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阳明学概论 >  期末测试 >  期末测试 >  圣人之学心学也:“四句教”中“心”的解释

返回《阳明学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圣人之学心学也:“四句教”中“心”的解释在线视频

返回《阳明学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圣人之学心学也:“四句教”中“心”的解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四句教 虽然只有短短28个字

但是它涉及了王阳明思想中很多重要概念

我们先来看这个 心 字

陆九渊王阳明的学说之所以被称为 心学

就在于 心 在两派学说之中

或阳明学中占有绝对核心的地位

事实上 没有哪个学派对心不重视

关键在于如何解释和看待心

阳明学对心的解释

与程朱理学有巨大的差异

我们先看朱熹所谓的心

朱熹将心分成两个层次

一是道心 一是人心

道心 代表着天理

人心代表着私欲

人心听命于道心

也就是私欲必须听命于天理

这样心就和谐了 人就具有了道德

从这个角度看

王阳明既反对朱熹将心一分为二

也反对将善理解为心的一种特定的性质

在王阳明看来

人只是一个心 没有两个心

但是心会受习染

而形成所谓的习心或者说人心

也就是说道心 人心只能是心的两种状态

心本身无善恶可言

当心向着天理时是一种状态

(即善的状态)

当心向着人欲时又是一种状态

(即恶的状态)

王阳明这样讲

未杂于人谓之道心

杂以人伪谓之人心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

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初非有二心也

程子谓人心即人欲

道心即天理

语若分析而意实得之

今日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

是二心也 天理人欲不并立

安有天理为主 人欲又从而听命者

从这一段话 可以看出

王阳明其实反对的是朱熹所认为的

心同时有天理和人欲的存在

而王阳明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天理存在 人欲自然就没有了

两者不是共同存在于心体之中

而是完全对立 非此即彼的

心在本体上既无天理状态

也不是人欲的状态

它只是起到主宰的作用

它的主宰与朱熹所讲的也不相同

在朱熹这里

心的基本作用就是主宰

被心所主宰的就是性和情

人的道德就是性情的中和状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 性 情都是不动的

让它们发动起来的那个发动机就是心

心正则情得其正 情正则性复其善

只有心之善(也就是说道心)

才能决定性 情之善

这是朱熹的思路

王阳明反对将善作为人心所既定的

本有的属性

而是认为情感发出来之后中和与否

才决定善恶 中和就是善

不中和就是恶

善只是情的中和状态

没有一个事先定好的善摆在那里让人去格致

在不同的事物中

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情形之下

善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关键是是寻找它的 中和 点在什么地方

在王阳明看来

心的主宰只是要像镜子一样去烛照善恶

心之所以能烛照善恶

就在于它本身没有善恶

就如同镜子一样

这就是王阳明著名的 心镜说

心犹镜也

圣人心如明镜 常人心如昏镜

近世格物之说 如以镜照物

照上用功 不知镜尚昏在

何能照 先生之格物

如磨镜而使之明

磨上用功

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在王阳明这里

心之所以能够主宰善恶

在于它可以作是非判断

事实上就是对性情的是否中和作判断

所以

心在其本体的状态下就是会产生良知

当心被外物 欲念 偏见等干扰之后

就不会产生良知了

就像戴上了有色眼镜

所以 要保持心体 无善无恶 的虚静状态

由于习染

人的本体之心就会呈现出

好色 好货 好怒等多种形式

据《传习录》记载

弟子陆澄曾向王阳明问

怕鬼 的问题说

有人夜里怕鬼者 怎么办

王阳明回答说

因为平时不能集义

心里不充实 就心虚 所以才会怕

若平时的言行合于神明

又何怕之有

另一位弟子在旁边就问

正直的鬼 那是不用怕

但是邪鬼不管人善恶

未免还是要怕的

王阳明回答说

岂有邪鬼能迷正人

你心中一怕 就是心邪

就会被迷 不是被鬼所迷

是你的心自己先迷惑了

比如 人好色 即是色鬼迷

好货 即是货鬼迷

怒所不当怒 是怒鬼迷

惧所不当惧 是惧鬼迷

所以要在心上做功夫

要收放心

不要将心投射出去寻找什么至善之处

而是要将心的那片镜子擦亮

用心这片镜子去烛照万事万物

事物的形象不模糊 不扭曲就是善

王阳明还特别描述了四种心的本体状态

一 乐是心之本体

寻孔颜乐处

本就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乐代表了心灵和谐 舒畅 欣然有生机的状态

二 定是心之本体

宋儒程颢作有《定性书》

其中指出心不随物而迁移

而是静亦定 动亦定

就是孟子讲的不动心

就是不为食 色 名 利 权势等动心

不妄动自己的七情六欲

这样才能保持住心的本体状态

三 心是自足的

为什么人心自足

不用向事事物物求理

就能获得那种和畅之乐呢

就能有千钧之力去摆脱

食 色 名 利等外在诱惑呢

在于它本就有仁 义 礼 智

这是实有的

在实践中可以一次次展开和光大的

不是佛 老之学讲的

脱离现伦理社会的虚空之学

四 心体是光明的

光明的心体 才是和乐的

才不会藏污纳垢

光明才是谁也捍不动的千钧之力

所以

王阳明多次讲到人内心一定要光明

早在龙场

王阳明就写过《宾阳堂记》

对冉冉升起的太阳稽首礼赞

临终之时

门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

王阳明只回答说

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

可以说王阳明一直都在对

心体的光明不断追寻着

通过对这几种状态的考察

可以检验我们的修养程度

圣人之学 心学也

王阳明在其学说中

对心作用 内涵和状态

进行了最深刻的解释

推动心学走上了一个高峰

阳明学概论课程列表:

绪论:前阳明时代的思想演进

-反身而约:由经典到心性的思想转折

-文明重建的呐喊:从韩愈到宋初三先生

-内圣外王:两宋时代思想大师的木铎洪音

-病革临绝:明朝的政治与文化

-作业

第一讲 第一等事:王阳明的早年岁月

-云中送子:王阳明的家世、性格和志向

-抗疏救友:王阳明得君行道的挫败

-学为圣人:王阳明的求学之路

-狱中玩易:王阳明对命运的思考

-作业

第二讲 龙场悟道:西南夷域投给思想界的惊雷

-生死反思:对圣贤之学理解的飞跃

-艰难岁月:龙场的苦乐生涯

-高尚节操:在龙场的出处辞受

-讨论

-作业

第三讲 讲习之乐:书院与王阳明心学的弦歌

-龙冈书院:心学祖庭在夷域的诞生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学特质的书院学规

-讲习性所乐:王阳明与书院的情缘

-作业

第四讲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的第一次呐喊

-三教争鸣:明代之前知行观的追溯

-困而学之:“知行合一”的解悟和提出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的内涵

-讨论

-作业

第五讲 夷夏之别:王阳明《何陋轩记》的文质诠解

-驱逐胡虏:传统的夷夏之别概说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何陋轩记》、《象祠记》解读

-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夷夏观”的实践

-讨论

-作业

第六讲 文采风流:王阳明《居夷诗》诠释

-生命的讴歌:王阳明的诗文简说

-文以载道:唐宋时期文学和诗歌风貌的转折

-七情得正:《居夷诗》解读

-万物一体:《瘗旅文》解读

-作业

第七讲 师道之尊:从《别三子序》到《与辰中诸友》

-传道、授业、解惑:宋明时代的师道重建

-追濂、洛之遗风:《别三子序》解读

-师友夹持:王阳明的道师观念及其实践

-讨论

-作业

第八讲 平藩之悟:王阳明的忠义、隐忍与权衡

-宸濠之乱:国家急难之际的凛凛忠义

-忠、泰之变:诬陷与受辱间的动心忍性

-心上用功:事功来源于学问

-作业

第九讲 致良知:以王阳明的语录为中心

-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王阳明的教法之变

-造化的精灵:良知的内容和特征

-不可著空:关于“致良知”和事上磨练

-讨论

-作业

第十讲 大学问:王阳明的经典诠释

-考镜源流:程朱本《大学》简说

-辨章学术:王阳明《大学问》解读

-作业

第十一讲 四句教:王阳明教法转折和非议

-天泉证道:“四句教”的由来和内容

-圣人之学心学也:“四句教”中“心”的解释

-自家痛痒自家知:“四句教”中意、知、物的解释

-作业

第十二讲 拔本塞源:王阳明的政治理想的破灭

-王、霸之辨:理学治平天下的外王建构

-心体同然:《拔本塞源论》与王阳明的理想国

-此心光明:王阳明与黑暗现实的最后斗争

-作业

第十三讲 后世风流:心学分派和传衍

-理学的分派:陆王与程朱争锋

-花开九叶:王阳明心学的分派及其特征

-力挽狂澜:王门末学的流弊和拯救

-作业

第十四讲 黔中遗泽:王阳明与贵州

-过化存神:贵州文化中的王阳明

-西南正脉:黔中王门形成和流衍

-山城诗意:阳明文化在黔中的历史遗存

-作业

余论:百世之师:海外与近代的阳明学

-墙内花开墙外香:阳明学的结局和东渡

-山重水复疑无路:近代阳明学的发展历程

-柳暗花明又一村:大陆阳明学兴盛之局的再现

-作业

期末测试

-期末测试

圣人之学心学也:“四句教”中“心”的解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