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阳明学概论 >  期末测试 >  期末测试 >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学特质的书院学规

返回《阳明学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学特质的书院学规在线视频

返回《阳明学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学特质的书院学规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书院学规是申明书院讲学的宗旨、方法

和仪式等重要内容的规约

在明代之前

最为著名的学规就是

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又称《白鹿洞教条》和《白鹿洞学规》等

淳熙六年至八年(1179—1181)

朱熹任职于南康军期间

重修白鹿洞书院

恢复讲学

并制订了《白鹿洞书院揭示》

由于朱熹在宋明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白鹿洞书院揭示》曾被后世许多书院奉为圭臬或直接使用

该学规后来还飘洋过海

到了东亚一些国和地区

比如韩国道东书院、玉山书院等

《揭示》是程朱理学书院教育基本精神的体现

而《教条示龙场诸生》则展现了陆王心学的特质

是王阳明在龙冈书院讲学时与诸生定立的规约

这一规约的精神深刻影响了后来阳明心学教育的

发展及其学派的壮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条》最先是序言

如下

诸生相从于此

甚盛

恐无能为助也

以四事相规

聊以答诸生之意

一曰立志

二曰勤学

三曰改过

四曰责善

其慎听

毋忽!

这个序言表明

这则学规是师长与生徒彼此讲学论道的一个约定

这个约定与《白鹿洞揭示》不同之处

在于它不是师长对生徒的一个自上而下的约束

作为双方的约定

《教条示龙场诸生》是建立在生徒自愿认同师长的基础之上

是先从生徒心理入手的规约

《教条》具体分为四条

  

第一条是“立志”

王阳明认为

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

只要立志

就可以成圣成贤

故立志而圣

则圣矣

立志而贤

则贤矣

立志之所以有如此效果

因为它有引导方向的作用

如同舵之于舟

衔之于马

那么如何立志呢?

就是要“为善去恶”

王阳明指出

假如为善而父母怒之

兄弟怨之

宗族乡党贱恶之

你可以不去为善

但是

为善而父母爱之

兄弟悦之

宗族乡党敬信之

你又何苦而不为善?

为恶也是一样的道理

朱熹从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逻辑入手

主张向外在的物、事上去“格”

认为由此可以获得天理

因此

《白鹿洞揭示》的重点是为学生确立一个外在的规范

要求学生徒努力去达成

这个规范就是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

以五伦为中心构建起来的社会秩序

王阳明不是让生徒从知识的角度去理解“立志”的概念和内容

而是将亲情、社会伦理与立志联系起来

让生徒在这种情形中去切身体会

从心上做功夫

第二条是“勤学”

勤学首在谦虚

不要自满

不要耍小聪明

而是要

谦默自持

无能自处

笃志力行

勤学好问

称人之善

而咎己之失

从人之长

而明己之短

忠信乐易

表里一致

孔子有句名言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人之所以不能学

在王阳明看来

是自满

是自欺

是忌讳

是嫉妒

是自以为是

是大言欺人

所以这一切

都是内心的私欲和偏激

一言以蔽之就是“倨傲”

从而导致了不能谦虚向学

王阳明又将生徒拉回到现实情境中让其自己去感受

你们试想一下同辈之中

即便是某某人资质、禀赋超群

可是他自满、自欺、忌讳、嫉妒、自以为是、大言欺人

这样的人

能不让我们厌恶吗?

能不让我们鄙视吗?

能不让我们窃笑吗?

相反

有人即便是资质鲁钝一点

但是谦虚好学

我们能不夸奖和尊敬他吗?

善与恶不是天生的资质和禀赋如何

而是从自己的内心去立“为善去恶”之志

若不能勤学

那是立志不定之故

  

第三条是“改过”

长期以来

作为士人理想人格的圣贤总是头戴光环

永远是正确和伟大的化身

太阳都还有黑子

圣贤却如何能完美无瑕?

在王阳明看来

圣贤之所以为圣贤

不是不犯错

不是永远正确

而是有错就改

能够弃恶从善

改过对一个人最为可贵

王阳明让生徒自己去想

平日里是否缺乏廉耻忠信之行?

或者孝友之道做得不够

甚至或者陷溺到狡诈偷刻的恶习之中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主要是平素没有师友来讲明义理

没有师友来互相规劝

有错误不应气馁

只要改过从善

就能够洗涤旧染

即使以前做过寇盗

也并不妨碍今天成为君子

改过也是从心中用功

不要只顾面子

去修饰、去遮掩、去自欺欺人

装作一个永不犯错的模样

这是假道学

不是真君子

真君子就是要勇于从内心上去反省、去反思

有过则改

日新又新

日进无疆

第四条是责善

朱熹认为格物是

是自我的反省

是将外格之理与内心之理相印证的过程

侧重于自我的反省

是一种纯心灵和意识的活动

王阳明却是以内心的良知矫正朋友、师长

也让朋友、师长矫正自己

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责善可以说是阳明学一条十分独特的“规约”

在王阳明看来

责善是朋友之道

朋友之间互相规劝错误一定要有分寸

看场合

主要原则是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而自己的态度也要极其诚恳

是即所谓

悉其忠爱

致其婉曲

让对方受到感动

感到自己是真诚为对方

这样才有效果

否则

如果方感到面子受损

内心羞愧难当

那不要说改过

还会以错为对、死不悔改

本来就是不知错

但是因为你的态度

对方下不来台

那就是“激之而使为恶”

所以掌握责善的分寸和场合极其重要

为了作榜样

王阳明主张责善先从“谏师”起

《礼记》中讲“事师无犯无隐”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对老师的错误不应该指出

这是极大的误解!

《礼记》中讲的“谏师之道”是讲对老师的规谏要委婉而已

不是有错误不指出

只有师生之间能够互相规谏、勉励

才能彼此进德修业、教学相长

所以

王阳明的讲学绝不只是游山玩水那般轻松自在

它也有改过、责善这样克己格物、触动自己灵魂的真功夫

阳明学概论课程列表:

绪论:前阳明时代的思想演进

-反身而约:由经典到心性的思想转折

-文明重建的呐喊:从韩愈到宋初三先生

-内圣外王:两宋时代思想大师的木铎洪音

-病革临绝:明朝的政治与文化

-作业

第一讲 第一等事:王阳明的早年岁月

-云中送子:王阳明的家世、性格和志向

-抗疏救友:王阳明得君行道的挫败

-学为圣人:王阳明的求学之路

-狱中玩易:王阳明对命运的思考

-作业

第二讲 龙场悟道:西南夷域投给思想界的惊雷

-生死反思:对圣贤之学理解的飞跃

-艰难岁月:龙场的苦乐生涯

-高尚节操:在龙场的出处辞受

-讨论

-作业

第三讲 讲习之乐:书院与王阳明心学的弦歌

-龙冈书院:心学祖庭在夷域的诞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学特质的书院学规

-讲习性所乐:王阳明与书院的情缘

-作业

第四讲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的第一次呐喊

-三教争鸣:明代之前知行观的追溯

-困而学之:“知行合一”的解悟和提出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的内涵

-讨论

-作业

第五讲 夷夏之别:王阳明《何陋轩记》的文质诠解

-驱逐胡虏:传统的夷夏之别概说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何陋轩记》、《象祠记》解读

-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夷夏观”的实践

-讨论

-作业

第六讲 文采风流:王阳明《居夷诗》诠释

-生命的讴歌:王阳明的诗文简说

-文以载道:唐宋时期文学和诗歌风貌的转折

-七情得正:《居夷诗》解读

-万物一体:《瘗旅文》解读

-作业

第七讲 师道之尊:从《别三子序》到《与辰中诸友》

-传道、授业、解惑:宋明时代的师道重建

-追濂、洛之遗风:《别三子序》解读

-师友夹持:王阳明的道师观念及其实践

-讨论

-作业

第八讲 平藩之悟:王阳明的忠义、隐忍与权衡

-宸濠之乱:国家急难之际的凛凛忠义

-忠、泰之变:诬陷与受辱间的动心忍性

-心上用功:事功来源于学问

-作业

第九讲 致良知:以王阳明的语录为中心

-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王阳明的教法之变

-造化的精灵:良知的内容和特征

-不可著空:关于“致良知”和事上磨练

-讨论

-作业

第十讲 大学问:王阳明的经典诠释

-考镜源流:程朱本《大学》简说

-辨章学术:王阳明《大学问》解读

-作业

第十一讲 四句教:王阳明教法转折和非议

-天泉证道:“四句教”的由来和内容

-圣人之学心学也:“四句教”中“心”的解释

-自家痛痒自家知:“四句教”中意、知、物的解释

-作业

第十二讲 拔本塞源:王阳明的政治理想的破灭

-王、霸之辨:理学治平天下的外王建构

-心体同然:《拔本塞源论》与王阳明的理想国

-此心光明:王阳明与黑暗现实的最后斗争

-作业

第十三讲 后世风流:心学分派和传衍

-理学的分派:陆王与程朱争锋

-花开九叶:王阳明心学的分派及其特征

-力挽狂澜:王门末学的流弊和拯救

-作业

第十四讲 黔中遗泽:王阳明与贵州

-过化存神:贵州文化中的王阳明

-西南正脉:黔中王门形成和流衍

-山城诗意:阳明文化在黔中的历史遗存

-作业

余论:百世之师:海外与近代的阳明学

-墙内花开墙外香:阳明学的结局和东渡

-山重水复疑无路:近代阳明学的发展历程

-柳暗花明又一村:大陆阳明学兴盛之局的再现

-作业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学特质的书院学规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