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来看第一个问题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这个谈到毛泽东思想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啊 想到什么?
应该首先想到毛泽东本人啊
因为毛泽东思想主要是
毛泽东本人创造出来的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大家都知道
其实毛泽东也有自己的“三落三起”
只不过鲜为人知罢了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
毛泽东带着队伍上山
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
但当时的中央却认为他
“停止长沙暴动”是
“放任工农革命军退走”
是“临阵脱逃”
很快
毛泽东就被开除
“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后来以讹传讹
又演变成“被开除党籍”
这就是毛泽东的“第一落”
随着后来各场暴动接连失败
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毛泽东主张的正确性
中央对他的处分也就烟消云散了
毛泽东的境况自然好转
这就是他的“第一起”
1929年6月
红四军召开党代表大会选举前委书记时
毛泽东落选了
只好离开红四军
到地方上工作
这就是他的“第二落”
几个月以后
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做出裁决
对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关于红军建设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肯定
毛泽东才被再次请回红四军
这就是他的“第二起”
由于与当时的中央在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上
存在根本分歧
在1931年11月的赣南会议上
毛泽东被撤消了
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
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书记的职务
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
又撤销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职务
1934年1月
毛泽东在“全苏二大”上被撤掉了
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一职
失去在政府中的领导权
这样
毛泽东先后丧失党权
军权和行政领导权
变成一个“普通一兵”
这种人生低谷从1931年底
一直持续到了1935年初
长达四年
毛泽东后来对外国朋友说起
他这段异常艰难的处境
他说
“他们迷信国际路线
迷信打大城市
迷信外国的政治
军事、组织、文化的那一套政策
我们反对那一套过‘左’的政策
我们有一些马克思主义
可是我们被孤立
我这个菩萨
过去还灵
后头就不灵了
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
再拿出来
搞得臭得很
那时候啊
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
连一个鬼也不上门
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
还好
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这就是毛泽东的“第三落”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结束了
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实际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就是毛泽东的“第三起”
从此以后
毛泽东再也没有大起大落过
毛泽东“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
曲折性和艰难性
值得我们了解和深思
关于毛泽东
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就是
“八三四一”
即毛泽东活了八十三岁
掌权四十一年
活了八十三岁指的是
诞生于1893年12月26日
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掌权四十一年指的是
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76年逝世
在“八三四一”的传奇经历中
毛泽东成为一个复杂的伟人
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友兰曾这样
评价毛泽东
“他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并且被认为是思想上的领导人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有权威的人
在几十年中
他兼有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
‘君、师’的地位和职能
因此
他在中国现代革命中
立下了别人所不能立的功绩
也犯下了别人所不能犯的错误”
被称为“最后的儒家”的梁漱溟先生
也曾经这样评说毛泽东
他说
“毛泽东不是一个
有许多个毛泽东
纵观毛泽东八十三年走过的道路
有为创党建国立下丰功伟绩的毛泽东
有为新中国创业引得全世界注目
‘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毛泽东
又有别人不可限制
自己不加限制
随心所欲地热衷于搞人斗人的‘运动’
而导致十年‘文革’祸国伤民的毛泽东
若从个人的天赋素质观之
则有作为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的毛泽东
有作为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毛泽东
又有精通马列主义学说的毛泽东
熟读中国经书和运用中国历代治国之道的
毛泽东……”
梁漱溟还多次说过
毛泽东是个伟人
他以自己的丰功伟绩
建立起本世纪中国共产党
谁也望尘莫及的地位
因此他功劳大
过失也大
这正是毛泽东的崇高地位决定了的
我们从毛泽东的“三落三起”中可以看出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不仅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同时也与其传奇经历和伟大人格密切相关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