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十八章 李白(下) >  18.2 《赠孟浩然》赏析 >  18.2 《赠孟浩然》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8.2 《赠孟浩然》赏析在线视频

18.2 《赠孟浩然》赏析

下一节: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8.2 《赠孟浩然》赏析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首先看李白的

《赠孟浩然》这一首

这一首五言律诗

一首友情诗

称赞孟浩然的高隐

言夫子之风流

所以能闻天下者

以少无宦情

老不改节也

据郁贤皓先生考证

这首诗啊当是开元二十七年

李白过襄阳时重晤孟浩然而作

其时孟浩然已届晚年

故诗云 白首卧松云

次年孟浩然即病疽背而卒

这首诗啊开头非常有特色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开头啊对孟浩然尊称其为夫子

过去读书人用夫子来尊称别人

是一个很高的称呼

孟浩然呢

比李白大12岁

他生于公元689年

而李白生于公元701年

相差12岁

风流天下闻

写出对孟浩然的敬仰

当时孟浩然虽然也没做过什么官

但是他的诗名扬誉天下

后来这样句子也被后人所学习

后人就把孟夫子改成

张夫子李夫子

风流天下闻几个字就不改了

经常为人们所用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大家注意这一联

红颜跟白首是相反的

红颜对白首

概括了孟浩然从少壮之年

到晚岁 都不受荣华富贵的诱惑

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

弃轩冕 轩冕是古代卿大夫之车服

代指官爵

他年轻的时候就鄙弃这些官爵

到老呢还是仍然隐居山水田园之中

卧松云

卧松云

后一句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这里用了一个典故

古代嗜酒的人 认为酒清者是圣人

酒浊者是贤人

这里可以见

《三国志・徐邈传》

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着意刻画孟夫子

风流倜傥 潇洒傲岸的风格气度

大家知道古代的诗人

很少不能喝酒的

而且有许多诗人

常常以好酒而著名

其实李白也好 杜甫也好

王绩也好等等

我国历史上还刘伶等等人

还都留下许多好酒的故事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大家注意后一句 不事君

跟 红颜弃轩冕 意思是相似的

后面我们会引到有人

对这一点提出的批评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作者只抒胸意

表示对孟浩然高洁品行的敬仰

这里用了《诗经》当中的句子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以此来学习孟浩然的

高洁的品行

这一点呢李白啊有点溢美之词

因为实际上孟浩然并不是不想做官

他也参加过进士考试

没考中

也曾经希望别人提携自己

特别是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那一首

他很希望别人提拔自己

但是呢没有做上官

而且他在诗中还有某些牢骚的成分

比如他的一首诗《留别王维》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甚至皇帝看了都很不高兴

很不高兴

并不完全像李白所说的

那么品行高洁

那么淡于功名利禄 不完全如此

就这首五言律诗倒是写的很成功

它不屑为格律所拘束

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

直抒胸臆

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诗纬》就说 太白于律

犹为古诗之遗

情深而词显

又出乎自然

要其旨趣所归

开郁宣滞

特于风骚为近焉

这首诗啊

语言自然古朴

首联看似平常

但格调高古

萧散简远

它又是一种舒展的

唱叹语调来表达对诗人的敬慕之情

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

疏朗古朴之风

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

中二联不仅仅对偶声律

都有自然流走

全无板滞之病

如由 红颜 写至 白首

像流水淌泻

其中运用 互体

耐人寻味

弃轩冕 卧松云

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这样写自然流走之中

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这样的评价是很合适的

第三用典自然

看不出太深的斧凿痕迹

比如用 中圣

借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

他喜欢喝酒

称清酒叫圣人

濁酒叫贤人

中圣 就是喝醉酒

与 事君 构成巧妙的对偶

用的也比较精到

高山 一句

运用了《诗经》当中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的句子

后来司马迁中又在孔子世家

又用来这句话赞美孔子

这里既是用典 也是形象的描写

即使不知其出处

也能欣赏的其形象与诗情之美

更何况《诗经》过去是

古代读书人必读之书

有几个读书人没读过《诗经》呢

所以高山仰止

这样话的出处

在今天人也许还需要一些

注释和解读

而古人 古代的读书人

这不是问题

这首在结构上又采用了抒情

描写加抒情的这样的方式

开头提出 吾爱 的意思

自然地过渡到描写

揭出可爱之处

最后又归结到敬爱

依着感情的自然流淌

结撰成篇

像行云流水般的舒卷自如

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但是这首诗是有缺点的

谢榛《四溟诗话》就指出

就指出 太白赠浩然诗

前云 红颜弃轩冕 后云 迷花不事君

两联意颇相似

刘文房《灵祜上人故居》诗 既云

几日浮生哭故人

又云 雨花垂泪共沾巾

此与太白同病

兴到而成

失于检点

意重一联

其势使然

两联意重

法不可从

这里红颜弃轩冕

就是年轻的时候对这些做官

掌权这样的事情不感兴趣

后来又说迷花不事君

也是不肯做官的意思

这样的话

两句话实际上说的一个意思

实际上明朝人就已经

指出这句话的缺点

但是尽管这首诗啊

是有不足之处的

我经常说有缺点的凤凰还是凤凰

没有缺点的苍蝇还是苍蝇

像这样的名篇

有一两处不足之处

一方面认识到要指出

但另一方面也不可因此有

这两个小瑕疵就否定这首诗的杰出

这首诗还是李白的

五言律诗中的代表作

这也是李白五言律诗中的

杰出的一首代表作

我们就不细讲

简单的提一提

这首诗呢

有个很特殊的地方

就是该对仗的地方不用对仗

不该用对仗的地方却用了对仗

比如这首诗的第二联也就是

颔联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没有用对仗 倒是需要应该正常的

五言律诗的中间二联是要对仗的

首联呢不需要对仗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用了很严谨的对仗

青对白是颜色对颜色

山对水是地理对地理

横对绕是动词对动词

北对东是方位词对方位词

郭对城就是同一个小类的词汇

这个对地非常工整

这一点也看出李白这个放浪不羁

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啊

当时盛唐人对

诗歌五言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而其他地方不需要用对仗

好像还没有达成完全的共识

颔联不对仗的

不但在盛唐诗人中比比皆是

甚至到中唐也有少量的作品

到晚唐以及宋代这样颔联

不对仗的作品就很少见到了

这首诗也是李白的

一首五言律诗的杰作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18.2 《赠孟浩然》赏析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