邪

有多么的卑劣

他这里态度非常鲜明

对他前面在梁朝的时候

那些荣耀那些地位大加称赞

而对于他的投降北魏

又采取高度蔑视的态度

到这里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探讨陈伯之

为什么会投降的原因

指出他的错误所在

寻君去就之际

非有他故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

外受流言

沈迷猖獗

以至于此

寻君探讨没有叛梁投魏之时

并没有其它的原因

寻是探寻

去是叛离

没有其它原因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

是因为对内不能很好的审察自己

不能认真的考虑 外受流言

对外又轻信的相信谣言

而背叛了梁朝

沈迷猖獗

沉醉迷态狂妄放肆

以至于此

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田地

圣朝赦罪责功

弃瑕录用

推赤心于天下

安反侧于万物

将军之所知

不假仆一二谈也

这里啊

又反过来说

梁朝对于这些有

过错的人的宽宏大量

圣朝赦罪责功

只看你的功劳

而对你的罪行宽恕

弃瑕录用

不追究从前的过失

而加以任用

推赤心于天下

安反侧于万物

这两句话几乎的对仗的句子

梁武帝以赤诚之心待天下之人

使一些摇摆不定的人都能安下心来

赤心是诚心的意思

反侧本来是指身体翻来覆去

在这里形容有一些人怀有二心

就是还有点摇摆不定的时候

将军之所知

不假仆一二谈也

这里的仆是自称

是我

这里对这些情况你都了解

你原来也是梁朝的官员

你都了解

用不着我一一的去介绍

下面举多少个历史事件

来说明这个问题

朱鲔涉血于友于

这里涉及到一个故事

朱鲔涉血于刘秀之友于

的省略句

朱鲔杀了刘秀的兄弟

汉更始帝刘玄即 位之初

刘演为大司徒

威名日盛

朱鲔为大司 马

劝更始帝杀了刘演

后来刘演的胞弟

刘秀攻洛阳

朱鲔坚守

刘秀答应不计旧怨

保留他的官职

朱鲔乃降

涉血,指杀人众多

血流满地

友于兄弟 是指兄弟

杀了刘秀的兄弟

最后刘秀也宽宏大量

张绣事刃于爱子

汉主不以为疑

魏君待之若旧

况将军无昔人之罪

而勋重于当世

在这里又用一个典故

就是张绣的典故

张绣事刃于爱子

张绣事刃于曹操之爱子的省略句

张绣杀了曹操的爱子

汉献帝 建安二年(197)正 月

张绣以宛城投降曹操

后来又反悔打败曹军

流矢 伤及曹操 杀曹操长子曹昂

及侄儿曹安民

四年,张 绣复率众投降曹操

封列侯

事刃是刺杀的意思

杀了曹操的儿子

曹操都没有计较他

仍然让他再次投降

在这里前面用了朱鲔(wei)涉血于友于

张绣事刃于爱子

前一句汉主不以为疑

指的刘秀照样宽容朱鲔

魏君待之若旧

指曹操宽容这个张绣

况将军无昔人之罪

而勋重于当世

这里用到朱鲔张绣的事情

他们当时啊

都做了杀了对方的哥哥

或者他的儿子

最后都受到原谅

这件事情

那么你陈伯之没有他们的罪过

却有更大的功劳

所以

一定会得到宽恕

夫迷途知返

往哲是与

不远而复

先典攸高

这几句

夫迷途知返

这句话很好解释

往哲是与就是

是前贤所称许的

不远而复

先典攸高

迷途不远而能回头

是古代典籍所推崇的

《易经》就说

不远复 无祇悔 元吉

这是大吉之事

攸高 攸就是首的意思

高是推崇

受称赞的

迷途知返

所以劝陈伯之及早回头

主上屈法申恩

吞舟是漏

屈法申恩

就是松缓刑法

申明恩德,赦免罪大恶极的人

吞舟是漏

就是网眼非常松

非常大

就是能吞的下舟的那种大鱼

都能给网眼里面漏掉

吞舟是漏证明

那个刑罚的宽松

甚至于罪大恶极的人都可以放过

将军松柏不翦

亲戚安居

高台未倾

爱妾尚在

悠悠尔心

亦何可言

大家注意

这几句话

写的很感动人

将军松柏不翦

就你的祖坟没有受到破坏

亲戚安居

你的家里的这些亲人

他都住在原来的地方

高台未倾

宅邸完好

高台指他的住址

没遭到一点点破坏

爱妾尚在

你的小妾都还在家里

悠悠尔心

亦何可言

你仔细想想

还有什么话可说

大家注意

梁武帝这个人的宽容就表现在这里

不是丘迟的这封信

特别感人

而是梁武帝做事的大度特别的感人

陈伯之投降敌国之后

没有因此把他的家小都满门抄斩

史上就有另外一个例子

大家知道 李陵

李陵他是李广的后人啊

因为在战争当中

最后寡不敌众

被迫投降了匈奴

汉朝就对李陵满门抄斩

李陵想回也回不来了

你回来之后多掉了一颗人头

还有什么意义呢

而对陈伯之

这里

所以丘迟也抓住人心

最软弱的地方

打动他

将军松柏不翦

亲戚安居

高台未倾

爱妾尚在

悠悠尔心

亦何可言

我想这几句话

是特别能打动陈伯之的

你回来地位不变

什么都一点损失也没有

国家没有因此计较你

对你家里人采取报复的手段

这一点在古代的封建帝王中

梁武帝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非常难能可贵的

非常难能可贵的

没有使得家里面有人

因此受他的牵累而遭到报复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