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二章
也是本课程的最后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是什么呢
是中国共产党
我们知道
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过苏轼
《晁错论》中的一段名文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
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
则恐至於不可救
起而强为之
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这段话其实是说
天下的祸患
最不好办的
就是表面上太平无事
但实际却有无法预料的隐患
对于这些隐患
如果“坐观其变”
而不采取措施
那么祸患便会蔓延至无可救药
但是“起而强为之”
时机不当、手段不当
则也不能令民众信服
可见
治国理政需要高超的智慧
在当代中国
拥有这种高超智慧的就是中国共产党
人们经常说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中国共产党就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列火车的火车头
那么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成为火车头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
学习本章的内容吧
我们先来看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党章开宗明义规定如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是实现共产主义
众所周知
政党是有阶级性的
任何政党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
都有自己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
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
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呢
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
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工人阶级
为其阶级基础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是建党的根本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是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
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
具有大公无私
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
彻底性等优秀品格
党集中体现了
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优秀品质
第二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
中国工人阶级的
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但这并不意味着
其他阶级出身的人不能入党
更不能说
吸收这些人当中符合入党条件的人加入
党组织就会改变党的
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因为其他阶级的人
只有成为工人阶级先锋战士才能入党
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
主要看它的理论
纲领和行动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
纲领和行动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
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第三
中国共产党是以
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
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和武装全体党员
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
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
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党及其领导的事业
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与党始终注意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
始终保持
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是分不开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为什么同时又是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呢
这是因为
第一
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是一致的
只有工人阶级
才能代表人民和民族的利益
第二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第三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两个先锋队”
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方面
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
党只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自觉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
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才能真正拥有
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
所必需的科学指南
政治远见和博大胸襟
另一方面
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党真正成为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党只有始终坚持代表
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要求
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得以充分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
发展党员的同时
也要注意吸收其他阶层中
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
坚持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就能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
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庄严使命
《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
说完了党的性质
我们再来看党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决定了党的宗旨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党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只有为人民服务
党才有存在的意义
只有依靠人民群众
党才会有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
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
把代表工人阶级
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中国共产党
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新时期
党领导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
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
当然
我们也要正确理解“为人民服务”
不能将其理解为“人民被服务”
“为人民服务”
首先要允许人民自己为自己服务
其次要创造条件让人民为自己服务
最后要在人民力所不能及的情况下
积极主动地帮助人民
“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是
我们党处理党群关系的一条原则
党群关系
是当代中国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
妥善处理党群关系
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问题
毛泽东曾经指出
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
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
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
也不可能巩固
关于党群关系
在经典作家和革命领袖那里有着
诸多经典性的比喻
例如将党群关系比作
“种子与土地”
“学生与先生”
“安泰与大地”
或“儿子与母亲”
“鱼与水”
“游泳者与水”等
比作
血肉联系
“水”与“源”的关系
“木”与“本”的关系
“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等
这些比喻都与共产党的宗旨密切相关
以上都是正面的比喻
此外还有一些反面的比喻
例如将党群关系
干群关系比喻为油水关系
表示前后两者格格不入
比喻为水火关系
表示前后两者水火不容
比喻为父子关系
表示前者对后者居高临下
颐指气使
比喻为君臣关系
表示后者必须臣服于前者
比喻为猫鼠关系
表示后者惧怕
憎恶前者
比喻为草水关系
表示干部之“草”对
群众之“水”只有汲取而没有给予
比喻为蛙水关系
所谓“蛙水关系”
是指有些领导干部把自己当成“青蛙”
当需要群众之“水”时就跳到水中去
满足了自己的利益需求后又跳上岸
表示前者对后者采取
“为我所用”的机会主义态度等
这些负面现象都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背道而驰
必须大力杜绝
1958年
毛泽东在读斯大林的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时谈话指出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存在着的资产阶级法权
必须破除
例如
等级森严、居高临下、脱离群众
不以平等待人
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饭
而是靠资格、靠权力
干群之间
上下级之间的猫鼠关系和父子关系
这些东西都必须破除
彻底破除
破了又会生
生了又要破
1961年1月31日
中共中央批转湖北省委
《关于沔阳县通海口公社
整风整社第二阶段的总结报告》
时指出
在这些地方
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就像群众比喻的
是一种‘猫鼠关系’
群众看见干部来了
老远就拐弯走
1980年8月18日
邓小平在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这篇重要讲话中也讲道
不应当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搞成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过的
猫鼠关系
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
或帮派关系
这些反面比喻揭示了党群关系
干群关系中存在着的严重问题
必须引以为戒
为了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使上述正面比喻从
“应然状态”转化为“实然状态”
同时应该想方设法
防止上述反面比喻从
“政治隐喻”转变成“政治现实”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