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在线视频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下一节: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从 天旋日转回龙驭 到

魂魄不曾来入梦

是这首诗的第三部分

写唐玄宗返回京城之后

对杨贵妃的思念

这一部分

相对于整个这首诗的内容

他是故事性最差

没有多少故事情节

但是呢却是文学性最好的部分

是诗歌写的最精彩的一个部分

天旋日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我们下面来解释这六句

天旋日转这四个字

意味着安史之乱的

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安史叛军被打败了

当然实际的历史情况是

安史他们内部

内讧起了很大的作用

史思明杀了安禄山(安禄山为安庆绪所杀)

安庆绪又杀了史思明(安庆绪为史思明所杀)

史朝义又杀了安庆绪(史思明为史朝义所杀)

杀过来

杀过去

再加上有李光弼

他们几位将领的作用

最后安史之乱平定了

长安收复了

最后能回到长安去

回长安去的时候

唐明皇已经不是皇帝

而是太上皇

到此踌躇不能去

到此是指马嵬驿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同学们注意

就这两句话

埋下了一个伏笔

就写最后啊

就有人怀疑杨贵妃没有死

甚至俞平伯先生他们还发表了

相应的许多类似的文章

后面我们再分析完

这首诗的时候再讲一讲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沾衣是指流泪

看到当年杨贵妃死的这个地方

君臣

包括跟从唐明皇一起

回京的这些臣子也都流泪了

东望都门信马归

同学们对信马这两个字啊

看出了当时的心情

大家知道

古人骑马

要想马奔得很快

一勒紧马的缰绳

第二个腿 夹紧马的肚子

你这样一来

马就四蹄飞奔

相反呢

你缰绳很松松的

腿也不夹紧马肚子

马就是慢慢吞吞的

愿意走多快

就走多快

信马由缰

放松缰绳让马愿意怎么走就怎么走

这叫信马

这里用信马二字

写出了唐明皇当时的心情

一方面长安收复能回到京城去

是令人高兴的

但是现在经过马嵬驿

再往京城去

就是唐明皇一个人

当年大家是一起带着

杨贵妃一起离开京城

现在回到京城去却是他一个人

所以又不忍离去

这信马二字写出了

唐明皇当时的心态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同学们注意

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

用了一种顶针的修辞手法

上面是东望都门信马归

后面

归来池苑皆依旧

池和苑下面又分写

太液芙蓉未央柳

太液是太液池

苑就是未央宫前

写到未央宫前的柳

下面又分析芙蓉如面柳如眉

都是紧接上句的一个部分

然后展开

芙蓉如面

芙蓉是荷花

荷花很像杨贵妃的面容

柳如眉 柳像杨贵妃的眉毛

看到一切池苑还是依旧

物是而人非

又看到过去的景象

太液池里的荷花和未央宫前的柳

就联想到杨贵妃的面容和她的眉毛

对此如何不泪垂

看到物是而人非怎么能不伤心落泪呢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实际上春秋两季

是一年四季中最好的季节

春天百花盛开

桃花梨花都开放的时候

秋天梧桐叶落的时候

可是

用这里

春风秋雨代指一年四季

梧桐叶落

所以后人啊把杨贵妃和唐明皇的

这个爱情故事编成了元朝人的戏剧

就是取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就是从这个句子来的

大家知道

梧桐的树叶很大

把蒙蒙细雨打在树叶上

慢慢把树叶打湿了

继续下雨

这个树叶堆积的雨水啊

就结成一个大的雨滴

树叶承担不住就滴下来

这里滴那里嗒

滴滴答答的梧桐夜雨的声音

是夜里心里有事睡不着觉的人

往往彻夜难眠

这滴滴答答

就是使得人往往夜里睡不着

我记得当年我被打成反革命的时候

被关在牢房里

夜里睡不着觉

迟迟睡不着

好不容易睡着了

听见我们那个屋子里

堆了一些经济煤球

那个煤球里拱了几个小蟋蟀

一叫吱吵醒了

等了一会好不容易被他叫醒了

又睡着了

刚刚睡着

又听到它吱又一叫

我只好把看押我的人叫起来

起来把这几个小蛐蛐赶走

其实哪怪是蟋蟀啊

心里有事睡不着

几个蛐蛐

你真正的外面

心里很坦然

睡得很好的人

你外面打雷他也不醒

这里写的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写出了唐明皇对杨贵妃深沉的感情

无论是春风的时候

还是秋雨的日子都在苦苦的思念

一年四季

不分昼夜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后面就开始写一种衰败的景象

南内到秋天

树叶也落的满阶都不去扫它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梨园弟子是指那些唱戏的小孩

相传唐朝皇宫里有一大片梨园

唐明皇喜欢唱戏

就在这个梨园里盖了一些房子

养了一些男男女女的小孩

在这里教他们学唱戏

所以

后代人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

比如木匠的祖师爷

是谁啊

是鲁班

教师的祖师爷是谁啊

是孔夫子

唱戏的人的祖师爷是谁呢

唐明皇

你看

那个有一个电视剧叫做严凤英

严凤英他们那个唱黄梅戏班子的人

每次搬家的时候

都要

捧着一个菩萨像这个菩萨

就是他们的祖师爷

实际上就是唐明皇的像

如今

当年啊

是杨贵妃跟自己一起看到

这些小孩男男女女学唱戏的

如今

再回到长安来

这些小孩都已经头发白了

他们也老了

椒房阿监青娥老皇宫里的太监

那些小宫女们也都老了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也是写皇宫里到晚上

萤火虫飞窜开来的时候

外面万籁俱寂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这里啊白居易又犯了

一个知识性的错误

古代人家较为贫寒的

人家是点那个小油灯

这种小油灯是用一个半圆形的

一个金属的器皿上面倒上一些豆油

豆油上面用一个灯草放在里头

然后这个灯草放到那个豆油的头上

点灯用此来照明

皇宫里是不点这种灯草的

古代的挑灯是把这个油烧了之后

灯芯也有的缩掉

然后灯就渐渐地暗

这个时候需要用

一种金属的什么东西

把这个灯芯往上挑起一点

这叫挑灯

但是皇宫里不用这种小油灯

这一点呢

白居易搞错了

邵博的《邵氏闻见后录》就指出

白乐天长恨歌有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宁有兴庆宫中

夜不烧蜡油

明皇亲自挑尽者乎

书生之见可笑耳

后面张戒《岁寒堂诗话》也有

南内虽凄凉

何至挑孤灯耶

这一点呢

白居易啊缺少皇宫生活的经历

同志们知道

写这首诗的时候

他只是周至县的一个县尉

地位很小

官卑职微

比一个县令的地位还低

他没有经过皇宫的那种大场面

王勉夫也指出

这里所以兴庆宫中未必挑灯

但是在这里

如果写高烧画烛贵则贵矣

岂复有长恨意耶

王勉夫这个

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孤灯挑尽未成眠

写这种苦苦的思念

写他爱情的执著

倒是写的更有点诗味的

我们这句话呢可以

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它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迟迟是漫长

钟鼓初长夜

到秋天啊

夜晚渐渐变长了

银河耿耿一直到天亮

到欲曙

说明唐明皇苦苦的思念杨贵妃啊

夜里经常看到天上的星星

看到银河耿耿

通宵难眠

现在因为环境污染

特别是在北京这些地方

很难看到银河耿耿的那种情况了

银河耿耿是说天上空气没有污染

天上一些很暗的星都能看见

就是形成了银白色的银河

在这里

突出写唐明皇的彻夜的思念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鸳鸯瓦古代的那种

小瓦是互相扣着这种

成配对的

翡翠衾

翡翠在这里是指颜色

绿色

盖的翡翠色的被子

谁与共

谁与自己一起 当年

是个杨贵妃共盖的这个被子

当然了

不会安史之乱

七八年之后

还盖的原来的那条被子

那倒也未必

在这里啊

写曾经同床共被的

这种日子不见了

古人诗词当中常常在

这个被子上做文章

写夫妻感情很好

写盼望自己

自己现在一个人独自盖这个被子

但是设想希望丈夫或者

外出的人能回来

夜夜常留半被

待君魂梦归来

我明明一个人睡觉

按道理这个被筒子这样打的窄窄的

一个人钻的进去就行了

但是呢

经常打成两个人睡觉的样子

把被子摊成两个人睡觉的样子

把那半个被子给你留着

夜夜常留半被

待君魂梦归来

这里

翡翠衾寒谁与共

写的就是这种情景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悠悠是漫长的

经年

就是不止一年

隔了好几年了

甚至在梦中见到

杨玉环的情景都没有发生过

她的魂魄都没有来到我梦中

这里

到这一段

到这里为止

诗的第三段写到

回到长安之后

苦苦的日思夜想

甚至经常彻夜难眠

思念杨贵妃

当然这一部分故事性不强

许多语言却是写的很美的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