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在线视频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下一节: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刚才听朗诵了

一遍《长恨歌》

听完一遍大家是不是

同意下面这一段话

刘铁冷《作诗百法》 此诗皆为七言绝句诗

平声与仄声间次而押

如初四句为押平声

次四句即押仄声

盖每四句一转 每一转四句

这一点啊是从乐府诗的传统而来

乐府诗呢

是每四句一解

每四句常常一换韵

最典型的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四句一解 每一解然后就是换一个韵

这样呢形成

《春江花月夜》九解36句

长恨歌不完全严格的按照四句一转

后面我们会引到王力先生

对它的音韵格律上的一些评价

等到我们最后分析完

这首诗归纳的时候

会引到王力先生的那一段话

下面我们开始串讲这首诗

首先这首诗分为四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到

惊破霓裳羽衣曲 是第一段

写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失政

首先头八句大家注意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八句全是押入声韵

我们当今的普通话里是没有入声的

所以这里的像

国 得 识和侧 色全都是入声字

入声字短促 往往呢

给人一个比较强烈的印象

这首诗呢

而它开头的部分

也有运用了特殊的修辞的方式

这里唐朝人有一个习惯

喜欢借汉指唐

明明这里写的是唐玄宗

唐代的皇帝

开头却说汉皇重色思倾国

好像指的是汉朝皇帝

不是这里是指的唐朝的皇帝

这首诗中后面还有四五处地方

运用了借汉指唐的这种方式

重色 爱好女色思倾国希望得到

倾国倾城的美貌的女子

这句话出于汉朝李延年的歌

北方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实际上他想把自己的妹妹

推荐给汉武帝

一顾倾人城

回头一看就超过了全城的女子

倾国就是盖过了一国的女子

倾国倾城

后来就是被形容为绝色的美女

御宇多年求不得是皇帝登基之后

多少年一直没有找到

这样一个绝色的美女

下面四句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这四句话

实际上掩盖了一个事实

就是杨贵妃是怎样入宫的

这一段呢

是一段丑闻

白乐天《长恨歌》当中啊

就明皇纳太真宫中

与卫宣公纳伋妻无异

白乐天《长恨歌》云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这是为尊者讳

杨贵妃呢小字玉环

弘农华阴人也

后来徙居蒲州的永乐的独头村

这个地方在现在的

山西永济靠近黄河边上

她的故居

她的父亲叫杨玄琰

蜀州司户

贵妃生于蜀

妃早孤

父亲死得早

她养于叔父家里

开元二十二年的十一月归于寿邸

大家记好这个年代开元二十二年

她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寿王

而且正式结婚了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唐玄宗幸温泉宫

使高力士取杨氏女于寿邸

就叫高力士是一个宦官去到

他的儿子的家里把杨贵妃接过来

大家注意二十二年就嫁给了

开元二十二年就嫁给他的儿子

到二十八年

实际上他们都结婚六年了

被这个唐明皇把她夺过来

取杨氏于寿邸

好像是取一个东西似的

这是很没有道德的一件事情

也是皇家的一段丑闻

但是同志们想一下

作为臣子的白居易

这一段丑闻不宜大作文章

所以故意用有违于现实的

用几句虚话把它搪塞过去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好像杨贵妃啊长的这么美妙

不肯轻易嫁一个普通人

最后终于有一天被皇帝看中了

一朝选在君王侧

这样呢就掩盖了她曾经是

唐明皇的儿媳妇这么一段丑闻

这就是古人的为尊者讳

不要说是皇帝

就是儿子对父亲的一段丑闻

也要尽可能的回避 掩饰

在这里白居易这样做是符合

当时的封建道德的

尽管不符合历史的事实

这是网上下载的两张

杨贵妃的像

杨贵妃长的比较胖

唐朝人以肥为美

所以杨贵妃是古代现代

人们传说的四大美人之一

这张也是

这一幅就显得比较瘦了

实际上跟真实的杨贵妃有区别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这是华清宫

华清池

华清池呢 在临潼区境内

在骊山下面

骊山的北麓 这也是华清池

这是现代唐朝流传下来的

一个温泉的浴缸

实际是比较大的

骊山的华清池位于西安东

约30公里的临潼

是骊山脚下的北麓

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

温泉水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

它既不会涨满出来也不会没有水

华清池共有四处泉眼

根据今天人们测试

它每分钟

每小时的出水量达到113吨

水无色透明温度在43度左右

华清池的温泉

发现很早

从公元前的11世纪

一直到唐玄宗年代

就发现有一处温泉

还有三处温泉是我们解放后发现的

含有许多矿物质

华清池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从西周秦汉隋唐历代帝王

都在这里修建行宫别苑

以资游幸

到了

甚至到雪花飘舞的时候

这里面落雪为霜

所以皇帝的寝宫叫飞霜殿

相传西周的幽王就在这里建离宫

秦 汉 隋各代都曾经加以修建

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

唐玄宗年代曾经几次

大兴土木扩建这个华清宫

华清池

他每年十月来到这里

到第二年春天才离开

每次在这里要过上好几个月

据今天人们统计

唐玄宗从开元二年到天宝十四年

这四十一年当中

他来到华清池是36次之多

当时呢就住在飞霜殿

是他和杨贵妃的寝殿

后面讲到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云鬓花颜

乌黑的头发 鬓是女子的鬓角

在这里是指头

头上的头发

像乌黑的云朵似的

花一般的容颜

金步摇是女子头上的首饰

一个金钗插在头上

下面有一段小金链子

下面吊一个什么玉坠子

所以女子在走路 一走它就一晃一摇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同志们知道春天晚上的时间比较短

所以人们经常说春宵一刻值千金

从此君王不早朝

按照古代的习惯

皇帝三四更天就得起身

然后梳妆打扮

皇帝跟臣子见面的时候

不能穿着的太马虎

要弄成威严气派的形象

所以要早早起来梳妆

五更天的升朝

大家在电视剧里也经常看到

有个太监手里抓着麈尾

那个白的长毛的麈

麈一挥 就喊

有事出班启奏 无事卷帘退朝

往往一些重要的臣子

利用早朝跟皇帝见面

汇报一些重要的事情

另外有许多事情请示皇帝的意见

上过朝之后各个臣子分别

回家去吃早饭

吃完早饭你自己到自己衙门去上班

刑部尚书你到刑部去

吏部尚书你到吏部去

从这一点上来看

皇帝还是比较辛苦的

每天那么早就得起来

起来五更天就得上朝

所以这样一来

人们也就养成一个习惯

判断明君还是昏君的标志之一

就是能不能每天早晨按时去上朝

唐明皇到晚年又迷恋杨贵妃的女色

经常早晨就不起来了

从此君王不早朝

写到这里呢

实际上是突出他对杨贵妃女色的迷恋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一段解释她承欢侍宴

讨皇帝的欢心

陪着皇帝参加宴会

经常啊搞得很辛苦

但是这种辛苦我们得加引号

第二句的解读最关键的

一个字是专夜

古代的皇帝除去个别的皇帝

极个别的皇帝是明朝有一个皇帝

好像是明宣宗

他只有一个老婆

清朝的皇帝妃子也不多

像光绪皇帝就是一个皇后

加两个妃子

但是唐玄宗的妃子是极多好几千人

当然包括皇宫里一些

宫女们之类的了

过去的皇帝啊

他的这些妃子并不是整夜的陪着他

一更天换一个

由太监把这个妃子抬到

皇帝身边来

搁一更天抬走

再换一个来

一夜呢只有除掉皇后

妃子是不能陪皇帝整夜的

而能陪皇帝整夜的只有皇后

皇后的这种特权就叫专夜权

只有皇后可以

陪皇帝整夜的在一起过夜

夜专夜就写出了杨贵妃受到宠幸的程度

皇后也只能专夜

轮多少天轮到一夜

这个皇后专门陪皇帝

她现在可以一夜接着一夜

写出了所宠幸的程度

所以自然引出了下面两句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人宠爱在一身

后宫有多少美女但是这些女子

受到的宠幸

都集中到杨贵妃一个人身上

其他人都靠不上皇帝了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金屋妆成娇侍夜这一句

用了汉武帝的典故

汉武帝小时候

他姑妈把他抱着坐在膝盖上

他的那个姑妈的女儿

叫阿娇就站在旁边

他姑妈问他长大娶媳妇吗

汉武帝说娶媳妇

你看阿娇好不好

就指指她的女儿阿娇

他说好

你娶了阿娇今后你怎么会待她

我一定会用金屋子把她装起来

他到成年之后他果真履行了

自己的诺言

娶了阿娇

而且封她为皇后

这就是金屋藏娇这个典故的来处

当然阿娇后来并不能

得汉武帝的欢心

汉武帝让她住在长门宫经常也不来

后来她用千两黄金去请司马相如

写那个《长门赋》

又使汉武帝回心转意

这就是千金买赋的这个典故

玉楼宴罢醉和春

写她陪皇帝经常吃的醉醺醺的

脸上充满了那种

那个什么红光满面的样子

后两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这里解读需要注意一个列土的列

写成这个列

但是理解的时候

它是分裂的裂

下面加一个衣字底的这个裂

古代人认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每一块土地都是皇家的

你农民即使是自己的地

你耕种这个土地也要

向皇家纳粮也要交公粮

因为这个土地广义的都是皇帝的

现在呢由你所有 你来耕种

你就得向皇上纳粮

只有少数贵族

皇帝把这一块土地分给你

分封给你

这里的人家不向皇帝去纳粮

而向你纳粮

这叫裂土分封

姊妹弟兄皆列土

说明杨贵妃受器重的时候

她的这些兄弟姐妹 一一都受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所以下一句话用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这个字

跟现代汉语的理解是大不一样的

可怜我们觉得这个人很穷啊

很可怜

不是这个意思

在这里的可怜是令人羡慕的意思

当时天宝七载

加钊为御史大夫

权京兆尹 赐名国忠

封大姨为韩国夫人 三姨为虢国夫人

八姨为秦国夫人

同日拜命

皆月给钱十万 为脂粉之资

杨家杨国忠是杨玉环的堂兄 她的几位姐妹

也都封为国夫人 而且张祜的诗中就有

虢国夫人承主恩 平明骑马入宫门

甚至脸不打扮的可以进皇宫

可以随意到那种程度

天宝十一载李林甫死

又以杨国忠为丞相

带四十余使十二载加杨国忠司空

他的儿子以及其他这些人

也都分别娶了一些公主这些

封了夫人

这些使得杨家一门荣耀

杨家专横甚至出入宫禁都无人敢问

所以杨家当时流传在

民间一些谚语就说

生女勿悲酸

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侯女作妃

君看女却是门楣

这就是诗当中

谁怜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里是农耕社会

以种农田耕作为主

所以重男轻女在封建社会是普遍的价值观

这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男的体力强

干农活要比女子强

所以重男轻女

但是呢杨贵妃的出现

使人们这种基本价值观都颠覆了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重男的只能做一个体力活

重女儿养个女儿像贵妃令一家都很荣耀

这两句这样理解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骊宫

建在骊山顶上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

东西绵延有二十余公里

最高处海拔1256米

我登过骊山几次

但是二十多年前了

一直呢印象对骊山的印象

好像觉得远没有这一千多米那么高

我印象当中好像还不一定

有我们南京的紫金山高

我们说的这里有一个

海拔高度和一个相对高度

海拔高度一千多米

但是呢秦岭地面的高度就比较高

所以相对高度并不显得那么高

所以我们南京的紫金山是421米

它也就是那么

估计就是三四百米的垂直高度

因为骊山远看去像一匹黑马

所以叫骊

骊山的温泉喷涌 风景多姿

从三千多年前一直是一个

旅游和度假的胜地

而在这里有骊山晚照

还有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那个烽火台等等

又有西安事变发生的时候

那个兵谏亭这些地方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杨贵妃能歌善舞

所以很讨皇帝的欢心

皇帝尽日君王看不足

可惜上面铺叙的杨贵妃受到宠幸

受到的这种善待

一家也因此飞黄腾达

但好景不长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渔阳是指幽州 就是当时的幽州

现在的就是北京

幽州这里节度使是安禄山

安史之乱发生

鼙鼓是战鼓

战鼓动地而来

安禄山叛乱

一路势如破竹 唐王朝无法抵御

在洛阳又经过了一战

最后又一直打到潼关

惊破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的法曲精品

是歌舞的集大成之作

此曲大概成于公元718到720年

关于它的解读有三种说法

一个是玄宗登三乡驿

望见女儿山

触发灵感而写了霓裳羽曲子

二是根据《唐会要》的记载

天宝十三年

唐玄宗以太常刻石的方式

更改了一些从西域传入的乐曲

这个曲是根据《婆罗门曲》改编的

第三种是这种两种说法

这个曲的前部分是唐玄宗

看女儿山后悠然神往

回宫后根据幻想而作

后部分则是他吸收河西节度使

杨敬述敬献的印度的

《婆罗门曲》的音调而成

杨贵妃曾经伴着霓裳羽衣曲跳舞

也叫做霓裳羽衣舞

这种升平的繁华的局面很快被打乱

被惊破

到这里为止啊诗的第一部分结束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

总领全段

这一段相对的具有讽刺性

以下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的

欢娱生活一再加以渲染

说明重色是造成安史之乱的

原因之一

在这一段作者的态度是

既有为尊者讳的一部分

也有讽刺的意味这一部分

到这里是诗的第一部分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