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在线视频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下一节:28.3 《早雁》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阁下宛溪

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

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

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

参差烟树五湖东

开元寺啊在安徽宣城

相传它建于东晋

大家注意

东晋就是这里所以称他为六朝文物

《名胜志》有记载

宣州县城中景德寺

晋名永安

唐名开元

兰诺中最胜者

《唐会要》 记载

天授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两京及天下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

开元二十六年六月一日

并改为 开元寺

开元寺啊

并不是开元年间建立的寺庙

相传它建于东晋

后来曾经叫景德寺叫永安寺

唐朝又改名为大云寺

后来再改名为开元寺

这样历史的沿革

我们得搞清楚

否则

对诗中的一些句子不很好理解

我们下面串讲这首诗

六朝文物草连空

天淡云闲今古同

首联一上来

就正面的阐述这个开元寺

开元寺是六朝文物

前面我们讲到

他最早建于东晋时期

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是六朝

这六个朝代都城都在当时的建康

开始叫建业后来叫建康

他的皇宫都在我们东南大学的

四牌楼校区

六朝文物草连空

这个建在六朝时期

称得上文物的开元寺

尽管后来一再改名

到唐朝才改名为开元寺

但是他实际上是

建于六朝时候一个称得上文物的

草连空

如何被荒草埋没

已经到杜牧来到这里的时候

已经破败不堪

放眼四望

青草连空却天淡云闲

这里啊我们可以参考

杜牧写的另一首五言古诗的

《题宣州开元寺》

我念一下

亡国去如鸿

遗寺藏烟雾

楼飞九十尺

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

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

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

月色辉粉堵

这首诗给我们一个参照

楼飞九十尺

廊环四百柱

可见昔日的开元寺

曾经是非常辉煌

现在虽然破败了

但是他格局还在

当时杜牧去看的时候

楼飞九十尺

九十尺有九丈之高

可见那些殿很富丽

廊环四百柱

可见他的规模很大

当然

这里也说到他亡国去如鸿

遗寺藏烟雾

也已经是很破败了

对照杜牧的这首《题宣州开元寺》

这一首五言诗

可以反过来看这一首

六朝文物草连空的理解

鸟去鸟来山色里

人歌人哭水声中

这一首

中间这一联

这个对仗很特殊

他既是掉字对

又是句中对

形成了一组非常工整的对仗句

鸟去跟鸟来可以看成的句中对

鸟的重复

跟下面人的重复

又是一种掉字对

掉字对就是同一句中有

两个字不相连

重复出现

在下一联中相对应的位置上也有

两个以上的字在不相连的位置上重复出现

相连的位置上就是叠词

像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萧萧和滚滚

虽是重复

但是是相连的

这里的鸟不相连

不相连

而下一句对应的位置上又有一个人

也不相连

也重复

这就叫掉字对

鸟去跟鸟来跟相对

人歌跟人哭相对

鸟去鸟来和人歌人哭再相对

这种就是句中对

跟我们前面讲到的杜甫的登高诗

叫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当中的风疾天高

跟渚清沙白也是句中对

这里既用了句中对

又用了掉字对

在古代应用对仗中四个字的对

能够出现两次

又提到两种性质的

这种不多见

鸟去鸟来山色里

人歌人哭水声中

这是抒发一种感伤的情绪

这里前面是草连空的环境

又是一个古老的寺庙

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寺庙

到这个时候

这个寺庙至少也有五六百年了

因为在唐以前

从齐梁时期

从东晋到杜牧时候

有差不多五六百年的时间

所以在这样一个古庙里

鸟去鸟来

人歌人哭

这里写静穆的敬亭山

山色掩映中的飞鸟

和人歌人哭

这是当时人们歌也好

哭也好

都是有点伤怀悼古的意思

《礼记・檀弓》中

晋献文子成室

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

美哉

轮哉

美哉 奂哉

歌于斯

哭于斯

聚国族于斯

杜牧用这里的典故

当然是指有人事变迁的意思

从六朝到晚唐

已经经过了人事的剧烈的沧桑巨变

查慎行也说

第二联不独写眼前景

含蓄无穷

写有许多伤怀悼古的意思

金圣叹

历来他评诗啊眼光完全不同

他这里

倏然是文物

倏然却是荒草

乌知不倏然又是文物

古古今今

兴兴废废

知有何限

今日方悟

一总不如天淡云闲

自来一如本不有兴

今亦无废

直使人无所荣心于其间

去 来 歌 哭 字是再写一

山色 水声 是再写二

妙在 鸟 人 平举

夫天淡云闲之中

真乃何人何鸟

他这里啊

写这首诗的这两句啊

句式很特殊

对仗既用到句中对

又用到掉字对

也很特殊

但是

蕴涵却无限

很耐人阅读

品味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大家注意

这两句

不是写一个画面

而是写不同的画面

深秋帘幕千家雨

是一个下雨的情境

当时这个深秋的时候

多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写的是一个天晴的时候

远处吹上一点笛声

风传来笛声

又正当楼台落日的时候

这一联

尤为独特

他展现的景象

在时间上虽是截然分开的

但阴与晴却交融在一起

构成宛溪独有的风貌

惆怅无因见范蠡

参差烟树五湖东

因为感觉到来到这样的一个古寺

看到它昔日留下的辉煌的遗迹

想到那样廊环几(四)百柱的情景

但是

可惜眼前是一片草连空的破败景象

这里

诗人因此感慨万千

感叹自己不能像范蠡那样

功成名就后归隐江湖

五湖是指太湖及周边的几个小湖

指菱湖 胥湖 游湖 莫湖 贡湖

可是今天去查一查

地图上

这几个湖都不在了

太湖周围有一些小湖

但都不叫这些名字

五湖在这里也不应该拘泥于

这个五个小湖

而应该看作江湖的意思

范蠡在勾践

打败了吴国称霸天下的时候

这个时候他主动地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意识到这一点

赶紧就归隐 江湖

传说 还带着西施一起归隐江湖

范蠡啊是中国知识分子们

又崇拜的另一个对象

我们前面在讲杜甫的诗的时候

讲杜甫对诸葛亮非常崇拜

诸葛亮由于遭遇刘备能够受到

这个三顾茅庐的这种荣誉

最后又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范蠡也是这样

论政绩

他经过了越国最艰难的一段

协助勾践卧薪尝胆

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

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同时呢

晚年又归隐田园

而据说他做生意

他发了大财

又不珍惜这个财产

都施舍给穷人

最后又发了财

再施舍给穷人

像这样

有这样的身世经历

是许多知识分子所羡慕

所向往的

这里啊

诗人也有类似的这种感受

惆怅无因见范蠡

参差烟树五湖东

可见自己现在很难有

范蠡那样的遭遇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

夹溪居人》

这首七律写于杜牧在

宣州团练判官任上

此诗抒写了诗人在开元寺水阁上

俯瞰宛溪

眺望敬亭山时的古今感慨

其中流露出诗人的较浓的感伤情绪

描绘出婉曲细腻

节奏和语调轻快爽利

突出了杜牧诗歌豪荡俊爽

空灵深婉的特点

大家注意

这首诗啊确实写得豪荡俊爽

空灵深婉

具有杜牧诗歌的代表性的风格

薛雪在《一瓢诗话》里说

杜牧之晚唐翘楚

名作颇多

而恃才纵笔处亦不少

如《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直造老杜门墙

岂特人称小杜已哉

薛雪也是

一个清朝初年一个著名的诗论家

他本人是从医

是医生

对诗歌又很有造诣

他的《一瓢诗话》现在跟

沈德潜的《说诗晬语》往往

还有《原诗》三本书

并在一个集子里面

何焯《唐三体诗评》

又称它做

寄托高远

不是逐句写景

若为题所谩

便无味矣

今古 二字

已暗透后半消息

五六正为结句蓄势也

何焯又叫何义门这是一个

清代很重要的学问家

他自己读书很多

但是呢

自己刻不起书

很多书自己只能在

一些书上加批

中华书局前几年

曾经出了《义门读书记》

把他的在许多书上加的批收录起来

单独出了一本

实际上是三册

很有价值的著作

无名氏(甲)也评论这首诗

妙在出新

绝不沾溉玄晖

太白剩语

同志们注意

这一句话不可轻易的看过去

大家知道

宣城这个地方

跟两个名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一个是我们前面讲大学国文的

时候也讲到的谢玄晖

谢朓

谢朓做过宣城太守

他是在宣城这个土地的历史上

很著名的一个太守

才气很大

再一个是李白

李白晚年

到老来的时候

到六十多岁的时候

就有两三年的功夫

一直往来于金陵

就是现在的南京

和宣城之间

宣城跟这样两位大诗人联系在一起

而且他们有很多著名的篇章

都写于宣城

但是这一首诗丝毫看不出

运用谢眺运用李白的诗的语句

或者运用他们的典故

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同样写在宣城

这首诗比起谢朓跟李白写

在宣城的那些诗

也要毫不逊色

不沾溉玄晖

太白剩语

不拾人之牙慧

这是非常难得做到的

徐印芳也说

此诗在景中写情

极洒脱

极含蓄

读之再三

神味益出

与空讲风调者不同

这是《瀛奎律髓汇评》当中的

《瀛奎律髓》这本书编的并不好

是宋末元初的人叫

方回编的

只编一些五七言律诗

而在按照他的内容

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再加上一些细分

一些题目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他的评语辑录了

纪晓岚等许多人的评语

倒极精辟

所以

《瀛奎律髓汇评》

这本书很有价值

远比《瀛奎律髓》这个书

本身价值高的多

如果你读他的

汇评本很有价值

如果只读原书

价值就不很大

所以劝大家读读这本书

其中特别读一点纪晓岚的评论

纪晓岚啊说话非常刻薄

被他称赞很不易

有许多诗到他嘴里

都能挑出毛病来

但是真正被他称赞的诗是极好的

往往我很愿意把这个

经验告诉大家

同学们今后

注意读纪晓岚的诗

评语

读苏东坡的评语

读鲁迅的评语

得到他们称赞是最不容易的

这三个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

最刻薄的文论家

对人要求最严苛

但是真正得到他称赞的

确实都是一些名篇佳制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