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二章 诗经 >  2.2 王风.黍离 >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在线视频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下一节: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下面呢由《黍离》这首诗

引起的一个文学现象

后代的文学作品当中

经常把黍离和麦秀联系在一起

相传西周灭亡之后

周大夫长途跋涉

来到西周的都城

看到过去的宗庙宫室

都成了长满禾黍的田地

触景伤怀

无限感慨

就作了《黍离》诗一首

这是《黍离》

后来微子朝见周王时

路过殷墟

看到宫室毁坏

长满禾黍

非常哀伤

就作了一首《麦秀歌》

由此得来黍离麦秀

黍离跟麦秀意思是差不多的

把它两者并称就形成了一种文化

《史记.宋微子世家》当中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

彼狡僮兮

不与我好兮

麦秀是指麦子秀发而未实

《史记.宋微子世家》

就讲箕子朝周

过故殷虚

感宫室毁坏

生禾黍

箕子伤之

欲哭则不可

欲泣为其近妇人

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

其诗曰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

彼狡僮兮

不与我好兮

后来人啊经常用黍离和麦秀

或者连用或者单用

像杜甫的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

这一首诗

白屋花开里

孤城麦秀边

郭沫若写的《女神》就有

一望田畴半皆荒芜

间有麦秀青青者

后来常以箕子的《麦秀之诗》

作为感叹家国破亡之痛的典实

箕子是文丁的儿子

帝乙的弟弟

纣王的叔父

曾经做官到太师

封于箕

名胥余

作为中华第一哲人

在商周政权交替态势动荡中

因其道不得行

其志不得遂

违衰殷之运 走之朝鲜 建立东方君子国

其流风遗韵

至今犹存

商周箕子啊

后来到了朝鲜半岛

他和商纣王同姓

是殷商的贵族

性耿直

有才能

在朝内任太师辅佐朝政

佐政时进餐用象箸 感纣甚奢

看到商纣王

吃餐都是用象牙的筷子

就觉得太奢侈

后来商纣王越来越奢侈

旦夕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箕子屡感商纣不痛

有人就劝他离去

箕子曰 为人臣

谏不听而去

是彰君之恶

而自悦于民

吾不忍也

就是他披发佯狂为奴

随隐而鼓琴以自悲

纣见此 以为他是真疯

而把他囚禁起来

武王灭商

建立周朝之后

命令召公释放箕子

向箕子询治国之道

箕子不愿作周朝的顺民

带领遗老故旧大批人

从今天的胶州湾

东渡到韩国

创立了箕子国王朝

同去的殷商贵族等等许多人

后来箕子过殷朝的朝歌

就是商朝的国都

见宫室毁坏荒凉

遍生野麦

而作了一首《麦秀歌》

《麦秀歌》

现在的韩

北韩的平壤

有箕子陵

是他的遗迹

唐朝的时候

朝歌的南关

建了箕子庙

文学家柳宗元为他写了碑文

明朝正德年间

在南门内路西

建有三仁祠 以祀其位 遗址尚存

后代的诗词当中

经常把黍离和麦秀连用

像张礼的这首《游城南记》

它具体 乐游燕喜之地皆为野草

不觉有黍离麦秀之感

看过去曲江宫殿

这个是长安了

过去也衰败了

这里过去那种游宴之地

现在有黍离麦秀之感

王安石的《金陵怀古》当中就有

具体写 黍离麦秀从来事

且置兴亡近酒缸

大家注意

由于隋代

杨广就是后来的隋炀帝

奉隋文帝之命

攻打建康

这里攻下来之后

成功灭亡

灭亡之后下令啊

把当时的建康城整个地平毁

只留下很少一块作为一个县城

所以在唐诗宋词里

出现的建康

或者叫金陵

当时的景象都是一种衰败的景象

出现在诗词作品里

共同的主题是今不如昔

南京的唐宋时期远不如六朝时期

远不如六朝时期

像这首陆游的也用到

这篇文章里就

敌覆神州七十年

东南士大夫

视长淮以北犹伧荒也

以使事往者

不复黍离麦秀之悲

等等这样的也用到黍离麦秀

《扬州慢》当中就有

它的一段小序当中认为

千岩老人读了这首词

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也是黍离麦秀的意思

这里也用到一些

像元朝杨弘道的黍离麦秀悲歌里

华发归来万事休

后来就是黍离跟麦秀

就成了一个固定搭配的词组

表示家国的败亡

家国的败亡

封建时期

我国历史上是乱日多

而治日少

经常发生战乱

改朝换代的时候固然如此

即使不改朝换代的时候

也常常出现局部的战乱

战乱

《诗经》里关于战乱的诗不少

下面我们引到一首《豳风.东山》

因为比较长

我们就不去读它了

希望同学们课后

对照注释去看看它

关于伯兮和黍离我们就讲到这里

关于《诗经》我们也就讲到这里

中学里

我们也学过它一些像

《伐檀》《硕鼠》

其他一些篇章

大家可以联想一些中学里

学到的一些《诗经》的篇名

对《诗经》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

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它的现实主义精神

影响到汉朝的乐府诗

影响到杜甫和唐代的新乐府运动

这些现实主义的传统

一直传至久远

《诗经》的文学思想

对后代也有很深的影响

由于儒家思想对《诗经》的

提倡

把它提到经的地步

所以它对后代的文学创作

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

关于《诗经》我们就讲到这里

今天的课也就上到这里

谢谢大家

谢谢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