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 >  第十九章 杜甫(上) >  19.1 杜甫生平 >  19.1 杜甫生平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9.1 杜甫生平在线视频

19.1 杜甫生平

下一节:19.2 杜甫的创作

返回《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9.1 杜甫生平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我们今天讲

大学国文的第十九讲

讲杜甫的上

杜甫啊我们分上下两节课讲

上面呢重点讲杜甫的总论

讲杜甫的七言古诗和五言古诗

下面一节课讲杜甫的律诗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杜甫的生平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世称杜拾遗

杜工部

这是他做过的两个官职名

他的祖父叫杜审言

前面我们读过他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那一篇

他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家庭

也就是换句话说一直是书香门第

是靠读书做官来

维持全家的生计

还没有去从事一些像

体力劳动之类的事情

杜甫的一生啊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他的壮游时期

也就是换句话说从他出生一直到

35岁之前

他19岁游晋

20岁游吴越

开元二十三年回到

洛阳参加进士考试

开元二十九年回到洛阳

从天宝三年到

天宝四年这两年遇到李白

这对于杜甫来说

他们仅仅是一生当中的两年

但是这两年对于这两位

超一流的大诗人

能有这样的两年时间

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正像杜甫诗中所说的醉眠秋共被

相携日同行

这样两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能有两年在一起相处

这是非常难得的

当时呢李白经过长安三年

正好被赐金还山

政治上受到挫折之后

当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

杜甫呢用今天的话来说

他还只是一个文学青年

还没有多少诗词作品

但是

杜甫啊在受李白的影响

从此之后在诗歌创作上

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二个阶段是困守长安十年

也就是从公元746到公元755年

对于杜甫来说是他的

35岁到44岁这十年

杜甫天宝五年来到长安

天宝六年参加科举考试

那一次呢科考之后由

李林甫操纵

为了表示野无遗贤所以所有

参加考试的一个都不录取

当然杜甫也就不能录取

又为生计所迫

杜甫向朝廷献三大礼赋被

选中决定待诏集贤院

待诏集贤院呢

是一个人才储备的机构

大概呢朝廷有意识在

这里养着一批知识分子

给他们一定的生活报酬

但是当时他的杜甫生活是很艰难的

在他的《奉赠韦庄丞丈二十二韵》

这首诗当中就有

朝叩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这样的句子

说明他被生活所迫

不得不跟一些达官贵人相交往

求得他们的资助

以至于到生活弄到

卖药都市

寄食友朋地步

杜甫这一段时间的

生活是艰难拮据的

但是杜甫的诗歌创作开始出现了

人生的第一个高潮

有《兵车行》《前出塞》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等

而这个时期的末期

就是他赴奉先县省亲的

写下著名的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这首诗当中就出现了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这样的极精辟的反应

当时社会真实面貌的诗篇

成为千古绝唱式的句子

杜甫这两个阶段是他的

创作的准备阶段

也是创作的起步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陷贼与为官时期

仅仅三年从公元756到759年

这三年中相当于杜甫的

45岁到48岁

他的前提是

安史之乱爆发

杜甫啊回家省亲之后

决定投奔唐肃宗

当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

杜甫在投奔唐肃宗的途中

被安史判军俘虏

抓到长安

杜甫陷于长安

直到二载杜甫从长安逃出

到凤翔见到肃宗

由于房琯等人的推荐

被任命为左拾遗

但是因为疏救房琯

得罪了皇帝

皇帝诏三司推问

推问之后让他回鄜州省亲

这一段时期他在省亲途中

写下了著名的作品《北征》和《羌村三首》

九月长安收复

他回到朝廷任职

担任华州司功参军

在往返华州与洛阳的途中

他先后写了《三吏》和《三别》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

千古名篇

这是杜甫人生第三个阶段

杜甫真正做官也就是这个阶段

而且做的官卑 职微

第四个阶段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

也就是从公元759年到770年

前后有十一二年的时间

杜甫从48岁到去世59岁

这个原因呢因为高适担任彭州刺史

他另外一些亲友杜济、

李之芳 裴冕 崔圆 裴迪等

也都在成都附近

杜甫为什么去成都

可能跟这些亲友有关系

当人们呢过去都认为杜甫啊

是投奔严武而去

其实不是杜甫去成都是公元759年

而严武到成都任剑南节度使是

公元761年要晚两年

要晚两年

这一点呢现在人们都已经认识到

杜甫去成都不是投奔严武而去的

严武去成都比杜甫还晚两年

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边盖了

著名的草堂也就是杜甫草堂

后来上元二年严武任成都尹七月又入朝

不久呢又再次回到成都

这一段时间严武对杜甫的

生活上有许多照顾

杜甫呢相对的

生活又安逸了一段时间

在这一个前期

杜甫写下了著名的《春夜喜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一些作品

但是由于严武的去世

杜甫在成都失去了生活依靠

曾经短暂的去过梓州

在严武去世之后

杜甫的就去梓州之后

觉得生活失去来源

就离开成都

去投奔湖南

其中来到夔州

当时的夔州都督柏茂林

对杜甫很照顾

希望杜甫留下来

杜甫这样又在夔州生活了两年

也就是从大历元年

766年开始

柏茂林叫他主管

一百亩公田和四十亩果园

当地

生活条件也还比较好

这一段时期

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

他人生的顶点

他写下著名的《八哀》《秋兴八首》

《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

《秋日夔府咏怀》《戏为六绝句》

《登高》 《阁夜》

等许许多多的著名篇章

这两年多是把杜甫的

创作推向了最高点

杜甫的一生最后的一段时间

是下湖南

从57岁到59岁

也就是公元768到770年

大历三年

768年他的弟弟杜观催其东下

杜甫离开夔州

离开夔州之后首先登上岳阳楼

他想

投奔衡州刺史韦之晋

但是等到他赶到衡州的时候

韦之晋改任潭州刺史

也就是长沙的刺史

杜甫又坐船回过来大历四年

韦之晋病故

杜甫在长沙失去了依靠

又离开长沙

大历五年之秋死于

潭州至岳阳的船上

这是历来人们所说的说法

说他死的时候呢距离耒阳40里

死后就葬在耒阳

但是我在清华上这个课

也按照这个观点去讲课

我们家居长沙一带湖南同学就指出

这个说法站不住

因为耒阳是在衡阳与潭州之间

而这不是在潭州就是

长沙与岳阳之间

杜甫他不可能离开长沙之后

往岳阳去来却到耒阳这是做不到的

所以这一点呢

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

所以我们过去讲课

根据一些历史的资料

在杜甫的研究上经常有一些误读

比如说杜甫到成都市

投奔严武而去的

时间上就不对

严武去成都比杜甫还晚两年

杜甫不可能投奔严武而去

这里说他死于从潭州到岳阳的船上

距离耒阳40里

这个也是

说法有错误的

因为耒阳在长沙与衡阳之间

可见的杜甫离开长沙之后

如果要去耒阳

那么是要往南走而不是往北走的

这两个方位正好相反

据学生们提供的资料

现在在湖南境内杜甫有两座墓

一个是耒阳一个是平江

如果是耒阳的话

就是跟历史的这个记载相吻合

但是它却不是在长沙去岳阳的途中

另一个 是平江

平江是属于岳阳

后者这种可能性稍大一些

有待我们对这个问题

做进一步的考证

这是公认的杜甫一幅相当于标准像

大家看很多场合

很多书的封面上介绍杜甫的都

用这一幅画这也是一幅杜甫的画像

这是杜甫一幅塑像

这是杜甫的草堂

这也是草堂

这是成都杜甫草堂

关于杜甫的生平就介绍这些

大学国文——先秦至唐文学赏析课程列表: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

--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及作用

--课程介绍

-1.2 诗经概述

--诗经概述

--孔子编纂说及非孔子编纂说

--诗经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传播

--采诗说

-1.3 讨论

--《诗经》有怎样的艺术特色?

-第一章习题

第二章 诗经

-2.1 卫风.伯兮

--介绍

--《伯兮》赏析

-2.2 王风.黍离

--介绍

--《黍离》赏析

--“黍离麦秀”的文化现象

-2.3 讨论

--你从《卫风·伯兮》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第二章习题

第三章 屈原

-3.1 屈原与楚辞

--3.1 屈原与楚辞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2 《湘夫人》朗读及背景分析

-3.3 《湘夫人》赏析

--3.3 《湘夫人》赏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3.4 《湘夫人》艺术分析与比较分析

-第三章习题

第四章 先秦散文(上)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1 先秦散文总论与老子其人

-4.2 《老子》内容、艺术

--Video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3 《曲则全》为天下式

-4.4 《曲则全》“不自见”

--4.4 《曲则全》“不自见”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4.5 《曲则全》内容归纳、艺术

-第四章习题

第五章 先秦散文(下)

-5.1 《庄子》总论

--5.1 《庄子》总论

-5.2 《山木》

--5.2.1 《山木》(上)

--5.2.2 《山木》(下)

-5.3 《大学》概说

--5.3.1 《大学》概说

--5.3.2 《大学》赏析

-第五章习题

第六章 春秋左传

-6.1 《左传》简介

--6.1 《左传》简介

-6.2 《郑伯克段于鄢》

--6.2.1 《郑伯克段于鄢》(一)

--6.2.2 《郑伯克段于鄢》(二)

--6.2.3 《郑伯克段于鄢》(三)

--6.2.4 《郑伯克段于鄢》(四)

--6.2.5 《郑伯克段于鄢》(五)

-第六章习题

第七章 秦汉文

-7.1 李斯《谏逐客书》

--7.1 李斯《谏逐客书》

-7.2 《谏逐客书》赏析

--7.2 《谏逐客书》赏析

-第七章习题

第八章 汉魏六朝诗(一)

-8.1 汉乐府总论

--8.1 汉乐府总论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2 《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3 古诗十九首总论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8.4 《行行重行行》赏析

-第八章习题

第九章 汉魏六朝诗(二)

-9.1 建安诗歌

--9.1 建安诗歌

-9.2 曹操及其诗

--9.2 曹操及其诗

-9.3 《蒿里行》赏析

--9.3 《蒿里行》赏析

-9.4 曹丕及其诗

--9.4 曹丕及其诗

-9.5 《燕歌行》赏析

--9.5 《燕歌行》赏析

-第九章习题

第十章 汉魏六朝诗(三)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1 陶渊明及其诗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2 《读山海经》赏析

-10.3 鲍照及其诗

--10.3 鲍照及其诗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10.4 《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第十章习题

第十一章 汉魏六朝诗(四)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1 谢朓与“永明体”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2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赏析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3 南朝乐府民歌

-11.4 《西洲曲》赏析

--11.4 《西洲曲》赏析

-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二章 汉魏六朝文(上)

-12.1 六朝文、赋

--12.1 六朝文、赋

-12.2 王粲

--12.2 王粲

-12.3 王粲《登楼赋》

--12.3 王粲《登楼赋》

-12.4 楼址考订

--12.4 楼址考订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5 《登楼赋》赏析(上)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6 《登楼赋》赏析(中)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7 《登楼赋》赏析(下)

-12.8 《登楼赋》小结

--12.8 《登楼赋》小结

-第十二章习题

第十三章 汉魏六朝文(下)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1 丘迟与《与陈伯之书》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2 《与陈伯之书》赏析(上)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3 《与陈伯之书》赏析(中)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4 《与陈伯之书》赏析(下)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13.5 《与陈伯之书》小结

-第十三章习题

第十四章 初盛唐诗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1 唐代历史及唐诗兴盛原因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2 唐诗盛况及初唐诗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3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综述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4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一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5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二段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14.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归纳与拓展

-第十四章习题

第十五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

-15.1 总论

--15.1 总论

-15.2 王维与其诗

--15.2 王维与其诗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3 王维《终南山》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4 王维《渭川田家》赏析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5 孟浩然与其诗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15.6 《秋登万山寄张五》赏析

-第十五章习题

第十六章 盛唐边塞诗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1 唐代边塞诗总论

-16.2 高适与其诗

--16.2 高适与其诗

-16.3 《燕歌行》背景

--16.3 《燕歌行》背景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4 《燕歌行》赏析(上)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5 《燕歌行》赏析(下)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16.6 《燕歌行》归纳、拓展

-第十六章习题

第十七章 李白(上)

-17.1 李白生平

--17.1 李白生平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2 李白诗歌的内容与特点

-17.3 《关山月》赏析

--17.3 《关山月》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17.4 《远别离》赏析

第十八章 李白(下)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1 李白五七言律诗特点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2 《赠孟浩然》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3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18.4 《渡荆门送别》赏析

-第十七—十八章习题

第十九章 杜甫(上)

-19.1 杜甫生平

--19.1 杜甫生平

-19.2 杜甫的创作

--19.2 杜甫的创作

-19.3 《哀江头》赏析

--19.3 《哀江头》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19.4 《赠卫八处士》赏析

第二十章 杜甫(下)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1 五言律诗综述和《月夜》赏析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2 七言律诗综述

-20.3 《登高》赏析

--20.3 《登高》赏析

-20.4 《蜀相》

--20.4 《蜀相》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0.5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第十九—二十章习题

第二十一章 唐代散文(上)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21.1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刘占召)

第二十二章 唐代散文(下)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22.1 韩愈《祭十二郎文》(刘占召)

-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章习题

第二十三章 中唐诗(一)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1 中唐历史与中唐诗综述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2 韩愈生平及韩诗总论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3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朗读与背景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4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一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5 《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第二部分赏析

-23.6 韩愈其他诗歌

--23.6 韩愈其他诗歌

-第二十三章习题

第二十四章 中唐诗(二)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1 韦应物诗与韦应物生平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2 《寄李儋元锡》赏析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3 柳宗元生平及其诗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24.5 韦应物、柳宗元其他诗歌

-第二十四章习题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三)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1 刘禹锡生平及其诗总评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2 《西塞山怀古》赏析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3 李贺生平及诗总评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4 《李凭箜篌引》赏析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25.5 刘禹锡李贺其他诗歌

-第二十五章习题

第二十六章 白居易(上)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1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主张

-26.2 《长恨歌》朗读

--26.2 《长恨歌》朗读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3 《长恨歌》第一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26.4 《长恨歌》第二段赏析

第二十七章 白居易(下)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1 《长恨歌》第三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2 《长恨歌》第四段赏析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3 《长恨歌》文本结构及艺术特点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27.4 关于《长恨歌》的学术争鸣

-第二十六—二十七章习题

第二十八章 晚唐诗(上)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1 杜牧与杜牧诗论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2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3 《早雁》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4 《赠别》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28.5 其他诗赏析

-第二十八章习题

第二十九章 晚唐诗(下)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1 李商隐生平与诗评

-29.2 《无题》赏析

--29.2 《无题》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3 《安定城楼》和《隋宫》赏析

-29.4 罗隐诗

--29.4 罗隐诗

-29.5 晚唐其他诗人

--29.5 晚唐其他诗人

-第二十九章习题

第三十章 唐五代词(上)

-30.1 什么是词?

--30.1 什么是词?

-30.2 词的起源

--30.2 词的起源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3 词的南方特点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4 唐五代词概况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5 李白《菩萨蛮》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30.6 《忆秦娥》赏析

-第三十章习题

第三十一章 唐五代词(中)

-31.1 花间词

--31.1 花间词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2 《花间集》及前后蜀词人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3 温庭筠《更漏子》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4 韦庄《菩萨蛮》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31.5 鹿虔扆《临江仙》赏析

-第三十一章习题

第三十二章 唐五代词(下)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1 南唐历史与南唐词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2 冯延巳《鹊踏枝》赏析

-32.3 李璟与李煜

--32.3 李璟与李煜

-32.4 《浪淘沙》赏析

--32.4 《浪淘沙》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32.5 《虞美人》赏析

-第三十二章习题

19.1 杜甫生平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