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  8.1 汉乐府总论 >  8.1 汉乐府总论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8.1 汉乐府总论在线视频

8.1 汉乐府总论

下一节: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8.1 汉乐府总论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好 同学们 这节课啊

我们讲汉魏诗

第一节课呢分为两个部分

先讲汉乐府

再讲古诗十九首

下面我们先讲汉乐府

今天呢

讲汉乐府的《饮马长城窟行》

讲《古诗十九首》的

《行行重行行》这一篇

首先我们说说汉乐府

所谓汉乐府啊

乐府是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

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的官署

汉乐府指由汉时

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

原本在民间流传

经由乐府保存下来

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

称为乐府或者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

亦称乐府诗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

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

它不同于《诗经》

《诗经》是倡导现实主义的

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诗风

汉乐府

民歌当中的女性题材的作品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

贴近生活的作品

由杂言逐渐趋向于五言

汉乐府采取叙事的写法

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创造人物性格鲜明

故事情节较为完整

而且能够突出思想内涵

着重描绘典型的细节开拓了

叙事诗发展成熟的阶段

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

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汉乐府在中国文学史上

有着极高的地位

其与《诗经》《楚辞》可以鼎足而立

大家注意在这里啊

我再解说一段

一个是五言诗的出现

大家不要小看五言诗

诗经主要是四言的

四言呢

像关关雎鸠

就是两个意义

节奏单位

两个字的一个意义节奏单位

关关雎鸠

就是两个意义节奏单位

到了五言诗呢

它就是并且三个意义节奏单位

往往诗经是二二的形式

到了五言诗里就是二二一的形式

多一个字

就多了一个小的意义节奏单位

所以五言诗的表意能力

比起四言诗要强的多

要强得多

另外一个

我们说汉乐府可以跟

《诗经》《楚辞》鼎足而立

这一点呢

根据前人的

一些说法

特别是王国维

属于一代有一代的文学

汉朝就是汉赋 唐诗 宋词这样说下来

人们对汉赋的说法

汉赋能不能称为汉代的代表性

文学

有一点争议的

它因为汉乐府的成就

实际上比汉代的赋类的成就更大

关于汉乐府 乐府这样一个机构

西汉的乐府的扩充和发展

是在汉武帝时期

《汉书礼乐志》就说

至武帝定郊祀之礼

乃立乐府

采诗夜诵

有赵 代 秦 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

略伦律吕以合八音之调

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

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

这一段写当年

汉武帝时候乐府的盛况

乐府的职能在武帝时

也进一步强化

它除了组织文人创造

朝廷用的歌诗之外

还广泛收集各地的歌谣

许多民歌 民间的歌谣在

在乐府演唱得以留传下来

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

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

仅限于宴乐所用

有的时候也在祭天时演唱

乐府诗的地位也明显提高了

据《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记载

武帝时候

乐府令下设三丞

又据《汉书・礼乐志》所言

至成帝末年

乐府的人员多达八百余人

成为一个

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

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

是乐府的昌盛时期

但是到汉哀帝登基

下诏罢乐府官

大量的裁减乐府人员

所留部分划归

太乐令统辖

从此以后

汉代再也没有乐府的建制

汉乐府掌管的歌诗

按照它的作用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

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

它的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

另一部分

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

称之为乐府民歌

宋代啊一个叫郭茂倩的

编造了一个叫乐府诗集

他是一部上古到唐五代的

乐章和歌谣的总结

也是现存成书最早

最广而搜罗最为完备的

乐府诗的总集

内容包括贵族的乐歌 文人的歌诗

以及广泛收录民间歌谣

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借此得以

保存和流传

乐府诗集啊全书100卷

以音乐的曲调分为12大类

每类有总序

每曲有解题

对各类的构思各种曲调的流传

源流内容都有详备的考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它

征引浩博 援据精审

对于研究和了解

中国古代的乐府民歌

音乐和文学艺术的历史

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乐府诗集呢分这些类别

就是有郊庙歌辞十二卷

燕射歌辞三卷

鼓吹曲辞五卷

横吹曲辞五卷

相和歌辞十八卷

清商曲辞八卷

舞曲歌词五卷

琴曲歌辞四卷

杂曲歌辞十八卷

近代曲辞四卷

杂歌谣辞七卷

新乐府辞十一卷

总共加起来100卷

乐府诗集啊现在

有中华书局的整理校订本

最初这个书大概就定六块多钱

说这到里有一段小故事

那一年有一年我到南京大学去

在南大门口的

小书亭啊有这个书卖

其实我当时老早就有了

但是看它这个书有的

被绳子捆扎过

有的变了点形

但是有好多卷

我一看还是老定价

我就问那个

书亭的售货员我说这个书

还是老价钱卖吗

他说是啊有点等于捆扎之后有点歪了

我说你有多少套

他说有不少套呢

我都要

我全部都要

我说你

简直比送给我还划得来

所以一下子买了多少套回来

我有这么一个习惯

看到有些书特别好

价格又特别便宜我就买上多少套

然后向朋友们推荐

你有这个书吗

你没有我送你一套

你没有我送你一套

一直送到最后还剩一套两套的

时候我就不再送人

过去有不少

像那个丛书集成初编的目录

我买了几十套向人家一再推荐

推荐了就送给人家一套

这是一点题外的笑话了

这里啊

郭茂倩的

乐府整个的乐府诗集

并不是每一个部分

都收这个汉乐府的民歌的

他收的比较多的是这样一些部分

像鼓吹曲辞

又叫短箫饶歌

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

歌辞是后来补写的

内容比较庞杂

主要是民间创作的

还有相和歌辞

相和歌辞的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

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

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

是汉乐府当中的精华

再一个是杂曲歌辞

其中的乐调多不知所起

因无可归类

就自成一类

里面也有许多优秀的民歌

汉乐府的民歌有不少啊

收在鼓吹曲辞

相吹歌辞和杂曲歌辞里头

大家注意乐府这个字啊

人们往往仅仅知道

它是汉朝的一个乐府机关

音乐机关 又是汉朝的乐府诗

其实它的意义远远不止

它在不同时期

有不同的含义

汉代它是音乐机关

又指汉代的乐府诗

唐代它是新乐府

比如杜甫的《丽人行》《兵车行》

《哀江头》《哀王孙》等等一些是新乐府诗

再加上像白居易他们开展的

新乐府运动

像元稹 白居易 张籍 王建 李绅

等人写的一些新乐府诗

比如像《卖炭翁》之类

宋代的词也称为乐府

比如苏轼的词集就称为

东坡乐府

元代的散曲也可以称为乐府

像张可久的散曲集

就称为小山乐府

明清人讲杂剧也称乐府

如果仅仅回答说什么是乐府

你只是答

汉代的音乐机关或者是汉代的

乐府诗都是不全面的 都是远远不全的

下面我们重点还是讲汉乐府

汉乐府继承了《诗经》

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它的优秀作品真实广泛

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叙事也是它的基本特征

大家注意我国从古到今

我国的整个诗歌叙事这一点

是它的比较弱的一方面

但是偏偏是汉乐府的强的一方面

特别是汉乐府里还有收了

那个《孔雀东南飞》这个就是

汉乐府当中的一个

非常著名的叙事长篇

我国的叙事诗虽然不是很发达

但是它却有很多名篇像

《孔雀东南飞》像稍后的《木兰辞》

像后来的唐代的什么叙事长篇

像《长恨歌》《琵琶行》

后来的清朝的《圆圆曲》等

都是很有名的

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了

《诗经》的四言格式

采用杂言和五言

长短随意

整散不拘

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特别是其中的五言诗

为汉代民间所创

后来经过文人加工

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像我们马上要学的

古诗十九首就是经过

文人加工的五言诗

汉乐府诗当中有描写

对统治阶级压迫的反抗

像《陌上桑》像汉乐府的

《东门行》像有对战争

徭役的揭露

像《战城南》

《十五从军征》这些篇章

有对爱情和婚姻忠诚歌颂

像对忠贞不渝的爱情追求

有反映对封建礼教和

婚姻制度的抗议

最典型当然的莫过于《孔雀东南飞》了

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像这首《长歌行》

就具有这样的意思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后面两句是我们大家都

非常熟悉的

既是也是人生的很好的格言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它就是出于汉乐府《长歌行》

这就是对人生生命意义的思考

也有反映劳动美的表现

对劳动的赞誉

因为他有一部分作品来自于农民

来自于民间的民歌

它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

一 它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大家想到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是通过汉乐府民歌的

这种现实主义精神

延续到唐代

到影响到杜甫的

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

影响到白居易

元稹等人新乐府诗歌的创作

第二它影响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

这主要的是五言古诗

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

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

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也是非常显著的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8.1 汉乐府总论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