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在线视频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下一节: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从 临邛道士鸿都客

到末句是诗的第四段

写方士寻觅杨贵妃亡魂

使两人得以互通讯息

重申盟誓

最后点名长恨

收束全篇

余味无穷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我们先讲这四段

临邛是四川省的一个地名

大家知道

临邛地方出过什么人啊

出过卓文君

跟司马相如有一段姻缘故事的

道士鸿都客

在这两句

道士跟鸿都客的意思是差不多的

就是临邛那个地方

有一个道士

或者叫方士

能招来人的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请来一个方士

来招回死人的亡灵

过去旧社会一些民间经常流传了

像我们江南那个地方

有一个叫走阴胎

就是一个巫婆之类的人

你念念就念过去了

慢慢的你想念的

以那个死人的那个身份跟你对话

这种也就叫招亡魂

下面四句

意思是相重复的

但是并不显得累赘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据说请来一个道士叫杨通幽

是从四川临邛来

知上皇念杨贵妃

自说能有李少君之术

能招来死人的亡灵

结果

出天界入地府求之

竟然都不见

旁求四虚上下

东及大海跨到蓬壶

看到海上有高山

楼阁

上面写作

玉妃太真院

方士叩簪敲门

有两个女童出来应门

后来碧衣侍女至问他所自来

方士告诉她

是天子的使者才知其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碧落是高空

黄泉是地下

这个人家说死了之后

入黄土

也就是指地下

两处茫茫皆不见

跟前面两句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意思是差不多的

升天就是上穷碧落

入地就是下黄泉

两处都找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飘渺间

按照道教海上有三个神山

蓬莱 方丈 瀛洲

这三个神山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肌花貌参差是

写仙山上有

亭台楼阁

其中有许多

丰姿绰约的仙女们

其中有一个人

名字叫太真

雪白的皮肤

花一般的容貌

很像是杨贵妃

很像是杨贵妃

这里啊

太真又是杨玉环曾经被封为太真妃

名字和容貌都很相像

然后这个道士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这两句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经引到

说整个这首诗很少用典故

就这两句是用典的

小玉和双成

小玉是吴王夫差的女儿

双成是西王母的丫鬟

叫董双成

用古代传说中的两个仙女

来映衬现在的这个

两个仙女都成了杨玉环的属下

当然杨玉环就成了

一个重要的仙人了

闻到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这几句啊写杨贵妃的态度

杨贵妃听到

唐明皇派使者来找自己

那种又惊又喜的样子

闻到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她原来正在睡觉

听到人报告

唐明皇派使者来看你

在梦中就惊醒过来

你看她

一得到这个消息

以下四句的这个反映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写她那种急不可待的样子

揽衣随手捞起一件衣服

来不及挑选

推枕

把枕头往旁边一推

也不铺床叠被了

珠箔银屏迤逦开

她一起来一路这些

所有的屏风包括门全部打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她也来不及梳妆打扮

头上的鬓角都是蓬乱在头上

大家注意

这里的需要读成新睡觉(jue)

就是刚刚睡醒

不是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写到那个头发都蓬乱

脸上面容很随意的那种样子

写出了她的急不可待

急于要想见到使者

所以花冠不整就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摇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正像这个课件当中写的

这个女子仙袂

衣袂是衣襟

飘飘举

古人的衣襟和袖子都很长

这个风一吹

飘起来

就像她当年跳霓裳羽衣舞的劲头

大家注意

这首诗也是提到霓裳羽衣舞

前面是杨贵妃受宠幸的时候

伴着霓裳羽衣曲去翩翩起舞

可惜这种好景不长

安史之乱很快就打破了

她的这种美梦

这里啊他写她见到使者来

急不可待的要去见使者

衣裳被风吹起来飘飘欲仙

很像当年跳霓裳羽衣舞的情况

彼一时此一时

有一个相联系的就是

她跟唐明皇的感情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两句

是整个这首诗写的最好的句子之一

玉容古诗词当中用到玉字

实指玉石的很少

都是对某样东西的美称

在这里是对杨玉环的

那种容貌的美称

称她的容貌

寂寞泪阑干

泪水横流

写在阑干在这里是泪水洪流的样子

梨花一枝春带雨

因为杨玉环的脸非常洁白

脸上流下的泪痕

就像梨花被雨打过之后

最后呢

很多雨都流掉了

还有一些痕迹在

带着一点雨滴的那种样子

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两句写得相当好

非常美

我本人也是诗人

我知道

写诗啊写出这样的句子

一定是大手笔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大家注意

这里听到使者来看望自己

首先感谢唐明皇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一分别好几年了

看不到人

也听不到声音

后面两句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大家还记得我一开头说

汉皇重色思倾国

运用了借汉指唐

实际上前面又一次出现过

太液芙蓉未央柳

也是借汉指唐

太液池未央宫

都是汉代的名字

唐代不叫这个名字

唐朝唐明皇住的是兴庆宫

不是未央宫

但是在这里

这里啊

又用到昭阳殿

蓬莱宫也是汉代的名字

又一次借汉指唐

皇宫里用昭阳殿来代指皇宫

皇宫里恩情断绝

使他们被迫拆散

蓬莱宫中日月长

后一句是借指杨贵妃现在住的地方

所以

昭阳殿和蓬莱宫是分写男女两方面

以昭阳殿

汉代的宫殿来代指唐朝的宫殿

回头下望人渚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杨贵妃见到使者

也勾起了她对长安

对唐明皇的思念

所以站在天宫里面

朝人间看过去

看到人世不见长安只见尘雾

看不到长安

只看到云雾缭绕

最后为了证明

这个道士是见到杨玉环的

希望要找有一个证物

能证明我是见到你

杨玉环就把自己的金钗拆开

以其中一半让这个使者带走

这件旧物是当年

唐明皇送给自己的金钗

唐明皇可能还能记得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钗金钗留下一半

让他今后希望能够

哪一天拿这个金钗来会合

人也就能够重逢了

但教心似金钿坚

心也像金钿一样牢固

天上人间会相见

这是一个层次

实际上这个道士

跟她见面还可以再有一个层次

后面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几句写故事的情节又有所发展

后面呢

我们看

这个

这个《杨太真外传》里记载的比较具体

说杨玉环见到了使者就问

皇帝安否

次问天宝十四载已还事

言讫

悯然

指碧衣女

取金钗钿合

各析其半

授使者曰

为谢太上皇

谨献是物

寻旧好也

方士受辞与信

将行

色有不足

先是杨玉环问皇帝还好吗

接着又问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爆发或者换句话说

杨玉环在马嵬事变之后

朝廷发生的情况

于是

就拿出这个金钗钿合

把这个钗分一半

叫使者带走

方士听到这个话

又带了这个信物之后

还好像觉得还不满意

玉妃就问他

你好像还不满意什么道理

他就跪请致词曰

请当时一事不为他人

闻着验于太上皇

不然

恐钿合金钗

负新垣平之诈也

妃茫然退立

若有所思

徐而言曰

这个使者尽管得到这个

金钗还觉得不太满意

他说金钗

因为杨玉环死后

她的许多金钗首饰流落在民间

前面我们不还讲到吗

她穿的一双小鞋子

就被那个老太得到了

那么

你尽管这个金钗 曾经是唐明皇送她

也不排斥会有流落民间的可能

后面就讲到

问他一件事情

只有你和太上皇知道的事

杨玉环想了一下

然后就徐徐的回答说

昔天宝十年

侍辇避暑骊山宫秋七月

牵牛织女相见之夕

秦人风俗

是夜张锦绣陈饮食

树瓜华

焚香于庭

号为乞巧

宫掖间尤尚之

时夜殆半

休侍卫于东西厢

独侍上

上凭肩而立

因仰天感牛女事

密相誓心

愿世世为夫妇

言毕

执手各呜咽

此独君王知之耳

这一段写的比较细腻

七月初七的一天晚上

在跟皇帝一起在骊宫夜里

把这些侍卫们就赶远一点不要靠近他们

他们私下

感叹牛郎织女的故事

私下约定

世世代代做夫妻

这件事情啊

只有太上皇跟我两个人知道

第三个人听不到

所以这件事情

独有君王知之耳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杨慎的《升庵诗话》就指出

长生殿乃斋戒之所

非私语地也

华清宫有飞霜殿

乃寝殿也

当改长生为飞霜

则尽矣

《津阳门诗》就有

金沙洞口长生殿

玉蕊峰头王母祠

长山殿在骊山之上

夜半也非上山时也

大家注意

这里啊

实际上又一次指出

白居易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

唐明皇跟杨贵妃私下私语的地方

不是长生殿

长生殿是敬祖宗的地方

斋戒之所

而不是私人的寝殿

他们住的地方

是飞霜殿

不是长生殿

后来清朝人洪昇

编了一个电视剧

编了一个戏剧

杂剧就叫长生殿

也搞错了

也搞错了

这个错是从白居易的错而来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上愿意成为比翼鸟

在地上成为连理枝

都是比喻美好的婚姻

天长地久终有尽的时候

我们的这种分离之恨却是没有尽期

比翼鸟是中国传说中的鸟名

就像我们这个图上

它有两个头

但是各自有一个翅膀

只有一条腿

两个鸟必须合在一起

才能飞的起来

两个翅膀才能飞

两个脚才能

所以又叫鹣鹣叫蛮蛮

一目一翼

雌雄须并翼飞行

所以比喻恩爱的夫妻

也比喻很要好的朋友

连理枝是指两棵树的

枝干合生在一起

又称相思树

比喻夫妻恩爱

两个树啊连在一起

我们这里用了两棵

连理树的这种景象

这种连理树在北京颐和园里有

有好几棵

在那个树之间

在那个后面街上走

那一年

我的小外甥女

他们从美国回来

他们到底下一个地方去参观了

我就没去

我就在外面等着他们

一看附近有两三棵类似这样的树

底下的跟几乎连在一起

但是上面是分开的

就像图片中的这样

也有分的很开

但是也长的连在一起

也有的是因为外面的

藤的包围

把他们两棵树长在一起

这里几棵都是类似这种情况的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