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十九章 杜甫(上) >  19.3 《哀江头》赏析 >  19.3 《哀江头》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9.3 《哀江头》赏析在线视频

19.3 《哀江头》赏析

下一节: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9.3 《哀江头》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刚才使用普通话朗读这首诗

这首诗啊通篇是押入声韵的

按普通话是读不出入声韵来的

下面听我把这首诗重念一遍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这里凡是偶句全是押的入声韵

甚至有的地方奇句也有押入声的

像 人生有情泪沾臆 也是入声字

下面我们讲一下这首诗写作的背景

据仇兆鳌《杜诗详注》

引黄鹤的注说

此至德二载春日

公陷贼中作长安朱雀街东

有流水屈曲

谓之曲江

此地在秦为宜春苑 在汉为

乐游园 开元疏凿 遂为胜境

其南有紫云楼

芙蓉苑

其西有杏园 慈恩寺

江侧菰蒲葱翠

柳阴四合 碧波红蕖

依映可爱 黄生曰

诗意本哀贵妃 不敢斥言

故借江头行幸处标为题目耳

唐肃宗至德元年的秋天 杜甫离开鄜州

去投奔刚刚即位的唐肃宗

不巧被长安的安史叛军抓获

带到沦陷了的长安

旧地重来 触景伤怀

诗人的内心十分痛苦

第二年春天诗人沿着

长安东南的曲江行走 感慨万千

哀恸欲绝

《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

真实记录

大家注意这首诗啊押入声韵

写得凄婉悲怆

更符合作者当时的心境

整个用入声韵是很典型的

杜甫的几首古诗常常有一韵

到底全是用入声韵

像他的《自京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像他的《北征》

《北征》是杜甫诗中最长

也都是押入声韵

这里又是押入声韵

又是押入声韵

可见杜甫当时的悲怆的心情

下面我们来串讲这首诗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少陵野老 是杜作者自称

他们杜家 祖籍是

这个长安城南的少陵

吞声哭 就是哭而且

哭不出声音来

叫吞声

在当时啊 是安史叛军盘踞在长安

作者是不敢放声大哭的

春日潜行曲江曲

春日潜行曲江

曲江在长安的城南

在附近 有像报恩寺和许多的景点

是长安的风景名胜之区

最近几年西安市民又花

五亿到二十亿

2种说法不同

我也没有仔细的考证

究竟花了多少钱

他们把曲江这一带的

风景区又重新修复了 修复得很好

前年暑假我跟我爱人一起到西安去

有一天冒着雨我们在

报恩寺 登上报恩寺塔

就是大雁塔之后

然后打了一个车沿着曲江周围啊

漫游了有两三个钟头

这个走一段停停

走一段就停停

把那里的风景 仔细地领略

再加上那个司机是当地人

客观上给我们当了一个导游

那一次是我们有幸游了曲江

可惜呢

就是天气不是很好

那天要是再晴朗一点就更好了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唐玄宗杨贵妃他们在

曲江附近为了自己游幸

盖了许多游宫

这里地方呢经常的到此来游幸

但是如今 杨贵妃也不在了

唐明皇呢

也不在这个长安了

当时这些江头宫殿千门都上了锁

但是呢照样春天还是到了

细柳新蒲又发了嫩芽

但是为谁而绿

为谁而绿

作者勾起对昔日的回忆

这里吞声哭的 吞声 用得很好

写出了城中的恐怖和严峻

潜行曲江曲 既交代了时间地点

以及诗人的情态

潜行 二字很传神

后一个曲字表现了曲江的特点

又抒发了作者惆怅不已

愁苦压抑的感觉

江头宫殿锁千门

写曲江这些宫殿啊昔日很繁华

如今全部都上锁无人 繁华不再

细柳新蒲为谁绿

以乐景反衬哀情

用柳丝和新蒲的美景

暗示出美人的逝去

和游人的稀少

诗的第二部分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坠双飞翼

这第二部分

回忆安史之乱前

春日曲江的繁华景象

下面我们来串讲这一段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这两句是总写第二段的

写唐玄宗和后妃公主们

经常御驾通过夹城

去曲江游赏

南苑非常豪华奢侈

花木为之生辉

万木为之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这里啊运用了借汉指唐的办法

唐朝人啊喜欢在诗歌里面借汉指唐

像我们前面说到的高适写的

《燕歌行》

就用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就是也是借汉指唐

明明写的是

唐玄宗年间发生的

开元年间发生奚和契丹的叛乱

但是却用借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明明是写的

唐代却都是指汉代

昭阳殿是汉朝的宫殿

在这里暗指唐朝宫殿

昭阳帝里的第一人

在这里暗指杨贵妃

同辇随君侍君侧

同辇随君的典故事出《汉书・外戚传》

写唐玄宗的荒淫失政

按道理啊妃子

是不能跟皇帝同坐一个车子

在这里同辇随君侍君侧

也是对过去唐玄宗的时候

他们骄奢淫逸的情景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辇前才人是宫中的女官

她佩戴弓箭

身骑以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

去带弓箭

这个去打猎 去射鹰来博得贵妃的欢心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坠双飞翼

才人们正好射中了

比翼双飞的鸟

来搏得贵妃一笑

后面的第三部分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这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头

产生的感慨

又可以分为两小层

前四句

感叹唐明皇和

杨贵妃两人生死离别的悲剧

杜甫写哀江头的时候

马嵬之变已经发生

当唐玄宗和杨贵妃

一起逃出长安的时候

将军陈玄礼带着警卫部队

送他们到了马嵬驿的时候

士兵们发生兵变

杀了杨国忠

杀了杨国忠的儿子

又迫使唐明皇赐杨贵妃死

这样呢杨贵妃也就死在马嵬驿

明眸皓齿今何在

明眸皓齿写女子的美貌

在这里代指杨贵妃

她现在在哪里

血污游魂归不得

其因杨贵妃死的消息

杜甫已经知道了

知道了

晓得她已经死去 血污游魂归不得

当年陪着皇帝

同辇随君侍君侧得那样贵人

如今却成了血污游魂有家难归

点出杨贵妃的死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杨贵妃葬在马嵬

唐玄宗逃往蜀地

两人是生离死别

清渭东流 渭水东流

而唐明皇逃往剑阁

逃往四川 去往彼此无消息

来往没有消息

没有消息

后四句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这第二小层

总结全诗

抒发诗人对世事沧桑

变化的无限感慨

人生有情泪沾臆

人是有感情的 会看到曲江的

这种景象 又想到杨贵妃他们的死

想到唐朝的繁华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作者所以忍不住流下泪

就是诗的开头第一句就写到

少陵野老吞声哭

虽然不哭出声音来

但眼泪却止不住

止不住

所以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大自然是无情的

花是照样的开 水照样地流

细柳新蒲照样绿 但是人却不在了

血污游魂归不得

对于杨贵妃的死啊

杜甫在这里还是一洒同情之泪的

最后两句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杜甫描绘在长安城中啊

胡骑尘满城

满城到处都是安禄山的叛军

到处

自己明明要到城南却走到城北

写回城的那种

自己有一种不知所往的感觉

这一动作期盼唐军平定叛乱的

急切的心情

苏辙说杜甫的《哀江头》诗

予爱其词气

如百金战马 注坡蓦涧

如履平地 得诗人之遗法

如白乐天诗词甚工 然拙于纪事

寸步不遗

犹恐失之

所以望老杜之

藩篱而不及也

这是纪晓岚《唐宋诗醇》引的

那么苏辙对老杜的这一首

《哀江头》是很高度肯定的

仇兆鳌《杜诗详注》又引

黄生的话说 此诗半露半含

若悲若讽 天宝之乱 实杨氏为祸阶

独公身事明皇 既不可直陈

又不敢曲讳 如此用笔 浅深极为合宜

又曰 善述事者 但举一事 而众端

可以包括 使人自得其于

言外 若纤悉备记

文愈繁而味愈短矣

《长恨歌》今古脍炙 而《哀江头》

无称焉 雅音之不谐俗耳如此

仇兆鳌很为这首诗不平

《长恨歌》记事那么详尽

古今脍炙人口 《哀江头》

却很少有人称赏

实际上他认为《哀江头》写得

比《长恨歌》更中肯

更中肯

杜甫啊既不曲讳 如此用笔

浅深都极为合宜

在这一点 杜甫在把握的分寸上

是既不刻薄又恰到好处

最后啊我们总结一下

杜甫的《哀江头》这首诗

以哀字为线索包括了

诗人对国破家亡的哀恸

从结构上看

从眼前景写到回忆 又从

回忆写到现实

从情绪转折看 先写哀 再写乐

最后写悲

用对比的手法 以乐衬哀

我们看一首杜甫的另外这个

前后相差不久时候写的

一首《羌村三首》当中的第一首

我念一下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

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这一组诗啊有三首

这是第一首

我们另外两首就不提了

因为时间关系

关于这首诗我们也不作详细的串讲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19.3 《哀江头》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