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阳明学概论 >  期末测试 >  期末测试 >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的内涵

返回《阳明学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的内涵在线视频

返回《阳明学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的内涵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知行合一”在阳明学的思想体系中具有奠基性意义

并且一直持续到其晚年

在《传习录》卷一中

在讨论了《大学》旧本问题之后

第二个讨论的问题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作为阳明学的一个概念

其实并不是特别容易理解

所以王阳明到后来又将其改为“致良知”

但“知行合一”这个表述也有其自身不可或缺的特点

知行合一是之所以很难理解

因为它是要依托生命体验和情感体悟的

不是一个纯粹知识学的问题

不是逻辑推导的结果

因此

用一般的认知逻辑很难去思考

以下我们简单来进行说明

首先

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这个“知”字!

前面已经讲过

为什么从书本上讲来的知识

不能转化为行动

由此而造成了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脱节呢?

在王阳明看来

书本上的知识不是真知

所以它就不能和人的行动自然连动为一体

尽管人先天地具有真知或者说良知

但是却被遮蔽掉了

王阳明认为

遮蔽良知的是人的私意

私意是人的欲望和意见(错误认识)等形成的

被遮蔽之知

已非真知

当真知被遮蔽的时候

怎么可能还有道德行为呢?

这时候

在王阳明看来

就会出现两种人

一种人是茫茫荡荡地悬空去思索

全不肯着实躬行

也只是个揣摸影响

虽然了进行了思考

但是没有行

那是悬空的思

就像坐在水池边空想游泳的动作一样

而全不下水

又如何能学得会呢?

听别人讲得再多

也只是揣摩别人的意思

而不是自己的体验和认知

另一种人就是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

全不解思惟省察

也只是个冥行妄作

所谓冥行

就是黑夜不点灯

只顾往前走

这样虽说是行

难道不危险吗?

知是行的指路明灯!

不去探求真知怎么能行呢?

因此

知与行必须连为一体

但是错误的认识并不能指导正确的行为

经验知识因为其被动性也不会自发地生成行为

即朱熹所讲得用经验知识去指导道德行为

经验知识如何自己发动呢?

不需要人的意志和情感吗?

正如卢梭所讲的“认知善并不等于爱好善”

只有从情感出发才可以主动化、行动化

真知即良知

它来自于人本有的那种蓬蓬勃勃的情感

它是主动的、自发的、有意志的

是人之成为人的那一团浩然之气

知、行为一体是从“本体”的意义来讲的

“本体”是宋明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又比较常见的概念

它是指万事万物“本来的状态、状况或恒常的状态”

很像物理学上讲的事物

如果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

会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一样

在王阳明看来

人类的心智在不受外在诱惑的情况下

它就会以一种自身的力量向前形成一种道德行为

“本体”上的知与行相接

没有半点间歇

也不需要借助于外力

王阳明用《大学》一书中的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对此进行说明

见好色属知

好好色属行

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

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

闻恶臭属知

恶恶臭属行

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

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就如同闻到臭味一样

就立刻会产生厌恶之情

没有半点的迟疑和停顿

这是用不着思维逻辑的

它是良知自身的辨别力

前提是

只要良知不被人从自己欲望中产生的私意所隔断

这种不为私意所隔断的知

就有走向道德行为的无穷力量

而只有达到道德行为

知才算是最后完成了其使命

王阳明指出

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功夫

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认为

一个完整意义的“知”

必须以实践性的道德行为来达成

因为它本身就有那种达成道德行为的必然需求

没有达成道德行为

是知之未真

这时候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

就不是再从书本上去记忆、去背诵、去发挥什么议论

而是必须到现实的道德实践中去达到这种真知的完全展现

王阳明这样讲

知痛

必已自痛了方知痛

知寒

必已自寒了

知饥

必已自饥了

知行如何分得开?

此便是知行的本体

不曾有私意隔断的

圣人教人

必要是如此

方可谓之知

不然

只是不曾知

所以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是一种实践的哲学

良知绝不是从书本上就能获得的!

它要到实践中去领会、去体悟

对于什么是痛、什么是饥、什么是寒

翻字典、下定义

无论将这些概念用多少角度

层次和字数来解释

终究抵不过自己确实痛过一次

确实饥过一次、确实寒过一次

那种在实践中的认知和体会

不是来自书本的他人的经验

而是先天的、天赋的

源源不绝的、浩然无穷的良知之力

它是实践的学问

要时时刻刻与自己内心的私欲

和意见(错误的认识)作斗争

要打通知与行的壁障

要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才能最终有成

阳明学概论课程列表:

绪论:前阳明时代的思想演进

-反身而约:由经典到心性的思想转折

-文明重建的呐喊:从韩愈到宋初三先生

-内圣外王:两宋时代思想大师的木铎洪音

-病革临绝:明朝的政治与文化

-作业

第一讲 第一等事:王阳明的早年岁月

-云中送子:王阳明的家世、性格和志向

-抗疏救友:王阳明得君行道的挫败

-学为圣人:王阳明的求学之路

-狱中玩易:王阳明对命运的思考

-作业

第二讲 龙场悟道:西南夷域投给思想界的惊雷

-生死反思:对圣贤之学理解的飞跃

-艰难岁月:龙场的苦乐生涯

-高尚节操:在龙场的出处辞受

-讨论

-作业

第三讲 讲习之乐:书院与王阳明心学的弦歌

-龙冈书院:心学祖庭在夷域的诞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学特质的书院学规

-讲习性所乐:王阳明与书院的情缘

-作业

第四讲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的第一次呐喊

-三教争鸣:明代之前知行观的追溯

-困而学之:“知行合一”的解悟和提出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的内涵

-讨论

-作业

第五讲 夷夏之别:王阳明《何陋轩记》的文质诠解

-驱逐胡虏:传统的夷夏之别概说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何陋轩记》、《象祠记》解读

-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夷夏观”的实践

-讨论

-作业

第六讲 文采风流:王阳明《居夷诗》诠释

-生命的讴歌:王阳明的诗文简说

-文以载道:唐宋时期文学和诗歌风貌的转折

-七情得正:《居夷诗》解读

-万物一体:《瘗旅文》解读

-作业

第七讲 师道之尊:从《别三子序》到《与辰中诸友》

-传道、授业、解惑:宋明时代的师道重建

-追濂、洛之遗风:《别三子序》解读

-师友夹持:王阳明的道师观念及其实践

-讨论

-作业

第八讲 平藩之悟:王阳明的忠义、隐忍与权衡

-宸濠之乱:国家急难之际的凛凛忠义

-忠、泰之变:诬陷与受辱间的动心忍性

-心上用功:事功来源于学问

-作业

第九讲 致良知:以王阳明的语录为中心

-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王阳明的教法之变

-造化的精灵:良知的内容和特征

-不可著空:关于“致良知”和事上磨练

-讨论

-作业

第十讲 大学问:王阳明的经典诠释

-考镜源流:程朱本《大学》简说

-辨章学术:王阳明《大学问》解读

-作业

第十一讲 四句教:王阳明教法转折和非议

-天泉证道:“四句教”的由来和内容

-圣人之学心学也:“四句教”中“心”的解释

-自家痛痒自家知:“四句教”中意、知、物的解释

-作业

第十二讲 拔本塞源:王阳明的政治理想的破灭

-王、霸之辨:理学治平天下的外王建构

-心体同然:《拔本塞源论》与王阳明的理想国

-此心光明:王阳明与黑暗现实的最后斗争

-作业

第十三讲 后世风流:心学分派和传衍

-理学的分派:陆王与程朱争锋

-花开九叶:王阳明心学的分派及其特征

-力挽狂澜:王门末学的流弊和拯救

-作业

第十四讲 黔中遗泽:王阳明与贵州

-过化存神:贵州文化中的王阳明

-西南正脉:黔中王门形成和流衍

-山城诗意:阳明文化在黔中的历史遗存

-作业

余论:百世之师:海外与近代的阳明学

-墙内花开墙外香:阳明学的结局和东渡

-山重水复疑无路:近代阳明学的发展历程

-柳暗花明又一村:大陆阳明学兴盛之局的再现

-作业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的内涵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