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 > 河姆渡蚕纹杖饰与先秦服饰文化 > 粘附在铜锈上的商代丝织品 > 粘附在铜锈上的商代丝织品
此前 我是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
给大家介绍我们古代的丝织业
现在我是在湖北荆州博物馆
给大家继续介绍
在商周的青铜器的器表
往往有残留的丝绸的痕迹
这个原因是因为青铜器在当时
是非常珍贵的器物
在放到墓葬去的时候呢
往往在它外面用丝绸精心地包裹
埋藏的时间几千年过去之后
这丝绸绝大部分都已经腐朽
荡然无存了
但是往往还有少量的
由于特殊的位置或者特殊的原因
被粘在青铜器的器表
这个情况现在发现的很多
比方在我们江西新干大洋州的商墓
出土的几件铜器上
都有这种情况
比方有一件铜钺
考古工作者从残留的丝绸上取样
然后用红外线光谱法进行测定
测定的结果表明
这上面的是真丝
就是蚕丝
大部分是平纹的绢
在河北省的藁城
台西有一个很著名的商代的遗址
里面33号墓出土的一件铜觚上
竟然残留着5种不同的丝织物的痕迹
这个上面甚至有绉纱的织物
织物的丝线粗细不一
最细的只有0.05毫米 最粗的是0.7毫米
这个情况表明当时已经能够按照织物的要求
来制作不同规格的丝线
从细到粗各种规格都有
经线比纬线要略微细一点
但是捻度大一些
据分析这样一种情况是为了便于
后面的织造
另外在台西还发现了一件陶滑轮
它的形状和大小
跟今天我们手摇纺车的
那个上面的锭盘差不多
所以这件东西出土专家们认为
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手摇纺车
这是上面的一个零件
我们在浙江嘉兴钱山漾出土的绢片
它是由合股丝织成的
所谓合股丝就是把几个丝合在一起
但这个丝它没有加捻
到了商代由于植物多样化
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并丝加捻
等等这样一些方法
纺出来的经线粗细就开始有区别了
在商代还出现了漂白染色这样的一些技术
纯的丝它里面有杂质
而且这个颜色不是很纯
所以在给它染色之前
先要漂白 把里面的杂质都给它去掉
考工记里面曾经记载
怎么样对丝帛进行精练
这个上面提到
实际上有三种程序
第一个是把它放在碱性的水里面
浸在里面 浸七天
这样就把外面的丝胶全部都去掉了
然后离开地一尺让太阳去晒
这样就可以达到脱胶和漂白的目的
它上面甚至提到一些
还有一种方法呢就是白天放在太阳底下暴晒
晚上放到井里面
七天七夜 这个做出来的东西呢
漂白的丝呢 质量非常之好
由于中国的文物大量地流散在海外
所以海外的一些学者
也利用他们馆藏的中国文物来进行研究
比方瑞典有个马尔米博物馆
还有一个远东博物馆
在他们收藏中国商州铜器里面
就发现这上面粘有丝绸的痕迹
1937年 瑞典学者西尔凡他发现
他们馆藏的铜器上
有跟丝绸粘在一起的丝织物的残片
他经过研究发现其中的一件是平纹织物
另一件是以平纹为底纹
上面再起菱形花纹
这两件器物呢前面那一件平纹织物
它的丝都是单股的
而且也不加捻
纤维上面甚至还有丝胶
没有经过精练 粗粗地练了一下
后面一件丝纤维非常柔软
丝胶去的非常干净
说明是经过水洗和精练的这个东西
后面这一件铜器上面的丝制品呢
都是双股并丝 而且加了捻
捻度达到每米千捻 一千次
这种强捻丝它用纺轮是做不出来的
根据这点我们推测
其实当时可能有已经出现了
纺车的加捻机械
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收藏的一件商代的铜器上
我们也发现了丝织品的图案
而且是菱形的
和瑞典博物馆西尔凡所见到的那件
在结构上要复杂的多
它上面每个回纹图案
35根经丝和28根纬丝所构成的
而且外围的线比较粗
在平纹的底纹上面加入了另外一种组织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联合组织
这个图案呢我们可以看这张图
它非常的对称协调 层次很分明
做工也非常的精巧
另外商代已经出现了素白的丝织品
这有个专门的名词叫纨
这是一种经过精练的一种织品
它的经密度能够达到每厘米60根到100根
纬密度能够达到30根到40根
相差比较大
除此之外 我们在安阳的殷墟
出土的商代铜器上
也有经密度达到每厘米72根
纬密度达到每厘米35根的平纹织品
专家认为这也是属于纨
除此之外
在商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了青铜的纺织工具
使得它的纺织的精度跟质量
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文献上看
这个时候还出现了世世代代从事纺织业的氏族
比方左传上记载 武王克商之后
曾经把殷民六族赏赐给鲁国
把殷民七族赏赐给卫国
这个族里面包括索氏 索氏专门做绳子的
包括丝绳
另外施氏 专门做旗子的
这个跟丝绸关系也很大
另外还有繁氏 做马的缨LUO的
这说明在商代的时候
丝织业的发展
已经走向了专业化 氏族化
-文献所见原始渡河工具
-绰墩山出土的渡河浮木
-我国古代舟船的遗迹
--舟船考古发掘
-中国古船制造的原创性技术
--船的水密性
--水密隔舱
--舵
--橹
--帆
--桅杆
--船型
--锚与太平篮
-泉州宋船的基本情况
-宋船上的遗物
--宋船上的遗物
-船的主体结构
--船的主体结构
-多层船板叠合工艺
--多层船板叠合工艺
-宋船上的水密隔舱
--宋船上的水密隔舱
-宋船的建造
--宋船的建造
-宋明航海史小结
--宋明航海史小结
-泉州宋船与中国古代造船技术--作业
-玉的定义
--玉的定义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古玉
-古玉王国良渚
--良渚古城的确认
-鬼斧神工的良渚玉器
-良渚“神徽”解读
-良渚典型器介绍
-含山玉器:史前制玉的又一奇迹
--凌家滩文化的介绍
-中国古代的玉文化
--中国古代的玉文化
-良渚“琮王”与中国史前时代的玉文化--作业
-先秦文献所见七声音阶
--文献所见古乐
--五声与七声
-史前陶埙的音阶序列
-周代有七声音阶:曾侯乙编钟作证
--曾侯乙墓的发现
--曾侯乙编钟形制
--编钟的断代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概况
--贾湖遗址出土文物
-贾湖骨笛的鉴定
--贾湖骨笛的鉴定
--骨笛音阶的测定
-贾湖骨笛的年代与分期
-贾湖骨笛的制作技巧
-贾湖骨笛的未解之谜
-上古时代为何偏爱五声音阶
-贾湖骨笛与中国古代七声音阶的起源--作业
-针、灸、经络溯源
--关于中医的故事
--针灸的起源
--经络溯源
-扁鹊与仓公的针灸医术
--扁鹊的针灸医术
--仓公的针灸医术
-《内经》与针灸
--《内经》简述
-马王堆帛书、张家山汉简中的经络文献
-明代正统针灸铜人
-针灸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正统针灸铜人与中国古代的经络学说--作业
-甲骨的发现
--甲骨年代的确定
-殷墟甲骨的发掘与研究
--殷墟的科学发掘
-甲骨占卜与刻辞
--对甲骨的整治
--五种记事刻辞
-甲骨文中的六书
-殷墟甲骨与中国早期的文字--作业
-农业文明起源诸学说
-磁山遗址所见粟遗存
-磁山遗址中的石磨盘与石磨棒
-磁山遗址中的陶器
--磁山遗址中的陶器
-亚洲稻系起源诸说
--亚洲稻系起源诸说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
-河姆渡遗址中的稻谷遗存
-河姆渡遗址所出土的农具
-太湖流域稻作农业
--太湖流域稻作农业
-中国是否有作为栽培稻基础的野生稻
-磁山石磨盘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作业
-青铜器的定义
--青铜器的定义
-青铜器的滥觞期与鼎盛期
-妇好偶方彝
--妇好偶方彝
-青铜器的颓败期、中兴期与衰落期
-何谓礼文化
--何谓礼文化
-何谓乐文化
--何谓乐文化
-中国古代的青铜礼器
-青铜食器
--青铜食器
-青铜酒器
--青铜酒器
-青铜盥洗器
--青铜盥洗器
-青铜礼器的组合
--青铜礼器的组合
-青铜乐器(上)
--青铜乐器(上)
-青铜乐器(中)
--青铜乐器(中)
-青铜乐器(下)
--青铜乐器(下)
-妇好偶方彝与中国古代礼乐文化--作业
-《周易》其书
--《周易》其书
-《周礼》其书
--《周礼》其书
-《周礼》建国之制的实行
-北京城的中轴线
--北京城的中轴线
-故宫、北京城的阴阳思想
-故宫、北京城的五行思想
-重檐庑殿
--重檐庑殿
-九种屋顶
--九种屋顶
-屋顶装饰
--屋顶装饰
-故宫的空间处理
--故宫的空间处理
-太和殿及其周围
--太和殿及其周围
-《周易》《周礼》与故宫北京城--作业
-羲和四子敬受民时
--羲和四子敬受民时
-上古天文观测仪器
--上古天文观测仪器
-中国上古的四分历
--中国上古的四分历
-北极、北斗和二十八宿
-恒星体系为何取“二十八”之数
-二十八宿体系起源于巴比伦?
-二十八宿体系起源于中国
-关于中国二十八宿形成时间的考证
-曾侯乙墓漆箱盖主星图解读
-曾侯乙墓漆箱侧立面星图解读
-濮阳西水坡45号墓:远古时代的北斗二宫图
-西水坡45号墓墓主身份之谜
-曾侯乙墓漆箱星宿图与二十八宿--作业
-三分损益法与隔八相生法
-中国古代的十二不平均律
-曾侯乙编钟的乐律体系
- 钟的调音问题
-- 钟的调音问题
-五弦琴乎?筑乎?
--五弦琴乎?筑乎?
-均钟!湮没千年的均钟!
-雨台山律管:又一种战国调音器
-曾侯乙墓均钟与中国古代的律吕--作业
-中国古剑的几大谱系
-文献中的吴越之剑
--文献中的吴越之剑
-剑与先秦社会
--剑与先秦社会
-吴王夫差剑,出土知多少?
-- 吴王夫差剑,出土知多少?
-楚地所出越王剑
--楚地所出越王剑
-浙江省博物馆购藏越王剑
-吴越之剑的菱形暗格纹技术
-- 吴越之剑的菱形暗格纹技术
-吴越之剑的薄壁同心圆剑首技术
-吴越之剑的双色剑制作技术
-青铜剑的发展与衰落
-越王勾践剑与吴越地区的冶铸技术--作业
-中国蚕桑起源的传说与考古发现
-蚕桑起源的地域分布
-中国纺织业起源的考古发现
-粘附在铜锈上的商代丝织品
-成为国家行为的周代蚕桑业
-东周时代丝织品概观
-马山一号墓的丝织品
-先秦时代的服饰文化
-河姆渡蚕纹杖饰与先秦服饰文化--作业
-先秦文献所见交通用车
-先秦文献所见战车
--先秦文献所见战车
-田野考古所见的商周车辆
-《考工记》记载的造车工艺
-秦陵铜车马概说
--秦陵铜车马概说
-秦陵铜车马的学术价值
-秦陵铜车马的精湛工艺
-秦陵铜车马与先秦时代造车技术--作业
-陶器的分类
--Video
-陶器制作的方法
--Video
-陶器制作诸细节
--Video
-仰韶彩陶的发现
--Video
-八十年来关于仰韶文化的研究
--Video
-甘青地区彩陶的考古发现
--Video
-马家窑文化彩陶分期
--Video
-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特点
--Video
-甘青地区人物题材彩陶
--Video
-甘青地区动物题材彩陶
--Video
-甘青彩陶上的几何图形及刻画符号
--Video
-中国彩陶文化西来说
--Video
-李济对西来说的批评及其后的考古进展
--Video
-近80年来中国彩陶考古的新进展
--Video
-西方彩陶考古的新进展
--Video
-上孙家寨舞蹈纹盆与甘青地区的彩陶文化--作业
-殷墟妇好墓概述
--殷墟妇好墓概述
-妇好墓象牙杯诸细节
-殷墟中与象相关的文物
-“殷人服象”的文字与文献根据
-史前时代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先秦社会生活中的象牙
-青铜器中象的造型
--青铜器中象的造型
-解读吉美象尊
--解读吉美象尊
-象逐步南移与消失的原因之一
-象逐步南移与消失的原因之二
-象逐步南移与消失的原因之三
-象逐步南移与消失的原因之四
-妇好墓象牙杯与先秦时期的生态环境--作业
-长江流域:司马迁笔下的“蛮荒服地”
--1-1
-四羊方尊带来的疑问
--2-1
-盘龙城:长江之滨的商文化
-吴城遗址:异军突起的江西商时期青铜文化
--4-1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发掘概况
--5-1
-新干商墓青铜器介绍:鼎
-新干商墓青铜器介绍:豆
--5-3
-新干商墓青铜器介绍:甗
--5-4
-新干商墓青铜器介绍:卣
--Video
-新干商墓青铜器介绍:镈
--Video
-新干商墓青铜器介绍:双面神人头像
--Video
-新干商墓青铜器介绍:伏鸟双尾铜虎
--Video
-新干商墓青铜器介绍:农具和兵器
--Video
-新干商墓青铜器介绍:玉器
--Video
-新干商代遗迹的性质
--Video
-新干商墓主人的身份
--Video
-新干商墓: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Video
-牛头城遗址发掘概况
--Video
-湖南宁乡商代青铜器的考古进展
--Video
-苏南商代遗址发掘概况
--Video
-鹿耳四足青铜甗与长江流域的商代文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