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在线视频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下一节: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再来看

第三个问题

新形势下

共产党所面临的

“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在这里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当代中国是否超越了历史周期率?

没有超越

因为我们还面临着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

十八大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

必须清醒看到

我们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

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

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教育、就业、社会保障

医疗、住房、生态环境

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

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

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

诚信缺失现象

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

宗旨意识淡薄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

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还因为当前的中国社会

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

这些社会矛盾主要如下

一是贫富矛盾

就是贫穷者与富裕者之间的矛盾

二是劳资矛盾

就是劳方与资方之间的矛盾

三是干群矛盾

就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

四是强弱矛盾

就是强者与弱者之间的矛盾

五是敌我矛盾

就是人民与敌人之间的矛盾

六是上下矛盾

就是居于上位者与

居于下位者之间的矛盾

七是前后矛盾

就是精英与大众的矛盾

精英是走在前面的人

大众是走在后面的人

因此将他们之间的矛盾

称为“前后矛盾”

八是左右矛盾

就是左派与右派的矛盾

九是内外矛盾

就是中国与国外的矛盾

十是南北矛盾

就是南半球与北半球的矛盾

中国属于北半球

按照邓小平的说法

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

实际上也是南北矛盾

十一是东西矛盾

就是东半球与西半球的矛盾

中国属于东半球

按照邓小平的说法

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

实际上也是东西矛盾

等等

以上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

解决起来都很棘手

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

我们很难说当代中国

已经超越了历史周期率

2011年7月1日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

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

在世情、国情、党情

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

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

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

复杂的、严峻的

精神懈怠的危险

能力不足的危险

脱离群众的危险

消极腐败的危险

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落实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的任务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

更为紧迫

这是党的领导人首次提出

“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这个命题

在十八大报告中

胡锦涛重申了这一命题

他指出

新形势下

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

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

复杂的、严峻的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

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

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呢?

首先来看四大考验

一是执政考验

中国共产党发挥

社会主义制度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同时啊

执政对党的考验也是严峻的

因为权力的诱惑

容易形成脱离群众的

官僚主义、特权思想

甚至出现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

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

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执政考验的核心就是能否

长期执政下去的问题

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

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

甚至消亡的教训值得警醒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

如何实现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做到长期执政而不变质

这是党所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考验

二是改革开放考验

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已成为躲不开、绕不过的难点

能否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排除各种干扰

全面推动各个领域的改革

考验党的勇气和智慧

同时

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中能否保持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也是对党的严峻考验

三是市场经济考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但是

市场机制也具有盲目性

自发性、滞后性等缺陷

如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既充分发挥市场

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有效避免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弊端

仍然是党需要

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这是党需要经受住的严峻考验

四是外部环境考验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外部环境的考验越来越严峻

面对来自外部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外交、军事等

方方面面的挑战

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既积极学习借鉴他国经验

又顶住压力

防止颠覆和渗透

切实做到趋利避害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也是党面临的长期考验

我们再来看四大危险

首先是精神懈怠的危险

精神懈怠是指一个人、一个党

失去了信仰、目标和斗志

这是和平时期最容易出现的危险

也是任何长期执政的政党

都要面临的重大考验

长期执政、稳定执政

使党内一些同志淡忘了忧患意识

增加了自满情绪

精神懈怠不仅表现在个别党员干部身上

甚至在有的地方呈现出滋长蔓延之势

主要表现有

理想信念动摇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宗旨意识淡薄

不能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以人为本

严重脱离群众

脱离实际

言行不一

弄虚作假

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

精神萎靡不振

办事拖拖拉拉

组织纪律松懈

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

高度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

坚定理想信念

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勇于开拓

进取的精神状态

是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其次是能力不足的危险

总体上看

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

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

这也是党能够战胜来自经济

政治领域和自然界

风险挑战的根本所在

依托所在

但是

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

一部分党员干部能力仍显不足

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忙于工作应酬

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学习

思想理论水平不高

依法执政能力不强

解决复杂问题本领不大等方面的问题

所以

党员干部要有能力不足的危机感

努力增强本领

坚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

向实践学习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再次是脱离群众的危险

中国共产党作为

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

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

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有的党员干部情感上不贴近群众

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

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

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

对群众危难视而不见

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

群体性事件易发多发

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削弱

时刻牢记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群众路线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才能有效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

最后是消极腐败的危险

消极腐败是危害

党的生命肌体的一个毒瘤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建设廉洁政治

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

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

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任务依然艰巨

大案、要案、窝案多发

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

美色、权力的考验

以权谋私、贪污腐化

腐蚀了党的肌体

特别是一些

高级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

给党的形象

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

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面对以上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应该增强以下“四种意识”

第一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第二

必须增强创新意识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第三

必须增强宗旨意识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第四

必须增强使命意识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但是

在现实中

很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常常优哉游哉

缺乏忧患意识

常常墨守成规

缺乏创新意识

常常漠视人民

缺乏宗旨意识

常常争权夺利

缺乏使命意识

四大考验的存在

四大危险的存在

四种意识的缺乏

这些都说明我们

还没有超越“历史周期率”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曲突徙薪

也许有的人会说

共产党大风大浪不知过了多少

在目前的和平稳定环境下

更加不会出问题

这是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

我们应该好好读读

明代大儒方孝孺的《深虑论》

《深虑论》开篇就讲

虑天下者

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

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

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我们还应该好好读读

唐代诗人

杜荀鹤的《泾溪》这首诗

诗是这样写的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很有哲理

值得大家认真关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列表: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之同学谈感受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6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