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十八章 李白(下) >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在线视频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下一节:19.1 杜甫生平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最后啊

我们讲李白的一首《渡荆门送别》

其实这一首比前面讲的

两首律诗都更早一些

我们看

这一首诗啊

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

李白的五言律诗

唐开元14年

也就是公元726年

诗人怀着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

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李白26岁

离开四川的时候所写

他描绘了荆门山外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的锐气和豪情

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乘船出葛洲坝船闸

顺流而下十公里处

就见到了江南夹岸峭壁千寻

峥嵘突兀 状如虎齿

构成万般奇景妙图

这就是习称 川鄂咽喉 的荆门山

史称 全楚西塞第一关

荆门山位于红花套镇北端

跨宜都市与宜昌军区分界

山体南北长3公里

东西宽2公里

方圆约6公里

主峰海拔139.2米

荆门山地处荆门江南 虎牙江北

上合下开

酷似大门

所以称为荆门

这座山和对岸的虎牙山隔江相望

形成一道长江出三峡

入江汉平原门阙

江岸峭壁千寻

峥嵘突兀

状如虎齿

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所以称 楚之西塞 之称

古代舟行至此

先避虎牙而南

复避荆门而北

横流湍急

悬若千丈

非乘风奋楫

舟莫能进

晋郭璞《江赋》就说

虎牙磔竖以屹碎

荆门阙竦而磐礴

北魏郦道远

《水经注・江水》第三十四卷中说

江水又东

历荆门虎牙之间

荆门在南

上合下开

暗彻南山

有门象 虎牙在北

石壁色红

间有白文

类似牙形

并以物象受名

此二山 楚之西塞也

那段文字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

荆门山与虎牙山的地形地貌

荆门山位于长江三峡的东口

上有盘亘雄踞的十二培

下有银潢倒泄的虎牙滩

南与五龙山的群峰相接

北和虎牙山隔江相峙

荆门山共有12峰

历代人称为 十二碚

十二碚形似馒头

依次排列江边

山峦叠翠 彩云飘渺

别有情趣

从诗意看

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筏

是在舟中

吟诵的这样一首诗

我们来串讲这首诗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作者26岁第一次离开四川的家乡

来到湖北 湖南

这里的楚国是指湖北 湖南

渡远荆门外

荆门山这一带已经远离自己的家乡

坐船坐这到里离家乡非常遥远了

我已经来到楚国的地界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大荒是广阔的平原

大家知道李白四川人

四川啊

蜀地行路很艰难

到处是崇山峻岭

到处是山

蜀地的山一到荆门这里

山随平野尽

随着广阔的平原地带

四川的那些群山峻岭就结束了

当然实际上崇山峻岭

还没有完全结束

湖北省跟我们江浙一带比

它还是多山的

但是比起四川的山就微不足道了

江入大荒流

长江啊似乎也流入了

广阔的平原地带

颔联写山势和水流

这里好比用

电影镜头摄下一组活动的画面

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江水奔腾直泻

并在静止的山岭摹状

出活动的趋向来

尽 字表现了刚从三峡出来的

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 字力透纸背

是对前途的展望

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

空间很开阔

打开了诗人的眼界

奔腾着诗人的想象

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颈联写诗人在江中所见的美景

江中一个月影

天上几片浮云

下面写到这个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跟杜甫的《旅夜书怀》当中的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是相似的

后面第三联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天镜比喻明月

月下飞天镜

月亮挂在天空

好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一个镜子似的

云生结海楼

海楼是形容海市蜃楼

实际上在三峡那个附近

能不能看到海市蜃楼的景象

我不得而知

我去过三峡

但匆匆路过

没有看到这种景象

李白当时是不是看到

写一些云

因为到了平原地带看到的云

比那个四川那个高空当中

云要看的色彩要绚丽的多

所以称 云生结海楼

是一种幻景

颔联和颈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

初次出峡

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

极其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对这一切产生浪漫主义的情调

也正是像李白这样的

年轻人的共同特征

我特别欣赏这首诗的尾联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何以称故乡水

故乡水是指岷江水

来自作者家乡四川

古人误以为长江的源头是岷江

像苏轼《游金山寺》的诗

开头就说 我家江水初发源

因为金山寺附近

我们镇江那一带大江里的水

是从他的家乡是从苏轼

的家乡流来的 苏轼也是四川人

他也以为岷江是长江的源头

尾联写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他不说自己思念故乡

却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

它怀着深厚的情谊万里送行舟

从对面写来

更显得自己的思乡深情

对于这一句话

这一联写的非常好

我前面也曾经说到

唐代的律诗啊

常常有结尾比较疲软的特点

但是这一首不但不疲软

而且含蓄深沉

抒情的意味又更进一层

这首诗写得 从艺术上来说

有以下一些特点

这首写得 曲折含蓄

波澜起伏

此诗忽而

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

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

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

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

或者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

变幻的享受

最后才用拟人化的手法

曲折含蓄地表达诗人

离乡惜别的情思

我们透过诗人对

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欣赏

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离别家乡

走上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和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应该总的来说

这首诗是以欢乐为基调的

他离开家乡能走上更广阔的世界

他还是一种欣喜之情

从艺术上来说

他的第二个特点是意境高远

风格雄健

形象奇伟

想象很瑰丽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写的逼真如画

有如一幅

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的山水图

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

咫尺应须论万里 的话

这首诗真做到这一点

那么形象壮美瑰丽的五律也可能

以小见大

以一当十

容量丰富

包含长江中游数万里的

山势和水流的景色

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这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

也是李白诗歌的杰出的代表作

是他的歌行体的代表作

写得非常成功

它把李白对祖国山水的高度热爱

和他的这种出神入化的

这种手笔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于李白的佳作太多了

我们这里只能选出这几首

今天我们关于

李白这个单元就讲到这里

谢谢大家

谢谢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