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返回《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
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
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如何界定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
战略资源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现有的计算方法一般包括经济力
政治力、科技力、军事力、外交力
资源力、政府调控力等指标
而尚未将文化力包含于内
目前世界上有不少综合国力的排行榜
在这些排行榜中
尽管中国的位次不尽一致
但是处于前十位则是肯定的
但是
这些排行榜基本上都没有将
文化力包含在内
如果将文化力包含在内
那么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排名是
会更为靠前还是更为靠后呢?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
现代化研究》一书披露了
这样一组数据
2005年
在131个国家中
中国的文化生活现代化指数排第57位
属于初等发达国家
文化竞争力指数排第24位
属于世界中等强国
文化影响力指数排第7位
属于世界强国
可见
如果将文化力包含在内
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必然有降无升
因此
要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其世界排名
就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现在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
文化是影响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一定的文化
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
形成和维持
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
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
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他又指出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
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意义上
文化也是一种“力”
即“文化力”
文化力是不同于“军事力”
“经济力”
“资源力”等“硬实力”的一种
“软实力”
即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约瑟夫·奈在2004年出版的
《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
一书最先提出来的
软实力对应的是硬实力
硬实力主要包括经济
科技、军事、资源等
通常依靠“施压”迫使
他国非自愿接受
是直接的
即时的
集中的
显性的
而这个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
制度、外交、意识形态等
通常依靠“吸引”得到他国自愿认同
是间接的、历时的、弥散的、隐性的
关于软实力这个概念
需要说明如下
第一
软实力的英文为“soft power”
soft power也被译为“软力量”
“软权力”等
它们与“软实力”没有本质区别
第二
软实力不等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还包括制度软实力
外交软实力
意识形态软实力等等
第三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有学者甚至认为文化软实力是
软实力的核心部分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来看看以下一些名人名言
马克思曾说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
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
较高文明所征服
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恩格斯曾说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
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毛泽东曾说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
总是要先造成舆论
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革命的阶级是这样
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
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普鲁士军事家毛奇曾说
普鲁士的胜局早在小学教育的
讲台上就决定了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
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
不会成为一个大国
德国思想家韦伯曾说
思想所创造的观念
经常像扳道工一样
决定着利益火车头的行动轨迹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
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
其力量之大
往往出乎常人意料
事实上统治世界者
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
很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
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
狂人执政
自以为得天启示
实则其狂想之来
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
我很确信
既得利益之势力
未免被人过分夸大
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
可见
文化软实力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
相对于经济建设的骄人成绩
我国的文化建设明显滞后
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就是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投入占GNP或GDP的比例偏低
1993年颁布的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规定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占国民生产总值就是GNP的比例
本世纪末达到4﹪
达到发展中国家八十年代的平均水平
但实际上
此比例长期未能达到4﹪
2010年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比例
2012年达到4%
经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
2012年终于达到了4﹪
但是尚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更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
严重影响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为了提高当代中国的综合国力
我们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
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提供相应的思想保证
价值引导
舆论保障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可以促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
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
我们可以将文化软实力与
综合国力的关系概括为以下几句话
硬实力不强
一打即倒
软实力不强
不打自倒
软硬实力均不强
必定打倒
软硬实力均很强
风雨不倒
综合国力
才是王道
-课程宣传片
--课程宣传片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
-课程导论之师生问答
-第1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1.1.2毛泽东为什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1.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1.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第2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1.2.1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毛泽东的三落三起
-1.2.2“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历程
-1.2.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2.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1.2.5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3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1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1.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基本问题是什么?
-1.3.5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
-第4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4.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1.4.2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4.3实事求是难在何处?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之师生问答
-第1章测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第1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背景
-2.1.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的辨析
-2.1.2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二三四五”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2.1.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2.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2.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3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逐步形成
-2.3.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2.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3.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2章之师生问答
-第2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2章测试题
-第1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1.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3.1.2党对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的转变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3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的共识与分歧
-3.1.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1.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2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2.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次争论
-3.2.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4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2.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2.6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第3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3.3.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3.3.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之师生问答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3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4.1.1《论十大关系》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探索成果
-4.1.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2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都有哪些?
-4.2.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都有哪些?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之师生问答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4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5.1.1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探索
-5.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5.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特征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2.1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5章之师生问答1
-第5章之师生问答2
-第5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5章测试题
-第1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
-6.1.1为什么有“社会主义五百年”这种说法?
-6.1.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6.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6.2.1什么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2.2“小康社会”的来龙去脉
-6.2.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之师生问答
-第6章测试题: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1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html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内背景)
-7.1.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背景)
-7.1.2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7.1.3衡量改革开放各项举措利弊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第2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html
-7.2.1如何看待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议?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2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7.2.3如何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之师生问答
-第7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7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来龙去脉
-8.1.1“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过程
-8.1.2“五位一体”总布局还会扩展吗?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8.2.2如何看待“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种现象?
-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8.3.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8.3.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8.3.3全面依法治国
-8.3.4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4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1加强文化建设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8.4.2加强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是为了提升人民幸福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8.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确保公共权力的规范化运行
-第6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8.6.1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8.6.2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8章之师生问答1
-第8章之师生问答2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8章测试题
-第1节:为什么祖国未能完全统一?
-9.1.1香港问题的历史由来
-9.1.2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
-9.1.3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第2节:为什么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2.1文化传统
-9.2.2民族情感
-9.2.3历史任务
-第3节:如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9.3.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9.3.3“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实践
-9.3.4解决台湾问题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之师生问答
-第9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第9章测试题
-第1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的形成依据
-10.1.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0.1.3应该如何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2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0.2.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何依据和意义?
-10.2.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0.2.3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10章之师生问答
-第10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10章测试题
-第1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1.1.1国家富强
-11.1.2民族振兴
-11.1.3社会和谐
-11.1.4人民幸福
-第2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1.2.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1.2.3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1.2.4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1.2.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11章之师生问答
-第11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第1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1.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2.1.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2节:中国共产党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12.2.1何谓“历史周期率”?
-12.2.2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问题的重视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3新形势下共产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12.2.4当代中国如何才能超越“历史周期率”?
-第12章之师生问答
-第12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12章测试题
-课程感受大家谈
--课程感受大家谈
-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