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  29.2 《无题》赏析 >  29.2 《无题》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9.2 《无题》赏析在线视频

29.2 《无题》赏析

下一节: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9.2 《无题》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我们看无题诗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的题目以“无题”命篇

是李商隐的一种创造

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

多数是描写爱情的

它的内容或因不便明言

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确当的题目来表现

所以命为“无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他的

集子中有20多首

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呢就直接写上无题的

像无题 无题二首

无题四首

等等

这一类的诗作基本上都是爱情诗

还有一类呢他是用诗的

首句当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或者几个字作题目

比如说像《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首诗并不是通篇咏锦瑟的

而是用锦瑟来起兴

还有像八岁偷照镜等等

就以这个第一句作题目

这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无题

后者这种无题诗呢

情况就稍为复杂一些

并不都是写爱情的

比如锦瑟就不是写爱情的

下面

我们串讲这首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

开头这两句啊

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

抒情主人翁的心境

由于受到某些力量的阻隔

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

分离的痛苦使他不堪忍受

曹丕的《燕歌行》啊《燕歌行》两首

我们熟悉的是

秋风萧瑟天气凉那一首

还有一首啊是以别日何易会日难

开头的

别易会难

是人们共同的认识

宋武帝也写有《丁都护歌》

有别易会难得

这样的句子

但是呢这一首说

相见时难别亦难

写的因为别亦难的难字

不仅是难以割舍之难

而且是痛苦的难以禁受之难

不但相见不容易

告别也不易也不易

写出这个难以割舍之难

一句之中两处使用难字

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

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

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

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

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这样的缠绵心态在

别易会难的平铺直叙中

是不易体会到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是春风

到晚春的时候

因为春风无力

所以百花凋零

人类对此感到无可奈何

而自己也同眼前这个花朵一样凋残

令人怅惘和惋惜

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

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

物我交融

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里啊

把自己的思念

如同春蚕吐丝

到死方休

自己痛苦的泪水

仿佛蜡烛的泪水泪一样

直到蜡烛烧成灰

泪始干

这里呢

涉及到一个农家生活的一个小常识

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蚕啊 在城里的同学很难见过

蚕呢最早是这个蛾子

交配产下来的产卵

当它经过一段时间

当然现在还经过一些

药水处理过之后

每到春天

它就长出那个小蚕

一开始那个小蚕一点点大

因为那个蚕籽就很小很小

大概比那个小的菜籽还小还要小的多

一点点

一长出那个黑的

一点点大的小蚕

所以它吃上那个茎嫩的小桑叶

出来之后慢慢长大

身体也长长

到一定的时候它要脱一层皮

脱过皮之后呢

它又长大很多

等到一定时间的时候

再脱一次皮

最后再脱皮

等到脱最后一次皮的时候

每脱一次皮就称为眠

跟那个睡眠的眠写起来是一样的

等到大眠之后

这个蚕就不再脱皮

它再长大

大到一定的程度

它的颜色由青白色

小时候它是黑色

后来慢慢变成青色

然后长的渐渐的发白

变成青白色

到了大眠之后

它慢慢长成灰色

慢慢地身体变得透明

灰褐色灰褐色浅灰褐色

然后就透明

透明等到这个时候

一定的时候

它就开始不吃不动

不吃不动

然后呢也不吃桑叶了

然后呢就开始吐丝

等到这个时候

我们就要把它从这个养的蚕匾子里面

移到这个像菜籽或者

是什么草木扎的那个笼子就是让它结茧

然后他就看到那个蚕一点点的吐丝吐丝

然后呢

一开始还看得见那个蚕在里面吐

那个嘴啊用嘴在吐丝

一点点结成一个茧子

结成一个茧子

这个茧子越结越黑越结越厚

慢慢就从透明变成看不见了

这个茧子呢

如果你不很快处理

它有的时候到缫丝厂去

把那开水里面一煮

那么里面的生命也也就杀死了

然后呢把这个丝抽出来缫丝

缫丝之后由印染厂把它去成丝绸

印上这个

彩色绚丽的绸缎

如果不去处理

一段时间之后

这个茧子就冒出一个蛾子的口子来

从里面如果说把它打开

最早是个蛹

蛹一段时间又变成蛾子

蛾子就咬破这个茧子的口

从里面跑出来

跟另外一个雌雄交配

就产出卵来

这就是下一代的这个蚕下一代的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这一点是

符合养蚕的实际情况的

他尽管是城里人

可能因为他在地方上做事

也可能看到过蚕农养蚕的那个经历

我小时候也是养过蚕的养过蚕的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这里啊

表示对爱情的执着

这爱一直要爱到像春蚕到死那样

这里的丝方尽

丝字具有双关的意思

跟思念的思谐音

蜡炬成灰泪始干

眼泪的泪又跟思虑的虑谐音

就是连起来思虑要至死方休至死方休

这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

也有缠绵

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虽是无望的

但无望中仍要追求

如此曲折入微的感情

非这两个精妙的比喻不能形容

这里啊

以丝写思念的思的谐音

跟那个南朝乐府民歌当中的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这个丝谐思这个匹谐匹配的匹 这样的意思相近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前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

五六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

晓镜就是早晨起来

发现自己鬓发脱落

容颜憔悴

而在随着这个年纪渐渐的老大

也就跟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是从另一个角度

推己及人

想象对方大概也夜不成寐

常常吟诗遣怀

但是愁怀深重

无从排遣

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

月光寒冷

有这么一个理解

李商隐的这一首无题诗啊

不是写他跟他妻子的爱情

李商隐身世中有两段婚外之情

一个是早年他隐居在王屋山

读书的时候

跟唐玄宗皇帝的一个妹妹

妹妹她是信道教的

每年她要带着皇宫的一批宫女

住到这个

这个王屋山的道士庙一段时间

李商隐似乎爱上了

这个宫女当中的某一人

有一段这样一段婚外之恋

再一次呢

是他住在一个朋友家里

寄住在一个朋友家里

朋友家隔壁有一个女子

经常啊在她的妆楼上

看到李商隐在院子里在月下吟诗

他也似乎爱上这个女子

但是

李商隐的这个身世遭遇和

他的这个经历都不可能

使得他能取得这种爱情能取得成功

所以实际上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

在这里

如果说

后者可能的话

这一首诗是跟后一段

恋情有关的话

那么

写的刚才的这两句

晓镜但愁云鬓改

是否是写那个女子

夜吟应觉月光寒是写自己

这一句呢就是分写男女双方

有可能这样

我一个朋友叫钟来茵

原来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

他对李商隐的爱情啊

有个很深入的研究

在台湾也出过专著

可惜呢

他那个专著太厚了

我至今为止这个

钟来茵先生已经去世十几年了

我一直这本书还没有深入的读过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大家注意

正像我们前面也说过

这个看这个字在

格律诗里一定要读成平声

不能读看

要读看

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

蓬山是传说中的仙山

这里用蓬山用为对方居住的象征

而以青鸟作为她的使者出现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既会面无望


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自己

替自己去看望她

这个呢是《穆天子传》

当中的故事

西王母经常跟穆天子

相约会的时候

每次都是青鸟先来通报消息通报消息

纪晓岚《玉溪生诗话》下卷就说

问 相见时难 一章末二句如何

曰 感遇之作 易为激语

此云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不为绝望之词

固诗人忠厚之旨也

但三四太纤近鄙

不足存耳

纪晓岚啊对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倒不很看好

认为太纤近鄙


太纤细

所以显得比较粗俗

不足存耳

我们姑且存此一说

这首诗最后以寄希望于使者相结尾

并没有改变 相见时难 的痛苦境遇

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

前途 依旧渺茫

诗已经结束了

抒情主人翁的痛苦与追求

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的心理

在悲伤

痛苦之中

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

感情境界深微绵溷

极为丰富

梅成栋说

刻骨镂心之词

千秋情语

无出其右

当然现在看

纪晓岚对这首诗的评价

就没有那么高没有那么高

同学们可以反复去斟酌

关于这首诗啊我们就讲到这里

《无题》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也是李商隐

写爱情方面的无题诗之一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29.2 《无题》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